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鸾-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兼修,除非在某个方面实在没有天赋,才会放弃。比如章敞在军事武技上的天资就非常平庸,身体也弱,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放弃学武,专供学问诗书了,可惜他对经史子集不算精通,走不通科举之路,只是勉强以诗文在京中博了个才名,还是别人看在他勋贵子弟的面上奉承出来的,水份很大,可以算得上是文不成武不就。

章寂原本对一对嫡孙寄望甚深,不成想家中大变,长孙流落在外,次孙夭折,而庶出的小孙子文虎又天资平平,还没到能听懂他说话的年纪,眼见孙女明鸾既好学又聪颖,无论他说什么,都能听明白,还能举一反三,问出颇为不俗的问题来,心中高兴,也就顾不得什么男女教育方向有别了,索性将自己早年参军时的经历,还有后来在朝中见识过的种种风波,以及数十年来朝中有名的人物都拿出来做谈资,顺便也回顾一下他当年的风光。有时候他兴头起来了,见明鸾有听不明白的历史典故,还会拉过三儿子章敞,要后者教闺女读书,什么四书五经且不论,先把几本最有名的史书给粗讲一遍,就当讲故事好了,急得章敞满头大汗,暗中向陈氏抱怨女儿多事。

明鸾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干笑着装傻混过去的。章敞急得满头大汗,她何尝不是听得满头大汗?她所处的这个大明朝,跟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不同,很有可能是有穿越者在她之前穿来了,改变了历史。她甚至连怀疑的对象都有了——备受章寂推崇的安庆大长公主驸马,已故太涑子太傅欧阳伦!

这个名字总让她觉得很耳熟,好象以前在什么地方看过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但又记不起来了。据说他与洪武帝朱元璋翁婿不和,他爱好经商敛财,又觉得朱元璋对官员太过苛刻,倾向于恢复前宋时期宽待士大夫的政策,没少被朱元璋教训,虽有过人的才能,又是正经进士出身,却因为做了驸马,朱元璋只安排他去经营内库,为皇家敛财。

直到朱元璋死了,承兴帝朱标登基,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与承兴帝私交很好,对承兴帝父子有救命之恩,不但成为承兴帝的亲信重臣,还做了太子太傅,连其他的皇子也都是他教大的。直到他突发疾病而死为止,他最突出的三项政绩,一是主张开拓海上贸易,给国库带来巨大的收益;二是在全国各地修桥铺路,疏通水道,改善交通;三是推出“养廉银”政策,改善官员生活。这三项政绩曾为他带来极大的好名声,却因为他提出改革税制,引起各地乡绅士大夫反弹,这好名声便打了折扣,皇帝被御史的参奏烦得不行,不得已训了他几句,他在朝廷中便开始沉寂下来,似乎专心于教导皇子的工作中,直到他去年忽然病故,都没再做出惊人之举了。

这个人表面上看来似乎没什么破绽,但明鸾却记得“养廉银”好象是清朝时才出现的东西,而且如果这个人是历史上本来就有的,以他的名声,怎么可能默默无闻?怎么也能挤身明朝名宦之列了吧?

这时候,宫氏与陈氏也插了几句嘴,提起这位欧阳驸马在内库时命人制作的几件精巧之物,样样都是敛财的好东西,其中就有玻璃镜子!

这还有疑问吗?这家伙多半是穿的吧?!

可惜这位仁兄死得太早了。明鸾有时候想到自己一路南下经过的宽敞水道与平直的陆路,心里对他也有几分感激,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也许如今那位建文帝就上不了位了吧?

算了,遇事只想着依靠别人,是没有前途的!明鸾暗暗握拳,告诉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章家一行过了吉安,不久便到达赣州,与周合一行会合了。周合带着的商队一行二三十人,有十来辆马车,几乎全部都载有货物,都是江南一带特产的绫罗绸缎与景德镇出产的瓷器,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南下做生意的架势。他们分坐三艘大船,周合那艘一直紧跟在章家人的船后面,一靠岸便过来与章家人说话。

他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北平的陈家故交传信回来,说章敬的一对儿女已经在九月初十平安抵达辽东的绥中,并托人送信给章敬,章敬也派人前去照顾孩子了。因前线战事正紧,他无意把孩子接过去,打算让他们先在绥中安顿下来。两个孩子都平安无事,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凶险,只是在进入辽东之前,遇上大雪,被堵在山路上两天两夜,女孩儿感染了风寒,随行的一个仆妇受了点小伤。

听说文龙元凤兄妹俩平安无事,章寂松了口气,章放与章敞、陈氏都为此高兴,但宫氏却酸溜溜地说:“大嫂子倒是会挑人,刘婆子居然把两个孩子都成功送到地方了,真真走运,但愿他们母亲造的孽别报应到他们身上就好!”接着又伤心地红了眼圈:“若我们骥哥儿当日也跟着走了,如今也不会横死他乡……”

