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尔衮没听他爹后面的事情,可他知道,这册子里,一定也会说到他。

忍不住好奇心,就对女儿东莪道:“乖闺女,你往下看看,那上面有没有说阿玛的话。”

王烁已经成为这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更是他的主要对手和敌人,他想知道,王烁是怎么评价他的。

东莪往后翻翻,对她爹说道:“有说阿玛的。”

果然不出所料,多尔衮点点头道:“你给阿玛念念,那上面是怎么说阿玛的?”

东莪答应着念道:

甲级战犯爱新觉罗·多尔衮,万历四十年生,甲级战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自幼顽劣,生性残忍。

崇祯元年,其未及束发之龄,即随其兄,甲级战犯皇太极四处侵略,多有杀戮,罪自此肇始。

甲级战犯皇太极在位所策划所有对黎庶之杀戮,该犯均有参与,可谓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其入犯中原,杀戮尤甚。

崇祯二年,该犯追随甲级战犯皇太极入犯遵化,全城百姓被其屠戮,无一幸存!

次年,该战犯再随甲级战犯皇太极入寇宣府,屠戮二城,死难百姓无数!

崇祯九年,该犯伙同甲级战犯阿济格,自蒙古入京畿,攻陷村寨,焚毁村庄,屠杀官民,掠夺财物,屠16城,虏人畜17万,京畿化为焦土。

崇祯十一年,该甲级战犯率军从长城墙子岭侵入密云,再攻定兴,屠二城百姓万余。

该甲级战犯杀戮之兴尤未尽,遂分兵沿太行东麓及运河,两路烧杀南下。

西路至高阳,乡民拆房守御,城破,尽屠高阳,后屠吴桥,致使千里皆赤地,百里无人烟。

该甲级战犯所领东路暴兵,经顺德、大明南下达济南,城破,全城惨遭该犯焚劫,百姓积尸13万,运河为之赤红!

该甲级战犯此次蹂躏中原,历时5月,屠戮2000里,毁1府3州55县,抢掠无数。

所过之处,遍躁畿内,屋多残破,荒草寒林,无人行踪。一望荆棘,四郊瓦砾。

河北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汉人子女牛羊马匹皆席卷而去。

中原大地,自遵化至济南,千里无人烟。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旷古未有!

崇祯十五年,该战犯再入寇中原,破3府18州67县,大肆屠杀劫掠,共抢掠黄金12250两,白银2205277两,珍珠4440两,绸缎52230匹,虏人口17万,牲畜55万。自卢沟桥返辽东,所掠资材人畜之车驮马队,长300多里,15天方过桥。

崇祯十七年,该战犯率满清主力入关,先后屠扬州、嘉定、江阴、福州、广东、成都、大同、太谷等州县,屠杀百姓以千万计,实罪无可赦之暴徒!

中原大地,因该甲级战犯之残暴,几为荒野,再无生机。

该甲级战犯不思悔改,竟立伪皇帝于北京,欲图永占华夏之地,实罪大恶极,罪无可赦!

该甲级战犯自小受甲级战犯努尔哈赤教导,毫无人性。对百姓外人如此,对其兄弟至亲,亦毫不留情。

崇祯十三年,前明督师洪承畴兵败松辽被俘,甲级战犯皇太极欲收降之,遂逼迫其妃博尔济吉特氏以身体收买之。

博尔济吉特氏因之与皇太极离心,该甲级战犯多尔衮,竟不顾人伦,趁机勾引其嫂博尔济吉特氏成奸。

后二人奸情为皇太极发现,该甲级战犯竟不顾兄弟情义,暗中弑杀其兄皇太极以灭口。

其行为侥幸未泄露,随后,其暗中操纵,废长立幼,立博尔济吉特氏之年幼子为甲级战犯皇太极之继承人,自以摄政王居之。

入侵中原后,该甲级战犯愈加忘形,公然宿住后宫,与博尔济吉特氏同床共枕,自称“皇父摄政王”,公然违背人伦之理,其荒诞残忍可见一斑。

这都特么哪跟哪儿啊?听到这里,多尔衮脸都绿了,这个王烁,太羞辱人了!

他举起一支手臂,欲图阻止东莪继续念下去。

忽然之间,胸口发闷,脑袋嗡嗡作响,却无法说出一句话来。

那在一边陪侍的朝鲜李妃,见多尔衮脸色有异,大惊,急忙阻止东莪再往下念。

东莪住了声,抬头看向多尔衮。

但见多尔衮脸上由绿转青,接着就由青转黑。举到胸前的手臂慢慢变的无力,终于垂了下来。

李妃急忙上前,抓住多尔衮的手臂摇晃呼唤,却再无一丝气息。

东莪吓得“哇”的一声哭出来。

那奉大玉儿之命前来传旨的太监,年岁大些,有些经验,知道这是多尔衮气急攻心,昏迷过去了。急忙过来掐人中,拍打他的胸口,半天却仍旧没有丝毫反应。

太监慌了,急忙命人去太医院请太医。

太医院离的多尔衮的摄政王府有一段距离,又是大年除夕夜,哪里有人?

