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遂人意-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池二夫人此刻决定了,不管将来儿媳妇生得出来,生不出来,就冲芳姐这句话,她也不会逼着儿子为了生孩子睡女人。

既然儿媳妇乐意自己辛苦点,那就随着芳姐的意思好了,悍妇什么的,随别人去怎么说好了。

想想当行礼带过来的两个女子,池二夫人想好了,实在推不出去,就把池二老爷牺牲一下,给自家夫君好了,反正这么多年,池二老爷身边来来去去的女人多了,不过就是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而已。

也就这几年才消停下来的。她这个当婆婆的总是过了那个年岁的,这种事情真的不是挺在意的。

算了就这办吧,芳姐就看到老婆婆非常有力度的说道:“只要你生,娘就给你护着。”

芳姐楞了一下。就这话,用说的这么有力度吗。当祖母的护着子孙那不是挺正常的吗。

池二郎也看看自家娘亲,不是挺喜欢孙子的吗,怎么看个孩子,还拍着桌子说话呀。跟谁较劲呢呀。

池二老爷:“呵呵呵,你娘欢喜的。只管生。只管生。”然后脸红,当着儿媳妇说什么呀这是。

池二郎回到书房。就开始构思怎么给侯府去信。说自家爹娘要在这里常驻的问题。

心里在捉摸,好歹他也是四品官了,爹娘都跟着过来了。要不要在圣人那里也打个招呼。

话说他这个品级,好像还没到要把孩子老婆留在京城才能外任的地位呢吧。有点难度呀。池二郎就不想想,若是真有这个必要。圣人还能让老两口子出京吗。

池二老爷一点为难都没有,他既然出来了。就不会在让侯府给拿捏住,想想自家夫人这些年受的气。儿子受的委屈,池二老爷就觉得不值,你而自身体不好,大家都可以理解。可不能因为世子身体不好,大家都把儿子给掐死不是。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定国侯夫人。听到他得了孙子,竟敢嚎丧。这哪门子的家族呀,定国候府百年的荣誉,都败家在这对心胸狭隘的副局手上了。池二老爷就没想过商量,同知定国候一声就是给他面子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多表示,不知道儿子因为写信会为难。

现在的定国候夫人,那真是一点体面都没有了,京城里谁不知道呀,定国侯府的世子身体不好,定国侯夫人第一个看不上的就是世子夫人,第二个就是有个身体健康儿子的池二夫人。

整天的闹腾,定国候府上,鸡犬不宁。

尤其是池二郎那封喜得贵子的信到了定国侯府之后,定国候夫人竟然当时就在厅堂上哭嚎了起来。

池二夫人算是池底恼了,真的不干了,平日里你儿子身体不好,我不跟你计较。如今我才得了孙子,你哭嚎上了,你什么意思呀,你咒我孙子呢。

于是热闹了。池二夫人把平生的战斗力都拿出来了,不依不饶的要个说法,任定国候舌灿莲花,也没法解释他家倒霉夫人嚎丧这个说法呀。

最后还是世子夫人看不过去,领了世子同她唯一的孩子,池家大娘去了二房一趟,对于他家婆婆什么都不想说,直说让二婶子心疼心疼世子,世子最近越发的不行了。

池二夫人到底心软,弄死定国侯夫人不心软,可若是对从小就看着长大的世子,那真是把这口气咽下去了,好歹忍过春节,不顾路上冰天雪地,两口子就打包来东郡看孙子了。

别说定国候没敢留人。就是知道的圣人,也只能说,定国候的老二,一辈子都活的混账,唯独这份大气,让人佩服。惹不起人家躲了。

定国候生的儿子说起来也不错,这老二为了定国侯府牺牲的多大呀。可惜老定国候没选对继承人,当初选了这个不事生产的混账老二,也比这个处处钻营,还心胸不够宽旷的现任定国候强呀。

池二夫人哪里出过远门受过苦呀。一路上冰天雪地的才走了这么长的时间。

本来这事在京城就少有不知道的,包括华府的人也都明白,华二老爷恼怒定国侯夫妇不是东西,竟敢咒他外孙子。可毕竟人家侯府内部的事情,没法仗义执言过去讨个说法。

在给芳姐他们去信的时候,华二老爷也是本着君子不论他人是非的原则,没有提及此时。

池二老爷夫妇自然也不会提及,家丑不可外扬吗,没得让儿子媳妇跟着一起糟心。

其他的人自然也就把这个问题给回避了,池二郎终归是侯府出来的,大家都觉得不好搀和。所以两口子那是真的不知道,因为生了个儿子,让定国侯府闹腾的都要成了笑柄的事情。

等池二郎给京城的信写好,拿给自家老爹过目的时候,池二老爷看看儿子,一声叹气,难得儿子还肯为了侯府这么费心。遭禁儿子一番心意:“不必如此,本就是咱们二房自己的事情,当初我跟你媳妇同侯爷要出来这些部曲时候,咱们二房同侯府就形同分家了。虽然答应过侯爷,不会伤了侯府的根本,维护侯府的脸面。可如今倒也不是咱们非得做的过分,就这样挺好。逢年过节送回些表礼就成。至于书信也不过是亲戚间的往来而已。”

