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鸾-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章寂苦笑着摇摇头:“一点小事,何苦劳烦人家?这几年多亏他们时时接济,不然咱们家早饿死了。”他抬头看向明鸾,“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虽说有时性子急躁一些,却帮了家里不少忙。我这两年冷眼瞧着,若不是有你时时提点,你母亲也未必这么快就能把这个家当好。”

明鸾笑了笑,这种夸奖的话听得多了,她也就不放在心上了:“您要是不想麻烦马掌柜,又想喝好茶,还不容易么?咱下回进城时想法子弄点好茶种来,在山上开两三亩茶田算了。不但自己可以喝,有多的还能拿出去卖钱。”

章寂笑了:“你倒是总想着要种东西去卖,后头那片地,头一年因家里人不懂得侍弄庄稼,你便说要改种蔬菜瓜果,你母亲拗你不过,只得给了你半亩地,结果家里一整年都不用再花钱买素菜吃了,还能有些剩余去送礼做人情。如今你又说要种茶,虽听着有些儿戏的,但仔细一想,若真能种起来,还真是个不错的进项,只不知道这象牙山适不适合种茶。”

明鸾忙道:“适不适合总要试过了才知道呀?我听说广西那边就有茶田,出的好茶,咱们这里的气候未必就不合适。”

章寂挑挑眉:“即便合适,又有谁会种呢?镇上可没人会侍弄这些东西,白白花了钱买种子回来。”

明鸾语塞,想了想,便道:“种茶只是一个选项而已,就比如咱们家种瓜菜,两三年下来也有些经验了,不如就扩大经营,多种几亩?最好是挑一些价格贵一点,又不容易养死的,只需几个月就能收获了,除却咱们家自己吃的份,还有一些送人情的,剩下的都可以卖掉!官府又没规定军户不可以卖菜,往年也有军户将自家种的多余的粮食卖给城里粮店的例子,咱们不过是依样行事而已。卖菜的人总比卖粮食的人少一些,咱们说不定能多挣一点呢!至于稻谷嘛,咱们既然不用交税,那么只种够自己家吃的就行了,反正我们就算想多种一些,也没人手去打理。”

章寂微微皱了眉头:“理儿是通的,从前在京里时,我们家的庄子也不是个个都种粮食的,记得你祖母提过,有种桑养蚕的,也有种棉花的,只是瓜菜却少,毕竟这东西容易侍弄,乡下多的是农家种植,百姓并不少这口吃的,若种得多了,就怕卖不出去。”

明鸾忙道:“九市镇上人家确实少了点,要是卖得不好,咱就运到城里去卖!德庆城也不少人口了,但住在城里的人比不得住村里的,就算想种也没地方种,可不就得买现成的么?祖父,您就考虑考虑吧?咱们家现在的情形,您心里也有数,虽说有几个男丁,但是二伯父要忙着操练,只有农忙时能帮家里干活,我父亲倒是有空,却没什么力气,您的身体又不好,虎哥儿还小呢,家里只靠几个女人做活,那么一大片地,可不得累死人吗?更别说二伯娘和我母亲还有周姨娘二姐姐她们还要做针线卖钱。种瓜菜来钱快一点,只要认真一些,费不了多少功夫。”

章寂有些迟疑地看了明鸾一眼,犹豫了一下才道:“你觉得种柑怎么样?就是这里有名的贡柑。”

明鸾一时没反应过来:“贡柑?”

“就是它。”章寂道,“马掌柜每年几次派人来德庆,多是为收柑来的。听他说起,这贡柑原是专贡京里的,只是本地人见有利可图,便越种越多,除却进贡的份例,每年还卖了不少到外地去。从前因本地的贡柑多给大商号包了去,茂升元收得的货少,每年只是勉强保本而已,这几年因来得勤快,反倒收多了些,利也丰厚许多。既如此,咱们大可以学着种一种,横竖不缺销路,也是帮一把茂升元的意思。”他看向明鸾,“你二伯父春天时曾跟我提起这事儿,只是我下不了决心,便拖延下来,近日我上镇里溜跶,听镇上几个老头子说话,也提起这事,似乎有几家人也想种了,咱们要是掺一脚,便可借别人的路子买苗育苗,倒省了好些功夫。这事儿我想着得跟你母亲商量过后才能下决定,你觉得如何?”

明鸾眨眨眼,歪着脑袋道:“如果种柑真的有利可图,自然可以种,只是我们家从来没种过这个,而且我听人说,马圩、官圩、新圩那边多的是人种这个,要是我们也学着种了,收果子太多卖不出去怎么办?再说……这里的气候土地适不适合种柑,谁也说不准啊……”

“这一点倒不怕。”章寂道,“每年来收柑的商人何止百千之数?从来只有商家抢着收柑的,没有卖不出去的,问题只在于咱们没种过,不懂其中的学问罢了。”

明鸾看了看章寂,见他脸上的表情似乎挺认真的,想了想,便爽快地道:“祖父要是真想种,我就帮忙问人去!既然德庆本地就有不少地方种这个,买苗育苗自然是容易的,咱们还可以找熟手打听一下种植的决窍!对了,小泉哥说明天他要进城办事,不如就托他帮着打听一下?”