请人的小太监跑到太医院侍郎总管家里,又找到最有经验的太医,慌慌张张赶到摄政王府,一个时辰过去了。

多尔衮已经被下人太监抬到卧室床上,众福晋家人围在大床周围哭泣。

太医过来,放了药包,然后号脉,扎针,再号脉,忙活半天,无奈走到多尔衮床边跪倒,颤声说道:

“皇父摄政王殿下,已经驾鹤归天了!”

啊?这皇父摄政王昨个儿晚上还好好的呢,愣是让王烁一本小册子给气死了!

第449章 多尔衮前脚刚死 阿济格后脚夺权

这大过年的,好好的皇父摄政王死了,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这对大清来说,无异于倒了擎天白玉柱,塌了入海紫金梁,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大清朝廷上下,自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十四岁的小皇上顺治,到王公大臣,济尔哈朗,范文程,一下就都慌神了。

不管怎么说,得先办丧事啊。顺治小皇帝还认多尔衮做义父呢,也不能干呆着啊。

无奈,顺治率王大臣缟服至摄政王府,给多尔衮上祭。

得,这下,大家伙儿年就甭过了。

顺治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顺治八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大玉儿的堂姊妹)为义皇后,祔享太庙。

多尔衮就一女儿东莪,没儿子。这也是他平日荒淫无度的报应,要不也不至于英年早逝。

肃亲王豪格不是让王烁给逮去了吗?他竟然把豪格的老婆也霸占去了,那可是你亲侄子啊!

但现在不能提这个了,得给他找个继承人啊,要不这摄政王就绝后了。

大家商量半天,还是把他一母兄弟豫亲王多铎的儿子多尔博过继过来,承袭亲王爵位吧。

多尔博年龄小,资历更是没有,摄政王就算了,只俸禄多给点,是其他诸王的三倍,满不错了。

但多尔衮留下的这摊子事儿,别人一上来也不熟悉啊,就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帮着和硕郑王济尔哈朗处理朝政。

这事儿在济尔哈朗和一众王公大臣商量之下,办的还算不错。京师一直很平静,黄河南边西北军那边也没什么动静。

大家伙儿刚松一口气,在山西辅助着英亲王阿济格防守黄河的巽亲王满达海就派密使送信来了,阿济格要造反!

啊?山西和西北军仅一河之隔,阿济格要是有异动,被西北军乘虚而入,破了北京的门户,大清可真就完了!

这阿济格怎么好好的要造反呢?

原来,多尔衮死后,清朝廷得通知阿济格。他是多尔衮唯一活着的,一母所生的亲哥哥,当然得通知他,让他回来出殡啊。

阿济格得到消息,反而不干了,我兄弟死了我还没回去,你们怎么轻易就决定这么多事儿呢?这事儿离开我,你们谁也没权力做主!

这位就是一横不论。啊,摄政王尸首在那儿停着,大家伙儿什么也不干,得等着你大老远从山西回来再开祭?这不不讲理吗?

阿济格就问是谁在他不在的时候擅自做主的?

当然是皇上了。皇上小,大事大家当然得听郑亲王的。

阿济格一听更火了,他一个叛逆之子,有什么权力做主?

这郑亲王济尔哈朗怎么成了叛逆之子了呢?

原来,当初在赫图阿拉老城的时候,济尔哈朗他爹,努尔哈赤的兄弟舒尔哈齐也是个人物,他和努尔哈赤是各自占山为王的。

努尔哈赤兵多,手下酋长也多,舒尔哈齐少一些。

但舒尔哈齐不愿久居努尔哈赤之下,就想着离努尔哈赤远一些,自己好说了算。

于是,舒尔哈齐和自己的大儿子阿尔阿通,二儿子阿敏,三儿子札萨克图,打算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另找地方占山为王。

这事儿不知怎么就被努尔哈赤知道了。努尔哈赤生气兄弟不听他招呼,带着自己的大军于半路埋伏,伏击了舒尔哈齐,把他们父子都活捉了来。

后来,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和他的大儿子、三儿子都给害死了,在皇太极极力劝说下,才留了他二儿子阿敏一命。

阿敏能争善战,跟阿济格差不多,脾气暴躁,口无遮拦。

努尔哈赤死后,阿敏更是屡屡冒犯皇太极的权威,最终被皇太极囚禁,死在狱中。

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四子,自小被努尔哈赤收养,其实就是人质。你舒尔哈齐把儿子放在我这里,你不听话我就把你儿子宰了。

所以,济尔哈朗并没有参与他爹的远离努尔哈赤的行动,得以苟活。

但从这一点上看,站在阿济格的立场上,济尔哈朗确实是叛逆之子。

你叛逆之子怎么有权力决定我努尔哈赤后人的事情,何况是我兄弟多尔衮的丧事和后人选择这么大的事情?

