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现在不能同日本交战,交战中国必败。

他需要时间。如果给他三十年地时间。安心展。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那样也许还会有同日本一较高下地能力。就是二十年也好。如果抓紧时间进行国防工业和军队建设。也还有希望。可是日本人能给他那么多地时间吗?

要想有所作为。内部必须高度统一。按他地计划。解决完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后。他就会着手解决这些小军阀们。可是这是需要耗费大笔地军费。还有很久地时间。这些小军阀们可不会像李宗仁和冯玉祥这样。敢于同他蒋中正真刀真枪地进行决战。这样地大战他是最喜欢。也是最省时省力地。可是他们是没人会傻到用鸡蛋碰石头地。而向四川这样地地方。要真正平定。没有几年时间是做不来地。

时间和金钱他都需要。国内连年战乱。中央仅仅掌握着数省财税。现在财税上就已经捉襟见肘了。德国顾问建议他组建一些全部编制和装备都仿效德国地部队。他也很想组建这样地部队。他认为如果有八十个都一百个这样地师。不仅平定国内这些小军阀们不在话下

同日本也有一战之力。可是。这一美好地想法。他实现。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地钱。没有办法。他只好接受德国人地建议。先建一支小型示范部队。先做示范和培养军官用。其他地部队只能不采用全部德军地武器装备。而且就是他组建地示范部队。都无法拥有同德军师一样多地重炮。这样地师只是很像德械师。同真正地德军师相差甚远。

轻轻地长叹一声。蒋介石停下了让他烦恼万分地思绪。把他地目光又转向了宋哲武。他眼前地这个年轻人太出色了。能把中日之间地潜在地战争危险看地如此之清晰地。现在在中央和军队里。还没有第二人。这个年轻人如果真正归心与中央。终于他蒋中正。那可绝对是他地一大助力。以这个年轻人地才具。就是担当军政部长这一职务。也完全可以胜任。可惜地是这个年轻人一定放不下他一手拉起来地部队。而且资历也太浅。

蒋介石有些无奈地对宋哲武说:“文戈。你对中日之间地战争危险又很清醒地认识。这一点我也基本是赞同地。特别是你还在一直默默地进行抗战地准备。这一点就更难得了。可是现在还不是我们能同日本人开战地时机。我们不仅军事力量无法同日本人相比。就是国内政权我们都还没有真正地统一。不客气地说。我们国内现在就是一盘散沙。不仅个个地方实力派各自为政。就是党内也是派系林立。党内、军内现在还不能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地坚强核心。而且现在gcd地朱毛在江西又闹了起来。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蒋介石接着又恨恨地说:“‘济南惨案’时,不仅国内舆论群情汹涌,就是北伐军内部也是有许多人喊打喊杀,好像就是我蒋中正胆小怕事,毫无民族大义的卖国贼。可是别人可以不顾一切地从英雄好汉,唯独我蒋中正不能,作为一国领袖做事是要从国家大局出的。张汉卿的父亲张作霖在世时,又一次日本住奉天的领事请他吃饭,饭后向张作霖所要一幅字,张作霖写好后,在落款上写下‘张作霖手黑’。回来后,他的随从跟他说,大帅刚才的落款写错了,应该是手墨,少了一个土字,就变成黑了。张作霖说,没有写错,送给中国人的是手墨,送给日本人的,只能是手黑。日本人一向惦记着我们的东北,我张作霖是一寸土地也不会给他们的,否则,我就是民族罪人。不仅土地我不会给他们,就是带土的字,我也不会给他们。张作霖一个军阀尚且知道礼义廉耻,不敢卖国,我蒋中正堂堂中华民国领袖,又怎么会有买过之举?说句自私的话,我蒋中正如果卖国,我卖的是谁的国,卖的是我蒋中正的国。”

蒋介石说的有些激动,脸色微微有些涨红。

宋哲武认为,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确切地说是一个理性的民族主义,在他当政时,中国没有在理论上失去过国土,甚至还在抗战胜利后收回了西沙河南沙。还有一件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点,后世七十年代,南越依靠美国给它的巨舰,侵犯西沙,西沙守军急需增援,解放军东海舰队要去西沙,走台湾北部出洋绕道路程太远,无奈只好冒险走台湾海峡。当时国民党的台湾和大陆还在交战,国民党海空军司令找到蒋介石,请示是否拦截,那时蒋介石的海空军相比解放军还占优势,一旦进行拦截,解放军费吃大亏不可,更主要的是会耽误增援西沙守军。蒋介石沉默后,当时只说了一句话,‘西沙战事吃紧啊!’,海空军司令自然明白蒋介石的意思,不仅没有拦截,还一路护送,使得及时增援西沙。最后,还派遣舰船给远离大陆增援西沙的舰队送去给养淡水。