明鸾爽快了,章寂倒迟疑起来,这种事他可从来没做过:“不必如此着急,就算真要种,要结果也是几年后的事了,还得事先备下一大笔银子。我还是先跟你伯父、父亲和母亲他们商量过再说吧。”

“您尽管商量去,我这不是先打听着嘛。”明鸾笑着在他对面坐下,“祖父别太担心这事儿,要是镇上几户人家都有意种柑,那与其自家小打小闹种上十亩八亩的,还要全家人为照料果树而疲于奔命,倒不如您出面跟镇上几位老爷子商量一下,几家合伙,按出资比例算股份,合在一处种植,一口气种个百八十亩,再从马圩、官圩、新圩那边挖几个有经验的熟手回来打理,销货的路子则由您出面联系茂升元,卖了果子再按各家所占的股份分钱。这样一来,只要能结果,就什么风险都没有,不是比咱们家自己担风险强?”

九市镇上那几位老爷子背后都有个不小的家族,其中不乏土财主和大地主,要是他们愿意出钱出地,再通过自身的人脉去挖角技术人才,章家则负责解决销路和谈价钱,称得上是双赢。而且种植规模大了,产出也会更高,得利更加丰厚。

章寂也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法子好,果然稳妥些。那你就先打听着,我也跟那几位老友透透口风,若是真能成事,咱家也能省些力气。”说罢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明鸾:“你这孩子就是有些小聪明,在这种能挣钱的事情上,全家人都没你机灵。”

明鸾不想去辨别这话是褒是贬,继续道:“其实说到种东西卖钱,除了贡柑,咱们还可以试试种药材的。我听说西江对岸就有不少人家种肉桂,卖给药铺制桂皮,也是一笔好买卖。还有象牙山上有不少松树,您那回上山瞧见了不是还说可惜了松脂无人收么?那不如就由咱们收了吧?我上回进城时,跟药铺的掌柜打听过了,说夏天是收脂的好时节,与其让那些松脂白白落地,倒不如贴补贴补咱们自个儿。”

“种药材啊?”章寂回头指了指身后的架子,“这东西也不错。”

明鸾认得那是镇上李家的老爷子送章寂的礼物,是一坛佛手酒。那位李老爷子的家族在德庆颇有名望,只是他出自旁支,世居九市,身上有个秀才的功名,家里有不少田产,可以算是本地数一数二的人家。章寂虽是戴罪之身,毕竟曾在京城为侯,偶然与李老爷子结识,后者便有意结交,几年下来,也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了。李老爷子颇重养生,这瓶佛手酒,便是去年秋冬章寂病后体弱,他特地送来给老友补气安神的,据说用了人参、黄芪、茯苓、灵芝、黄精、首乌、佛手等许多药材配制,章寂喝着效果很不错。

明鸾想了想:“佛手是不错,也没听说哪里有种这个的,若是真种了出来,有药铺掌柜这条路子,也不愁卖不出去。只是孙女儿想着,无论种什么东西,都不能分心太过了,种药也好,种柑也罢,哪怕是种菜种茶呢,咱们先打听着,看都需要什么样的地,上哪里买苗买种,如何打理,成本几何,然后放到一起对比着看看,从中选出一两项最稳妥的,成本低、得利高、周期又短,还得咱们自家能料理得过来的,才好正式动手。不过嘛,比如种瓜菜和采松脂这两样,与其他并不冲突,咱们可以先办着,也省得有收成之前缺了进项。您觉得怎么样?”

章寂笑道:“还能怎么样?你事事都替祖父想得周到,祖父自然是只有听的份了。”

明鸾撒娇道:“祖父又拿我取笑了,这是正经事儿呢!我不过是个小孩子,哪儿能做主这么大的事!”

“原来你还是个孩子啊?祖父怎么觉得,你比家里的大人都能干呢?”章寂取笑孙女,见明鸾噘着小嘴扭开头不搭话,口气也软了下来:“好了好了,祖父不笑话你了。你说的很有道理,晚上你二伯父回来,我就跟他们好好商量商量,尽早拿出个章程来。不过你说的采松脂……你会采么?山上的松脂又有多少?”

明鸾顿时来了精神:“我早就打听过了,采的法子很简单的,工具也易得。山上松树极多,光凭咱们一家是肯定采不完的。既然是山上天生天养的东西,不如叫上小泉哥和军汉大叔他们一起去,采得的松脂卖了钱,咱们大家平分!”

