《玉堂金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玉堂金闺-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脸上带伤昨晚上后院倒了葡萄架……这叫‘朝探’,还有专跑监狱大牢的,打听那件凶杀案审的怎么样啦,昨晚龙津桥下无头尸案捉到凶手没有啊……这是‘衙探’,各路神探展手艺显神通,掏出各式各样的新闻,以满足京城大众的雄雄燃烧的猎奇八卦之心。

这些小报内容八卦、报道及时,据说大部分时候还相当准确,影响力非常大。

徽宗大观四年,有一家小报胆大包大,居然模仿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条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然后说,蔡京一伙已经被皇帝一网打尽了,这事越传越真,搞的蔡京童鞋连开好些场新闻发布会,才算说清楚。

南宋时候,朱圣人朱熹也中过枪,圣人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伟大理念被南宋朝廷则想接受作准备大力推广,老先生连发了好几篇劝人‘灭人欲’的文章,惹怒了自由自在惯了的临安百姓们,一家小报突然爆出他和儿媳偷情的大八卦,然后又说他争风吃醋差点把名妓严蕊给杀了,这些爆燃性秘闻有时间有地点有细节,直接把朱圣人推成了南宋娱乐名人中的名人,阐连娱乐名人榜好些年,这些事情真假不知道,可朱老夫人却深受打击,据说还丢了官。

可惜,这小报就兴盛了宋一代,往后的元、明和清,再也没有了。

第二十章相看

转眼就是腊月中了,京城内外家家忙着备年,李恬一身普通读书人打扮,一件暗纹叠帛面丝棉里斗篷,戴着顶同色交脚幞头,站在离郑门不远的李七家正店二楼,看着纷飞的大雪和楼下繁华热闹的西大街。

离小年也就小十天了,这样的大雪也阻不住京城百姓办年的热情,西大街上沿街照样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杂物摊子,卖什么门神、钟馗、桃板、桃符,还有什么回头鹿马、财门钝驴、天行帖子等等过年必备的吉利物什儿,挑着满挑子新鲜的韭黄、生菜、薄荷叶的近郊农人蓑衣上积着厚雪,在拥挤的人**中照样快步如飞,往相熟的酒肆人家送货,街两旁的店铺已经早早将十五的灯笼挂在廊下,灯笼下长长的五彩流苏随风飞扬,搅着鹅毛大雪,平添了无数喜气,店铺前时不时蹲着只巨大的雪狮子,挡在路上,逼得密集的人流象水遇石头般往中间流过去,再流回来。

“来了!”银桦脚步轻快的掀帘进来道,李恬忙看向郑门方向。

一支车队风尘仆仆的从高大的城门楼下缓缓进来,人流太密,那一队车子走走停停,行的极慢。

车队前面,一个十七八岁,身形修长,稍稍有些显瘦的少年郎走在最前面一辆车子旁,少年眉宇间干净疏朗,目若点漆,穿着件天青灰杭绸面斗篷,头上没戴帽子,用一根青玉簪绾住发髻,雪花旋转着落到他头上,又钻进脖子里,却不见他有一丝瑟缩之意,纷飞的大雪和喧嚣的人**,都压不住他身上透出的那份安然平和,他就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放在砾石堆上,是如此让人赏心悦目。

这就是林老夫人给李恬订下的郎君,冷家大郎,冷明松了。

李恬轻轻舒了口气,悦娘用手指弹了下窗棂赞叹道:“好一个俊秀少年郎!”说着,转头看了眼李恬接着道:“放心吧,这冷家小郎君一看就是个谦谦君子,他压不住你,你准能把他吃的死死的。”

李恬懒得理会她,璎珞抿嘴笑着,抬手点了点楼下示意道:“曹家老太太来了。”

