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半城-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同于众小弟子的欢呼雀跃,重山眸光如星,眉头却沉了下来。
  前头帐篷车中的礼尊,也沉下了眉头。
  对着一旁弟子的询问,老人平静地道了一句:“全员戒备,继续前行。”
  沙关之前。
  日头已升,立见灼烈。
  沙关之前,不过百丈,云墟弟子们驻足,重整队列,已个个覆上了一层汗。
  不是因了日头,更不是因了疲倦,而是因了他们终于可以足够看清,或说早已看清,此时终于再次确认,沙关前头等待他们的,不是自家兄弟。
  甚至不是自家族人。
  虽是穿着唐人衣饰,但轮廓清晰,鼻挺颧高,脸色酱红,一色用字、申字型脸,早已列阵马上,执兵带甲,以逸待劳。
  不下三百吐蕃精兵!
  还是狄人最叫人如噩梦般惊惧的骑兵!
  不论人数、体力、战备,皆占了云墟的上风。
  礼尊自帐篷车中被搀扶而下,缓缓往前走了两步,站定。其余诸尊分列两侧,亦站定。
  稍后一些的飞松遥遥看着前方气势汹汹的吐蕃将士,眸光翻涌。他不是不知道,除了前方虎视眈眈而来的吐蕃人,身侧监视他的云墟弟子们也更靠近了他些,随时准备出手。
  对面列阵之中,同时步出一名壮实男子,年纪不小,气度更不小,满面须髯,三角眼往礼尊身上一盯一放,弯腰,抬手,行了个漂亮的中原揖礼。
  “吐蕃宰相论恐热,在此恭迎云墟诸尊。”
  闻言,云墟弟子中不禁一阵轻吁。倒也不算太意外。
  既已确认不是同门,那剩下的,不论是敌是友,基本也脱不了太远。
  不提被生擒的吐蕃刺客,但有维松在此,已成俘虏,吐蕃王室又怎可能袖手旁观。
  或说吐蕃人怎可能将所有筹码都押在一个凌峰身上。哪怕凌峰计谋得逞,全胜归来,或许等在这儿的,还是这些严阵以待的吐蕃精兵,威吓图谋,以成大业。
  但论恐热亲自带兵,还是出乎了意料。
  当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所杀后,大妃纳朗萨拥立自己抱养的儿子仁丹为赞普,而小妃蔡邦萨所出,朗达玛的儿子维松在朝臣拥护下,于山南地区与纳朗萨派对立。拥戴维松,时任洛门川讨击使的论恐热,西征讨伐篡位的仁丹。纳朗萨派的吐蕃宰相尚思罗前往讨伐,被其击败,逃往松州。随后尚思罗联合吐谷浑、孙波、象雄等部,率八万大军再次讨伐,被论恐热大败杀死。此后论恐热成为高原之上最有实力的势力,自称吐蕃宰相。
  武宗会昌三年年,论恐热以大军二十万攻击不服自己的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却被尚婢婢的四万军队击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论恐热和尚婢婢会战长达二十四年。
  大中五年,论恐热一度投靠唐朝,求作河渭节度使,唐不许,再叛唐。
  以此可知,论恐热性格残暴,杀人累累,长兴兵伐,出尔反尔,绝非善辈。
  更可知,今日此时,列阵此地的所有云墟弟子,都凶多吉少。
  乃至沙关之内,本是静候着他们归来的云墟弟子们,已然凶多吉少。
  论恐热亲自出马,深入唐境,必已准备万全,绝不留情。
  若说沙原之上,与敌抗争是忠勇,长途奔走,星夜兼程是疲倦,那此时面对着论恐热,是真的该说是惊恐了。
  连小弟子们的面色都分外沉静。不过是太过疲倦,也太过无奈,掩了惊恐而已。
  ——一国之力,守株待兔,而云墟精锐已折至少一半,剩下老弱残兵,如何能敌?!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十三章

  云墟精锐拼着性命闯过了毛乌素沙漠,找到了青尊,回到了沙关,却要和沙关里头等待着他们回归的师兄弟们一起,葬身于此?
  即便礼尊在此,又能如何?
  礼尊的眉头还是沉着。
  眸子却依旧亘古明镜一般。
  虽在年岁里早失光华,却也在年岁里明净宁定。
  同样一揖,用不硬不冷,也不软不脆的悠远声音,开口:“贵国宰相至此,有失远迎。敢问所为何事?”
  “所为何事?不为何事。”论恐热吐字不准,意思清晰,“我为了人。”
  礼尊沉默。
  剑尊凌霄目光一瞥,落在闻言低头的飞松身上。
  “我的人,我是必会带走的。还有一个人,也请礼尊能够放行,交由我们带走。反正他现在,也似乎不能自己走。”
  听见论恐热这一句,凌霄目光一凛,看回论恐热。
  而论恐热不慌不忙,抬手有请一般,对准了重山身后,依旧昏迷不醒的人。
  云墟人马一阵惊动。
  重山眸底一沉。
  他们要的,是付云中。
  吐蕃人既然能混入云墟队伍,必也能暗中窥伺,当是早已对昨日之事一清二楚。虽然谁都不知日后如何,但付云中此人之关键,已是毋庸置疑。
  苏夕言自骆驼背上侧首一望重山,重山看向她,皱眉,点头。
  礼尊却老态龙钟地往前探了探身,故意听不清:“什么?你说要带走谁?哦不对,凭你们这帮光会长毛的小子,又能带走谁?”
