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已经被数倍于己的王烁的明军包围。再打下去,除了多死士卒,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商量半天,他们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条件。

与贺锦一战,由正月中旬开始,一直打到二月初,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王烁的明军也死伤惨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十万正规军,死二万多人,逃跑士卒近一万,伤近二万,残废,再也无法恢复的士卒近一万!保安军连逃跑带伤亡损失了一半。

王烁在战前的整编发挥了作用。抚恤死亡受伤士卒,军队休整,招募新兵,教育降兵,这一切都有了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倒不用他像以前那样操心。

他可以安下心来,考虑下一步如何兵出西宁卫,拿下甘肃、兰州。

特别是兰州,矿产资源丰富,人多地广,是西宁无法相比的。

当初,从安定出发救援西宁卫的时候,他还仅仅在想如何保住西宁做为根据地,如今,战胜贺锦让他信心大增,他要考虑进军甘肃,扩大地盘了。

但大战过后,损失颇大,现今能战士卒不足五万,进军兰州就显得有些仓促。

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部队最少要休整一个月,待招募的新兵有了一定的作战能力,然后才可以出兵。而且,西宁政权建立时间不长,也需要大军驻扎坐镇,保安部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也需要时间恢复。

王烁承认,大家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他却知道,李自成已经兵分两路,向明朝的政治中心——北京进发了!

而且他更知道,李自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失败,满清铁骑很快就会南下。

如果没有更多的兵力和更多的物产,他根本无法对付那些打猎为生,野蛮凶狠,在努尔哈赤影响下,已经成为野兽的八旗兵。

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稍作休整,然后就冒险向兰州进军。

这时候,兰州只有党守素的二万顺军,李自成无暇西顾,兵力对比上他占优势,正是乘胜拿下兰州的最好时机。

最重要的,是攻占兰州之后,在八旗兵来到之前,他还有时间开采矿产资源,制造先进武器。仅凭着冷兵器对抗,他没有把握战胜满清铁骑。

从历史资料上,他知道,李自成的农民军面对满清铁骑是一路败逃,毫无还手之力的。

与贺锦一战,可以证明,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与他的军队堪堪打成平手。

照这样算来,满清铁骑得多么彪悍!

没有先进的近代武器,估计他的军队碰上八旗兵,也得一路奔逃,溃不成军!

这些想法,他没法和部下们说,只能另想说服他们的办法。

其实,王烁并不知道,历史的记载,往往是经过胜利者修改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历史。

而真实的历史,即便离我们比较近的明清历史,还原起来依旧相当困难,众说纷纭。

再远一些的历史,就更难找到真相了。

比如,许多人说满清是完颜阿骨打金人的后人,而近年经过不断的文物出土和历史论证,大部分人开始相信,满洲人和金人基本扯不上什么干系。

所以,好多学者会承认一点,那就是,永远没有完全真实的历史。

王烁说服大家进军兰州的办法还没想出来,胡琏器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在陇中的辛思忠,正带十五万大军,向西宁杀来!

王烁大吃一惊!

辛思忠不是只有一万来人吗?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兵?

这十五万顺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不符合历史!

其实,历史自从他参与进来之后,已经有许多地方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只是他感觉不到而已。

辛思忠也是李自成手下有名的将领,本领比贺锦差不到哪里去。

王烁刚刚击败贺锦,自己也是死伤惨重,还没来得及回复元气,接着就要对抗更多的顺军,基本没有战胜的希望!王烁直接就蒙圈了。

看来,老天爷是不允许王烁改变历史,要想方设法消灭他了。

第180章 马老回回

那么,辛思忠到底从哪里弄来了十五万军队呢?

原来,一直在湖北西南、荆州一带活动的老回回马守应死了,他率领军队的一部分,在马守应夫人的带领下,到陇中来投靠了辛思忠,让辛思忠的部队一下子由一万来人增加到了十几万人。

马守应的部队为什么要投靠辛思忠呢?这还要从老回回这个人说起。

马守应是和紫金梁王自用,老闯王高迎祥齐名的起义军将领,比闯王李自成还高着一辈,可以说是天启末年,陕西兴起农民军以来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

他是边兵出身,崇祯元年,因朝廷拖欠粮饷,率边兵造反,投靠了老闯王高迎祥。

崇祯四年,高迎祥和紫金梁王自用合兵一处攻打山西,马守应属于有名的的“三十六营”之一,是仅次于王自用、高迎祥的重要首领。

崇祯八年,起义军十三家首领在河南荥阳开大会,商议灭明大计,马守应也是十三家首领之一。

马守应足智多谋,善于应变,率部转战于陕、晋、豫、鲁、川、鄂、皖、湘等地,多次瓦解明军围剿,连平贼将军左良玉都差点死在他的手里。

有“黄虎”之称的张献忠曾两度隶其部下,他在英霍山区建立的根据地,成为当时农民军的重要基地。

崇祯九年,孙传庭得崇祯重用,率兵围剿起义军,高迎祥被浮牺牲,接着,李自成也被孙传庭击败,仅带十五骑逃跑,藏身商洛深山,起义军遭到沉重打击。

这时候,马守应与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一斗谷刘希尧、现世王蔺养成合军,称“革左五营”。

