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内蒙古就有大部落二十四个,而且各不统属,削弱了整体力量,这才被满清皇太极利用,名义上算是归顺了满清,被皇太极编成为蒙古四十九旗。随后,为便于管理,又由若干个旗编成一个“盟”,盟主就是各属下旗的召集人。

胡琏器的情报说,这些来犯的蒙古人,属于内蒙古四十九旗中的一些小旗。这些小旗一般是依附于担当盟主的大部落,但大部落也没闲工夫搭理他们,除非打仗征召他们,其余时候也不会管他们生死。

这些没人管的小旗,多数时候是靠自己的牧场放牧为生,遇到天灾,牧场收入不好,无法维持生计,就由牧民变做马匪,靠南下抢掠汉人渡过灾年。

这两年气候不正常,他们生计更加艰难,时常南下抢掠。

王烁刚刚平定甘肃,事务繁忙,一时顾不上边界的事情,让他们多次偷袭得手。看看得着了不少好处,他们就以为王烁软弱可欺,竟各旗联合起来,组织大规模兵力袭击甘州、肃州一带,抢夺百姓和牲口,前锋甚至到了兰州附近。

这些蒙古人自幼生长在马背上,弓马纯熟。派大军征剿,他们借着马速,很快就逃得无影无踪。

用步兵对付他们肯定不成,只能以骑军对付他们。

王烁占领青海之后,有青海明军遗留下的马场支持,再加上祁庭谏的茶马市盈利可观,换来了大量战马,骑军他可不缺。

他现在能作战的骑军就有五万,以后他还打算除了火枪兵之外全部发展成骑兵,不要传统意义上的步兵了。

他命令第一集团军骑兵军长哈克什出肃州,第二集团军骑兵军长马三喜出甘、兰,务必包围、歼灭蒙古所有骑军。象霍去病打匈奴一样,不打则已,打就打个狠的,让他们再也不敢正眼看甘肃!

想法倒是挺好,效果却不咋地。这些蒙古人其实就是些牧民,算不上什么军队,打仗不怎么样,可是马术好,逃跑的本领却大的很。不等王烁的骑军赶到包围他们,他们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甘肃虽然不大,但几万骑军撒出去也守不了多大点地方,到处是缺口和漏洞。两个骑兵军不但没打着蒙古人,到让人家抽冷子偷袭,损失了不少人马。这下蒙古人胆子更大了,根本不拿王烁的骑兵当回事了。

连几个蒙古马匪都对付不了,还想着对付满清呢?这下可把王烁愁坏了,给军官们上了半天课,结果还不如不上呢,连土匪都对付不了了,越学越倒回去了。

蒙古人的法子,说白了就是现代说的游击战。怎么对付游击战呢?还得从伟人思想里找啊。

王烁想半天,想到了解放初期的云贵剿匪。从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开始,上千年都无法彻底杜绝的匪患,解放后被有着伟人思想的人民军队给清剿干净了,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伟人思想的又一大胜利。

想对付他们,第一就得知道他们确切的位置,这就要有情报系统。但仅仅指望胡琏器手下那几个人,在甘肃这方圆上千里的边界上盯住这些蒙古人,就像老蒋指望军统盯住全国人民一样,根本就不现实。这就要用到伟人思想,充分发挥百姓,也就是人民的力量。

要发动边疆上的百姓,提高他们的觉悟,把他们充分组织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变为军队盯住马匪的眼睛。

有了百姓的支持,打仗也会变得简单。经过学习的军官们,都知道从百姓嘴里问敌情。就是他们不问,当地的村官也会告诉他们。

第二,发现马匪,就不能让他们跑掉。如何缠住他们,消灭他们?王烁把两个骑兵军的军官们召集起来,集思广益,加上他具备的现代知识,这个问题也很快解决了。

接着,王烁改变了策略。骑军不再大规模出动,而是以骑兵团为单位。也不再以防守为主,而是主动开始进攻。

这骑兵团也不全都是老兵,而是一半老兵带着一半新兵,他把他的骑兵由五万人一下就扩大到了十万人,而且将来待这五万新兵成熟了,他还要再扩大十万人。

这些新骑兵就由老骑兵带着,轮流与蒙古人作战,权当是以战代训了。这边五万骑兵打累了回去,那边在内地修整的五万再出来换班。

这下这些蒙古小部落惨了,不等他们到甘肃一带抢掠,王烁的骑兵直接就进了蒙古草原。

他们几百人一群,在草原上驰聘,遇到大队蒙古骑兵就放号炮报警,然后自己就在蒙古骑军附近游弋。

很快,四下里都开始响起号炮,一股股的小队骑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溪流汇聚成大河一般,很快就汇集成大队骑军,把蒙古骑军死死包围住。

吃过几回亏以后,蒙古人知道惹不起这些狼群一样的骑军,开始躲避他们,可是草原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往哪儿躲呀?

