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小农民-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春儿从屋里走了出来,笑着拍手道:“骂得好,别说你被石头撞了一下,倒变得机灵起来了,你不怕李大鸿找你麻烦吗?”

“怕,可惜他没有时间了。”孟有田先说了一句让春儿感到困惑不解的话,然后继续说道:“这种人,当婊子还想立牌坊,再加上家里那两个烟鬼家丁,嘿嘿,他明着是不敢对我怎么样的。他那些害人的手段不外乎欺负穷人不识字,在文约上弄陷阱,再勾结官府让人认帐;或者穷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混一天少两晌,明知是火坑也非跳不可。这一跳进去,田地、房产都得被驴打滚的利滚个干干净净,最后只能世世代代给李家当奴隶了。”

“开窍了,有田开窍了。”老玉保扛着撅头走进院子,直接来到孟有田面前,按着孟有田的肩膀让他重新坐了下来,将撅头往树上一靠,坐下,掏出烟袋抽了起来,半晌,才抬头说道:“多少年了,遇到多少困难,我的那几亩薄地也没敢松手。就是你婶子得病那会儿,我狠了狠心,要去李家借钱请医生,大不了以后给李家扛活。你婶子是拼命拉着我不放,她说:财主门里的饭是养小不养老,你能扛能挑,他有说有笑,等到你腰曲头低,他就要卸磨杀驴。我这病能熬就熬,不能熬就走,可不敢把你和孩子们拉进火坑去。只要春儿和谷雨能长大成人,咱家不落到卖儿卖女的境地,我就是死也安心了。就这么拖着,你婶子撒手走了。临咽气的时候,她还说别过什么‘五七’、‘百天’……,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没用。你也知道,因为这,村里有不少人骂我薄情寡义,连带着春儿他们也落了不少埋怨。唉,没办法,穷家小户,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还有个富余钱?”

“爹,我们知道你的心思就行了,别听外人嚼舌头根子。”春儿听他爹诉说,红了眼圈,摆弄着衣角劝道。

“大伯,我知道您是咋样个人。”孟有田感动的说道:“要不是您把我抬回家敷药治伤,我这条小命也就交待了,对了,还有春儿的精心照顾。这恩情,我是永远不能忘的。”

“这话就说得远了。”老玉保磕磕烟袋,压低了声音说道:“我可欠着你爹一个大人情,这事除了你爹和我谁也不知道,记得那年大黄牝子掉下崖摔死的事不,那是我不小心弄的,要不是你爹仗义,嘿,李大鸿这个狠心的,还不把我那几亩地都讹了去。小子,咱穷帮穷,没什么说的,这以后啊,家里有口饭,就有你一双筷子。”

“穷帮穷,还是穷哥们心好啊!”孟有田使劲点了点头,在他养伤这几天,村子里不少人家都送来了东西,虽然也就是几个鸡蛋、一碗小米这样不起眼的东西,可要知道大家过得都很艰难,春荒时节,经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捋榆树钱的,挖野蒜苦菜的到处都是。

“春儿,做饭了没?下晌还要下地呢!”老玉保站起身,慈祥的看着春儿。

“哦?”春儿吐了下小舌头,转身向屋里跑去。

“大伯,下午我跟您去地里。”孟有田站起身,活动了下胳膊,其实他身上只是一些轻微擦伤,脑袋上的大口子也基本没事了,只是躺了几天,身体还有些发虚而已。而且这几天他结合着孟有田留给他的记忆,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干点什么,所以装出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不用,你还是在家里多养几天吧!”老玉保摇了摇头,“这地都耧完了,播种我和谷雨干就成。”

“就是要播种,我才要去看看。”孟有田笑道:“地还是那点地,再加上我这个大肚子,要不增点产,那可怎么行?”

“增产?”老玉保将烟袋插进腰带,拍了拍胸脯,“小子,我也是个庄稼把式,别以为你在李家有人捧着,就瞧不起人。”

“大伯,我没瞧不起您。”孟有田赶紧解释道:“不过我确实有增加产量的道道儿,在李家我是不想用,出来也就不藏着了,只要您听我的,保管今年是个大丰收。”

老玉保眯起老眼,左右端详着孟有田,看他说得认真,而且眼神中透出一股子自信,不由得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点了点头,“行,小子,就听你的,看看怎么让我那几亩薄地也来个大丰收。”

…………………

第六章农业创新(要票票冲榜)

