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不是眼光的问题。”葛智初笑道:“而是我们的赵司令太心急了。革命的时间表一再提前,可我们还是觉得慢,这也是人之常情。”

“是啊,我恨不得革命今天便成功。”赵声感慨地轻轻点头。

“看看这些刚到的文件资料。”葛智初把手里的文件递过去,说道:“不仅仅是有关军事的情报,还有不少零零种种的资料。看过之后也是大有禆益啊!”

赵声接过来,翻阅着,军事情报自然是重点,已经汇总,看起来比较方便快速。看着,他便露出笑容。说道:“又运来了五十门火炮,若论数量,咱们已经不弱于北洋第五镇。”

北洋六镇是装备最齐全的部队,特别是在火炮和机枪的数量上远超其他新军。每镇有机枪营,火炮亦是满编五十四门。革命军原来欠缺的便是火炮,现在呢,连缴获带补充,倒也与北洋第五镇有得一拼。

“这是最后一批了。”葛智初提醒道:“战略已经调整,物资将倾斜供应。就为了革命大发动。”

赵声微微颌首,主战场将在长江中下游,他是知道的。象火炮这类的军事物资自然要囤积或运至交通便捷之地,以便开战后以最快的速度运输。西南呢,已经变成了从属地位,将为整个行动提供配合。

但这种变化是不为外人所知的,从表面上看,西南依然是革命旗帜高高飘扬。与清军的作战依然没有停止,四面八方的革命志士依然视这里为革命的火炬。革命的希望而趋之若骛。

“人员已经开始抽调,江浙籍的,湘鄂籍的,先是军官骨干,后面便是整支军队了。”葛智初淡淡地笑着,“依我猜测。至少要调五千人马。”

“恐怕还不止。”赵声继续翻阅着资料,说道:“新一轮的扩充不是已经开始了吗,不只是咱们这里,还有广东、湖南。咦……”

微微地发出了惊咦之声,赵声停顿了一下。继续阅读,这已经不是军事范畴的资料,倒象是普及的国际知识。英、法、德、日、俄等国的情况,包括钢产量、军队数量、海军舰艇吨位等等,当然还有中国的。

“看到这些,便明白革命为什么是任重而道远了。”葛智初感叹着,“差距呀,推翻满清就万事大吉了?不静下心来发展个十年、数十年,恐怕还是一个积贫积弱,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这上面当然有中国的钢产量数字,汉阳钢铁厂、大冶铁厂、崖州钢厂占着总量的九成以上,总共是十一万吨;而美、德、英三国最少的也有六百多万吨,日本也达到了二十六万吨,算是列强中数不上号的。

再看海军舰艇吨位,就更加触目惊心了。日本已经名列世界第五,达到七十多万吨,而中国连人家的零头都没达到。

赵声的脸色越看越凝重,直到阅看完毕,不由得长叹了口气,低沉地说道:“偌大的中国,竟沦落到此等地步,连岛国倭人亦差之甚远,令人痛心伤怀愤怒啊!”

葛智初沉吟了一下,说道:“知耻而后勇,这些资料没有保密级别,还以通报的形式下发,所含意思也就明确了。便是要大家知道我国与列强间的差距,知道革命之路任重道远。”

“确有深意,确有深意啊!”赵声连连称是,说道:“若御外侮,若废旧约,便要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所谓十年磨剑,正是如此吧!”

“确是要卧薪尝胆啊!”葛智初抬头看着墙上的大地图,印刷很清晰,也令人时时凛惧。

中国的北面是熊,从东北到新疆,压在中国头上,自然是贪得无厌的俄国;东面朝鲜,以及一长溜的岛国,是最近最危险的敌人——日本;南面的越南、缅甸则为法英所占,西面是西藏,英国佬正从印度进行渗透……

赵声顺着葛智初的视线看过去,微微皱起了眉头,目光从一隅扩展到全国,立时便感到危机四伏。有着更宽广的视线,更加明白推翻满清只不过是开始,是富国强兵的开始,是国家振兴、民族崛起的开始。

“报告!”随着声音,一个参谋走进屋来,敬礼已毕,把一份电报交到赵声手中。

赵声拿起电报看了看,不禁面露微笑,说道:“看来我也要被抽调而走,由西南到东南,呵呵,总部考虑得很周全啊!”

葛智初不解其意,接过电报看了看,也笑了起来,说道:“第九镇啊,你可是很熟悉了。南京呢,你也不陌生。光复东南的重任,舍你其谁呀?”