只要让他们小股部队碰上,他们就会粘上你,不断放出号炮召集周围部队,直到把你包围。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他们带着一种随时可以吃的东西,叫炒面,据说是他们大将军发明的。

用青稞面、鸡蛋、熟肉和蔬菜加食盐和油脂炒熟晾干的,用长条口袋斜背在肩上,一口袋粮食能坚持十几天,不用生火做饭,一下就解决了草原上最困难的,连蒙古人都解决不了的补给问题。

所以,只要有水,他们在大草原上不怕饿着。打下小部落,吃的就更不用愁了。

关键是他们还鼓动部落里的奴隶造反,这个受不了!

造反的奴隶跟着他们就像着魔一样,再不听部落首领的,跟着他们返回甘肃就再不回来了。反正连年战争,到处都缺人,关内也一样。

这样搞下去,不但蒙古人不能到汉人那里去抢劫,他们连自己的牧场都保不住了。

小部落首领们原来指望着抢汉人点人口、财物补充自己,这下好,人家反过来抢他们的了,他们只好再向草原北面和西面迁徙,离的甘肃越远越好,再不敢靠近一步了。

王烁得意了。小样儿的,敢来算计老子,这下让你知道老子的厉害!老子孬好不济也是四百年后的智慧,还整治不了你们?

第207章 军事威慑蒙古宾服 京师危急三桂不救

东方自古以来,都是游牧民族袭扰耕种锄刨的汉民族,到王烁这里彻底变规矩了,成了汉人主动袭扰游牧的蒙古人,让他们无法生存了。

骑兵军长哈克什甚至直接带军追击敌人,到了一个蒙古旗的驻地,活捉了那旗的扎萨克(旗长)。

他守着蒙古牧人数说那札萨克的罪恶,号召牧人们象他一样,跟随王烁,解放自己,不再给贵族巴依老爷当奴隶。

他本身就是蒙古喀尔喀人,说起话来一口地道熟练的蒙古语,当然更具煽动性。

那支蒙古部族很快就被他煽动起来,大多数人收拾了自己的牲口家畜,跟着哈克什返回了肃州。

王烁觉得哈克什这家伙不错,对他的思想领悟的很透彻。有朝一日自己解决了中原,就让哈克什把蒙古,包括漠北都收回来!

想什么呢这是,要征服整个东亚是咋的?

他让梁敏派人设法安顿那些跟着哈克什返回关内的蒙古人。要平等对待他们,找会蒙古语的教师教他们识字,特别注重培养有前途的,到汉人的地方来学习,当干部。

将来这些人就是火种,当时机成熟的时候,这些火种就会在整个蒙古大草原燃起推翻奴隶统治的烈火!

小部落旗主们实在受不了王烁这种没完没了的捣乱了,将状告到盟主们那里。盟主们打算集结各旗,出兵和王烁干一架。

可四十九旗多是牧人组成的民兵,如何打得过王烁的,现在已经锻炼的像狼一样凶狠,像狐狸一样狡猾的正规军?

这边盟主们的部队还没组建好,那边王烁的骑军就到了家门口了。还组建什么骑军啊,跑吧。再不跑,牧民们就都跟着王烁的兵跑甘肃去了!

蒙古人原来是有正规骑军的,他们的精兵,都被满洲人调去了。皇太极当年在征服了蒙古各部落之后,就将各部落的精锐尽数抽调出来,与早先努尔哈赤时组建的蒙古两旗合并,成立了蒙古八旗,做为他对明军作战满八旗之后的又一主要力量。

盟主们无奈,只得去盛京请求多尔衮,求他派蒙古八旗支援他们,却被多尔衮拒绝了。

多尔衮根本就没把西北的王烁当一回事,一个小小千户,屁大点地方,能死他能成多大气候?他正严密监视着向北京进军的李自成的大军,他的雄心可不是要发动一场小战争那么简单。

多事之秋,正是枭雄出头之日!满洲就这么大点地方,而且天寒地冻,物产稀少。满洲女真若想有大发展,还得学当年完颜氏的法子,占领中原,和汉人以黄河为界。

满洲人少兵少,正是依靠蒙古人的时候,岂可让蒙古人为了这点屁事坏了了他的大计!

多尔衮不许蒙古人动用蒙古八旗兵力,盟主们没了办法,打不过,只好派人和王烁讲和。

哲里木盟的盟主最先派使者过来议和。王烁提出条件,首先要向他道歉,保证再不进犯他的地盘。再有违犯,他就不是出动小股骑兵了,那时候会大兵入境,直捣斡难河畔!

使者也知道王烁在吹牛。就你这十几万人还能把我们漠南灭了?知道我们所有部落合起来有多少人吗?光漠南就有六盟四十九旗,再加上漠北八十六旗,说出来吓死你!

可也是,这些部落互相之间掐架就掐了二百年,要不然怎么会连女真人都敢欺负我们,把这么大一个蒙古给收拾了!

