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王爷是女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家王爷是女滴-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煊深若幽潭的瞳眸里跳跃着几簇明黄的光点,抬眼看向罗世忠时,已是一副笑意盈盈的模样,方才那个阴沉莫测的宁王仿佛只是一个假象,“先就这样吧,就按我说的做,苦主家里还是要你多花些银子,莫心疼,估计给你上货的人也不少,我就不讹你了,话说,你那大牢也忒寒碜了点儿,好歹弄几个单间儿,本王我下次再来的时候——”
罗世忠连忙拦住楚煊的话头,“您行行好吧,就别来折腾我这把老骨头了。”说着,就边往外让楚煊。
楚煊和罗世忠出来时,外头的人都已经喝了几道茶。
“听我的,不出三日那凶手自会现身。”楚煊自信满满地和罗世忠边往外走,边说着。
“还是王爷高明,属下真是想再跟着王爷一起上阵,那才是真痛快。”
“就你那一身伤,真跟我走了,我还得多申请两个军医,还是给陛下留着吧!我也好省点儿军资!”
肖克是把李玉春的话听到心里去了,也顾不得许多,紧走几步,赶到楚煊身前,“扑通”一声就跪下来。听得李玉春等人一捂眼,兄弟,那是你自个的腿啊!
“王爷!小人有眼不识王爷尊驾,令王爷遭受屈辱,小人罪该万死,请王爷责罚,小人愿做牛做马供王爷驱使!”
楚煊知道一定是有人怂恿他的,不然以他的耿直是做出不来这种事的。看看李玉春,幻血,一个个神情自然,若无其事。
“得了,不知者不怪,我堂堂一个王爷,和你再计较,倒显得我失了气度。”说完,就和罗世忠告辞要回王爷府。
行到大门处,楚煊让罗世忠回去,好好安排未来三天的日程。罗世忠一一点头。
当着楚煊的面,交待肖克,“这三天好好给本府办事,拿出你的真本事来,也好让人知道我手下出来的不是弱兵!”
罗世忠的话,听着有别的意思,肖克有些摸不着头。
李玉春临走前,拍了肖克的肩膀,“恭喜你,兄弟!我们很快就能同舟共济了!”说着,哈哈大笑而去。
罗世忠目送楚煊一行人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清踪迹。仰首西望,一轮残月越坠越淡,散落的星子也发着最后一丝微弱的光芒,东方,隐约有些朝霞已露了边际,淡淡的亮色极缓地渐渐变得浓抹重彩。

015 御状
翌日,女尸的父母、家人乌压压一大帮,扑到京兆尹府门前,哭了个天昏地暗。
罗世忠急得满头大汗,手里一大堆事儿呢!都推给肖克,自己从后门跑出去,谁知刚到门口,就被苦主堵了个正着,旁边全是看热闹的老百姓,嚷嚷着,严惩凶手,为民除害。
有侍卫将探听回来的消息告诉楚煊,楚煊正在黑松林逗着幻血的心肝宝贝,几头北地纯种的猎犬。
李玉春大手一拍,堵得好,也让他受受气,爷们还在他大牢里蹲过呢!
“哎哎哎,别那么明目张胆的,王爷我平时怎么教你们的,低——调,低——调,就算心里再高兴面上也不要带出来嘛!”
本来家属是不敢到官府门前闹的,只想着递个诉冤的状子,官家都说了是自已女儿发了心疾,难道还能别人偿命,只得怨自家命苦。有人夜里寻访了去,送了不少金银,就交待他们这般如此,如此这般,苦主本就心里有怨气,一见有人出谋划策,顿时胆气也硬了,有门路谁不想伸张冤屈?那是自己家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啊!
楚煊听了,弯了弯嘴角,死猫还能上树呢!何况是人?
李玉春贼兮兮地凑到楚煊脸前,“爷,咱还干啥?”
“放你们三天大假,想干嘛干嘛去,不用给爷我报备。”
楚煊十年难得一遇的大开闸,倒把李玉春几人唬得畏首畏尾,可这主儿又是个让人捉摸不透阴一出阳一出的脾气,这又唱得哪一出啊?
“三天后,起程回营,有误者斩!”
楚煊这边声音还未落,那边人已经跑得没了踪迹。只幻血还和几头大犬逗乐。
“幻血,走的时候,带两只!”
幻血闻言,回头看了楚煊一眼,眼神里全是开心。
罗世忠忙得脚不沾地,满朝的官员看着他被楚皇凌厉的眼风扫得如秋风中的落叶般唯唯喏喏,都忍不住经过他身边时,拍拍他的肩,安慰的送上一句,老罗,辛苦了!
“老罗,辛苦了!”李明诚下了朝,却跑了来京兆尹府,让罗世忠吃了一惊。
李明诚与罗世忠同为夏家军旧部,比罗世忠出来的更早一些,颇有慧眼地选中了楚烨这个当年不大入先帝眼的皇子,还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了过去做侧妃,如今算是修得正果。平日两人交往不多,一是职位二是避嫌,毕竟夏家军还顶着反判的名头,谁也不愿去翻老底。
两人寒喧几句,李明诚就言明来意,陛下让他来帮着看看,案情到底如何,外国友人还牵连进来了,总得给个说法吧?
