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妻生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妻生财-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七十六章过年

钱三叔有点明白小和大人的意思了,就算现在钱景什么也不读了,她的将来也不会吃苦了,但是如果这样,自己家钱景又像小七姐妹那样多读书,多长本事,家里也能给她最大的支持,那么她的将来也不会比小七姐妹差不是。

而三婶的目光更是热切起来了,不是钱的问题,在钱和孩子的问题上,三叔、三婶无疑都会选孩子,现在他们是觉得起跑线都不如小七爹了,看到小七爹家的女儿出息,他们不妒忌、羡慕是不可能的,但也安慰自己,那是起跑线不同,自己没能跟老大那样为孩子创造条件、现在小和大人已经指明了道路,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当然得奔了最好了去,最少、最少,他们不是还有退路吗?

于是从这天夜里,钱景的前景就这样被小和大人给忽悠了,小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将来就算有问题,小和大人一点责任也没有,因为他什么也没说,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他只是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画出来给他们看到了罢了。

小七轻轻的拍着脑袋,真是笨啊,就是啊,深圳多好的例子,竟然自己从来就没注意到,上辈子竟然没想到奶奶家城中村的地位是很至关重要的。没有远见啊

“二姐,你说小明哥哥说的是真的吗?”晚上钱景也睡不着了。

其实小和大人问之前,她还真没想过将来是什么,但是小和大人那句‘你是农业户口’深深的刺伤了小女孩的心,乡下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个褒意词。她现在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所以没有感受,但小和大人却毫不留情的把这层面纱给撕了去,表明了她与大姐、二姐、哥哥之间本质的不同,他们有户口,而自己没有。

“什么?家里变有钱,你混吃等死?”小七笑了起来,她从来就不是心思细密的人。

“不是,去城里读书,会被人看不起吗?”钱景小声的问道。她不敢说大姐、二姐、还有哥哥为什么都是城市户口,惟有自己不是的话。

“会,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成绩很好,可是因为家里比较困难,所以没有朋友。”小七不想欺骗他,毕竟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些,早点知道比晚知道好,“这在学校里是很正常的,学校是很势利的地方,成绩不好,或者说话带口音,还有不漂亮都能成为被孤立的理由。有时连理由都没有,只要与班上某一个势力比较大的人不太对盘,也会被孤立,理由就是没有理由,就看你不顺眼了。”

“你呢?被孤立过吗?”钱景声音都有点颤动了,谁不怕被孤立?

“我小时候一直跟小明哥哥在一起,他本来就孤僻,我们自己把自己孤立了。”小七笑了起来,想想摇摇头。

上辈子自己就是平凡的人,她会趋吉避凶,站在大势的同学那边,小心的隐藏自己,生怕被孤立了。虽然现在想想有点那啥,但那也是本能。而这辈子因为小和大人,她活得很自在,她除了听小和大人的话之外,就可以自在的活着,她无比喜欢这种游离于人群之外,又似有若无的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二姐。”钱景郁闷了,她可没有一个能跟她一块去城里读书,又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小七被钱景那声‘二姐’叫得愣了一下。

“钱景,我们叫姑妈家的哥哥、姐姐们,前面都是带着名字来区别,可是你叫乐乐姐大姐,叫我二姐,你叫钱丰为哥哥,因为就我们四个姓钱吗?”

是啊,他们家的排行是按钱老爹家的三兄弟来的。而三个姑妈家的子女众多,都不参与排行,小七上辈子觉得这很正常,姑妈家的子女们,当然是跟着姑父家排行,怎么着也不会到老钱家来排的,而现在,心情不同了,想法也不同了,因为她们姓钱,所以他们在这里排行,所以他们是一家人。

钱景不明白小七为什么会说这个,愣愣的看着小七。这是什么蠢问题?

“我也是今天才想明白,我真傻。”小七拍拍小堂妹的小脸,笑笑,“其实我比较支持你去乡下读书,虽然苦一点,可是你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和大姐,还小明哥哥从小学就是住校,过集体生活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老钱家的人,只兴欺侮别人,不兴被人欺侮,去乡下你就能欺侮别人了。”

钱景笑了,被欺侮还是吃苦,钱景当然会选吃苦了,再说能有多苦,苦不苦得看跟谁比了,她去的地方,人家一定比她过得差,所以那也就不算是吃苦了。想着就高高兴兴的睡着了。小七也笑了起来,闭上眼,释然原来解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钱三叔开始着手去找学校了,店里大部分事都交给了小七和三婶,钱景也跟着小和大人努力冲刺起来。虽说还有小半年时间,但之前钱景就不怎么用功,底子不很扎实。总算是小学没什么难的,小和大人把书一看,把知识点一归纳,这是他当年帮小七考试过关的训练出来的,并且教授她和氏学习法,很有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当年小和大人就是这么辅导笨小七过来的,更何况聪明的钱景了,简直就是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加之又有小七的鼓励,钱景同学现在是充满了斗志。憋着去乡下中学当大姐大的钱景,怎么会没有斗志?人家准备先努力用功学习,在成绩上压倒对手,顺便再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好一展老钱家人的风采。