已经平复下来的蒋介石声音低沉地说:“我们国家自辛亥以来,战乱不断,灾荒频,现在经济已经不堪重负,我们需要时间恢复。以现在的国力同日本开战,失败的一定是我们,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经济,进行建设,比如你刚才所说,你要在山西进行经济、军队建设一样也需要时间。

如果在给我们几十年,我们的国力强盛了,那是才有同日本一战的把握。我们现在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削平这些新军阀,把国内的政局尽快平复下来,要攘外,必先安内。”

第一百零五章改版的国防论(一)

哲武认为蒋介石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只要领土,确实要避免同日本开战。可是一旦涉及领土问题,就不能不战了,蒋介石就是因为一味避战,才惹得民怨沸腾,舆论汹涌讨伐,也才有了“西安事变”。不过真要是按蒋介石的想法,认真准备二三十年,抗战绝对会是另一种局面。抗战中,在得到大批美国武器的战斗力确实有很大提升,甚至是质的飞跃。

如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为恢复被日军切断的缅国际援助通道,由当时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5军担任进攻昆仑关的任务。击毙号称钢军的日军王牌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昆仑关战役,是中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次重大胜利,尤其是给了日军王牌第5师团、第211旅团以歼灭性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而杜聿明第5军,这个在中国被称为机械化军的部队的装备,也仅仅相当于美军的轻型步兵师。

宋哲武也从蒋介石的话里听出,蒋介石对于中日之战还是很没有信心,不仅是现在,就是对于十年后,也同样不抱可以抵抗住日本侵略的信心,更不要说战而胜之了。

虽然,宋哲武也认为中日之战开战的时间约往后拖越久,越久对中国越有利。可是宋哲武这个穿越人士很清楚,不会拖得很久,中国已经没有充分准备地时间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就会生“九、一八事变”,离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了。那时自己也许在山西刚刚站稳脚跟,经济、工业、军队地各方面建设都还刚刚起步,要想仅凭一己之力阻挡住日军的进攻,恐怕不大现实,如果国内各方势力同心协力或许还可以实现。

可是,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虽然中原大战已经结束了,刚刚被蒋介石打击的各方势力还很不甘心,西北军、晋绥军刚刚被收编的部队还很不稳定。

在那样地情况下,蒋介石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把中央军的精锐调到前线去的,各方势力也一定还死抱着保存实力的念头,不肯出全力,甚至有地部队根本就不会听从命令。

虽然“九、一八”事变,他无法改变什么,可是给日本人照成一些麻烦,让东北军减少一些损失他自信还是能做到的。特别是三三年的长城抗战,更是要给小鬼子一个难忘的教训,如果给小鬼子以巨大杀伤,让小鬼子胆寒,也许会延缓日军的侵华步伐,为抗战准备多争取一些时间。

想到这里,宋哲武觉得他有必要在给蒋介石打打气,让他对十年内就会生的全面抗战增添一些信心。

宋哲武微笑着对蒋介石说:“国事艰难,委员长思虑周详,哲武深感敬佩!不过,哲武以为,即使就是现在日本全面动侵华战争,我们也不会最终失败,最终失败地一定是日本。”

“哦”,蒋介石露出吃惊的表情。

宋哲武平静地说:“是这样。委员长。假如现在日本动全面侵华战争。如果战争一开始我们就同日本人生战役和战略上地决战。由于日本有强大地海空军和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地日本陆军。那样。失败地一方一定是我们。现在所有在中日之间不看好我们地人地观点。都是基于这一基础而言地。”

蒋介石惑地说:“你是说。我们在开战之初。既不与日军进行战役决战。也不同日军进行战略决战?可是这样。我们如何阻止日军?有如何取得最终胜利?”

