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在两天后,一直保持沉默的阎锡山终于出面了,他广邀在大同的各地记者们,在大同杨爱源的司令部里召开了记者会。

在会上,阎锡山对这些天来对他的指责逐条一一进行了辩解。

先,阎锡山表示,他一个被国民政fǔ通缉的人,此次回到山西绝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更不会,也不愿让山西父老乡亲遭受战火涂炭。他只是因老父病重,不忍离开老父千里之外。

宋哲元说他阎锡山指使晋南的晋绥军攻击二十九军,完全是无理取闹,hún淆视听。不要说他阎锡山现在上只是一介平民,根本无法指挥晋绥军,就算他能指挥得动晋绥军,他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阎锡山还提醒记者们,“长治城本就是晋绥军驻扎,如果是晋绥军攻击二十九军,为什么二十九军现在在城里,而晋绥军却在城外。这完全是宋哲元借机侵占山西的利益,妄图将长治地区从山西分离出去据为己有,行一己之sī的借口和狡辩。”

其次,他确实是乘日本飞机飞回大同的。不过,这飞机可不是日本人主动提供给他的,他也和日本军方没有任何勾结。那飞机是他阎锡山huā了4万美金雇来的日本民用xiǎo货机。

再次,他到大连时,确实是带走了万大洋,不过那不是省银行的钱,而是他早就存在省银行的军费。

此外,他在大连这一年来实际使用了290万,剩余310万。他回来时,也的确从大连日本富士银行取出740万大洋本票。

不过,这多出来的430万绝不是日本人或者其他什么人送给他的,更不是他阎锡山出卖山西利益换来的,是他利用日元被低估,bō动剧烈的机会,炒卖日元赚来的。如果谁要是不相信,大可以去大连富士银行查询,那里都有他炒汇的底根。

对于他所乘坐的日本飞机侵犯了中华民国领空一事,阎锡山万分诚恳地表示,‘他只是忧虑老父病情,不得已而为之。为此,他愿意向国人道歉。’

阎锡山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一旦老父康逾,他会马上出洋,离开山西,绝不滞留。

至于他为什么不肯现在离开山西,阎锡山进一步说:“吾国乃几千年传承之礼仪之邦,唯孝至上。蒋委员长在任黄埔校长期间,也亲题《亲爱jīng诚》之校训。那个亲爱两字,就是要求**同志要像亲人一样互相爱护。委员长既然要求**同志要互相爱护如亲人,为何却独独不准méng来爱护老父。。。。。。”

到动情处,年近半百的阎锡山禁不住涕泪横流;、痛哭失声。

这种场面,其情令人心酸,其景让人不忍相bī,现场的山西籍记者集体失声,都不忍提问,几位山西籍nv记者更是潸然泪下,不能自制。。。。。。

祝全体书友中秋快乐

感谢“cn2541‘书友的打赏

bk

b

第四百五十二章布局煽动(六)

第四百五十二章布局煽动

阎锡山的记者会开得非常成功,第二天,《北方晨报》已经得到指示,在报上停止了刊载攻击阎锡山的内容,这些都在宋哲武的意料之中。

一些没有看清形势的xiǎo报,在此次攻讦阎锡山的过程中,由于它们有的没的都敢发,毫无顾忌,极大地丰富了攻击污蔑阎锡山的内容,很是吸引读者的眼球,使得发行量大增。这些xiǎo报为了它们的发行量,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还在继续攻击阎锡山,这是在宋哲武的意料之中的。

可是,包括《并州日报》在内的山西境内的大的报馆,好像都约好了一般,再没有刊载攻击阎锡山的文章,就连外阜的《大公报》,也只是客观地报道了阎锡山召开的记者会的内容。

这样的结果可是完全出乎宋哲武意料之外,这也让宋哲武大吃了一惊

不能不说阎锡山是一个很成功的演员,演技很高超,博得众多同情。

宋哲武也很佩服阎锡山召开记者会的时机选择的非常好,这些攻击,甚至也可以说有些是污蔑,可是阎锡山竟然都能忍住,并没有一一出来反驳,直到游行的学生和攻击他的舆论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阎锡山才恰到好处地站出来,大打悲情牌。

阎锡山的悲情牌效果很好,这也说明在山西人在心底深处,阎锡山还是很有一些众望的。

虽然经贾景德的分析,宋哲武已经认定他bī不走阎锡山了,可是他还是很想要阎锡山闹个灰头土脸,让阎锡山在山西彻底失去民心,也好利于他自己以后发展。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竟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让他多少还有些不甘心。

