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26之崛起-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水泥厂要划在北方建材公司外,没有拍卖出去的的山西第一炼钢厂也划进北方建材公司,不过他要把生产方向转到生产建筑用钢材和钢筋上来。

兴华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推广公司内有,造纸厂、骨粉厂、陶瓷厂、料器厂,以及兴华的皮草厂和他即将兴办的一些生产新产品的小厂,这些工厂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要注意拍卖出去。也就是说孵化好一个就交出去一个,吸引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工业发展中来。从而带动民族资本集结投资。

兴华作为宋哲武带动民族资本的样板公司,自然需要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宋哲武计划在各个公司中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由它们自己不断研发新技术和解决公司现有的技术问题,这也是在为后续投资民族工业的民间资本做示范。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实现。“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这句话的含义可是宋哲武深深理解的。这句话不仅放在这些新建的企业上适用,在中国这个正处在在大工业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家尤为合适。

虽然西方国家在大工业时代已经早早起步领跑了,中国民族工业要追赶上西方的脚步,需要有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在这个时候就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把科技进步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那无疑会把起跑线向前大大的提高一大截,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更快地追赶上西方。

而且,不仅是兴华公司和宋哲武一心想要引导扶持的民营企业,需要大量的科研和各方面的人才,就是第四路军研究院和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各个部门,也一样急需各级知识型人才来填充各个部门,只有有了这些人,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才能高效地运转起来。

要人才,首先要立足于自己培养,包括选送到国外留学人员,这才是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的长久之计。

鉴于此,宋哲武决定先从太行行署的学校入手,大力发展改革教育,形成培育人才的良性机制。

宋哲武要在他的治下大力发展改革教育,在太原行署可是有着非常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阎锡山在他执政山西之初,即把发展山西教育置于他的施政之首,予以相当的关注与重视。山西的教育基础非常好。

在阎锡山的手书格言中有两句话,其一是,“当兵、纳税、受教育,为国民之三大义务”;其二,“欲决胜于疆场,必先决胜于学校”。从这两句话中,足可见其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

阎锡山认为:“振兴教育,譬如建屋,屋之在地上者,人人皆知注重,但能建筑房屋者,皆会讲究。殊不知屋之能否经久不坏,却不在地上之轮奂,全在地下之基础;教育亦犹是也。人才教育,屋之在地上者也;国民教育屋之在地下者也。人才教育,对于社会上有报酬,受此教育者,亦多亟亟以谋发展,故社会上皆知重之。”

“国民教育,系义务的、低浅的,对于社会无报酬,受此教育者,也无所发展,其不为社会所重视,盖有故也。不过今日为列国并立之世界,此人群与彼人群遇,较量优劣,要在多数人民之知识,不在少数优秀之人才。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此尚就对外者言之也。”

“说到对内,共和国家,主体在人民,必人民之知识发达,然后能运用良政治。如其不然,则其政权,必将由多数人民,移之少数人之手;既移之少数人,则此少数人所运用之政治,必以少数人之利益为利益。”

虽然教育救国之说在中国早已有之,可是作为民国当权者中,能有这样认识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当然,也有一些人兴办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可像阎锡山这样对教育认识之深,重视之高,推行之广,落实之实的,则是绝无仅有的

感谢“70生人”的打赏和“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深蓝给两位书友鞠躬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布局民国的人才竟然有这么多

第三百十五章布局民国的人才竟然有这么多

在阎锡山掌权山西的这些年里,山西实行学龄儿童强迫入学政策,所有7至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最少接受4年学教育虽然这项政策后期在执行时有些问题,可是产生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同时,阎锡山还广设学校据赵丕廉给宋哲武的数据,现在山西全省有高等学7oo余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其,太原行署有8所,学生5万多人

原山西省政府除成立了山西大学,还先后成立了数所师范大学培养高级师资人才此外,又先后在太原分设法政、工业、农业、商业、医科专门学校,外国言学校、进山学等校,在运城、大同、长治、代县、临汾设省立学

山西现有省立政法专门学校一所、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六所、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三所、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四所、省立师范学校六所、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六所、省立国民师范一所、省立女子蚕桑传习所一所、省立医学校一所、省立、县立师范、学及职业学校三十五所还在各地设立各类讲习所几十处