更新时间2009…9…1410:45:08字数:2153

(事先声明,我是不会种地的,光知道馒头是麦子做的,米饭是稻子做的。虽然临阵磨枪,查了些资料,但谬误肯定很多。幸好这是小说,种田知识只是故事的铺垫,大家知道大概是怎么个意思就行了,农民伯伯不要打我啊!)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农村凋零,农业落后,农民困苦。问题千头万绪,作为农学家,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专长,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解决亿万人民“穿衣吃饭”的困难。

然而当时的一些专业农事试验机构,既缺少经费又缺少人才,更无科研学术积累,无法开展切实的农业研究。就连号称国家级的北京农事试验总场,竟委任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农业科技训练的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为场长,农业研究机构的研究创新能力之低下,就可想而知了。

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才能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而这些在近代中国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城头变换大王旗,几届短暂的政府不是陷于内斗,就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武器,发展军力,哪还有人去关心农业。

饥荒,这个幽灵,始终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徘徊不去,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说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如此推算民国时代曾经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人口。解放前的婴儿死亡率是170-200‰(侯杨方),而人口的平均寿命则是35岁!!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报道中写道:“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们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象生了肿瘤。”

而他夫人1981年整理出版的《斯诺的中国》一书(EdgarSnow’sChina,RandomHouse,1981。这本书好象没有中文译本)中提到,“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一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

即便是解放后,还有三年自然灾害的袭击,虽然各方所说死亡人数相差甚大,但据作者了解,应该是不在少数。

孟有田前世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自然对这些数据不陌生。而且这个身体里的记忆又给了他身临其境般的人吃人的观感,更是强烈的震憾了他的心灵。

只要尽力了,就没有遗憾。这是孟有田前世非常赞赏的一句话,说是座右铭也不过分。是啊,来到这个时代,总要做点什么?他不是个好高骛远的人,那就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吧!他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自己当过兵,但既不是特种兵也不是军事技术特过硬的那种尖子兵,说实在话,他在部队是坦克兵,可现在哪弄坦克给他开呀!想凭着点对抗日时期事件的了解,就想去当什么大将军,那是对士兵的伤害。他更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在他想来,抗日肯定是要抗的,但不一定非要去正规军嘛,当个民兵也不错,守着家里,边种地边打鬼子,混个小官儿当当,等解放后,那也是离退休老干将的待遇。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想有个家,前世就是孤单一人,缺少亲情,所以特别渴望过那种平淡亲和的日子。

大家都来鄙视孟有田,哦,应该是孟昭宇,太没出息,太没王霸之气。要是上天给我一次穿越的机会,我定要纵横天下,我定要妻妾成群,我定要金银满屋,我定要名满天下,我定要………算了,歇会儿吧,嘴都冒白沫了。

原野开始脱去枯黄的外套,各种植物吐出绿色的嫩芽。对春意反应最敏锐的,是杨柳。那一溜溜随风摆荡的枝条,露着淡绿,变得柔韧了。春野里到处都散发着被那雪水沤烂了的枯草败叶的霉味,融混着树木、野草发出来的清香。

“大伯,这麦子要密植或只留这一拃的窄行,现在这样有些稀了,虽然地力有些不足,但我有办法。”孟有田很专业的抓了把泥土,仔细看了看,捻了捻,又闻了闻。

“密植?不留种苞米的种行了?”老玉保抽着烟袋,疑惑不解的问道。

“不留,但是苞米还是要种。”孟有田解释道:“麦收前十天左右套种玉米,麦收时,玉米正好出苗。到时候再间作大豆,这样既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还有利于小麦和玉米双获高产。”

“这倒是特别,平日里可都是收完麦子再种苞米的。”春儿问道。

“华北地区的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麦茬夏玉米容易发生芽涝。因此,抢早播种或采用套种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来之前拔节,可避开和减轻涝害。”孟有田胸有成竹的说道:“这叫平播套种,可以有效解决高效作物与小麦争地的矛盾,而且延长了用地时间,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爹,石头哥说得有道理。”春儿见老玉保还有些犹豫,赶忙劝说,反正在她心里,孟有田说什么都对。

“得,就照你说的办吧!”老玉保很无奈的说道:“那就再补种些,好在没误了节气。”

“来,大家一起干。”孟有田挽了挽裤腿,笑着说道:“干完了回我那破窝,在院子里挖两个沤肥池,不是吹啊,我做出的土肥料,比化肥的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要想获得高产,种子和化肥是很关键的,现在可没有什么杂交、早熟、抗倒伏等等的品种,孟有田也只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空间差”和“植物光合作用差”等条件,达到一季双收或三收,一地两收或三收。克服秋赶夏、夏赶秋的恶性循环,实现夏秋两增产。