  云墟弟子闻言皆怔,又一阵轻笑。
  论恐热目露凶光,言辞却不紧不慢,反而更是昂首挺胸,肆无忌惮了些:“礼尊大人,您老得都耳背了,目力该是还行吧?”说着,抬手一指身侧将士们杀气腾腾的身影,“脑子更是还行吧?”又指向付云中,“躺着的那小子,可是快不行了啊?”
  挑衅的语气,简洁的语句,说得却叫云墟人无可反驳。
  云墟此刻尚能战者不过数十人,虽不至被三百吐蕃精兵败得全军覆没,但吐蕃人要想从他们手里抢走个无法行动的重伤患,实在是不必费太大力气。
  云墟人自然可以抵抗,可以死守,可是为了一个付云中,怕要拉上全部云墟人陪葬。最后,还不一定能守得住。北狄之野蛮凶狠,唐人早有血泪教训。
  即便大战三百回,守住了,得胜了,不仅是付云中,其余伤残的同门与百姓们,撑得住,等得到他们得胜么?
  礼尊却真的老态龙钟似的,点了点头,还是听不清:“嗯,目力是还行,然后……你说什么来着,你小子,快不行了?”
  闻言,论恐热的嘴角扯不住笑容,绷作一条凶狠的线,再不客气,一个侧身,剑指直直指向身后,沙关铜墙铁壁般的大门:“……目力还行,就够了!”
  云墟人的心又沉了三分。
  即便他们能杀尽眼前异族,可隔了那道铜门,里头,只会是另一波严阵以待的敌人。
  或许还有同门们已然残破的身躯,和哀嚎求饶的哭泣。
  礼尊不答。
  论恐热的眸光更见杀意,道:“若不交人,就别想有一个云墟弟子活着叩开这扇铜门!!”
  语声如吼,震慑人心。
  云墟人真的都被惊了心。
  连吐蕃人都全被惊了心。
  因为就在论恐热语声方落之时,指尖所指铜门,砰然大响!
  沉积沙尘,簌簌抖落,飞舞空中。
  沙关铜门,真的要被叩开了!
  却是从里往外,不是叩开,而是顶开,撞开,破开!!
  礼尊亘古明镜般的眸子随之一亮。
  而一直沉默不语的重山,刹那嘴角扬起,目光如炬。
  瞧得低头探询地看向重山的苏夕言都不禁亮了眸子,随重山看向沙关铜门。
  铜门被撞了一下,静了静,又是一下,转而两下三下四五下,直将铜门撞开了一条缝!
  沙关与其余城关没有什么大不同,巨型梁木门栓在内,易守难攻。城内人若要出关,移除门栓,推门即可。
  此刻,显然是情况紧急得关内人来不及移除门栓,已被逼得紧贴铜门,且是不断不断往铜门拥挤推搡,才使得铜门接连被撞。
  而身处关外的人们只能看着。不论是吐蕃人,还是云墟人。
  叽嘎砰通,听得见铜门那头巨大门栓终于落地,发出沉重钝响。
  当终于看清自门内蜂拥而出的不是自家同门,而是身着汉人衣饰的异族面孔,所有云墟人都亢奋了。
  年纪轻的应试弟子们已忍不住呼喊:“是师父师兄师叔们来救我们了吗?”、“可不是说云墟精锐都在这儿了吗?”、“果然早有预料,设好埋伏反击了是吧?!”、“杀!杀得狄人片甲不留!看还敢小瞧了咱云墟!”
  只有礼尊似已老得忘了该如何亢奋,身形佝偻,白发疏廖,始终沉静,动也不动。
  论恐热同样沉静。哪怕他的面色已满是凶悍和杀戮。
  拼搏大半生,他早见惯风雨,更见惯血腥。
  高举双臂,空中比划,被惊得乱了阵脚的吐蕃将士立时随论恐热指令而动,重列阵法,以迎沙关中即将出现的新敌人。
  即便来了新敌人,论恐热还是有足够的自信。他既已来了这儿,就不打算,也不可能空手而归。
  受驱逐般逃出沙关的吐蕃士卒眼见论恐热亲自压阵,精兵列阵以待,定了定神,却还是惊恐不已,边奔跑着差些栽倒,边用异族语言各自惊呼,简直落荒而逃。
  呼声又惊又急,混杂交叠,会些吐蕃语的云墟弟子也没听出来,他们究竟是在喊些什么。却是所有云墟弟子都能看见看清,听见那些呼喊的吐蕃将士们突地都绷紧了身躯,慌乱了眼神,看向他们的首领,论恐热。
  背身向着云墟人的论恐热,终于缓缓回过了身。
  那一刹那不甘而狠戾的眼神,惊得凌霄都不禁握紧了手中长夜剑。
  重山眸中光亮更甚。
  礼尊的眉头皱起,嘴角却是扬起了个轻轻的,总有此时的弧度。
  只那么一眼,论恐热已做下了判断,选好了前路。
  他振臂一呼,众将士齐声一应,骑兵各自搭载退回将士,往沙关之外疾奔而去。剩余无人搭载的士卒落于马后,丢盔卸甲,拼命狂奔,是真的落荒而逃了!
