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坑你没商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时的冒僻疆已是三十多岁,风流之名早盖过了才名,家里也早已妻妾俱全了。

盖明末才子,一是有才,二是必须风流,遍访名妓,且要成为这些名妓家的常客,与之都相好,才算的才子。

这便是明末之时尚罢。而且,有时候,第二条要比第一条重要的多。

陈圆圆贪图冒僻疆是文人且对她极好,能平等对待她,也喜爱他的才华。

但若说这就是陈圆圆心里那个梦想的爱人,却不尽然。

人内心里到底需要什么,有时人本身并不一定能够描绘的清楚。

她心里的那个爱人,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正是她梦里时常梦到的,那个跨马擎枪,救她出苦海的少年。

陈圆圆于梨园挣扎许多年,见惯了人情冷暖,早已看穿了一切。

在王烁出现以前,她是无论如何不会相信梦境的,那只不过是她内心里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现实中,冒僻疆出身世家,广有钱财,又多才多艺。能嫁给冒僻疆这样的人,无异是她最好的归宿了。

因此,这年秋天,冒僻疆再次来见陈圆圆,表示要娶她的时候,陈圆圆就答应了。

第320章 话凄凉圆圆忆身世 破重围梦中人来到

冒辟疆、陈圆圆两二人人当面订下“婚娶之约”,冒僻疆答应很快就会择日来娶她。

可是,一直等到第二年春天,陈圆圆多次给冒僻疆写信,都没有得到回书,冒僻疆凭空失踪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国丈田弘遇来到江南物色美女,欲献于刚刚失去爱妃的崇祯。

当地豪強为巴结田弘遇,以八百两银子,强行从梨园将陈圆圆买来,送与田弘遇。

一个弱小女子,又有什么办法和当今权势阶级对抗?

冒僻疆爽约,让陈圆圆伤透了心,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真正动过心的男人。

后来被田弘遇送与吴三桂,倒是陈圆圆自己的主意。

她看出田弘遇自田贵妃死后,已渐渐失势,便劝田弘遇,将自己送与正在朝野当红的吴三桂,以便让田弘遇籍此巴结上吴三桂,同时,自己也可以找到一个更可靠的靠山,可谓一举两得。

这就是一个弱女子,在这吃人社会里生存下去的本能了。

吴家成了她栖身躲避风雨的又一个窝。吴三桂待她好,她当然得尽心回报。

但若说她爱吴三桂,那就挨不上边了。

陈圆圆多才多艺,吴三桂却是一个武举出身的武夫,只是要尽力跟上时尚,竭力效仿那些名士才子,未免就有东施效颦的味道。

接触过许多真才子的陈圆圆如何能够看的上他?只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罢了。

但梦中的那个少年形象,却始终无法完全从心头抹去。

当王烁活生生的出现在她面前,特别是他在吴三桂大军包围中,一次次跨马擎枪冲锋,试图救走她时,她不由心中大恸,那个她梦中的人儿,终于来了!

从那一刻开始,陈圆圆的心就系在王烁身上,无论是谁,都无法从他身上把她的心扯下来。

所以,她才对吴三桂以性命相逼,即便舍却自己的性命,也要让王烁逃出去。

王烁听完陈圆圆这些叙述,心中大慰,也暗自得意。

不管怎么说,陈圆圆爱的是他,这个,恐怕那些喜欢刨根究底的史学家们永远也猜不到了吧?

陈圆圆在讲述自己遭遇的时候,也讲述了她的同行姐妹,比如柳如是,董小宛,马湘兰这些人的遭遇,这让王烁对这些可怜的女子同情起来。

王烁对陈圆圆道:“你们的苦难,是这个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所以,咱们必须推翻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人人都不受官家欺负的世界。待我有一天打到江南,把你的这些姐妹都拯救出来,还她们自由。”

陈圆圆听不懂他嘴里那些新词,却听的懂他要解救她的姐妹。她也盼着这一天。

于是说道:“妾会天天在菩萨面前祷告,求菩萨保佑大将军,早日打下江南,平定天下。”

不料王烁又不干了,道:“我不说过了吗,人人平等!咱们之间是平等的,特别是咱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什么大将军,更没有什么妾!我称呼你圆圆,你也应该称呼我名字,或者直接叫我的字夔光也行。”

又是在平戎驿教训梁敏的那一套。

梁敏是跟随他的时日多,才能很快理解他的意思。陈圆圆才跟着他几天,如何能理解他现代人的思想?

左说右说总是说不明白,李岩一般人却回来了。

王烁就纳闷,今天回来的怎么这么快?闯祸了,让人家给打回来了?