而且在后世,购买化肥成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较大的投入。但如果自制土化肥,可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自制土化肥原料广泛,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其肥效不亚于化肥。农技站还专门向农民们推广过此项技术,以减轻农业成本。

第七章进县城(推荐票的拿来)

更新时间2009…9…1419:27:38字数:2104

“看看,孟有田要做倒插门女婿,忙里忙外的,以后连姓都要改了。”

“有个闺女,可就把孟有田给招去了,听说两个人明铺暗盖,再过几天,肚子都该搞大了。”

“多个壮小伙,快打饥荒了,地里的麦子栽那么密,凭那薄地,收瘪麦子去吧!”

“以为自己了不起,跳出李家大院,看着吧,挺不了多长时间就该去李家叩头认错,讨一碗饭了。”

…………………

不知不觉,关于孟有田的流言蜚语在村子里传了起来,虽然很多穷百姓并不相信,但孟有田总觉得不舒服,感觉人们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他自然知道这是李大鸿在使坏,想用软刀子杀人。他本来不在乎这些,只是牵扯上春儿,让他感到很歉疚。

他现在只是在老玉保家吃饭,晚上便回到自己的破房里,那里挖了几个沤肥池子,肥料已经能用了。他还特意收拾出一间小屋,做了些东西,准备五月份养蝇蛆喂鸡。本来盘算得挺好,但现在他的心情却受到了影响。

这天吃完晚饭,老玉保吧哒吧哒的抽烟,春儿去外间洗碗刷筷,谷雨在炕上摆弄着孟有田给他编的小笼子,幻想着抓个什么鸟来玩。

“大伯,我想去县城里转一转。”孟有田犹豫了半天,终于鼓起了勇气,“田里的活都差不多了,肥料也好了,按我说的那么用就行。”

老玉保喷出浓浓的一口烟,看着孟有田说道:“孩子,人正不怕影子斜,别在意别人嚼舌根,那都是李大鸿和李敬怀他们使的坏,村里人心里有数。”

“不是的,我就是想出去转转。”孟有田强辩道。

“唉,这孩子,上来脾气,牛都拉不回。”老玉保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对孟有田说道:“那就去吧,转转就回来,外面的世道不太平,穷人到哪里都是个苦日子。”

“知道,我见见世面就回来。”孟有田使劲点着头。

“春儿,给有田准备干粮。”老玉保对万分不情愿的春儿说道。

…………………………

北方的庙会很多,加之每年都有的春荒,断炊的人就来变卖点家当换回几升粮食,好有力气干活。拉洋片的、耍猴的、卖大力丸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在为一口饭而忙活着,吆喝着。

孟有田戴着个大草帽,穿行在人群中,东瞅西望,似乎置身于电影当中,真实与恍惚交替在他的脑海里晃来晃去。

巳时已过,午时未到,县城里师范学校学生们唱着歌在大街上行进,引来了无数人的注目,许多人尾随着,想看看热闹。就在玩布袋戏、耍把势场子中间,学生们选好地面,开台锣鼓响了起来。

义勇军进行曲?孟有田循着熟悉的旋律来到了学生的表演场,驻目观看。

学生们先是合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又演唱了流亡三部曲,由于节目新颖,很多观众慢慢围了过来。

一个环眼虬须的黑胖子顺手拖过“拉洋片”跟前的一条长凳,坐着听戏,身边的几个人也是周身短打,老百姓自觉自动的和这几个家伙保持着一、两米的距离,使他们显得很扎眼。

一个打扮成东北流亡学生模样的女孩子走了上来,齐耳短发,额前整齐的刘海,穿着绿旗袍,围着鹅黄围脖,眼睛象一汪清水,好象能说话一般。往人前一站,全场立刻鸦雀无声。

百万荣华,

一刹化为灰烬。

无限幻想,

转眼变成凄凉!

说什么你的我的,

分什么穷的富的。

敌人杀来碰在枪上,

到头来都是一样!

……………………

那个黑胖子好象很感动,点着大脑袋,大声说道:“小妞唱得不错,小妞唱得好!不过这词儿也是一般,应该说敌人杀来撞在枪上,到头来都是一样。嗯,小妞,真不错,你们是哪个戏班子的?”

“我们是学生宣传。”那个合唱的男生站出来大声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