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他问道:“现在法兰西应该是波旁王朝吧,谁是皇帝?”

吴琅西这下就震惊了,他来中国这许多年,从高官到知识分子,没有一个人知道欧洲可以达到王烁这个地步!

他回答道:“是路易十三陛下。”他故意不多说,看王烁到底还知道些什么。

王烁却吃一惊,原来欧洲才到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还没出来呢!

他对欧洲的了解,也就是文艺复兴和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这路易十三时代正好在这个的前期,他就知之甚少了。

原本想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镇住这个吴琅西,这下不好办了。

王烁搜肠刮肚,冥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路易十三上面是亨利四世,于是问道:“这路易十三,可是亨利四世的儿子?”

吴琅西此刻内心的震惊是无与你伦比的。

眼前这个高大的将军,看着相当年轻,也就二十来岁,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达到欧洲大师级,而且竟然知道路易十三,还知道亨利四世,这究竟是个什么人啊?

于是,他恭敬起来,老实答道:“是,正如大将军所言。”

王烁脑子往欧洲那边想,自然就会想起一星半点的东西,于是接着问道:“我闻言,路易十三昏庸懒惰,大权都落在了红衣主教黎塞留手里,可是真的?”

mondieu!吴琅西心里又喊一声,这大将军怎么什么都知道!

他不敢保留,只得如实答道:“正是。黎塞留与西班牙为敌,迫害耶稣会士,我才逃离法国,去了意大利。目前,后党已经被他赶出法国,整个法兰西都在他的黑暗统治之下!”

关于路易十三和黎塞留,当时法国人的看法和现代人的看法,有好多是不一样的。

现代人接近认为,没有路易十三的容忍和黎塞留的铁腕政治,法国就没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强国地位。

若是当年崇祯有路易十三的胸怀,大明可能就不会灭亡,满清八旗屠戮的惨祸就完全可以避免。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这时代的欧洲和中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上。

欧洲因此而进入文艺复兴,继而走向工业时代。

中国,却因为皇帝的昏聩,走上了一条野蛮代替文明的,完全相反的道路。

王烁听吴朗西说完点点头,不再问下去。

问下去可能就露陷了,波旁王朝的内部争斗他根本就不了解。

于是他转了话题问道:“你是何时来到中国的?”

这时候吴琅西已经对王烁尊敬的不得了,回话也小心谨慎起来。

他答道:“我是罗马神学院的学生,看过利玛窦神父许多关于中国的报告,心里十分向往。于二十五年前,跟随尼古拉斯·特里戈特神父来到中国,期间在澳门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后来到南京,由于当地官员暴力驱赶我们,我们又回到澳门。

前年,你们中国的皇帝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我们才又跟随运送大炮的军队来到内地。我是去西安接受尼古拉斯·特里戈特神父的教堂的,碰上战乱,才流落到这里。”

王烁对“南京教案”不知道,是以也不知道和吴琅西在一起的那些洋人都有谁。

但利玛窦他还是有印象的,这应该是第一个敲开中国大门的西方传教士,他的“合儒传教”思想,影响了不止一代的西方传教士。

提到罗马神学院,王烁立刻就想起一个人来,伽利略。

伽利略是供职于罗马神学院的,这个人应该经历了整个的文艺复兴时期,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正好处于这个年代。

于是他问吴琅西道:“在神学院里,有个叫伽利略的,你可知道?”他尽量把名字伽利略的发音发成原版外文发音,以便吴琅西能听明白。

吴琅西越发恐惧地看着王烁回答道:“那是全罗马的名人,大学者。我有幸听过他讲课,讲的是透镜原理和他新制造的望远镜。”

终于蒙对一个,王烁有些得意,随即就想到自己竟然和伽利略这样的牛人处在同一个时代,不由有些向往。

自己为什么不穿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呢?

凭借现在的知识,他一定会和伽利略,牛顿这些人一样,青史留名。

却偏偏跑到这鸟不拉屎的西北,还是明末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世界,跑来吃苦受罪,觉都睡不成,真是命不好啊!

正自哀自叹,却听吴琅西问道:“大将军去过欧洲?”

王烁一愣道:“没有。”

吴琅西不相信道:“那大将军是如何知道法兰西,知道伽利略的?”

王烁心道,我如何知道关你屁事?可是也不好不回答他。

略一思索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利玛窦知道的,只不过是皮毛而已。朝廷设有东西两厂,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吗?”