冷明松身边,曹四的老娘、曹家老太太沾着满身厚厚的烟灰,怀里抱着一篓子杂炭,一边嚷嚷着一边脚步蹒跚的往前冲,经过冷明松身边,突然身子一歪,连人带怀里的炭篓子一齐砸在冷明松身上。

李恬等人屏着气,目不转睛的看着冷明松的反应,冷明松一把抱住差点跌倒的曹家老太太,搀着她站稳,脸上透着关切,说了句什么,曹家老太太一脸焦躁恼怒的吼着,冲散了一地的木炭舞着手,冷明松连连点着头,松开她,拿起炭篓,后面一个小厮奔过去,和冷明松一起将木炭拣回篓子里,曹家老太太没接炭篓,只顾拉着冷明松不知道说什么,一边说,一边将满手满身的烟灰不停的往冷明松身上蹭,冷明松脸上没有一丝厌恶和不耐烦,笑容温和明净、神情专注的听曹家老太太说话。

曹家老太太颠三倒四胡缠了半天,这才接过炭篓,走几步转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银桦忍不住笑道:“曹家老太太真会装神弄鬼,看她把人家那一身衣服蹭的,脏死了,冷大爷真是好脾气。”

李恬抿嘴笑着没说话,转身下了楼,上车回去。

悦娘掀帘子坐进车子,看着李恬认真道:“这小郎君家教脾气都没话说,就是少了点锐气,往后官居一品、统帅百官什么的,只怕指不上了。”

“我压根没指他统帅什么百官,他要真是一看就非凡不似池中物,我还不想嫁了呢,”李恬轻松的笑道:“没听说过那句话么,悔教夫婿觅封侯,那都是外面的光鲜,内里不知道怎么苦呢,我不要这个,最好呢,就是年青的时候一直做外任,要是都能求到风景秀丽之处那就更好了,我跟他到任上,反正银子咱们有的是,不求上进不缺银子,他这官就好做,我和他两个人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和和美美,怎么舒服怎么过,一任五年满了就换个地方继续玩乐,做个四五任,四十岁往上了,就乞骸骨回来,在这京郊盖个园子,他喝点小酒、吟几首酸诗,我种种花草,悠然见个南山什么的,这样多好!要是再养出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少年新进,一统百官,那就更完美了。”

悦娘‘噗哈哈’大笑出声,笑了好一会儿,才重重拍了下李恬的肩膀道:“好大志向,你说的这日子,我也向往的很,那好,我陪着你,这辈子就听听酸诗、赏个花草啥的。”

冷家车队总算挤过人流如潮的大街,到了冷丁氏兄长帮着置办的宅院前,等在院门口的丁家婆子和冷家下人忙着搬这个安置那个。冷丁氏却顾不得这些,连车也没下,就忙赶过去见母亲周老太太。

周老太太十几年没见女儿,抱头哭个没完,冷丁氏急道:“阿娘别哭了,我好好儿的,你女婿调回京城,咱们往后就在一处了,这是大喜的事,我还有要紧的事呢。”

“对对对,”周老太太忙抹掉眼泪道:“可不是有要紧的事,前儿蒋郡王妃刚打发人过来问你回来没有,就等你回来起草帖子下定了,我跟你说,李家五姐儿生的那是百里挑一,脾气性格儿那是千里挑一,还有……”

“阿娘!”冷丁氏手指用力按着太阳穴,烦躁无比的打断了周老太太的话:“我让你给松哥儿留心几门亲事,不是跟你说的明明白白的,一定要挑个娘家有助力的,那李家五娘子,她有什么肋力?你看看你这事办的!”冷丁氏这口气憋了一路子,一开口就语气不善,周老太太被女儿数落的脸上有些挂不住,赌气道:“不过就说了那么一句,别说草帖子了,连亲还没相呢,你不肯就不肯,当我白操心!”

“你都应了人家,这事中间还关着南宁郡王府!”冷丁氏一听母亲这种相当不负责任的话,气真是不打一处来:“我信里不是嘱咐过你,让你先留心着,等我回来再相看,你怎么就一口答应人家了?这嘴上应了就不是应了?没的让人家戳脊梁骨!”