故而,他和贺锦是过命的交情。

在农民起义的最低潮时期,只有革左五营还在坚持斗争,并且不断给明军造成威胁,这与老回回马守应足智多谋有极大干系。

在老回回的策划下,革左五营时而分兵隐蔽,时而假装投降,时而又合兵一处,痛击明军,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农民军队伍。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自商洛山中杀出,东山再起。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设计诛杀贺一龙。

马守应顾全大局,不为贺一龙报仇,仍据守荆州,为李自成守住南大门,并暗中劝说贺锦等革左五营的将领,以大局为重。

李自成之所以没有杀马守应,也是有原因的。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兵败负重伤,单人独骑跑到淅川马守应营里,是马守应和媳妇悉心照料了大半年,李自成才伤愈复出。

是以,李自成没好意思动马守应。

但他对马守应并不放心,临出兵北京前,他派使者持了自己的命令,赶往荆州,封马守应为“永辅营英武大将军”,以试探其态度。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之后,创建了官制,官制中却没有“英武大将军”这个品秩。

“永辅”之意,是劝马守应不要独树旗帜,真心归顺他,听他调遣。

马守应明白李自成的意思,为不影响李自成的大业,违心接受了封号,心里却不痛快。

闯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谦虚谨慎,以诚待人的闯王了,隐隐有了帝王的威严。

谁挡住他成为帝王的道路,谁就是他的敌人,不管这人是不是他当年共患难,同生死的兄弟。谁把他当帝王,谁就是他眼里的朋友,不管这人是不是祸害百姓,手里流着无数起义士卒鲜血的刽子手。

他马守应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回回,起来造反,是因为朝廷不拿回回当人看,没有土地,没有可以活下去的任何本钱,四处流浪,当个边兵还要被克扣军饷!

他造反,是要打出一个公平对待他们回回的世界,不是推倒一个帝王,再立起另一个帝王。

然而,他奋斗了半辈子的东西,眼看各路义军风起云涌,就要实现,却被闯王给否定了,闯王要继承皇帝的衣钵!

他不赞成闯王,却也不能在义军里自相残杀,他该怎么办?

整日的处在郁闷里,加上戎马半生,风里来雨里去,刀刃上讨生活,一身伤痛便在崇祯十七年的初春里发作了。

病倒前后的这段时间里,他和贺锦一样,也接到了辛思忠的许多书信,知道了陇中有王烁领导的军队和漳县的土地改革。

他从心里赞成王烁这些改革办法和治军思想,本打算亲身赶往陇中看看。

如若辛思忠所言不虚,他决定和王烁兵合一处,占住陇中一带。

就算李自成当了帝王,凭着自己过去对他的救命之恩,问他要个陇中来安家,他应该不会不同意。

他可以把军队交给王烁,只要王烁能这样干下去,他可以推他当头领。

革左五营的时候,他也是推贺一龙当头领,自己只出出主意。

他不像李自成,那么贪恋权力。

却不料,就在这个时候,这位马老回回病倒了。

他自知命不久长,心里只遗憾没有亲身到陇中去看看。

病中他着人给辛思忠写信,让他来趟荆州,他要好好打问一下陇中的情况。

没想到,送信的信使刚走,他就撑不住了。

临死之前,他已来不及布置更多的事,吩咐自己夫人,带着兵马,去陇中找辛思忠。

他知道辛思忠是个有头脑,有主见的将领,和他一样,都想着给穷人打出一片乐土,将自己的军队交到他手里,他放心。

至于辛思忠将来会怎么办,他来不及多想了。

就算辛思忠继续跟随李自成,在李自成做了帝王,不再是穷人的闯王的时候,辛思忠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军队压迫、祸害百姓,这一点他有把握。