可以说,山西的教育基础和风气非常之好,宋哲武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革展教育,不仅不会有什么阻力,而且还会事半功倍,几年之后,宋哲武就会有大批接受过初高级教育的青年人可以使用

在宋哲武的改革计划,对太原行署和绥远、内外蒙的大、、学一律实行免费教育,尤其,对太原行署、绥远和内外蒙的适龄儿童实行强制入学政策,对有适龄儿童不入学的家庭,要征收教育税同时,严禁商人和地主、资本家雇佣未满十四岁儿童做工

要展教育,就要有教育经费宋哲武计划把每年各地税收的百分之十,划拨给赵丕廉的化教育委员会,充作教育经费,另设一个教育展基金,资金由化教育委员会向各地商户、地主、资本家募捐筹得

同时,对现有高等学校进行扩建合并,以便集有限的师资力量,挥最大效益,以便培育出多的人才

宋哲武在和箫国栋、贾景德、何其巩、郭渊,以及以赵丕廉为的教育委员会反复召开了几次研讨会后,有赵丕廉起草了教育规划方案

先,山西大学改名为北方大学,现任校长王录勋留任

王录勋是英国伦敦皇家大学工程科博士、工程、水利专家,由他任校长,可以让学校在教育和科研上好地复制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

名后的北方大学,将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不仅设有门类齐全的理工科,它还设有人类学科这所大学将是为宋哲武培养各类高级军民两用人才的地方

其次,太原现有两所省立师范大学,在校学生虽然很多,可是都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为加强师资力量,这两所师范大学合并,成立北方师范大学,曲永善为校长,专门培养高级师资人才

同时,在山西原有各类专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警察和师范、商业、工业、农业、医学六大类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初级和熟练专业技术人才这些职业学校将采取有偿教育方式

在郭渊主持的工程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北方国防科技大学任命郭渊为任校长,凌鸿勋为副校长在门类齐全的基础学科之上,还设立航空、特种车辆、特种动力、武器设计及制造、电子工程等十几个学院

因为短时间招聘大量高级专职教授学者有困难,宋哲武规定,第四路军的各个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人员都要兼任教学任务为了少影响这些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宋哲武决定,在太原南郊晋阳湖边,建设北方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和第四路军研究院址

成立第四路军军医大学,任命王连章为校长;成立农业水利学院,冯锐为院长

不过,让宋哲武有些焦急的是,北方建设展委员会和工业、教育体系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可是具体的人员大部分还都没有着落

等待自己的大学培养,那是肯定不行的,培养人才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时间的,而宋哲武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必须要积极吸纳人才

可是,如何才能吸纳到各地的人才呢?

宋哲武在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个时候除了要高高举起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要为这些人才们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来足够多的人才,也才能让他们留得下很多“凤凰”还是很喜欢梧桐树的,这在后世也同样如此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两面大旗,宋哲武是不缺乏的自从宋哲武收复了外蒙和在满洲里抗击苏军后,宋哲武一想就是民族英雄的代名词可是要想引得来、留得住“凤凰”,梧桐树还是要积极准备的

为此,宋哲武拨出巨资,就在风景秀美的太原西海子边,仿造后世高级住宅区的形式,开工建设高级公寓楼和众多型别墅群,专门为即将到来的人才们做居住区

考虑到这个时期,国内主要大学教授的薪金都在oo大洋以上,某些财力充沛的大学里,最好的教授能拿到四百大洋因此,宋哲武拟定所有硕士或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水平的,根据实际能力,待遇为月薪4oo到8oo大洋;一般工程师、大学讲师月薪oo到5oo大洋;专业技术人员和北方建设展委员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科级人员,月薪oo到oo大洋

条件之所以这样优厚,是因为宋哲武以为,这个时候国接受过西方先进教育的人很少,就是国内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也不会有很多,没有较高的待遇,能招收到的人才不会有多少

心里没底的宋哲武,只好找来赵丕廉,询问这个待遇是否可行?

