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表他全权参与换俘商谈。宋哲武也没忘了告诉那个苏军团政治委员,在苏军俘虏没有回苏联以前,他们将要在北méng建设道路和铁路,以换取他们的生活费用,直到他们回到苏联。而且,这项工作马上就会开始。还有,宋哲武在战俘营中,又耍了一个小手段,那就是把苏军战俘按民族分营管理,而且待遇不同。待遇稍好的,是中亚地区的民族,如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对于欧洲部分的少数民族,则极为苛刻。此外,所有没有同意留在中国的苏军军官,都送到包头,分散关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这些人在回到苏联后,在契卡和格鲁乌,也就是克格勃的前身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局的审查中,根本无法说清楚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宋哲武相信,这不仅会造成苏军中各民族官兵的互不信任,那些军官回去更会受到极为严厉的审查。恐怕这些军官们绝大多数都再也不可能留在苏军内了。处理完这些事情,宋哲武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东北。因为在这两个来月里,东北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抗战形势急转直下,这让宋哲武即愤怒,又无奈。本来,宋哲武在北平时,张学良已经答应宋哲武,派遣张作相返回吉林,主持吉黑两省军政,防止吉黑两省出现húnluàn,确切地说,主要是为了防止熙洽和日本人相勾结。在锦州的张作相本来也已经答应了张学良。可是,不知张作相听信了睡得话,或者是又有了什么其他想法,短短几个小时后,张作相就改主意了,告诉张学良,他自己不回吉林,而是派他的亲信回去。具体的安排是,派范广厚联系熙洽,mōmō熙洽的底,另外派吉林省训练总监李振声回去主持吉林军务,派从吉林逃出来的省政fǔ委员诚允回去主持政务,警务处长王之佑任保卫团总办联络地方武力。张作相这一着,看着稳妥,毕竟吉林已处危地,万一进得去出不来,东北军第二号人物出个闪失,甚至被挟持,都不利局面发展。然而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张作相虽然督吉多年根基深厚,但自己不回去,靠几个威望不高的亲信,却是很难扭转局面。没了张作相带队,回去的这帮人,首先在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那里就碰了钉子。这群文武大员原本准备在哈尔滨亮出大旗,号令吉林军政,没想到一到哈尔滨,张景惠发话了,‘我这边还要保持太平,不想惹怒日本人引火烧身,你们要做什么我不管,只是不允许在哈尔滨给我惹麻烦’。结果,当熙洽公开投敌,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时,吉林省政fǔ这群文武大员却呆在哈尔滨连个响屁都没法放。更让人气愤的是,负责回来掌握吉林军务,联络吉林省东北军的李振声,一直躲在哈尔滨无所作为,任由吉林各部队自己折腾。于是,吉林省东北军将领们,不管是跟着熙洽降日的,还是通电抗日的,好像都没看见这位李总监过来转悠过似的。关东军在九一八后,很是手忙脚luàn,他们不仅急于攻打黑龙江稳定后方,攻打锦州把东北军的势力逐出东北,还要镇压后方蜂起的义勇军,没余力直接进攻哈尔滨,因此只能采取扶植汉jiān的政策。因此,在九一八之后将近很长一段时间内,哈尔滨及其附近的吉林省出现了三股东北本土势力相对峙,但却没有撕破脸的微妙局面。这头一个势力,就是东省特别行政区的长官张景惠。说起这张景惠,那可是东北军的元老级人物了。九一八爆发的时候,张景惠正跑到锦州给张作相父亲出殡,回来在沈阳家中休息。事变后,坂垣征四郎就跑过来找张景惠,要求张景惠在北满一带和日本合作,张景惠满口答应……

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二)