赵声连连点头,笑道:“旧地重游?还是衣锦还乡?呵呵,有意思,有意思。”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各处的准备

大发动将是全方位的,动员所有人力、物力,发挥所有潜力的。

不仅仅要利用到赵声曾在第九镇任职的人脉和影响,还有革命联合阵线中所能利用的全部力量,明的暗的,已经无需再隐藏,就是这一捶子买卖了。

人员的调动是频繁的,从根据地调出的,从外面调入的,还有从这个军区调到那个军区集结待命的。干部、军官、士兵,逐渐汇聚到钦州、防城,以江浙籍的为多,就准备着乘船北上,在家乡燃起革命大火。

“多保重!”

“保重,革命胜利后再见。”

“革命胜利后再见!”

在这一段时间里,类似这样的告别语是最常听见的。尽管具体的行动计划还处于保密,被调动的干部、军官也不知道自己将具体去哪里,但谁都意识到一场大行动已经临近,心中所期盼的革命成功已经离之不远。

“报告!”秋竞侠虽然已经是革命军中的高级军官,但来到报到地点,却已经是新的身份,将领受新的任务。

“进来!”得到允许,秋竞侠才推门而入,发现接待她的人并不算陌生,官职虽不高,只是个参谋,却是与她同期毕业的。

“秋姐,呵呵,快请坐。”陈华笑着打着招呼,态度很客气。

“好久不见了,看你的样子,好象发福了。”秋竞侠笑着打趣道。

“没办法呀!”陈华一摊手,苦笑道:“老想着下部队锻炼,可上面就是不放。看着你们在外面打得痛快,我可是羡慕得很呢!”

“各司其职,没什么羡慕不羡慕的。若是没有你们在后面指挥筹措,我们哪能打胜仗呢?”秋竞侠宽慰着。坐下来等着分配任务。

陈华看着秋竞侠急切的眼神,微微一笑,拿出一份文件递过去,说道:“不急,这是文件资料,拿回去好好读。三天之后交一份意见书。虽然大的方略已经确定,可具体的行动方案还需要集思广益。”

秋竞侠打开文件,匆匆扫了两眼,开口说道:“果然是在江浙,我猜得还算靠谱。”

“江浙经济发达,既要光复,又要尽量少些破坏,尽量以最短的时间恢复稳定。”陈华提醒道:“江浙地区的会党也很多,如何解决。要重视啊!”

“谢谢你指点。”秋竞侠没有马上走,也是想多打听些消息,以便心中有数,陈华这番提醒可谓是很宝贵。

“指点谈不上,抛砖引玉吧!”陈华笑着说道:“其实回去仔细看文件,也能发现其中的关键问题,得出自己的判断。而且,我也只能说这些。多了就违反保密规定了。”

“说得这么客气,我还是要谢谢你。”秋竞侠起身告辞。陈华一直送出门来。

回到住处,秋竞侠便急不可待地翻阅文件,上面的情报是比较详尽的,有江浙清军的人数、装备和大致驻防,还有一些关于地方会党的介绍。如果说在几年前,秋竞侠还把革命寄托在会党、绿林好汉的身上。那现在则有些嗤之以鼻的意思。

从她招兵、带兵的经历,也不喜欢那些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的散兵游勇和江湖草莽。虽说这些人是旧秩序的反对和破坏者,但同时也是建立新秩序的阻碍。当兵不行,做工不行,种地不行。会党必须要改造,才能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接受。

当然,秋竞侠也不主张一味采取强硬手段进行解决,这也与要尽快恢复社会稳定相悖。革命要争分夺秒,越快越好;对会党的改造,似乎可以缓而行之。

仔细阅读、领会,秋竞侠很认真,也很仔细。虽然还不知道这次大行动将在几处爆发,将由谁负责指挥,但她相信,凭复兴会的人才济济,是不会有庸才来瞎指挥的。

……………

武汉三镇的总指挥为吴禄贞,江浙的总指挥为赵声,西南的总指挥为葛智初……

陈文强此时已经知道了具体的人事安排,他一边与黎元洪言谈甚欢地把酒闲聊,一边揣摩着眼前的肥仔的心思。

因为黎元洪的心慈手软,尽管他现在并不赞成革命,可也对革命党在军中的渗透睁一眼闭一眼,并没有下狠手清洗。所以,他的混成协中革命党人很多,发展渗透得远出乎他的估计。而如果能争取到黎元洪反正、倒戈,无疑将弥补陈文强在湖北势力稍弱的缺陷。

“自陈大人将湖北兵工厂搬迁之后,这弹药的供应便有些跟不上了。”黎元洪转着酒杯,稍有些抱怨地说道:“当然,兄弟也理解陈大人的为难之处,西南战事绵延,弹药都由陈大人供给,也确实不容易。”

我在囤积弹药,对南方新军的供应自然是算着量,这其中还有为革命做的打算。陈文强当然不会说出实情,只是淡淡地笑着,“张总督在任时,曾经交代于我,对湖北新军的弟兄,我是尽量照顾的。只是朝廷的命令压着,我也有很多难处,在这里呢,还要多谢黎大人体谅理解。只要西南战事稍有松缓,我是肯定要先照顾这边,这点黎大人不必担心。”

“明白,明白。”黎元洪点着头,略有忧色地说道:“西南战事要松缓下来,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目的。张统制的电报,我是看过的,天时、地利皆不利,他是叫苦不迭呀!”