吴琅西摇摇头。

王烁笑了,知道这家伙好蒙,就道:“那就是专门刺探域外情况的衙门,你们欧洲那点屁事,朝廷岂有不知之理?别以为你来干什么,传的是什么教朝廷不知道,只不过念你们是番邦小国,懒得搭理你们就是了。”

这下把吴琅西给唬住了。

第138章 西方教士

明代的中国也是施行禁海政策的,对外来思想更是严防死守,更别说允许耶稣会传教了。

只是在明末国家混乱之后,崇祯有求于这些教士制造大炮,才渐渐放松了管束,这些西方教士才敢公开传教,竟把教徒发展进了皇宫大内。永历皇帝甚至在清军南侵的时候,去向罗马教廷求救。

利玛窦来中国传教的时候,大明还没乱。开始,他怕不为明朝廷接受,就没敢直接说自己的真实意图,连教袍也不敢穿。

一开始穿的是和尚的衣服以图鱼目混珠,后来利玛窦发现和尚在中国地位不高,才又开始穿士绅的衣服。

就连教堂里供的圣母玛利亚的塑像,利玛窦都担心被中国人看破而不敢公开供奉,只在教堂里供奉耶稣的像,还要说成是他们信仰的佛。

利玛窦后来发明的这个“合儒传教”,也是混肴概念,引诱不明真相的人先入教,然后讲解教义,发展教徒,却从不敢公开传教。

吴朗西听王烁说,大明朝廷对他们知道的一清二楚,不由大为震惊。

他想,如果真如王烁所说,那么,大明朝廷明明知道他们的目的,却又允许他们进入内地,那是为什么呢?

啊,怪不得皇帝对传教不感兴趣,却对他们的天文历法,提炼精铁造武器感兴趣,原来是在利用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这样分析下去,利玛窦神父完全就是被中国人欺骗了!那么,他写的那些报告也是不真实的,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mondieu!

不成,我必须把这个情况报告耶稣会!吴琅西想到。

王烁这番胡说八道对他造成的,不是一般的震憾和恐惧。

王烁却没有想到吴琅西会这么想,害怕成这样。

他只不过是想镇住他好为自己所用而已。

见吴琅西完全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就又问道:“你们来了多少人?”

吴琅西此刻觉得王烁是什么都知道,如果自己不如实回答,恐怕会被这个大将军处置掉了。

他老实答道:“我们一共有二十二个人,分别到中国不同的地方传教。不过,我们大多只是和中国人交流儒家思想,探讨四书五经,讲解天文知识,还没有正式开展传教工作。”

王烁可不关心他传不传教,他关心的是这些人都会什么,能不能替他造出先进武器。也许这些人里面有他知道的牛人也说不定。

于是他又问道:“都有谁呀,去了哪里?”

吴琅西说了一堆名字,都是外文,王烁一个也没听明白,就问道:“他们没有中国名字吗?”

吴琅西道:“有的,我们都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主教尼古拉斯·特里戈特叫金尼阁,还有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

“等等!”王烁一下打断了他。

汤若望,牛人!

这人可不是金庸小说里说的那样,到清朝才给康熙造大炮,他在明朝就给皇帝造大炮了,有名的佛朗机炮就是他的杰作。

只是这些炮王烁看不上,打死铁弹的。他要的是炮弹能爆炸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炮。

如果自己能把这帮洋神甫集中到这里来,就会有足够的懂近代知识的人,那么,有自己先知先觉的指导,开矿,炼钢,研究炸药,击发底火,化学实验,近代机器制造,甚至蒸汽动力,电力,都可以展开。

要干这些工作,只有一个吴琅西是远远不够的。

王烁问道:“汤若望现在在哪里?”

对王烁单独询问汤若望,吴琅西已经见怪不怪了。在他眼里,眼前这位大将军就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怪人。

他答道:“前年汤若望还在西安,时间不长,被你们的皇帝叫到北京去造大炮了。”

汤若望去了北京,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王烁暗叹一声,接着问道:“其他神父呢,都去了哪里?”

吴琅西道:“在你们中国传教太困难了。前年金尼阁主教死后,好多人都坚持不下去,跟着金尼阁的灵车回澳门了。

剩下我们几个都散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相隔遥远,只能书信往来。现在碰到战乱,我已经一年多没有收到其他同伴的信息了。”

随即他就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四处在打仗,他就是想给罗马的教皇写信,纠正利玛窦的错误,信也无法传送出去。不由心下着急起来。

而王烁此刻却是感到失望。

看来,想把这些神甫集中起来,为他所用这个办法,是行不通了。

他又问吴琅西道:“你都学过什么?比如炼钢,化学,造火药,我说的是自然科学。”

吴琅西道:“这些,罗马神学院里都有人专门研究,我也学习过。不过,我的主要课程,是神学和天文学。”

王烁不甘心,还想问,鲁胤昌道:“我说,咱们还是都到前厅去说话吧,这破地方,连落脚都难,你们不觉得累呀?”