却原来,他们刚走到沧州的大街上,就碰到了从北边逃过来的难民,清军已经进入天津静海一带,仍旧是烧杀抢掠,还强制百姓剃头。

从静海到沧州,用不了一天的时间,估计明天中午,清军就会到沧州。

王烁他们带着二十个女兵,而且,红娘子、鲁小钰、陈圆圆,一个比一个漂亮,必定成为清军抢劫的对象。

必须立刻走,和清军拉开一天的距离,不然,随时都会有危险。

岸上的卫队和李岩夫妇他们,已经赶了一白天的路,再接着往前走,受得了吗?

宋献策领着鲁小钰去顾大船,让他们连马带人都上船,走水路。

沧州是运河交通要道,顾船倒是不难。又顾了四条运货的大篷船,才勉强将这些人和马装上,沿着运河一路南下。

天不亮到了德州,大家没敢停留,又直接往临清去了。中午时分已到临清。

临清在明末是南北和东西两条运河的交汇处,北方重镇,交通枢纽,地位不下于南边的扬州。虽是乱世,街上人来人往,做买做卖依旧热闹。

他们自北边一路行来,满目萧条,连天津卫都冷冷清清,到此却是眼前一亮。

满目疮痍之中原,竟然还有这么一块净土,没有战争痕迹,一片太平景象。

这也是王烁自穿越以来,第一次看到像个样子的,太平的古代城市。

他和宋献策商量,不成大家就都到城里的饭馆里,好好吃顿饭,吃饱了好继续赶路。

宋献策却脸色严肃,摇头道:“此是大城,交通要路,清军必然会先来占领。且城里人多,路数混杂。我等一旦暴露行迹,在这大平原上,很容易被敌人包围。事干重大,不宜久留,只派人去买些饭食,还是边赶路边吃罢。”

王烁听的索然无味,但宋献策的顾虑是对的,而且从这里就要转入东西运河,逆水而行,船速会变慢,更容易被敌军追上。

大家只好去买了饭来,在船上凑付着吃了,那顾的船工们休息一会,便撑起长篙,将船划入东西运河,向着东南而去了。

这回船行的比原先要慢了许多,直到傍晚时分,才到馆陶。

馆陶已经是一片废墟了。派出人去四下寻找,好容易找到个活人,一打听,才知道袁宗第的部队白天刚从这里经过,一路往开封去了,将沿途抢了个寸草不留。

他们已经进入了闯王的势力范围,就更需小心谨慎了。

闯王已经知道宋献策和李岩投了王烁,一旦发现他们,必然会全力搜捕,尽数剿灭。

原本打算还是坐船走,船工们却死活不愿意往前了。

第321章 大军过处皆废墟 中原遍地长野草

船工们不愿意再往前走。一来,前方运河淤塞严重,大船容易搁浅。二来,他们也怕遇到李自成的军队,只要碰上,基本就死定了。

无奈,宋献策只得和他们结算工钱,把那艘在香河买的画舫送与他们抵工钱。

须知,这画舫的价值,比他们这一趟挣的工钱不知要高出多少。

船工们用绳索拴了那画舫在篷船后面,高高兴兴去了。

一行人下的船来,徒步进馆陶。

宋献策对王烁道:“从这里开始,咱们就得骑马了,不知大将军现在可能骑马否?”

王烁没回答他,却看着满城的狼藉和死尸。

街道上,好多房子还在燃烧,冒烟。墙角,路口,小道,到处都躺着百姓的尸首,都是惊慌逃跑时被从背后斩杀。

王烁回过身来,对宋献策和李岩道:“我本以为,闯王招收的降兵降将,像鲁文彬之流,才会干出这屠城惨剧。想不到,李自成自己的军队,也是这么干!”

李岩叹息一声道:“估计是袁宗第没了粮饷,一路靠抢劫为生了。”

王烁大声道:“就是再没了粮饷,就是饿死,也不能这么干!都是爹生父母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啊,如何下的去手?”

宋献策缓缓走到王烁跟前,说道:“闯王自兴盛以来,走到哪里,便把哪里的百姓一同夹裹于军中,滚动而行。中间是妇孺,周边是男人,外围是骑兵。

所过之处,洗劫一空。百姓不跟从他走,恐怕留下也没有饭吃,没有活路。明朝廷说他是流寇,并不为过。

后来,在我等极力劝说之下,襄阳称王之后,才将军队和妇孺分开。

这些年来,内忧外患,朝廷的储备都被折腾空了。大军缺乏粮草,只能以抢掠维持。

大将军将来出兵,当以粮草为先,不然,难免蹈闯王覆辙啊。”

王烁点头道:“这是自然。”然后又道,“我本打算,回到西北,设法和李自成合作,先合力将满清赶出中原。现在看,李自成和满清没有任何分别。”

宋献策问道:“那么,大将军下一步如何打算?”

王烁道:“一路出兵宁夏,一路自伏羌进陕西,先把李自成灭了,省的他再祸害百姓!”