听到她这么说,章寂与章放本要出言训斥的,也说不出口了。文骥染病,不仅仅是他自己丢了性命,还导致章家人陆续染疾的后果,若当初文骥也一并被送走,也许章家眼下又是另一个情形。

玉翟默默起身回了舱内。其他人没放在心上,这种事他们已见得多了。

自打病愈,玉翟发现自己脸上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疤痕,整个人就变得消沉了许多,不爱出现在人前,也不爱跟人说话。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破了相,就意味着这一辈子都被毁了,如果她还是南乡侯府的千金,还能想法子请太医院的高手消去疤痕,或是凭借家世寻一门略次些的亲事,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宫氏曾经想过请陈氏出面,寻周合讨些涂脸的药膏,被章寂喝止了。玉翟现在完全不看镜子,甚至不肯帮忙打水——她生怕在水面上看到自己的脸。

明鸾看着玉翟的背影,有些犹豫。她已经劝过对方几回了,半点反应都没有,也不知道玉翟有没有听进去。说起来两人算不上关系良好的姐妹,玉翟这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她还要不要再劝呢?

正犹豫着,周合已经把陈氏叫到边上去了。其他人只当他们是要说陈家的事,也没放在心上。但明鸾看到周合说了两句话,陈氏的脸色就变了,心中不由得好奇起来。

她不知道的是,周合对陈氏说的是以下两句话:“达生就在前头的南安府任千户,他至今还未娶妻。上回我跟你说的事,你真的不再考虑么?”

第五十三章南安

陈氏变了脸色,扭开了脸,沉默着迟迟没有回答。

周合知道若是任由她沉默下去,是等不到答案的,便进一步紧逼:“达生自小就是在陈家长大,知根知底,若不是当年他出身略逊一筹,章家又派人来提亲,小姐与姑爷也不会将他送走。既然他钟情至此,你就真的不愿再考虑一次么?”

陈氏转回头来看他,眼圈微红,目光中满是不解。

周合叹了口气:“九姑娘,小姐和姑爷还是心疼你的。虽然这一路平安走过来了,流放地那边也有人事先打点,九姑娘跟着章家人,求一个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终究太过辛苦。更何况章家这一回得罪的不是别人,而是新皇帝,即便眼下逃得性命,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有波折。若能将你平安解救出去,与章家从此断了关系,也能断了后患。好姑娘,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陈氏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哽咽道:“都是我的错,为了我一人,父母操心,兄长奔波,如今还要因我连累陈家受牵连。”她抬袖拭去泪水,郑重向周合下拜:“周叔,您别怪我不知好歹,只是我幼承庭训,也知道礼仪廉耻,我既嫁进了章家,便是章家人,怎能因为章家受难,便弃他们而去?更何况明鸾又是我亲骨肉,便是我能脱身,她身为章家女儿,也是逃不过去的。若连夫妻之情、骨肉之亲,我都可以抛诸脑后,那与畜牲又有何区别?”她又擦了一次泪,“但我也知道,若陈家一直帮章家的忙,迟早会被朝中某些人视为眼中钉的,那就要连累陈家全族了,叫我于心何安?请周叔替我转告父亲与母亲,请他们不要再为我费心了,只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吧!”

“你说的是什么混帐话?!”周合将她搀起,生气地斥道,“你既然知道骨肉之情不可弃,又怎能叫周叔向你父母转告这样的混帐话?!你这不是在为陈家分忧,是在你父母心口上扎刀子呢!”

陈氏忍不住痛哭出声,引得章寂父子等人转头来看,纷纷面露询问之意。周合向他们做了个“无事”的手势,章家人方才继续做自己的事,只是心中仍旧存有困惑。

周合叹息一声,对陈氏道:“你也别把陈家想得太坏了,若不是有心助章家一臂之力,当初我们也没必要淌这浑水,若只是害怕象宫家与林家那样叫人在背地里戳脊梁骨,只需要援助些吃食衣物和盘缠,也就够了。之所以会让人一路护送,还不是因为心疼你么?!”

陈氏的哭声降低了许多:“我知道父亲与母亲是疼我的,便是族里的长辈们也都是好人。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一点。即便他们想让我与相公和离,也是为了我着想。”

“那你还说什么叫陈家别再管你的傻话?!”周合白了她一眼,“达生的事,倒不是陈家见章家出事,达生又在南安升了千户,才生出嫌贫爱富之心,原是达生本人听说了京中的变故,担心你会受到牵连,又听得你要随家人南下,方才托人回吉安说项。若你果真愿意与夫婿和离,他便正式聘你为元配嫡妻,若是担心有人说闲话,他可以一辈子不回吉安去,也一辈子不上京,只在偏远之地为武官。他品级不高,不怕会经了上边人的眼,却足以让你过上安稳优渥的日子。怕是他自己也知道,若错过了这一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此举虽有趁火打劫之嫌,却是因钟情之故,小姐与姑爷想起当年对他太过冷淡,也有心补偿。这一切都要看你的意思,若你愿意,自然最好,若你不愿,陈家也不会逼你。”