第139章 知识无穷

四个人来到前厅,分宾主落座,鲁胤昌吩咐管家去弄菜弄饭。看来,他和李天俞关系已经熟悉的不分彼此了。

从后庭走到前厅,王烁的脑袋里思路也渐渐釐清。

坐下来,稍一停顿,便对李天俞说道:“李大人关心农事生产,研究机器以增加产量,减轻农人辛苦,精神可嘉。”

李天俞老脸一红,干笑笑道:“大将军夸奖了,李某惭愧!”

他倒是有这个心思,可是青海地力贫瘠,缺乏淡水,气候与内陆迥异,费了这多年心思,也没产生多大的效果。

最近又迷上了吴琅西所教授的数学、物理一类偏门,可以说是有些不务正业了。

王烁继续说道:“李大人的思路是对的。若要发展生产,全靠人力是不行的,还要靠科学。

青海缺少淡水,李大人想制造竖水车,把井里的水提上来灌溉田地,这个想法很好。但在下考虑,不用这么麻烦,欧洲有压水救火的器具,只要做一个压水车也就可以了。”

吴琅西插话道:“这个我们也考虑过,可是压水车的吸水管太短,够不到井水。若是把吸水管做长,则木料又承受不住压力,是行不通的。”

王烁微笑道:“木料做的吸水管当然不行,可以用铁管代替木料。”

吴琅西看看李天俞,李天俞看看吴琅西,然后对王烁道:“大将军说笑了,到哪里去寻如此长的铁管?据李某所知,这天下还没有这种东西啊。”

王烁道:“世上是没有这种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做不出来。将铁加热到轻易可以变形的温度,然后通过拉拔或者压轧,都可以得到这种壁薄中空的铁管。”

见吴琅西要开口,就笑着制止他道:“你一定有很多问题问我,比如,如何得到这么软的铁,什么东西可以有这么大的力量将铁拉成铁管?

这都需要专门的知识,专门的人去做,只要去做,就总有一天会得到。先说铁,“就问吴琅西道,“凭你现在的知识,你是怎样炼铁的?”

吴琅西早已憋的不行,因为王烁提到的这些东西看似可行,但从他专业的角度看,是根本行不通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听王烁询问自己,就急忙回答道:“我目前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木炭融化铁矿石,然后在铁从铁矿石里析出后,不断搅拌,会得到软一些的铁。

这铁冷凝后,用木炭加热,然后锻打,如此反复多次,放到油中快速冷却,做成最好的兵器,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大马士革钢。

据我所知,中国的钢远没有大马士革钢好。铁也杂质多,非常脆,根本无法延伸成铁管。”

王烁反驳他道:“这就是你还不懂的东西。铁矿石用木炭来提炼,木炭温度过低,如何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铁呢?

为什么不用温度更高一些的煤呢?你一定又会说,煤杂质太多,根本炼不出好铁来。那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将煤改变一下,让它变得和木炭一样杂质少又温度高呢?”

吴琅西一下愣在那里,半天才问道:“如何改变?”

王烁笑了道:“将煤粉碎成粉末,经过水洗,然后象烧木炭一样,最终得到的叫焦碳,用他来炼铁矿石,就会得到更好的铁。

而且,现在的炼铁炉子也不行,太矮,要加高炉膛,用风吹,使铁中的碳成分充分氧化,还要加入其他石子一类的东西做滤渣剂,最后才能得到杂质少的生铁。

然后,你要什么样的铁或者是钢,就用这生铁去炼化便可。”

吴琅西彻底傻了,只煤变焦炭一件事就够他琢磨的了,王烁还说了一大堆他听都没听过的东西,他感觉自己的脑袋直接不够用了。

至于李天俞和鲁胤昌,两个人更是如听天书,一齐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见大家都不说话,王烁道:“我说这些,只是想要大家明白,这个世界上的知识无穷无尽,每一个方向,每一个专门的营生,都有许多我们不了解和没掌握的知识。

所以,靠二位憋在书房里,就是把脑袋想破,也得不到多少。

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像吴琅西学习过的神学院,许多人去学习、掌握已经知道的知识,还有许多人,象伽利略一样,去研究、探寻我们还不知道的知识,人类才能进步,我说的那种铁管也最终会被制作出来。”

第140章 青史留名

三个人还是不言语,大家不知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