当然这话听到小和大人耳朵里就是个笑话,钱多多就是个大大的怂人,她身上哪里有什么老钱家的风采?若不是自己,只怕早就被人生吞活削了。唉,算了,就不打破小女孩心中的幻想吧。

王政委和钱老爹他们都是过年前几天才来的,部队的假并不好请,就算是小七爹明明是休探亲假,就算是十多年从来没休过,还是拖到了年前。

更何况他和王政委一起过来,自然时间上也就更加的紧凑了。王政委定的来回的车票,只住两天一夜,只是看看儿子们,略略的团聚了一下,再出于礼貌,请钱爷爷奶奶吃了一顿饭,就赶着要回去,王妈妈怎么会让王政委一个人回去,说是陪战士,也不可能真的陪多久,总不能让王老爹大年三十回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吧。

王政委不住在老钱家,在武汉军区招待所里住,小和大人、小光跟他们一块住了一夜,说说话儿,小和大人本来也想跟着父母回去算了,结果老妈说算了,让他留下陪小光。

其实小光是集训,基本上出不来,也就除夕时能出来一个晚上,已经说好了,到小七的爷爷奶奶家去吃年夜饭,好歹也算是有人陪吧

于是小和大人就只能又住回到了钱爷爷奶奶家,小光在老钱家吃了一顿正宗武汉传统式的年夜饭。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他嘴巴甜,把钱奶奶逗得笑就没停过。对小光和对小和大人几乎是俩样了。

不过小七也不介意,奶奶就是喜欢嘴巴甜的人,小七妈说过,她们姐妹小时候都没穿上奶奶做的棉衣、棉裤,但奶奶却给小七爹的同学家的孩子做了好几套,还亲自送到人家去。因为那人嘴巴甜得不得了,哄小七奶奶无比的高兴。估计若是现在只要小光开口,小七奶奶要是能做得了主的话,就能直接把乐乐打包送给小光的。

小七此时正好趁着奶奶被小光吸引了注意力,低头专心的跟小和大人介绍桌上的传统菜色,并且给他按习惯拿了一个盘子,把菜挟到盘子里,菜与菜之间分得开开的。生怕奶奶和姑姑们一个不小心,热情过度的给他挟菜,他老人家就罢吃。

她没注意到,自己小心呵护小和大人的样子有点过份了,在亲戚们的眼中,表现出来的是自己眼里只有小和大人。越发的显出她和小和大人的关系不同来了。

小七爹妈看着,那笑容就饱含深意了;叔叔、婶婶,姑妈和姑父的眼里,看看着小七这么对小和大人,而小七的爹妈没有喝止,还一付很看好的样子,便觉得他们是被默许的;而三叔一家更是不以为然了,小和大人帮钱景出谋划策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小七了,所以三叔一家早就把小和大人看成了钱家的一份子了。

于是现在大家心里都想的是,看来王家老俩口过来请钱爷爷奶奶吃饭也是有意思的,看来就是相亲家的,算是对老爷子老太太的一种尊重了。只是因为孩子还小,于是一切都没有明说。于是他们也就都保持了沉默。

所以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小和大人就被钱老爹带着四处串门,问题是小七爹家的所在的村子全都姓钱,都沾着亲带着故,走到哪都是亲戚;而小七奶奶是邻村嫁过来的,那个村子全是姓李的,也就是小七奶奶的娘家,也全是亲戚。小和大人记忆力那么好的一个人,生生的被小七爹催残得不像样子了。

第七十七章流星锤

大年初三,小七可算是说服老爹,不用跟着他去小舅爷爷家拜年,拉小和大人逃出来逛古玩市场。其实过年其间市场是清淡期,人是多,可是东西不多了,但现在不是能不能找到东西,而是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多年的军队生活,让小七差点忘记老爹是个多么喜欢热闹的一个人了。上辈子小七爹在时,家里总是高朋满座,小七爹总能认识新朋友。不管哪个阶层,好像他都能相处融洽,家里冰箱总是满满的,随时准备着摆出几大盘几大碗来。也正是因为这样,小七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极不喜欢在家请客的人,因为小时候阴影太重。