阿济格不服,他兄弟多尔衮死了,权力不能落到济尔哈朗手上,这摄政王得他阿济格来当。

你也不看看你是不是那块材料,就想当大清的家。

阿济格把跟随他的两白旗将领都召集到他的大帐里,要他们盟誓,遵他为摄政王,带大军回京师和济尔哈朗争权。

那些将领一听,您要当摄政王?就您这疯子模样,您当了摄政王,那咱大清可就真让您给作死,没救了!

众将领并不糊涂,知道这事儿不能干,就以西北军强敌就在眼前,大家不宜撤军回京为理由搪塞他,同时,派人秘密通知副将巽亲王满达海,让他速做防范。

最后,没几个人支持阿济格,只有三千亲军愿意跟随他回京。

既然没人支持,那您就算了吧?他不。

他又派人回京,秘密告诉统率在京两白旗的,自己的四儿子,贝勒劳亲,让他召集在京两白旗军队,待他回京给多尔衮出殡的时候,一起动手,囚禁济尔哈朗夺权。

济尔哈朗接到满达海的密报,也是大吃一惊。

这个阿济格,简直是利令智昏!王烁这个强敌就在眼前,你学大明“窝里斗”,那还不正好如了王烁的意,把大清自己个儿给作死?

王烁编那些小册子,目的就是要大清自己内乱,你这不是正中他的诡计吗?

努尔哈赤害死济尔哈朗的亲爹和兄弟,按理说,济尔哈朗和努尔哈赤的后人应该是仇人。

济尔哈朗可以在仇人的眼皮底下活着,甚至当上八大贝勒,摄政王,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他毫不犹豫,立刻把阿济格要带兵夺权的事情告诉了所有王公大臣,甚至不隐瞒詹岱和苏克萨哈。

结果,大家一致谴责阿济格不顾大局,表示支持济尔哈朗。

第450章 郑亲王临变不惊 大玉儿转换门庭

阿济格要夺济尔哈朗的权,当摄政王。

满清众王公大臣却一致谴责阿济格,支持济尔哈朗。

满清就这点好。关键时刻,大家都顾大局,不跟大明那帮臣子们一般,跟风搞“窝里斗”。

要不满清怎么能凭几十万人打下人口两亿的中国呢。

既然大家都支持,济尔哈朗就没有顾忌了,他立刻进宫向顺治和皇太后大玉儿禀报了此事。

那大玉儿更不是一个简单人物。她在皇太极封的四个福晋里面,排位第四,也就是末尾。

当然,没封福晋的,皇太极的女人多的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咱就不提了。

大玉儿排在最后,说明她并不为皇太极特别宠爱。

但就在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却不妨碍她发挥才智。

当年松锦会战,洪承畴兵败被俘,皇太极爱其才,派了许多满汉大臣前去劝降。

洪承畴抱定必死决心,不吃不喝,绝食求死以报答崇祯对他的知遇之恩。

诸满汉大臣毫无办法。

就在这时候,大玉儿深夜到狱中独访洪承畴。

第二天,洪承畴居然乖乖答应投降皇太极了。

至于大玉儿用了什么办法,咱就不去研究了。单看她知道为皇太极解决这件大事,就足以说明,她有独到的政治眼光,有武则天那样,参与政治的本领。

皇太极死的突然,没有留下立嗣遗诏。

当时的满汉大臣,包括参与议政的八大贝勒,谁也不会想到,这大清的皇位,会传到大玉儿的儿子,八岁的福临那里去。

那时的满清,还没有汉化,并不存在一套完整的继承制度。

即便有继承制度,也应该由皇太极的大儿子,能征惯战的豪格来继承他爹皇太极的衣钵,绝对不会轮到福临,何况还没有继承制度?

没有这制度,能够继承皇位的人太多了。满清皇族,不像大明的那帮子孙,除了吃喝玩乐以外,样样稀松,那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将才。

豪格、代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数不胜数!

可到最后,继承皇位的,却是大玉儿什么也不会的儿子,小娃娃福临。

虽然这是努尔哈赤子孙们互相争夺权力导致的结果,但皇太极未成年的孩子多着呢,为何会恰恰是福临?

没有大玉儿审时度势,主动拉拢多尔衮,两家联合,福临的皇位也绝对不可能得到。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大玉儿绝对是一个有独到政治眼光,知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了不起的女人。

大玉儿听了济尔哈朗带来的消息,立刻就意识到,绝对不能让阿济格得逞,不然,他们母子安全与否尚且不提,连多尔衮打下的这点江山,甚至整个大清,都有可能葬送在阿济格手里!

她立刻站在了济尔哈朗一边,询问如何应对阿济格?

从大玉儿说话的语气里,济尔哈朗听出来,太后是站在他这一边了。

可是,阿济格现在手里有兵权,他儿子劳亲又掌握着在京八旗的两白旗,真要打起来,还真是个麻烦事。

真正能听从济尔哈朗指挥的,只有他名下的镶蓝旗,那是他哥哥阿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