他的目的是来讲和,道歉就道歉吧。唉,成吉思汗的子孙混到这一步,要是铁木真大汗活过来,也会立马给重新气死!

王烁也算仗义,得到对方保证再不骚扰边境以后,答应重新设立关口,开放茶马市。

双方各取所需,谈的倒是很投机。关键是这茶马市和过去不同了,什么都可以交换,不再限于茶叶和马匹。

而且,货物交换不再是官府定价,买卖自由,这太好了!

既然蒙古人可以通过特产交换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蒙古物产丰富,稀有的东西有的是,完全可以凭着自己有的东西换来自己需要的东西,那干嘛还要抢掠,和汉人打仗?

送走蒙古使者,王烁立刻让人通知祁庭谏,把他的茶马股市开到甘肃来!这下把祁庭谏乐坏了,跟着王烁,财都发到甘肃了!

从此西北蒙古,包括其他游牧民族,通过祁廷谏的茶马股市各取所需,再也没有了要和汉人打架的意思。

就是到了后来,多尔衮发现王烁实力不一般,有威胁到他在中原建国的意思,出钱出物,要西北最彪悍的土扈特蒙古去消灭王烁,人家土扈特都懒得搭理他了。

能和蒙古各部和睦相处,其他事情就都是小事,逐渐开始顺利了。

在对付北方蒙古的同时,王烁也一直没有放松观察着天下形势。不然,以他的脾气,早亲自带着骑军那帮兔崽子们出击了。

据胡琏器的情报,李自成向东的部队在刘芳亮指挥下,自平阳经阳城,穿越太行山,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卫辉,彰德,已经向真定进军,接近了霸州。

向北的部队在李自成亲自指挥下,自大同姜瓖投降之后就一路畅通无阻,已经沿长城向东,往居庸关去了。

从大局上看,顺军已经形成了对北京的南北夹击之势,崇祯已经没有几天日子可以过了。

王烁就纳闷,崇祯的关宁铁骑呢,这阵子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他的禁卫军呢?怎么也不见踪影?

从各地传回的情报来看,明军参加防守的,大都是没有战斗力的戍卒,根本没有国家的正规军!这也是宣府总兵唐通不战而降的一个原因,根本就没有会打仗的兵,还打个屁!

崇祯得知李自成兵分两路逼近北京,早就慌了神,急调各处兵马勤王。

可惜这位爷人品太差,又宠信太监,各地勤王兵马不敢抗旨不尊,却也不愿出力,都在半道上墨迹呢!直到李自成打下北京,这些兵马也没赶到。

那么,关宁铁骑在哪儿呢?在山海关吴三桂手里呢。

关于吴三桂的事迹,网上有许多,褒贬不一,各执一词。老余在这里就不抄录来浪费大大们的书币了。

老余觉得,从历史上记载的各种迹象来看,率领关宁铁骑的吴三桂,根本就没打算南下勤王!这是个比较狡猾的家伙,他已经知道崇祯是完了,奉旨从宁远撤回山海关以后,就以安顿百姓,军队家属为由,一直在山海关那里墨迹,丝毫没有要去北京救驾的意思。

试问,在这个时候,是你安顿百姓重要,还是保住你家陛下的脑袋重要?这个问题复杂吗?难以回答吗?

当年袁崇焕袁督师率关宁铁骑进京救驾,可是一天就从山海关赶到北京广渠门的,你吴三桂竟然七天都没走到丰润?像话吗?

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也仅仅是借口而已。他只不过是左右为难,不知自己应该走哪条路才会获得最大的利益,仅此而已。

第208章 思大明越想越气 拒满清苦无良策

吴三桂是这么个东西,指望不上。崇祯的禁卫军就更别提了。

前些年皇太极几次打破长城,进犯中原,最远打到山东济南府,都是从禁卫军眼皮子底下过来,在北京城下分兵南进。

这些官军老爷就那么眼睁睁看着清军掳掠了中原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人口牲畜和妇女,满载而归,愣是不敢应战。

哪怕他们抱着女人,搂着财物往回走,没法打仗的时候,你出来应付一下场面也好啊!人家就是不出来。

尚书大人大学士周延儒天天饮酒、狎妓看歌舞,然后还能厚着脸皮天天写报捷文书给崇祯。

“惟与幕下客饮酒娱乐而日誊章奏捷”(明史——周延儒传)。而我们这位崇祯爷,他愣是相信他打胜仗了!

清军都攻破济南府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实在看不下去,直接上书弹劾这位周大人。然后这位周大人才露馅,才被赐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最可笑的一次,多尔衮率兵进攻明军重兵把守的墙子岭长城关口,从小道攻进长城。

原本以为要和明军有一场激战,结果打过去一看,蓟辽总督吴阿衡大人喝醉了,关口总兵吴国俊大人也喝醉了。

原来人家根本没打算和清军打仗,正给监军太监老爷邓希诏过寿呢!

这个邓希诏,就是吴三桂认的干爹,崇祯最宠信的太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