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二)………………………………第五百七十八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二)对于和日本人的合作,张景惠日后在战犯管理所里对此写的极是轻描淡写,只说他当时仅仅是答应日本人,负责维护好北满治安,还说为此组织了警察队,维持治安,以免日本人找借口进入北满。e^看不过,张景惠手下的人就不客气了,直接揭发张景惠跟日本人达成密约,就连三千警察队的武器还是日本人提供的。只是这招募编成的警察队,战斗力只有天晓得了。因此,在日后的棋局中,凭借其东北军元老的政治影响力,张景惠能影响其它棋手的出手,但张景惠自己的军事实力几乎等于零。这就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张景惠还只能作壁上观。有资格对弈,决定吉林、黑龙江两省命运的棋手,至少在此时,还只有两个人,张作相和熙洽,东北边防军副长官和他的前参谋长。张作相之所以放心的将走后的吉林军务一手相托给熙洽。主要是因为,熙洽一路当官,除了短时间做过一任旅长外,一直都是当教育长、处长之类的职务,手下没有基本部队可以依靠,就连熙洽身边的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都是张作相的外甥,张作相当然比较放心,他也自然不怕熙洽翻到天上去。然而,谁都没想到,9月18日沈阳沦陷,24日熙洽就组织吉林长官公署,跟日本人公然勾搭上了。非常荒谬的是,熙洽投敌两个月,张作相既没有通令全省军政人员讨伐熙洽,甚至连新的吉林省政fǔ都要两个月之后才成立。这两个月,熙洽的汉jiān公署竟然成了吉林省内唯一的省政权,张作相几乎是眼睁睁看着熙洽坐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不得不说,这汉jiān可不总是我们电影上总看到的无能之辈,而这个熙洽,恰恰就是一个很有手段的能人。张作相派了范广厚去联系熙洽,想要探探熙洽的虚实。熙洽一见范广厚就打哈哈,暗中示意自己身边就站着两个日本人在给他当“贴身shì卫”,不好说话。等逮着机会就向范广厚诉苦,说自己在虚与委蛇,在努力应付日本人,成立公署伪政权也就是应付一下。可怜这范广厚就是一活生生的蒋干,还真相信了。张作相不撤熙洽的职,熙洽就可以名正言顺继续忽悠人,见鬼可以说鬼话,见人又可以说人话,左右逢源拉帮结派。等张作相明白自己上当,赶紧划清界限时,宝贵的两个月已经过去了,原本身边没有一兵一将的熙洽已经羽翼丰满了。严格说起来;熙洽身边本来不是没兵没将,他所在的东北边防军副长官公署直属卫队团;就是一支装备非常强悍的部队。这个团步兵有三个营,骑兵还有一个营,炮兵一个营,还有一个迫击炮连,重机枪、通信各一个连。然而,这些兵,熙洽用不起也不敢用,原因就是,团长冯占海是辅帅张作相的外甥,这样的部队“警卫”着自己,熙洽还真没办法nònghuā样。想勾结日军干恢复满清的大事,卫队团这尊碍手碍脚的大神必须得先请走。不过;调兵总得有个说法,该怎么说才能让这帮丘八听话呢?于是,9月20日下午;熙洽就以副司令长官公署的名义下令,驻守省城吉林的部队全数开出城;命令很简单,为了避免和日方发生冲突,保存东北军实力,中日事件由外jiāo解决,各部队长应严约所部不得擅自抗击,致使事件扩大。着驻省城各部队即时一律开出城外数十里待命。命令一下,卫队团团长冯占海看得是晕晕乎乎,马上去问熙洽,这到底是谁电令不得擅自抗击?熙洽说,这你别管,反正发电报下令的人不准传达姓名,此时不便告知。冯占海这一琢磨,听着也不像是谎话,因为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张少帅已经内部训示过不准抵抗的意思,东北军上上下下都是心知肚明。或许真是张少帅又要不抵抗,又不敢担骂名,冯占海想想,这倒也蛮合情合理的,又要当婊子,又不想拆牌坊嘛。不过,冯占海还是多少有些怀疑,吉林城离长chūn足有100公里,也没听说日本人要来吉林城。怎么还没个风吹草动,自己的部队却要巴巴的撤出城去呢?很多人都说政治是演戏,熙洽显然是个很优秀的演员。冯占海虽然有所怀疑,可是毕竟熙洽解释得合情合理,而且,熙洽毕竟还是吉林省的最高军士长官,冯占海只好乖乖的听话,带着他的卫队团出了城。另外一支驻军,25旅的两个团也随之撤走。可冯占海团长恐怕做梦都没想到,就在20日下午他们撤出城去的时候,关东军根本就还没准备好要向吉林城进兵呢。多mén现在只能chōu调出800多关东军,还不到一个大队的兵力。这个时候,关东军也好,日军其它部队也好,战斗力远没有抗战初期那样强悍,多mén也没有傻到想拿800多人去和几十倍的东北军去硬撼。不过,既然熙洽这么配合,那不去捡这个现成便宜可真是大傻瓜了。第二天早上3点,关东军才下达了向吉林进军的命令。上午10点,日军才坐火车开向吉林城,下午5点半,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吉林城。100公里的铁路,多mén竟然在没有发生战斗的情况下,还要用7个小时走到,这很能说明问题。多mén很怀疑这是东北军的圈套,因此,在半途一度停下来,犹豫不前。还是在见到了熙洽派去联络的吉林警务处长王之佑,才奓着胆子下令向吉林进发。日本人21日进吉林城后,熙洽行事再无顾虑,顿时下子如风。他下的第一手棋,是重组军政机构。因为之前,他的身份仅仅是边防军长官公署的参谋长,能指挥军队,但不能chā手民政。