马守应死后,马夫人按照他的遗嘱,带队伍向陇中进发。

不料,队伍里原来马守应的副手,小回回马玉光不愿投靠和自己级别差不多的辛思忠,偷偷带了一半人马,投靠已经进入四川的张献忠去了。

就这样,马夫人带着一半马守应的队伍,十几万人来到陇中,和辛思忠合兵一处。

第181章 梁敏失踪

辛思忠接收了马夫人的兵马之后,正考虑如何向贺锦报告。

这个时候,贺锦已经向西宁进军了。

不久,贺锦败兵逃回陇中,向他讲述了贺锦兵败被王烁所杀的消息。

辛思忠从参加农民军起就跟随贺锦,贺锦不仅是他的统帅,更是他亲如一家的兄长。

是贺锦手把手的教他武艺,教他带兵,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个农民军的杰出将领。

革左五营被李自成收编之后,李自成十分看重辛思忠的才能和武艺,将他收入自己直属部队,这是闯王一手建立的,对他最忠心的部队:中权亲军,亲自封他为帅标左威武将军,和自己的干儿子李双喜在一起。

没有贺锦昔日的教导,辛思忠又怎会有今天?

贺锦更看中辛思忠,那是他最忠心的部下和兄弟。

进攻甘肃前,贺锦硬是向刘宗敏把辛思忠从中权亲军营中要回来,要辛思忠协助自己。

贺锦和辛思忠表面上是上下级关系,实际却是亲如兄弟,情同手足。

贺锦被王烁杀死,辛思忠闻讯差点哭昏过去。

这时候,就是他再赞成王烁的主张,也要杀王烁,为贺锦报了仇再说。

和王烁对阵是不是自相残杀?他顾不上考虑了。

义愤填膺的辛思忠,聚齐了他所有人马,包括马夫人带来的十几万部队,誓要为贺锦报仇雪恨,杀气腾腾直奔西宁,要和王烁拼命。

刚刚费了吃奶的力气把贺锦这头牤牛收拾了,还没喘口气,这又来了个更大的老虎,王烁犯愁了。

从心里说,他也不愿意杀贺锦,可是不杀贺锦,贺锦杀他啊!杀了贺锦,这就又把要给贺锦报仇的辛思忠给招来了。

辛思忠与贺锦的关系,胡琏器已经打听的十分清楚,向王烁做了详细汇报。

到了这份上,王烁明白,这就如自己初闻贺锦杀了鲁胤昌,非要杀贺锦替鲁胤昌报仇一样,即便贺锦当时投降,自己在气头上,在失去兄弟的极大悲哀情绪驱使下,都不可能不杀贺锦,给鲁胤昌报仇。

现在,辛思忠正是这个心情,想劝的他放弃给贺锦报仇,两家罢兵言和,基本等于做梦。

既然没有任何机会避免这场战斗,那就只有考虑如何抵御辛思忠了。

现在,王烁这边能参战的士卒,连保安军都算上,也不到八万人。而且是连续作战以后,士卒疲累到极点。

如何应付的了十五万马守应的精锐?

硬拼肯定是不行。

撤出西宁?往哪儿跑呢?

向东是不行,辛思忠就从东边来的,路让辛思忠给堵着。

这个破西宁,向东就这么一条破路!

向西?那是蒙古和藏人的地盘,好多被他打跑的土司都跑到那边去了。自己过去,没有群众基础,等于是找死。一旦跟固始汗打起来,后面辛思忠再逼过来,想不死都难!

北面是甘肃,已经被顺军占了。自己过去攻打,后面辛思忠肯定会追上来,还是两面受敌,行不通。

南面是柴达木盆地,到处是沙漠荒原,根本不能生存。

关键是,伟人的战争经验告诉他,失去了根据地,就如同鱼离开了水,离死就不远了。

他照搬点伟人的治理政策还凑合,伟人的军事才能他可没有。

背着几十万敌军还能打出经典战役来,而且反败为胜,这种奇迹只有伟人可以创造出来。他王烁还没头脑发烧,认为自己也有这种本事。

即使如此,失去了根据地,若不是碰上外敌入侵,伟人那点人马也支撑不住。他王烁就更不用提了。

绝对不能离开青海,离开这块有群众基础的根据地,否则,死的会更惨。这是经过反复认真思考,得出的,他认为最为正确的结论。

不离开这里,就得想办法跟辛思忠周旋,打游击。

他考虑,要利用起所有陇中到西宁的险要和关隘,仍旧是一步步阻击,直到敌军攻打到西宁城下。

如果那时候自己还是不能扭转局面,就让出城池,转到乡村、深山里,和辛思忠打游击战。

这次对敌,不仅要全力应付辛思忠的进攻,还要防备兰州方向的党守素趁火打劫,部队根本就不够用。

不能再象对付贺锦那你样,损失太多的士卒,得利用吴朗西制造出来的东西了。

他跑到李天俞和吴朗西那里,要他们先把别的都放下,专门生产大小开花弹,以小的为主。人不够他给人,东西没有他去淘弄,总之,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越多越好!

可以生产大炮了?不要。那玩意又笨又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