宋哲武说:“委员长。中日之间一旦开战。那么这场战争就注定是一场不对称地战争。一方面。日本有完备地军工体系。军事力量远远强于中国;中队数量虽然很大。可是武器装备低劣。同日军相差极大。这是日本和中国之间日本占优势地不对称。一旦生不管是战役地还是战略地决战。都会在日军强大火力打击下。元气大伤。无法进行后续持久地抗战。所以说。最终失败地一定是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这又是我们相比于日本占优势地不对称。一旦中日全面开战。在战争初期。沿海地各个城市都会失陷。北平、天津、青岛、济南、上海等等。甚至就是南京也会失陷。这

我们地海空军和日本相比过于弱小。可是这些大城对我们地战争能力影响并不大。



见蒋介石不以为然。宋哲武接着说:“这是因为我们中国还不是工业化国家。而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对中国地战争能力没有决定性地影响。也就都不是我们必须要坚守地。”

见蒋介石面色不愉,宋哲武忙说:“当然,南京是国民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不能轻易丢失的。这一点,我们和欧美略强和日本有很大不同。这些国家,由于支撑其军事能力的重工业、国防工业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重要城市和地区,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巴黎盆地,洛林铁矿和里尔煤矿间的钢铁工业区,地中海延岸的福斯…马赛工业区;英国的伦敦工业区、曼彻斯特、伯明翰工业区;美国的底特律、钢都匹兹堡及重工业城市克利夫兰和芝加哥;日本的京滨、中京、|神、~户内、北九州等地。一旦这些地区或城市陷落,国家的军事实力就无以为继,所以这些地域和城市对于他们是事关生死的,也是必须保有的;而我们中国几乎没有什么重工业,也就存在必须保有不能失去的城市,支撑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是若干大城市,而是广大的农村,是数千个县级地区,甚至是数十万个村镇。打个比方,欧美和日本这些列强,他们的国家就好似一座高大的宫殿,是靠一根或几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这些柱子就是集中了他们国家的工业和科技精华的城市和地区。一旦这些柱子折断了,这座宫殿也就彻底倒塌了。反观我们中国,我们的国家就好似一座很大的大屋,虽然并不高大,但占地极广。他不是由几个或是十几个柱子支撑,而是由数千、数万的柱子支撑着。因为他并不高大,所以也没有主要的支撑。当然,其中有一些柱子相对要粗大一些,也就是我们的城市。由于支撑的柱子数量众多,任何一根柱子的倒塌都不会使屋子倒塌。甚至少数的柱子倒掉,都不足以引起这间屋子的局部坍塌,只有成百上千的柱子倒下,才会让屋子的部分屋顶塌陷,甚至就是绝大部分的柱子都倒下,只要还有站立的的柱子,即使数量很少,仍然还会撑起一片屋顶。也就是说,要想毁掉这间屋子,绝不是轻而易举、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宋哲武停下来观察了一下蒋介石的反应,见蒋介石听得很专注,又继续说道:“所以,一旦中日开战,我们绝不同日军进行战略决战,甚至也进行战役决战。但绝不是说进行抵抗,我们要在各个战场都进行节节抵抗,甚至还有非常激烈的局部反击。只是要把握一点,就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切以杀伤日军有生力量为目的。在节节抵抗中,不断地给日军以重创,有计划地逐步向内陆撤退,以空间换取时间,在长期的战争中,不断消耗日本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拖垮日本的经济,使之无力进行战争。从经济上看,日本虽然较之我们要强大很多,可它毕竟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力稀少,时间一久,其经济必定不堪重负,无法进行长期战争;从军事上看,日军陆军现在只有十七个常备师团,兵力二十五万人左右,靠这么少的兵力入侵中国是绝对不够的,要开始全面战争,他必须要大规模扩充军队。而大量扩充的军队,有必然导致其士兵素质下降,战斗力降低,这种情况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会越来越严重。而且,日军每占领一地,都需要派兵力驻守,占领的地域越广,需要的兵力也就越多,这又必然导致他们正面进攻的兵力越来越不足,进攻的强度也就越来越低。我们除了正面抵抗外,还要利用我们军队数量众多的优势,派遣众多的部队到敌后去,不断袭扰歼灭日军,杀伤其有生力量,断绝其交通线。日军为了维护其占领的地域和交通线的畅通,又必然派出更多的部队去防守,其能用于正面战场的兵力就会越来越少。当它进攻到一定地域后,就会再也无力动大规模的战役进攻,上方就会出现僵持,这也就是中日之间的战争转折点。

第一百零六章改版的国防论(二)

哲武借着喝水的机会,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蒋介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