而小和大人也服了,小七爹哪是让自己留下陪小七啊,摆明了就是带着他到处见人呢他是应酬惯的人,但他应酬也分人,不是谁他都有兴致去应酬的。

二叔、三叔、钱丰这正经的钱家人被甩在后面,介绍时钱老爹也不说啥,只说这是小明、多多。然后指着人叫,都跟着小七叫。

于是整个钱氏大家族,还有奶奶家的李氏大家族都认识了小和大人了。至于人家心里怎么想,就不是小七能控制的了,而且这么迟钝的小七都觉得不对了,想问又不敢问,纠结不已。

钱家就不说了,李家光舅爷爷舅奶奶都有好几个,上辈子的小七小时候分不清,就问老爹,‘为什么是旧爷爷,那谁是新爷爷?’把老爸逗得大笑不已,也就可以知道,钱、李两家的家族有多大了。

每个人都抢着给他挟菜,小七能拦几个人?所以这几天小和大人吃的东西少得可怜,害得小七天天给他泡牛奶、拿点心,还被小七奶奶说他这么大个男孩子怎么喜欢吃零食,日子真没法过了。

结果这几天俩人都被老爹催残狠了,小七马上就跟老爹说,今天郁西值班,正好让小和大人去找郁西玩玩,逛逛武汉的古玩市场。小七爹也就点了头。

小和大人听小七说跟他去逛古玩城,他真是感动啊这几天,他实在太累了,每天跟着钱老爹东家走走,西家转转,一家家的说同样的话,吃同样的饭,他真觉得没意思,可是钱老爹却看上去兴趣盎然的。小和大人想想也是,钱老爹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好容易衣锦还乡,自然要多显摆的。他也不好打破。

所以逃出来的俩人都很高兴,转了一早上,也不觉得累,主要是精神完全的放松了。转了一圈,小七觉得小和大人人缘还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好,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弄得跟视察工作一般。

上次她们来时,人家还是跟西西打招呼呢,现在小和大人明显比西西还受欢迎了。不过想想也是,除了开学之前那次,她就再没来过了,小和大人应该每周都来的。以小和大人的才华,想跟这些人搞好关系应该也不难。

转了一圈,没有什么新意,本来也是,看惯好的,再看这些,想出新就难了,再说他们本来也就是出来躲年的,转了一会儿到中午,因为年饱、年饱,过年时可能是肚子里不缺油水,大家都不想吃东西。小和大人这些天也真是腻着了,中午不想吃饭,他们就到边上的茶楼坐下喝茶,吃点点心。

正好西西也收了一些玩艺儿,说请小和大人看看,但西西的办公室还有其它人,不好说话,而且也没有茶楼暖和。

西西这半年多十分用功,一边看小和大人介绍的书,一边趁机小和大人不时的请教,虽然说不是一日千里,但比之前强太多了,也能跟小七他们讨论一二,不再一句话都插不上嘴了。

“看看我这块玉。”小七从脖子上取下玉递给小和大人,经过小七半年的精心养护,玉环显现出迷人的羊脂膏冻般的光泽,连小七都觉得越戴越爱了。也不知道过几年戴出感情了,自己舍不舍得让小和大人卖出去了。

“戴回去,不知道玉不能乱离人的?”小和大人没接,专心的沏茶。

“你不是让我养着吗?”小七有点纳闷,自己养着的进度,这位不关心呐?

“养着吧”小和大人嗑巴了一下,瞪了小七一眼,专心的看着手上刚刚西西去乡下收来的小玩艺。

西西是管理员,要上三班的,相对的假期就多,以前有空就是在家上网,小七无数次舅妈唠叨西西下班不休息,在家玩电脑的话,不过那是上辈子了,现在的西西可没有那功夫了,只要有空,就下乡转转,收了些小玩艺回来,让和大人先过一遍,然后再托给小摊去卖。他不担心卖不出去,他现在比较担心自己会不会打眼。

小七老实的把玉再挂好,放回怀里,也顺手在小东西里挑来挑去,基本上小七也算是小和大人的亲传弟子了,但问题是,小七受后世的影响太大,她不是真的喜欢古玩、文化什么的,她喜欢的是古玩背后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她看来,西西这些东西让她提不起兴趣来。

西西这回收了不少不错的铜锁、铜墨盒、因为现在还不值钱,所以此时做伪的少。小七都能看出这些都是对的,只是真的不值钱。看看过几年找个主题收藏的,看看能不能强点。

但这个东西是这样,就算是主题收藏,他们的价值也都不可能太高,只能说比西西所费的三瓜两枣强点。但习惯了小和大人点石成金的她,怎么会对几倍或者十几倍的收益动心?

扒拉了一会,小七和小和大人一齐把手伸向了一个长得有点像炉灰勾子的东西,只是这勾子尾部有个小孩拳头大的瓜型球。小七觉得有点面熟,小和大人看小七伸了手,也就没拿,由着她拿去看。

“多多这是什么?”西西只觉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