26日,熙洽召集还在省城没跑的官员,宣布把军队和政fǔ机构合二为一,28日,正式成立了吉林长官公署,自任长官。这就是九一八之后出现的第一个伪政权。招牌打出去了,但是没有实力是不能长久的。要有实力,那就得抢钱抢粮抢地盘。luàn世之中,要想能抢到钱粮,占到地盘,首先就得有军队。省城有日军保驾,安全不成问题,但如果不能拉拢吉林省其他驻军,那么没兵没将的熙洽,就跑不了政令不出省城的尴尬境地。九一八事变时,东三省里面兵最多的,就数是吉林省,整整七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再加一个卫队团。吉林省当时分为四个道。吉林长chūn等地是吉林省的jīng华地区,叫吉长道。不算特种单位,驻扎在这里的是两个旅一个团。其中一个旅是张作相的起家老本25旅,旅长张作舟,是张作相的族弟。三个团一sè的捷克步枪,装备最齐整。5200人,5100支步枪,重机枪18tǐng,轻机枪38tǐng,迫击炮34mén,步兵炮12mén。正是这个旅的任yù山团在长chūn南岭兵营坚决抵抗,奋战日军,不算打伤的,一家伙打死日军四十多名,击毙日军中队长仓本,造成九一八当夜日军最惨重的伤亡。不过,任yù山团损失也很大。另一个旅是独立23旅李桂林部,这个旅兵员5560名,步枪4921支,重机枪32tǐng,但不像25旅那样装备有轻机枪,6mén迫击炮,4mén山炮。九一八当夜宽城子兵营被袭击,战死的营长傅冠军就是这个旅的,驻在城内的一个营还被日军缴械。旅长李桂林还兼着吉长镇守使。卫队团就是前面说的冯占海任团长的卫队团。按日本人战前的情报,这个卫队团人员1670人,步枪1510支,重机枪18tǐng,山炮12mén。从省城吉林往东就是延吉道,驻扎在这里的是27旅吉兴部。这个旅兵员5970人,步枪5237支,重机枪32tǐng,6mén迫击炮,4mén野炮。而从长chūn往北走就是现在的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但那时候,哈尔滨铁路沿线外面都属于吉林省的滨江道。在这里驻防的是三个旅。其中,独立22旅苏德臣部,驻扎于哈尔滨南面的双城。这个旅人员6500人,步枪5800支,重机枪18tǐng,轻机枪38tǐng,迫击炮34mén,步兵炮12mén。独立26旅邢占清部,驻扎在哈尔滨,这个旅人员7150人,步枪5900支,重机枪18tǐng,轻机枪38tǐng,迫击炮34mén,步兵炮12mén。独立28旅丁超部,旅长丁超兼任滨江镇守使,也驻扎在哈尔滨,这个旅人员5700人,步枪4921支,重机枪32tǐng,迫击炮6mén,野炮4mén。从哈尔滨沿着松huā江顺流而下,今天黑龙江省的东北部地区,当时是吉林省的依兰道。驻扎这里的是独立24旅李杜部,旅长李杜兼任依兰镇守使。这个旅兵员5560人,步枪4921支,重机枪32tǐng,迫击炮六mén,山炮4mén。这个旅曾经在中东路事件中和溯松huā江而上的苏军jiāo过手。……

第五百七十九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三)

第五百七十九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三)………………………………第五百七十九章抗战东北泥沙俱下(三)而在吉林东北的依兰道和吉林东南的延吉道中间,驻吉林的东北军还有一个独立21旅,这个旅驻扎在中东铁路的最东端,也就是现在的绥芬河一带,正对着海参崴。这个21旅旅长赵芷香兼任绥宁镇守使。这个旅兵员5336人,步枪4387支,重机枪32tǐng,迫击炮6mén,山炮4mén。吉林省唯一的一个骑兵旅是骑兵第4旅,旅长常尧臣,驻防在长chūn西北附近的农安。兵员2820人,步骑枪2800支,重机枪18tǐng,迫击炮12mén。吉林省的这些部队,加上公署直辖的辎重工兵炮兵,总兵力五万四千名。除了正规军,吉林和辽宁一样,还有人数众多的公安团、保卫队,总计5万3千人。这些准军事部队,统归吉林省警务处长王之佑管辖。驻吉林东北军的八个旅,明显分为两种编制,一类就是旅长兼任镇守使的旅,一般都有四mén山炮或野炮,但是没有轻机枪,迫击炮也很少,按照行政区域分散配置,这就是所谓的省防旅,以绥靖地方,担负警备任务为主。李桂林、丁超、赵芷香、李杜、吉兴旅就属于这种类型。而另一类则是旅长不兼任镇守使的,张作舟、苏德臣、邢占清这三个旅,这些旅迫击炮多,驻扎在中东路沿线,便于机动,而且大量配备了轻机枪。这三个旅也就是所谓的国防旅,也就是东北军的jīng锐部队。这三个国防旅没有配备任何山野炮。原因很简单,不是这些国防旅的炮兵弱,而是东北军奉行的是炮兵集中使用的战术。吉林驻军原本有一个穆纯昌炮兵团,配备36mén野炮,如果匀到三个国防旅上,每个旅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