罗世忠又将案情叙述一遍,讲了死者因心疾暴毙,李明诚就说要验看尸体,罗世忠也不怕被李明诚看出什么,就带了李明诚去了停尸房。
李明诚大致看了看,肯定了罗世忠的说法,又交待了几句诸如端正态度,大胆细致地指导方针,就摆着架子走了。
罗世忠直把李明诚送出了大门外,等着相爷府的车轿走得没了影儿,才一挥手召来个属下,“把停尸房仔细看好了,任何人不许进出。”又回头看了看府门前空寂得连个蚂蚁都轻易不来的大道,若有所思地立了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府。
第二天,楚皇宣楚煊进宫。
这是自清心阁一夜后,楚煊第二次踏进楚烨的视线。
楚烨还是那个样子,脸上的掌痕早已消除,亦或是用了高效去痕的妙膏。看着楚煊也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带着标志性的面具,如初晨的朝霞一般就那样走进殿来。
君臣见礼后,楚煊站在武将的首位,楚烨只用眼角的余光就能将那个身影全纳进眼瞳。
随着内侍的一声喊,黎国使臣晋见,楚烨才定睛收敛了心神。
黎国地阔山高,民风豪气,身高个头也是各国中最为魁梧壮实。来人身量高约九尺,与街市上的大个子不相上下,身形块头也都相似,就连相貌都有几分相像。
“见过楚国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千秋。”
“免礼!”
黎国使臣昨日已见过圣驾,本来剩下两天由朝内大臣陪同即可,是不需要楚皇亲自陪着的,可看着案头上放着的东西,楚烨令人直接送到了使臣手上。
“贵使请看,这是我国小民状告贵国使臣的御状,所以朕才不得不再次召见贵使前来。”
黎国使臣很快看完状子,又递还给内侍。
“陛下,状上所言,凶手乃我使臣中随行之人,却又无法表清凶手到底如何残杀其家人,请问陛下,难道贵国断案都是只凭一面之词?”
黎国使臣丝毫不惧身居他国、生死难定的险境,侃侃而言,据理力争,倒让楚烨刮目相看。
李明诚微侧了身子,面对黎使淡然一笑,“贵使可能有所不知,我国的御状非比他国。若要递御状,需得诉告者以九族性命担保,且递状子之人定要处以绝刑,不论输蠃。即便如此,这状子还是递到了御案之上,试问,若在黎国,又该当如何呢?”

016 金殿对质
楚煊看着李明诚不急不徐地与黎国使臣周旋,自己不动声色,只冷眼旁观。
“此事涉及两国交邦,还望黎使思谋而定,如若我国没有确切证据,又岂会在这朝堂之上公开言明,黎使不若查明详情,莫姑息了凶手,致两国多年之安定于不顾!”
李明诚一番话可谓是大有深意,只是楚煊敏锐地感觉到李明诚在说凶手二字时,似有意加重了些口气,不觉多看了李明诚两眼。
黎国使臣面对李明诚的言辞,依然是不卑不亢,安然自若。“我皇派吾等前来,一是表黎国愿与楚国继续修好之意,二是商谈两国互通有无之益事,竟无端被猜忌为害人凶手,吾等深感诧异,亦觉惊心,想我皇一片诚心挚意,却被无中生有之事视为敝履,令黎国心寒,即楚国右相如此说,就请拿出证据,若证据确凿,任凭楚皇发落!”
满朝官员已有些窃窃私语,文官们担心,是与不是,一个搞不好,相安多年的友好邻邦,说不定就要刀兵相见,到时只怕生灵涂炭国无宁日;武将们则一个个早看不惯这几年黎国来使越来越高傲狂妄的作派,憋了一口恶气,等着看黎使怎么收场。
罗世忠站在最末,京官里数他位轻,迈步出列,适时朗声而起,“启禀陛下,微臣有本上奏!”
楚烨略一点头,罗世忠径直走到楚煊身侧,“微臣在彻查案件时,得知黎国使臣中有一名叫韩允的曾在死者近身范围之内,故带回府衙询问,后证据不足,送回驿馆。另在堂上发现一物,似非我国所有,特请黎使大人验证,若系韩允大人所有,那就原物奉还,有得罪之处,还望黎使大人海涵!”
昨夜,罗世忠做东,专门请了黎国使臣一行人到京城最有名的“一品楼”设了谢罪酒。
席上罗世忠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将个黎国众使捧的是只知黎国而目中再无他国也,飘飘然如云中神仙。
黎使以为罗世忠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奸滑小人,今日再见,满眼的轻漫怠傲,丝毫未将其放在眼里。
拿了那物件看了看,确是韩允丢失的指环,与耳上金环乃是一对,原是御赐之物,昨日遍寻不着,急得坐立不安。
遂装进腰囊,只一声,“确系韩允之物。”却连谢都没谢一声。
罗世忠又追问一句,“贵使确认?”
黎使有些不耐烦,“当然!怎么?难道我堂堂黎国还会觊觎楚国一个小小的金环不成?”