看起来,要打击阎锡山,让阎锡山名誉扫地绝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撅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过,宋哲武仔细想想,这次除了让那位委员长对自己多了一份担心外,自己也没有损失什么东西,甚至还可以说收获颇丰。

这次不仅多少让在山西经营二十多年的阎锡山的威望打了一些折扣,还借机加重了他宋哲武在山西百姓心中的分量,在这个意义上说,他还是有很大收益的。

他的《北方晨报》,从头到尾都是就事论事,除了暗地里给《大公报》的第一份关于阎锡山的消息外,其它所有事情的揭lù,都是方振派人以匿名信的方式投给各报馆的。在策划鼓动反阎这件事上,任何同情阎锡山的人都不会怪罪到他宋哲武的头上,甚至阎锡山明知道如此,可是他也不会找到什么证据。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舆论不再大规模攻击阎锡山了,可是并不是说阎锡山的辩解起了多大作用,而是因为阎锡山打悲情牌,让人们起了恻隐之心,山西的舆论担心再攻击阎锡山,会引起除农民、工人以外的人们的反感。

在宋哲武看来,对于阎锡山的解释,除了他父亲病重这一条站得住脚,甚至阎锡山也靠此博得同情外,其它的解释都不足以让阎锡山彻底洗脱罪名。

比如阎锡山说那430万是他炒汇赚的。

虽然宋哲武也知道这是真的,可是要想查清,根本就无从查起。因为如果真的是日本人给阎锡山的钱,日本人也一定会在大连富士银行做好手脚的。

至于飞机的事那就更难说清了。

虽然阎锡山说是他自己出钱雇的日本民用货机,可是如果没有得到日本军方的同意,他又怎么会被允许在天津日租界机场降落加油呢?阎锡山又怎么会得到情报,冲过东北军空军的空中封锁呢?

还有,中原大战后,被阎锡山带走的那万。阎锡山说是他以前存在山西省银行的军费,这就是更是阎锡山的滑头之处。

这件事不要说根本就无从查起,甚至就是徐一清这个省银行总经理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这样。

因为阎锡山一向是把包括军费在内的所有的钱都是存在省银行的,哪笔钱是作为军费存的,哪笔钱不是,这只有阎锡山自己清楚。而且,即使有人站出来指证,说这笔钱不是军费,或者不是以前存入的,也没有证据。

因为阎锡山是不停地在存钱,又不停滴在huā钱。存入的钱是哪一笔、那个时间存的,这倒是都很清楚,可huā出去的钱是huā的那一笔就是糊涂账了。反正那些钱都是放在一起的,阎锡山大可以说这万自几年前存入就一直没动过,这几年huā费的都是每年新征集存入的。甚至他还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这六百万就是在没钱需要加印晋钞时,他也没舍得动用的。

而且,还有一件事阎锡山根本就没有提及,那就是他指使杨爱源组建晋绥军事整理委员,架空徐永昌会这件事。阎锡山不提及,是因为这件事是阎锡山根本就解释不通的。

晋绥军现在名义上是徐永昌做主的,没有他的同意,杨爱源这么做,只能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有阎锡山这个晋绥军的太上皇做靠山,是阎锡山指使的,至少也是他默许的。

不过,这些对宋哲武都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他也正准备收手,完全没有必要再对阎锡山穷追猛打。

因此,也就借坡下驴,立刻发布通告说,‘虽然作为军人,他要遵从中央政fǔ蒋委员长的命令,可是他也认为阎锡山关心老父病情的心情可以理解,只要蒋委员长不再命令他督促阎锡山离境,他宋哲武是绝不会再bī迫阎锡山了。’

同时通告太行行署各界人等,“。。。。。。对于近日民众爱护太原行署得之不易之和平、稳定环境,避免日渐兴旺的民众生活受到破坏的举动,他十分理解,也很支持。正是因为舆论和通过游行等活动反映出来的强大的民意,才最终消弭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事,这是太原行署和全体山西父老的胜利。。。。。。”

“可是,这也给太原行署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既然阎锡山已经表态,在父病痊愈后即离境,在山西境内发生战争的可能已经彻底没有了,请各界人士各司其事,不得再起事端。”

宋哲武在他的通告中,特意提到他是遵从蒋介石的命令,就是想让山西人知道,他宋哲武本人可不关心阎锡山是否在山西,那是蒋介石的命令,他不得不遵从。

而明确表态同意阎锡山暂时留在山西,则是贾景德给他出的主意。

贾景德建议宋哲武这么做,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争取山西人中同情阎锡山的人;二是要给蒋介石添堵。