“要戳也是戳我的,碍不着你!”周老太太也恼了,冷丁氏虽说气的头痛,见母亲恼了,也只好勉强耐下性子跟母亲解释道:“阿娘,你想想,临川侯府姜家那位七爷,和松哥儿父亲一张榜中的进士,松哥儿他爹是榜首,姜七爷陪的末座,可如今你看看,姜七爷已经做到了从二品,松儿他爹辛苦成那样,才熬到正五品,还不是因为那姜七爷有人提携!若论学问才干,他比松儿他爹差多远呢?

松哥儿懂事肯读书,去年秋天就中了举人,他才多大?都说他那文章才学能问鼎一甲,阿娘,我一想到松哥儿以后也象他爹这样,一辈子苦熬,这心里就跟猫抓的一样,这孩子要是没出息我也认了,可松哥儿这么好!”

“那倒是!”周老太太连连点头,仿佛对女儿的痛苦感同身受一般,冷丁氏抹了把眼泪叹气道:“我想来想去,也就是攀门好亲这一条路,这才让你在京城寻家有根基能帮衬的,你这……”

“这也没啥,明儿我去趟南宁郡王府上,就说这事你不知道,是我订下的,如今你看着不合适……”周老太太忙安慰女儿道,冷丁氏想了想道:“还是我去吧,这事我不去不合适,也只好拉下脸好好陪个礼。”

“那也好!”周老太太急忙答应道,这舍着老脸陪不是的事,能不去那是再好不过:“退了也好,我跟你说,原先我是看着那孩子好不说,最难得的是她那嫁妆!当年她阿娘出嫁,你不在京城没看到,那嫁妆用的不是抬盒子,竟都是箱子,四个人一抬都抬出一身汗!她外婆接她回来时,嫁妆全拿回来了,这么多嫁妆,满京城也找不出第二家,我这才一口应了,谁知道,她外婆说没就没了,她和她外婆的住处又走了水,听说她是空着手回的勇国公府,宁远侯府又夺爵发回了乡下……退了就退了,这几天我想想这事,这心里也闷着口气。”

“我不图人家嫁妆,林老夫人那脾气,多要强护短,这姐儿跟着她长大,得惯成什么样儿?!”

“你还别说,这恬姐儿是真懂事,又贞静又温柔又大方,长的也不象她外婆,象她父亲,往那儿一站哪,就跟那大清早沾了露珠开了一半的荷花儿一样,脾气又好,南宁郡王府那个小妮子,娇纵成那样,她都能处的好好儿的,要说这女孩儿家,满京城,我就看她最好!”

冷丁氏烦恼的盘算着怎么又推了这门亲又不得罪南宁郡王府,没怎么听周老太太说话,她阿娘的脾气,说到谁都是最好。

作者有话说:

宋代的婚俗:两家若有意思,是要先相看的,这相看,多数在酒楼里,若看中了,男家会送根簪给女孩子,叫插簪,如果没看中,就送一匹绸缎,叫压惊。

相中了,下一步叫下草帖子,就是写上男女双方的家世,从祖父写起,女方还要大致写上嫁妆有哪些,草帖子后是细帖子,内容一样,不是非常详细了,比如女方的嫁妆,就得列明,然后男方送许口酒,女方回回鱼箸,下小定、大定,之后,如果很快结婚就算了,不然,这中间的日子里,只有逢有节或其它有讲究的日子,男方都得送节物头面羊酒等等物,女方回一点自己做的鞋啊荷包啊什么的就行了,别小看这个有讲究的日子,宋代的人,几乎天天都有讲究,一年的节大大小小加起来上百。