宋献策道:“我并非向着闯王说话,但我以为,大将军此法不妥。

目下,满清即将南下,以闯王为人,是断难与满清溝和的,必然会全力与满清一战。

大将军此时出兵灭闯王,闯王定是腹背受敌,难以支撑。

可是,大将军如此做,无异于帮了满清的忙了。

以我看来,还不如坐山观虎斗,待两家决出胜负,咱们咱再出兵,将他们都灭了。大将军以为如何?”

宋献策说的,比王烁的想法要好许多,但王烁就是无法忍受李自成这样祸害自己的同胞。

他不好意思坚持己见,就问李岩道:“李公子,你怎么想?”

李岩道:“满清乃是异族,且未曾教化,野蛮残暴,视我黎庶如草介。岩觉得,大将军初始的想法更合适一些,先与闯王合作,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然后,看时机而动。

我们与闯王,毕竟都是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商量,即便意见不合,非要动刀枪,那也是自家人之斗,与外族无关。”

三个人三个意见,这事只有回去再听梁敏和王平怎么说了。

王烁背上的伤已经大好,只是手臂用力扯动背上肌肉,还是不行。让人扶着上马,骑马慢慢走是没有问题的。

剩下的就是走哪条路回去了。王烁不能快走,更不能打仗,最好就是绕开敌人,平安回去。

现在,满清,大顺都是敌人了,明军也不能算朋友,最好就是谁家的军队也不要碰上。

馆陶西面是邯郸,这时候估计已经被满清占了,西南则是开封,大顺袁宗第部就是奔那里去的。

现在看来,唯一安全一些的路线就是往南去了。可是,往南怎么走,大家不熟悉。

还是鲁小钰去过的地方多,她道,从这里往南,应该能碰到黄河,咱们过了黄河,远远绕着开封走,应该就碰不上顺军。过开封以后,往西南到许昌或者再往南到宛城,由这些地方进山,往西北就是洛阳。到洛阳,再往西就进入商洛山脉了。

进商洛就好办了,这里面许多人都在那一带跟随闯王打过仗,就都认识路了。由商洛绕过潼关进秦岭,离家就不远了。

于是大家决定,在馆陶休息一晚,第二日天亮就往南去。

时值盛夏,大平原上遍地葱绿,却见不到一个人影。原本该是长庄稼的大片圹野,长着的,却是杂草。

有些地方的杂草竟然有一人多高,连骑马在里面行走的人,都可以被完全遮挡住,只在杂草的空隙里,偶尔可以看到原来地陇的模糊样子。

偌大一个华北平原,华夏民族生息繁衍的主要区域,这时节,应该是人烟稠密,庄稼遍野,畜鸣相闻。大家看到的,却是与原始草原一般,仿佛时光一下倒退到了石器时代。

草又深又高,只要人马走过,就会留下痕迹。而且,从留下的痕迹上,很容易辨别出过去的人马多少。

这倒方便王烁他们避开大军走路了。看着太阳辨别方向,只一路向南。发现草地被人马践踏过,就远远避开,向另一个方向走。

看着满目疮痍的这些景象,王烁不由想起宋献策在馆陶时告诫他,考虑军事行动,必须要首先考虑粮草。

看来,宋献策早就知道这些情况,他或许也是和李岩一样,对李自成也早就产生了不满情绪,但他不愿李自成就这样失败,还是在尽量挽救这个局面。

直到到了北京,李自成继续搞他拷掠官员富户,抢劫百姓那一套,他才彻底对这个农民领袖死心。

是啊,中原大地,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无论是哪家的军队进入这里,李自成也罢,明军也罢,满清也罢,没有粮食,也只能靠抢掠来维持生计。

自己将来出兵,如果没有充分的粮草保障,即便再如何强调军纪,也避免不了重走其他军队抢掠这条老路。

饿急了的士卒,手里又有武器,不可能不去抢掠,等着饿死。

如何从西北走出去,又如何使这荒凉的中原大地重新恢复生机?

第322章 过宛城突遇敌兵 思脱困军师有招

真正站在了这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王烁才逐渐意识道,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不是他的军队有了先进武器,不是他学了伟人治国的法子,也不是他的军队战无不胜就完全可以了。

他得先有粮食,这粮食不仅要够他的军队吃,还要够他占领了的地方的百姓吃,让他们边种地边挨过没粮的艰苦日子,支撑到下一季粮食成熟、收获。

他的西北根据地是贫瘠的,养着他的二十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如何还有能力再养活其他无粮地方的百姓?

王烁骑在马上,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去。

在这杳无人烟的平原上,大家把王烁和宋献策放在中间,拉开距离,成纵队一路警戒前行,倒也没有遇到任何危险。

他们有七八十号人,手里又都带着兵器,骑着马,一般小股强盗也不敢靠前。

走了一天,直到天黑,大家听到远处有很大的流水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