陈氏垂首摇了摇头:“我已是章家妇,此生绝不作他想。”

周合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早就猜到她的回答了,只是感情上仍希望陈氏能再考虑考虑:“你当真这么想?其实你不必顾虑太多,陈氏一族虽是书香传家,却也没有定死了女儿不得再嫁,记得你们七房那位卓二爷的遗孀,当初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膝下又没个一儿半女,还是公婆做主为她择婿,当女儿似的郑重发嫁出去的,吉安府内谁不夸是仁善义举?”

陈氏苦笑着摇了摇头。陈家确实没有定下家规,不许女儿再嫁,但是陈家的女儿确实从来没有再嫁之人,反而还有两位姑祖母,因为守节超过四十年,在几年前得了府衙颁发的贞节牌坊。七房寡妇在公婆做主之下再醮,也是事实,但那是事出有因的。七房堂叔陈卓,原是其父母独子,自小体弱,长到十七岁时,终于熬不下去了,其母不知听了谁人进言,想要冲喜,却得不到族人支持,无奈之下挑中了娘家亲戚中的一位孤女。因为那孤女的叔婶已经接了婚书,消息也传开了,为了姑娘的闺誉,陈家人只得默认了这桩婚事。新娘进门后,一直侍奉重病卧床的丈夫,但还是在一个月后成了寡妇。三年守孝期内,这位年轻媳妇侍奉公婆,十分恭敬孝顺,连婆婆都觉得对不起她,于是夫妻俩商量后,便改认媳妇为义女,备好妆奁发嫁。至于七房的香火,则从族中过继嗣子承继。

陈氏自问与这位义婶的情形大不相同,若是与章敞和离,她自己就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故而断言拒绝。

周合见她拿定了主意,只得说:“既如此,我便命人送信回去,正式回绝了。”顿了顿,又道:“你不必担心回绝此事,会让你父母处境尴尬。达生自小受陈家教养之恩,即便在婚事上遇挫,也不曾对陈家有丝毫怨言,断不会因为你的回绝,便有失仪之举。”

陈氏默默点头,这种事她心里自然清楚,若不是坚信这一点,她也不会回绝得这么干脆利落。

周合叹了又叹,转身走开了。

明鸾坐在三丈外的船头,心里想着:“达生是谁?”

此时风向不知不觉地变了,她正好坐在下风口,周合与陈氏站在上风口说话,也有只字片语被吹到她耳边,只是支离破碎地,听不出缘由。明鸾转头看了看斜对面的父亲章敞,只见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不大好看。

莫非他知道这“达生”是谁?

明鸾眼珠子一转,忽然想到一个可能,自己先被吓了一跳。

不会吧?那么老实迂腐的白莲花便宜妈,怎么可能会有情人?!

她猛地抬头看向走回来的陈氏,见她双眼微微红肿,显然是哭过,眼珠子一转,便起身笑道:“母亲,周爷爷在跟你说什么呢?”

陈氏微微一笑,替她拍打掉不知几时飞到肩上的几条干草屑:“没什么,你外祖父外祖母有些嘱咐的话,不好当面说,便让你周爷爷来告诉我。”

章敞忽然道:“既是岳父岳母的嘱咐,你照办就是了。”

陈氏没有留意到他神情有异,只是听了这话神色间便有些伤感,勉强笑道:“父亲母亲原是一片爱女之心,只可惜我是个不孝女,辜负了他们的期待,这么大了,还让他们为**心。”

章敞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她,忽然间扭头回了船舱。

明鸾有些尴尬,不知该不该提醒陈氏自己听到了什么,但看陈氏仿若无事地去帮忙洗米做饭,她还是决定装作不知道。

船队没几天就到达了南安,这里是翻越大庾岭之前的最后一站,也是一段水路的终点。大庾岭就在南安府西南二十五里处,翻过这里,再往南走六十里路,便是广东的南雄府了。自打八月初自南京城出发,章家一行流放三千里,至今已经走了两个多月,时间也进入了十月中。

按律例,进了十月之后,流放犯人便可以就地收押,等到明年开春后再继续赶路,这原是朝廷的仁政。但章家人与押差们和周合分别商量过后,决定继续往前走。

一来,这里地处南方,气侯温暖,已经进了十月,还如深秋一般,再熬一熬,或许能赶在年前抵达目的地,也省得再拖到明年开春再走了;二来,南安人生地不熟,就地收监,未必过得好,还不如继续赶路;三来则是陈氏的提议,她认为越过大庾岭后,有山脉将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