然后是婚礼,先下财礼,然后报成结日子,就是请结婚日子,然后过大礼,下催妆礼,婚礼前一天,女方到男方家布置新房(那时的新房,归女方布置),叫铺房。

迎娶那天,先发花檐子(花轿),到男方家要栏门,撒谷豆,坐虚帐,又叫坐富贵,走送,女婿要高坐,这真是高坐,坐在榻上面的椅子上,然后女方媒人和新娘姨母请新郎下来然后牵巾,然后撒帐,合髻(就是结发),交杯酒,第二天天不亮,新妇拜堂,这个拜堂,是拜放在放在一张桌子上的一面镜子,只新妇一个人拜,然后见男方亲人,叫赏贺和答贺,然后第二天就得回门,叫复面回门,第三天,女家送彩缎油蜜蒸饼,叫暖女,第七天接女儿回家,叫洗头,满一个月,两家一起欢乐庆贺,叫满月,好了,满了月,婚礼才算结束了。

宋代的婚礼,真叫劳民作财。

第二十一章退亲

青桐院里,俞瑶芳眼圈红红的歪在炕上,正和李恬低低的说着家里的那些烦心事:“……年年腊月这样闹,明明是她自己要做大红撒花裙,洪姨娘非闹着说阿娘作践瑶仙,让她穿歌伎们穿的红裙子,你看看,这是哪里的话?谁说红裙子只能歌伎穿了?照这么说,咱们平日爱穿的那大红石榴裙又算什么?再说了,就算那大红撒花裙是歌伎们常穿的,那也是她自己挑的,怎么能怪到阿娘头上?偏父亲糊涂,当着下人的面就责怪阿娘,非逼着阿娘现给瑶仙换裙子,我当时真要气炸了,要不是阿娘把我推走,我非跟父亲好好辩一辩不可!”

“你又傻了,子不言父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个孝字压着,你怎么辩?你只要跟你父亲呛一声,就得被人抓住把柄,不但自己落了不孝的名,连夫人也得被你牵连。”李恬温和的劝解道。

“你说,父亲怎么这么糊涂呢?母亲什么样的人他还不知道?他怎么就看不见?……”俞瑶芳这口气闷的厉害,可这样的事在她们清江侯府是常事,李恬倒了碗陈皮香附汤递给她,也只好安静的听她发泄。

清江侯府这位洪姨娘是清倌人出身,生的花容月貌,气质出众,往那儿一站,比那些大家夫人不差什么,偏心计深花样又多,从十六岁那年被俞瑶芳的父亲、清江侯世子俞盛世赎回家起,哄的俞盛世十几年如一日的把她捧在手心里。

俞瑶芳的母亲徐夫人嫁进清江侯府不到两个月,洪姨娘就生了庶长子俞志宏,接着又生了女儿俞瑶仙、次子俞志坚,可俞瑶芳的母亲进门十几年,只生了俞瑶芳一个,并没有生下嫡子。

徐夫人是和继婆母陈夫人一年嫁进的清江侯府,陈夫人商家出身,多有嫁妆小有姿色,进门后生下了清江侯府的第二个嫡子、四爷俞盛远,也不知道从哪年起,这陈夫人就和洪姨娘投合到了一处,洪姨娘得了陈夫人明里暗里的支持,这些年根本不把徐夫人放眼里,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闹的徐夫人在清江侯府几乎没有安生日子。

“听说徐尚书入阁的呼声很高呢。”李恬突兀的说了一句,徐尚书是徐夫人二堂兄,俞瑶芳堂舅舅,俞瑶芳怔了下:“我哪有功夫听这些闲话?嗯?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是说,你舅舅家这几年人才辈出,特别是徐家四房,你那个二堂舅一任吏部尚书做的风生水起,眼看着就要入阁拜相,听说你这个二堂舅还有个儿子,叫徐思海,去年考了个解元,才华逼人,也是个前程不可限量的,除了徐思海,徐家年青一辈中,听说后年准备进京参加会试的,还有七八个,你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