畏战、怯战可能有些过分,但张彪确实不想损失过大,显是有张之洞的隐秘告诫。这个时候的晚清,很多人已经把忠于朝廷、忠于皇上放到了一边,只关心着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有兵有将,你是统制;若是损兵折将,没有了凭恃,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时的官员,从政、从军都是为了钱财,哪有几个清贫的官儿。看看历史上辛亥革命之后,那些遗老遗少,那些退下来的官员,都能买房置地,不失为富家翁,便能看出端倪。

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官僚体制,不用革命推翻,慢慢地等着它自身荡涤更新,岂不是白日做梦?(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谋划深远

对新军第八镇,陈文强是不太担心的。只要在湖北点起革命之火,并且有兴起之势,那些家在湖北,家眷在湖北,被切断了退路的官兵,又有多少会忠于清廷而拼死回战。

恐怕就连张彪,也要顾及到新眷、家财而犹豫迟疑,投降或反正也不是意外之举。何况第八镇新军中还有很多革党,趁着军心动摇之机振臂而呼,就算不能成建制地将第八镇争取过来,各部涣散也是可以预期的结果。

至于北洋第五镇,陈文强则寄希望于袁大头的一纸电报。若他不想第五镇独陷南方、孤掌难鸣,被全部歼灭;若他想趁革命之乱而逼清廷退位,自己登上历史的舞台……

“陈老弟——”黎元洪凑近过来,称呼也变了,“听说朝廷中对你颇有些不好的评价,说你跋扈难制,这以后老弟可要谨慎一些啊!”

陈文强看着黎元洪,淡淡一笑,说道:“这也是时势所逼,若无些强硬手段,便只能因循于弊政贪官,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张大人坐镇湖湘时,若事事听从朝廷,又能干成什么事业?”

“话虽如此,可还是要给朝廷些脸面嘛!”黎元洪沉吟了一下,好意提醒道:“陈总督新近上任,你还兼着湖北的官职,大面上还是敷衍一下的好。”

“我请他赴宴,他不来,就是给脸不要脸。”陈文强冷笑道:“一个靠老婆吃饭的家伙,我懒得敷衍他。”

“这个,他的官位在那摆着,虽说在湖北的根基薄,可也别太不把他看在眼里嘛!”黎元洪苦笑道:“当然,现在西南战事还要指望你的兵工厂。朝廷对你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可这到底不是长远之计啊,想当年,李鸿章坐恃北洋,朝廷亦对他无法。可后来不还是——”

陈文强呵呵一笑,说道:“黎兄好意,兄弟领了。明日便去总督府。拜见一下上官。”

“这才对嘛!”黎元洪笑着举杯道:“还有啊,陈老弟可莫要光顾着湖南,把湖北的兄弟扔到一边啊!”

“哪能呢,若论相交的时间,若论感情深浅,我与黎兄那可不是外人哪!”陈文强笑得真诚,“湖南嘛,毕竟有郴州那些产业,我也不得不防。既是防着朝廷。也是防着革党坐大。”

“明白,理解。”黎元洪笑着点头,说道:“那蔡锷确也是个人才,留学日本的士官生,在国内还是很吃香的。”

看来在湖南编练新军的事情并不能完全瞒住人,陈文强心中警惕,但算一算时间,别人想插手怕也是来不及了。

对于黎元洪。陈文强是要极力争取的。不仅是他手中掌握着第二十一混成协,是目前湖北唯一可恃的武力;还因为这个肥仔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湖北是当时东南各省中编练新军最早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朝廷派人来参观。都称赞这支部队练得不错。正因为如此,黎元洪在整个新军中名声也很大。因而当时湖北变成江南练兵的中心,安徽、湖南、广西、贵州都派人来湖北学习训练,这些人只或多或少都受过黎元洪的教育。这样一来,黎元洪的影响就不局限于湖北了。

尽管黎元洪在湖北新军中虽然军衔比张彪低,但影响比张彪要大、威信也比张彪要高。当时训练新军官兵的一些教材都是由他校定的。新兵的教科书上本本都有他的名字。这也使得他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张之洞在练新军时曾组建了一个舰队,有六条以“楚”字开头的军舰,有四只以“湖”为首的炮艇,也是委托黎元洪管理,用来保卫湖北的长江。

再从黎元洪的出身看。他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现在有这么高的职位不容易,他就有一种保位的思想。而这也正是他对军中革党多宽大处理的原因,因为他顾虑自己部队出现革命党人,上面知道肯定会来追究,最终一定会追究到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