赵丕廉看过宋哲武的人才招聘计划后,激动万分,直接就给宋哲武鞠了一躬,说是‘宋哲武如此重视展教育,实乃山西人之大福,山西大兴指日可待,他要替山西oo万父老感谢宋哲武’

对于宋哲武担心没有足够的人才可用这个问题,还没有从刚才激动平静下来的赵丕廉,“呵呵”笑着说:“戈,你是以为只有沿海地区出外留洋的人才会多?其实我们山西也不差,虽然比不了河北、山东、江浙和广东、湖北,可是山西的留洋人数也很多取得成绩的不在少数”

赵丕廉颇为自豪地说:“山西籍留学欧美的西洋留学生,获取硕士、博士学位者屡见不鲜除了现在在在山西各大学人员外,供职于山西各公私企业的欧美留学生,就有郑恩三、唐敬亭、柴筱棣、孙藻、王立德、张益卿、董峰仙、周绍彬、刘义山、刘永锡、董登山、刘敬业、柴九思等一大批人”

“他们或任该公司所属厂厂长,或任部主任、技正等职,无不以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为山西地方近代工业的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留学欧洲的张恺,还明了‘恺‘字牌炸药,成为享誉全国的火药专家”

此外,“还有留学欧美的潘连茹、唐唐之肃、乔万选、刘和、秦蔼、何怡贞、王绍成、李毓、田志康、耿步蟾、何泽慧、张彝鼎、孙晋祺、李方桂、冯家一、王光、王清贵、张咏、张元恺、刘锡田、晋集仁等等,都在学业终结时,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这些人大多数现在都没有从事他们当初所学的专业,甚至一多半的人现在都没有留在山西,如果戈实行这个计划,他们大多都会回来可以说,我们山西的人才有很多”

“而且,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这些留学欧美的高级人才身上,国内培养的大学生也有许多可造之材这些大学生如果能为我们所用,那可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宋哲武很惊讶山西竟然有这么多的留学欧美的人才,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竟然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

“对呀,怎么把大学生给忘了,这些年来,国内培养的大学上怕得有个十几万?如果能把这些大学生招来一批,充实到科研院所和北方建设展委员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习,这些人很快就可以成长起来,甚至也可以认为,自己扩建大学培养人才的计划提前实现了”

宋哲武兴奋又很有些遗憾地说:“芷青先生,你的这个建议很好,如果能把这些学生招来,那可实在是太好了,这就相当于其他大学在为我们山西代培人才,只不过这要等到明年学生们毕业了”

赵丕廉忙摇摇头说:“不用,只要这个计划一实施,现在就可以找来很多人”

见宋哲武疑惑,赵丕廉知道宋哲武对现今国内大学生就业情况很不了解,笑着仔细给宋哲武介绍了大学生就业的情况

感谢“窃明免费”书友的月票也感谢“还没现”、“7o生人”书友的打赏

第三百八十六章布局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世界

第三百十六章布局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世界

见宋哲武疑惑,赵丕廉知道宋哲武对现今国内大学生就业情况很不了解,笑着仔细给宋哲武介绍了现在国内大学生就业的情况:

民国时期大学生的录取率远不如现在高,因而考上大学相当不易也相当荣耀,但作为天之骄子,民国大学生毕业后未必都能捧上“铁饭碗”,他们一样“毕业即失业”

山西兴学30余年,全省专科以上毕业生不过8905人,但失业者就达4700多人就连中央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每年差不多有半数毕业生不能就业

在民国经济中心上海,繁荣的背后却是为数甚多的失业大学生的艰辛求职历程1927年成立的上海职业指导所,宗旨在于调节教育人才与职业需求的关系,为失业青年提供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

可据报告,1929年至该所求职者共2772人,其中国内大学毕业生821人,国外大学毕业生133人,专科毕业生292人,三者占到求职者总数的45%

29年,全国108所高校中,已向教育部报告学生失业的学校达80多所依据已报结果,平均每百名大学毕业生中失业人数约为13人按此比例计算,每年有几千名大学生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

赵丕廉的话,让宋哲武大吃一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竟然在民国时就出现了,这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状况,让宋哲武在在惊喜万分中又夹杂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悲哀和惆怅

让宋哲武惊喜的是,他万万没有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