池二郎听着自家老爹说话,都替他揪心,自家老爹对侯府有多上心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了。当初自己在祖父跟前,他池二郎一身的好本事,他爹都能为了侯府,为了那个身体不好的世子。愣是让他弃武从文了。

如今得多大的事,才能让他爹把心伤成这样呀。都不顾的维护侯府团结统一的脸面了。

还是在打听打听好了:“都听爹爹的。”

就看到池二老爷一副萧索的样子,挥挥手:‘往后侯府的事情,就这么处理吧,我和你娘现在就愿意多看看胖哥。’

池二郎心里幽怨了。自家儿子呀,他爹没来以前,儿子在自己怀里长大的。他爹来以后,他们父子就还没能胜利会师过呢。

今天早晨好不容易抱到儿子了。他爹三两下就给抢走了,还板着脸把他给训了一顿‘抱孙不抱子,你不懂呀。’

池二郎当时那个气呀,合着就他爹自己能抱是吧,是吧。

突然就觉得亲爹还不如泰山呢,当初小舅子,自家老泰山可是想抱就抱的。

可以说是不欢而散。芳姐看着池二郎那脸色,险些笑岔气,越来越小气的男人:“不至于,才看到胖哥,爹爹也不过是现在一时新鲜。”

没有外人,池二郎也不怕人家笑话,冷哼一声:“光是这点是吗,听听那话就知道,我小的时候他就没抱过。”一腔的酸涩,在夫人面前连点掩饰都没有,全倒出来了。憋了多少年呀。

不光是抢了儿子,还有对小时候没有被抱过的幽怨呢。芳姐再次笑崩了。老陈醋

这男人还能举一反三了,这还能联想起十几年前,缺爱呀,妥妥的缺爱。

池二郎黑脸:“有那么好笑吗,你说这么多年就没看他这么规矩过,怎么就偏偏在这上他这么规矩呀,五郎从生下来的时候,就在岳父的怀里长大的。”这还是那个沉稳的男人吗。果然在爹娘跟前的男人够幼稚。

芳姐:‘五郎是独子,不能比的。’

池二郎气的瞪眼:“我不是呀。”越来越幼稚了。

芳姐咬舌头,这可怎么安慰好呀:“不然我抱抱你好了。”说着就把池二郎给拥住了,带着夫妻间特有的亲昵,心说原来自己还有当爹的潜质。一脸的占人便宜的乐呵。

池二郎没有被人占便宜的自觉,想想爹不靠谱,好歹自己找的媳妇不错,顺势搂过夫人,也不管什么时辰,先安慰一下自己好了。*帐暖,什么事都能先放下。

听到池二老爷提孙子,你说池二郎的幽怨有多深呀,看着老爹抱他儿子一次,他就要幽怨一次,老爹抢了儿子是一回事,老爹这个怀抱从来没有抱过他又是一层从来没有说出来的幽怨。

大概除了芳姐没人能理解,池二郎为何脸色一日比一日差。

芳姐同婆婆没有隔阂,自从池二夫人到了东郡,芳姐就把府里的事情给池二夫人这个老夫人了。

池二夫人到是不恋权,真的推辞了,芳姐就搬出来一大摞账本子,不管府里的事情,他还有庄子上的,作坊里面的,现在还多了一个泥巴窑的事情要忙活呢。能有人分担一下,芳姐那是真心实意的不想管家里的事了。

池二夫人摇头,自家儿媳妇能干呀,能帮一把帮一把吧。所以娘两相处没问题。

池二老爷更是很快就在辽东这地方找到归属了。对于老纨绔子弟来说,东郡简直就是天堂,比在京城的时候,能找乐子的地方多了,而且带着点边防地区的野性,刺激性,简直太美好了有没有,

尤其是池二老爷出去的时候,身边带着功夫硬的跟班,玩起来就跟舒坦了,没有后顾之忧,比京城更好的就是,在东郡,就没有池二老爷不敢惹的人。在京城还要抬抬眼,在这里,他儿子最大呀土皇帝不过如此,

幸好池二老爷是个惹大事都惹不来的人。不然有池二郎头疼的。

眼看就要开春了,华二老爷从自家的院子里面给自家姑爷闺女养了一年多的树苗什么的,眼看着就要启程运送过去了。

华二老爷的脸色比挖出来的树苗子还干吧呢。想想亲家公都去了辽东了,人家一家几口算是团聚了,他儿子闺女都不在身边呀,多糟心呀,能有好脸色吗。

华老尚书看着自家儿子兴师动众的行为,只能一次在一次的叹气,幸好他家园子够大,对儿子都大方,再怎么折腾,都是自家东西。

作为工部侍郎的儿子若是动了朝廷的东西,给闺女徇私,那才是遭罪呢。幸好呀,幸好。

老尚书就是这么安慰自己的,面对朝堂上那些唧唧歪歪的御史,老尚书就是这么对答的。自家东西,不给孙女,给谁呀。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呀,