“好——”!罗世忠紧接着喝了一声,如洪钟般,黎使不防,被猛震了一下。
“陛下明鉴,黎使确认的系韩允所有的金环,并非微臣信手拣到,而是在死者手中发现,另有当场数名百姓作证,当日,韩允曾对死者有轻薄之举,令死者羞愤难当,诱发心疾而当场亡毙。微臣手上有众人的联名证供。”说着,将证供递上。
黎使有些急怒,原来是扮猪吃老虎,“罗大人好手段,只凭一枚金环就要定我黎使的罪名,这金环是不是个圈套,有待商榷吧!作证之人均是你楚国子民,言辞实难令我等信服,若是楚皇硬要降罪,哼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番据理力争,朝内的迂腐官员竟有点头附和的。
罗世忠不急不徐,又从袖中取出片纸,让黎使看,“昨夜,韩允已亲口承认,曾轻薄一女,那女随即倒地身亡,黎使大人,请过目?”
黎使瞪眼看着那张纸,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最后是韩允的亲笔签名,甚至还有几名使团成员的署名,黎使一拍脑子,昨夜自己曾外出方便,回来时见几人笑闹着藏了什么,原来如此。
黎使气得已有些颤抖,仍故作镇定,“酒后之言,玩笑之举,堂堂楚国以此为据,怕不要被他国取笑了去。”言辞之间已是有些无力。
一直在旁侧静观其变的楚煊突然出了声,“孰—不—知—酒—后—方—吐—真—言!”
九个字,楚煊是看着黎使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的,那黎使乍一见楚煊回头,被覆了假面的容颜惊了一吓,又遭楚煊刻意运用内力说出的话语震了心脉,之前又费尽心力与罗世忠周旋半晌,方才不防已被罗世忠的佛钟吼震了下,几下合力,那黎使竟是再难自持,当场萎顿在地,竟昏了过去。

017 请战
黎国使臣回到驿馆,知韩允一早便被京兆尹府请去,便知回天无力,立时召集众人,也顾不得再和楚国打招呼,火速离开驿馆,直至出城三十里与留驻的护卫会合,才发讯息给隐在楚国的密人,韩允有难!
黎国早有吞并他国的野心,在各国都设了密人,专为搜集情报传递讯息,效率极高,黎使一行方赶到离边界尚有二百里路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黎国王宫,已为韩允出事闹得满宫大乱。
楚烨原意也是不欲主动挑起两国纷争,准备好好安抚安抚死者家属,待事件略为平息,就将韩允悄悄送回黎国,毕竟要说韩允也只是间接害人,并非大罪。
朝堂上,官员们又是一通争执。
大部分文官仍是坚持以和为贵,楚烨登基之时国内纷争频起,又接连平南海灭北夷,国库空虚。武官们都以楚煊马首是瞻,有些个老将都还记得当年黎国强夺三关的国仇,恨不得陛下即刻发兵,一雪国耻。
楚煊认为韩允之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可若是此事激起民愤,可就不好收场了。且近年来黎国对楚国边境时时骚扰,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向楚烨请命回防边关,以备黎国因此事挑起战祸不致失了后手。
李明诚倒与楚煊意见相和,认为韩允应暂压大牢,严加看守,且看黎国态势如何,听闻京城内已有百姓联名请愿,要求朝廷为民做主严惩黎贼,若黎国主动求和,便借势应承,若黎国态度强硬,那有宁王震守边关,可拒黎国进犯,甚至夺回失地,也不算赔本。
楚烨暂时散了朝会,他想静一静,仔细想一想,总觉得整个事件似有一只看不到的手在推波助澜,那民女的死分明只是一个导火索,最终目的是掀起两国争端,可获益的到底会是谁?
不等楚烨思量,罗世忠又来求见,现京城内集聚了数万请愿民众,声势浩荡,有领头的声称,除掉黎贼,平定民心,定国安邦。数万人齐声喊出,响彻云霄。
楚烨登上皇城内最高的望星楼,远远地越过巍峨恢宏的宫墙,京城正中的十字大街上人头攒动,乌压压的好似黑云一般,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陆续有火把灯笼点燃,望过去似天上的繁星,却让人遍体生寒,这么多的民众半天之内发动起来,其中隐含的力量让楚烨不敢再往下想。自以为登基以来,外有宁王,内有李相,国势平和,却原来还有如此汹涌暗流,不觉,楚烨紧握在手的腰间玉佩“喀嚓”发出一声轻响,已是断成两半。
是夜,京城中还有大批民众在京兆尹的劝阻下继续坚持请愿,不愿离去。
一群黑衣人趁着京兆尹大部分力量都去了外面,悄无声息地潜进了京兆尹的大牢里。牢里只有几个摆设似的牢役,几乎没什么反抗就被放倒在了一边,黑衣人带着韩允就直奔城外而去,竟是异常顺利。让他们没有觉察到的,自请愿民众中迅速地闪出几个矫健的身形,待到了人烟罕至的街巷,如急鹰一般一掠之下紧随着劫狱之人的踪迹追出了城。
罗世忠很快得到犯人被劫走的消息,一边急派人按踪寻迹展开搜查追捕,一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