蒋介石既怕宋哲武在山西独大,又怕宋哲武和阎锡山联手,他的心情十分矛盾,贾景德就是抓住这一点来做文章。

既然你蒋介石忌讳我宋哲武在山西深得民望,想要拉阎锡山来制衡我,那我就对阎锡山示好,让你蒋介石左右为难,不敢过于支持阎锡山。

感谢“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

bk

b

第四百五十三章布局建设成果(一)

第四百五十三章布局建设成果

经过一年多热火朝天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太原行署和绥远、南北méng的工业种类、工业规模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建设的成果也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宋哲武的航空研究院,已经研制出来了战斗机、侦察机和强击机的新机型,现在正在做最后的试飞调试。

虽然第四路军自己的航空发动机还正在紧张地研制,这三款新机型的发动机还使用的是进口货,可是仅仅用了多半年的时间就拿出了这三款新飞机,这还是有些让人吃惊。

起初,宋哲武甚至还很有些不相信,因为这个时间太短了。不过,宋哲武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飞机设计和构造,远没有后世那样复杂,相对要简单得多。在国外,只要有钱,甚至个人也能造出飞机来,更何况他的航空研究院里,现在可是有着巴yù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一批顶尖的专家学者们在。

对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几乎是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自己的飞机,宋哲武内心十分欣喜,不过宋哲武还是强忍住要去亲眼自己的新飞机的强烈的冲动。

宋哲武很清楚,在飞机的设计制造方面,和巴yù藻这些专家们相比,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mén外汉。根据他自己前世的记忆,在先进理念和飞机发展方向上,给这些专家们提出一些指导建议还行,甚至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提供一些先进的改进方法,也还是可以的。不过,在他有限的记忆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关于飞机方面的东西了,他即使是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经过改扩建的飞机制造厂,现在已经是具备中等规模的比较先进的工厂了,如果正式投产,按照王助的估计,大概可以月产十架左右,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的理顺,以及飞机的所有部件都实现国产化,应该还能再提高百分之五十的产量。

虽然这个产量远远低于宋哲武的要求和需要,可是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要建设大型飞机制造厂,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还需要大量的有着一定经验的熟练的技术工人,可那还需要时间。

现在,如果没有王动和李如娟聘请回来的来自欧美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华侨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们,由他们帮助培训和参与实际生产作,不要说月产十架飞机,就是五架也不可能。至少技术高超,能熟练控uáng加工高质量零部件的技工,他现在就没有多少。

而飞机xìng能的好坏,跟构成飞机的所有部件的加工工艺有着极大的关系,有图纸是一回事,制造出来又是一回事,甚至按照同一套图纸制造出来的飞机,不同国家,甚至不同的厂家也多少有一些区别。

在没有数控uáng的今天,飞机零部件质量和加工jīng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与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技工们的技术水平。这事确实是急不得的。

不过,好在在质量和速度上,宋哲武和巴yù藻等人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生产制造速度,也一定要保证质量,这是关系到飞行员生命安全的大事情。

当然,宋哲武现在不会,或者说他也没有向的工人那样jīng益求jīng的本钱,他倒是不会要求要尽善尽美的。在飞机制造方面,甚至在其它武器装备制造上,还是要在保证xìng能的基础上力求简化。

同航空研究院一样,郭文渊的机械设备研究院也拿出了最新型的坦克样车,在越野能力、火力、灵活xìng等方面,比原先那辆样车,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这辆坦克,宋哲武是去看过的,这辆样车跟二战中的苏军著名的T…34十分相似。最喜人的是,这辆坦克竟然还实现了部分液压传动。

现在唯一不足的就是坦克炮和防护装甲钢还是不过关。

宋哲武发现,他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的技术力量还是太薄弱了,虽然有了装甲钢的技术专利,可是试制出来的装甲钢的质量还是不如进口的,看来要研制出合格的坦克炮和装甲钢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再有就是坦克发动机的问题了。王动已经研制出一款新型号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使全重35吨的这辆坦克越野时速竟然达到了惊人的50公里。只不过这款新型号的柴油发动机技术状态还有些不稳定,经常熄火不说,个别部件使用寿命也不高,王动正在抓紧时间研究改进。

汽车制造厂的成果最为显著,宋哲武钦定的“铁马”、“彪马”、“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