杜老丞相都能看到老尚书为了儿子变白的时候,那份无奈,还有那份咬牙切齿。

池二郎是不知道这些的,就知道他家泰山大人办实事,说给就给了。这些东西可是不是有银子就能买来呢。

就是东郡的人也知道,若不是有这么一个郡守大人在,这些好物件哪里轮到他们上高皇帝远,还动乱频繁的东郡城呀。

春暖花开的季节,芳姐的庄子里面前几年栽种的树木,再次看到了欣喜的花开,如今绕着芳姐的庄子外围村庄,处处都有那么几株正好花开的果木。

单从景色上看就那么赏心悦目,别说等秋天的时候,硕果累累丰收喜悦了。

没看到三五成群的书生,这段时间都出城来郊游吗,围绕的都是果木林立的郡守夫人的庄子呢。

现在小五郎过的更加如鱼得水了,他家师兄弟有个聚会什么的,都要请这位师弟,为的就是同这位师弟借个地方用用。能不高看吗,他家师傅有远见呀。

光秃秃的东郡城,几年而已,竟然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的色彩了呢。(未完待续。)

ps:求月票,新年快乐。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又得妹妹

对于池二郎这个负责任的守备,勤恳的郡守来说,从春到秋,忙的人都有点喘不过来气来,不过一年下来成果是喜人的,东郡如今稳定的在可持续性的发展中。

有了自家老丈人的帮助,今年的东郡处处都透着丰收的喜悦,最明显的就是,街道上卖各种水果,干果的小货摊多了,这些果子采摘下来不久,看着新鲜,喜人,在街上摆个摊子每日都能买上些银钱,

虽然现在的果树小了点,出产少了点,可树木总会长大的,总是让人充满了希望。

现在人们的对话都变成,你家里的果树什么品种呀,回头打下两根树枝,我家也嫁接一棵。

今年开春的时候,郡守大人特意从京城请来的嫁接师傅,按个县城的走了一边,就是同大家交流嫁接技术的。所以现在嫁接技术对于农户来说那真是必备技能。

大家一点都不发愁,这些果树长大了,家家都有果子不值钱的问题,人家郡守夫人说了,将来树长大了,果子挂的多了,郡守府回收。保证这些果子的出路,不会让果子烂在家里。

也就是说只要你细心的经营,就肯定有份稳定的收入,何况在这个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年代,就是卖不出去,留在家里给孩子们解馋,抗饿也好呀。真没人担心卖不出的问题。

农户家里收成好了,赋税没问题了,池二郎的考核自然就过得容易,郡守原来也不是那么难做吗。现如今还有谁说他池二郎一个武将不懂民生呀。换个懂的来,能有这个成效吗。

至于边防的事情,池二郎更是从来没有忽略过。东郡城富庶,就要担心外族窥探。

在池二郎看来,一味的防贼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可对于稳定了百十来年的朝廷来说,主动出击,等于是挑起战争。这个肯定通不过。

别说其他的大臣。就是老尚书那里都不同意,好日子过得舒坦了。找死呢吧。差点气到。吹胡子瞪眼的找自家二儿子的毛病,找了一个什么姑爷呀。怎么这么作死呀。

特意问了问是不是他们家倒霉孩子的心思。

华二老爷被骂的狗血喷头还要同自家老爹保证,芳姐是个好孩子,从来不喜欢打打杀杀的。老尚书特意叮嘱,最好是这样。不然老尚书做梦都不能安枕。太糟心了。

圣人看到随着辽东的赋税。一同送来京城的奏折,到没有老尚书反应那么大。只是点点头:“到底是年轻人,有胆色。不过稍微激进了点。”

听的满朝的大臣,都心里毛毛的,什么意思呀。圣人不是被池二郎这个不知轻重的后辈给蛊惑了吧。兵家之事岂是轻易能够乱动的。看着老尚书大家的眼神都是打探。

老尚书心情要做遭罪就多遭罪,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呀。

说句实话,池二郎还真没有那么大的冲动。要发动战争,就是想着。在那些牧民骚扰咱们边境以前,先骚扰一下他们好了,惦记别人,总比让人惦记着好。

牧民过得艰难自然就要惦记富裕的东郡,他又没有把那些牧民一起带动富裕起来的义务。不能共同致富,只能在防御上想法子了。

好在圣人没有什么大的后续动作,只是在给东郡的条子里面提到,在不发动战事的情况下,准许东郡守备便宜行事。

池二郎看到这条回复,只能说圣人果然是天下最圣明的存在。看看人家这话说的,跟没说一样。有功肯定是圣人领导有方,有过,肯定是池二郎便宜行事的脑子没够用。

不过总要感谢圣人的这片信任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