  看得云墟弟子边是狂喜,边是惊奇,不明白是自家哪位师叔如此英明神武,难道是闭关隐修或云游四方的师祖师祖公回来救全门于水火了不成?
  当第一面旗帜随着追杀吐蕃人的将士出现在铜门之中,云墟弟子已不仅是惊奇,而是惊呆了。
  形制规整,颜色鲜艳,猎猎迎风。
  那不是寻常旗帜,而是军旗。
  唐军军旗。
  雪中送炭,击杀吐蕃人的,竟是唐王朝驻边正规军!
  如何不是呢。
  吐蕃以一国之力守株待兔,也只有唐王朝,能以一国之力将之驱逐出境!
  而在追击而出的唐兵之后,武装仪仗开道,五彩旗帜簇拥,在象征着权力的双旌双节之后,一中年男子高头大马,官威凛凛,一身戎装,迎面而来。
  看见这个人,重山终于笑了。低声,却是大笑。
  看见这个人,礼尊回头看了一眼重山面上的笑容,皱起的眉头也放下了。嘴角总有此时的弧度,成了一声此时终至的长长叹息。
  而这个人也看见了诸尊所在,挥鞭打马,直直而来。
  行至诸尊身前不足百丈,吁停,下马,对着诸尊,恭敬一揖。
  诸尊更早一步,在礼尊带领之下,对着来人齐齐天揖,十分郑重。
  云墟弟子们虽是疑惑来人为何要与他们隔了这么远距离,但至少知道再一次两军相接,敌人换成了友军,见诸尊行了天揖,全员随之拱手行礼。
  来人沉肃稳重的嗓音随之传来。
  “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唐持,逐寇来迟,叫诸尊受惊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十四章

  听见这一句,本只跟着礼尊行礼的其余诸尊都愣了一愣。
  而身后云墟弟子更是在一怔之后,接连吸气。
  他们不认得唐持,才是对的。
  唐持,字德守,元和十五年擢进士第,累辟诸侯府。后入朝为侍御史、尚书郎,自工部郎中出为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招讨使,入为给事中。
  大中十一年,授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
  亦是说,众人面前的,是这广阔朔方一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亲自率军,守住沙关,救护云墟!
  被喜悦的气氛包围,唯有礼尊面色如旧,语声苍茫而悠长:“初次见面,唐长史。”
  “……初次见面,想来这位该是礼尊了?”唐持看向白发苍苍的老人,眸底闪过亮光一道,笑了,“看起来,您倒是一眼就认出我了。”
  礼尊也笑道:“也不是认出了唐长史,而是认出了您身前的仪仗彩旗。说来,该是二十三前了,我方云游至此,碰巧见着了当时的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王宴平。也是这般仪仗彩旗,驾临云墟。”
  听至此,唐持面上的笑容渐渐敛去:“那么,礼尊更该是知道,当年的王宴平和如今的我会出现在此,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礼尊点头,答得利落:“明白。”
  可礼尊身后的云墟弟子们都不明白了。
  二十三年前,礼尊还不是这个礼尊,青尊也不是那个青尊。
  文宗太和十年,第三十九代青尊归青风在位,灵州大都督府长史、灵盐节度使王宴平,突然造访。
  百姓们,乃至如今的云墟老朽,当年的云墟小弟子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他们知道的,只是王长史走后不过一个半月,四十余岁,正值壮年的第三十九代青尊便驾鹤西去,从此青尊之位空缺,足足一年。
  青尊离世一月后,文宗下令改年号为开成,太和十年,变作了开成元年。王宴平亦紧随其后,改任他方。仅开成元年一年,李廓、魏仲卿先后两任朔方灵盐节度使走马上任,百姓唏嘘。
  此间,也已年迈的第三十九代礼尊亦传位于如今的礼尊,阖然长逝。
  而如今第四十代礼尊亦是云游四海一年多后,才带着当年的归青俊回到云墟城,即位第四十代青尊。
  两位尊长提起陈年旧事,显然默契十足,又究竟是什么意思?
  两人却都没有再说话。
  礼尊回头,遥遥看向落在稍远处,或说被护在队伍正中央的重山等人。
  重山面上的笑容已转作疑惑,接收到礼尊看似软软糯糯的目光,一时竟莫名其妙头皮发怵,漏了一拍呼吸。
  他自然明白礼尊无声的话语。哪怕礼尊的目光只偏了一偏,指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