章寂听得连连点头:“你能这样想,不贪独食,非常好。咱们家只是林场看守的一员,若是瞒着别人得了这份利,他日别人知道了,还不知要生出多少是非来。既是人人都能得一份好处,将来他们也能念咱家的一份情,遇事不至于袖手旁观。”

得到祖父的许可,明鸾立刻跳了起来:“您答应了就好!今儿我在山上已经检查过好几处松林了,正是采松脂的好时候,我这就找军汉大叔他们去,尽快备齐了工具,争取明天就上山采脂。要是能赶在端午前采到一大批松脂,正好能进城卖掉,换一笔钱给家里过节呢!”

章寂听得愕然:“你今儿已经去检查过了?难不成你早就拿定了主意,只等我点头?恐怕就算我不点头,你也会偷偷地干吧?”

明鸾咧嘴露出一个讨好的笑:“祖父,您别生气,您又没说不许我去干。再说了,既然所有林场看守都参与进去了,咱们家自然也不会例外呀?”

章寂听得又好气又好笑,随手抄起桌面上用来打苍蝇的拍子便冲明鸾拍过来,明鸾手疾眼快地躲了过去,大笑着逃出屋子往外跑,迎面却差点撞上了一个人,慌得她急急忙忙站稳了定睛一看,顿时露出满面惊醒:“周爷爷?!您怎么来了?怎么会是您?!”

来的居然是周合,两年不见,他看上去稍稍苍老了几分,鬓边白发更多了,但身体却还是那样硬朗,精神也非常好,见了明鸾,便乐呵呵地道:“可不是我么?今年正巧往南边来,正赶上商队来德庆,我想着横竖人在广州,不如多走几步路,来看望看望九姑娘和咱们鸾姐儿也好啊!”他上上下下认真打量了明鸾几眼,连连点头:“几年不见,鸾姐儿都成大姑娘了,周爷爷都快认不出来啦!”

明鸾欢喜地拉着他进门,一边走一边嚷:“祖父快出来呀,您瞧谁来了?”

章寂走出屋门,看着周合,竟有些哽咽了:“老周啊,几年不见,没想到你会亲自过来。”

“老周身负重任呢,怎能不来?”周合从怀中取出一封厚厚的信,向章寂走去,“亲家老爷瞧瞧,这是谁的信?”

章寂面露讶色,低头一看,脸色顿时就变了。

那信封上的字迹,分明是出自他的长子章敬!

第三章来信

早在章家出事前,章敬离家驻守边疆就已经有三年久了,期间虽有书信往来,到底比不得天天见面亲近。而章家出事后,章寂只能从陈家的人那里碾转得到长子的消息,却迟迟不见长子派人来联系自己,心里多少有些怨气,但考虑到自家的境况,他明白长子在外不易,便勉强忍了这口气,此时此刻,他看到长子的来信,心里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涩,什么都齐全了。

章寂过了好一会儿,方才接过周合手中的信。

信很长,密密麻麻地,章寂的眼力已经大大不如往日了,因此看得有些吃力。明鸾小声问他是否需要自己读给他听,他却摇头拒绝了,反把信挪得离自己更近。

章敬在信里表达了他深厚的思亲之情,问候了久别多年的父亲与兄弟子侄们,然后诉说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他在辽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初章家出事,是与朝中夺嫡相关,因此建文帝登基后对他这个人也多有忌惮,只是他当时正守在边疆,而蒙古大军又蠢蠢欲动,辽东都司前线发生了好几次险情,他都咬着牙关撑过来了。刚开始时,建文帝只是碍于战况,手上又无可以信任的将领替代他,因此才容忍他在那个位置上继续待着。到了后来,则是因为他渐渐积累起军功,在军中拥有了自己的威望,本身又行事谨慎,叫人抓不到把柄,建文帝反而不好下手了。

冯家老二冯兆南曾经尝试到边疆去领兵立功,还一到任就把好几位宿年大将的兵权收拢到手里,满怀雄心壮志要给这些老人一个下马威,一口气夺过北方的兵权,不料他手下的亲兵倒霉透顶,居然遇上了潜入大明境内打探消息的蒙古细作,还叫人把重要军情给套了去没两天蒙古大军发动了突袭,把冯兆南打得惨败,连城池都丢了,只能带着数百亲兵逃出包围圈,最后还是几位老将领兵赴来将城池给夺回去的。经此一役,哪怕皇帝没有治冯兆南重罪他丢了这么大的脸面,也只能灰溜溜回京去了,冯家想要夺兵权的盘算更是休要再提。

紧接着,燕郡王与常家兄弟先后打退蒙古进袭,稳固了边防,威望一时无两,朝廷与边疆暂时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建文帝虽然自己心虚,总觉得这几方势力都与自己不是一路人,又手握兵权迟早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但由于几方人马都没有动作,表面上也对自己这个君王还算顺服,并不抵抗朝廷的御令,只是效果有些打折扣而已他便暂时容忍了这种平衡,转而将心力放在收缩各路藩王的权势上,日后再图打算。因此,章敬在辽东总算是站稳了脚跟,但这种太平未必能够持久,如果日后他在蒙古大军面前败了,又或是一口气将蒙古人给打得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