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乐-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大福叹了口气,“咱们这些丫头,看着一个个的都性子和顺,其实一个比一个犟,都是随你。”

柳氏哼道:“随我怎了啦,不随我,能有好日子过?要都是随你可完蛋了,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出头日了。”

秦大福笑笑:“那日,瑶瑶跟我说韭菜盒子的事,到底是咋回事?”

柳氏故作不解,“什么咋回事,就是家里有肉,我想着爹娘呢,就给他们送去,怎么,难道我送错了?行,以后不送了。”

秦大福忙赔不是:“送送送,媳妇说了算,咱家都是你说了算。我只管听话干活就好。”

柳氏笑起来,“趁着天还热乎,赶紧把场里那块地清一清,年前先打了地基,晒土坯。回头我去他姥娘家让帮忙买点秫秸,咱们绑把子。他三姥爷家能帮咱寻摸买点木头。咱尽快的就把三间屋先盖起来,来年好让大业和他媳妇住呀。”

秦大福连说是,“瑶瑶让我这两天和她一起去卖甜菜和瓜子呢,估摸着又能换些钱。说起来,咱们多亏了瑶瑶,要不是她,也不会去恳那片荒地。没想到不种粮食,还能种别的,照旧换钱。”

柳氏一扬头,满意之情溢于言表,“那是,我的闺女,能有差的么。”

第二日一大早,秀瑶就起来先和爹把甜菜用篓子装了,瓜子都是装在麻袋里,装了一驴车拉着去县里卖。驴车栽重少,秦大福就去借了骡子大车,这也一次拉不净,就先拉了一少半去试试,如果好的话,就让他们自己来拉剩下的。

这个时候不少人都拉着粮食去城里粜,过几天是中秋节,都要买点东西,家里也要用钱的,都得靠粜粮食换钱。不过那一车粮食,二十石左右,换到手也就是十吊钱,有时候多点有时候少点,就看行情还有粮商的态度了。

秦大福和几人结伴,赶着车同行,这样路上不会遇到抢劫的,人多就算遇到一个半个的也不怕。一到收粮食的时候,就会有那些好吃懒做的混子们想靠打劫不劳而获,这个时候也是县里发动游击们维持治安的时候,抓到一个抢劫的,县衙有令,可以赏银五两。

大家说笑着,希望能碰上几个劫匪,让他们扭送官府,拿一些赏银出来,可一路上一个也没碰到。

同来的青年笑道:“哎呀,不是说路上可能有劫路的吗,怎么也没见到一个影子。”

大家都笑,“五两银子一个,劫路的都不敢出来了。”

有人道:“听说有个做生意赶集的,路上被贼人截住,为了两吊钱给捅死了,官府没拿到凶手呢。”

大家一听都问是哪里的,那人也只是听来的,确切哪里也不知道。

人多车重,路上走得慢,过晌了才到县城。秀瑶发现粜粮食来的真不是时候,因为现在几乎到处都有来粜粮食换钱的。

这样的形势,就会导致粮商压价粮食贱卖,可这时候不卖,等放陈了,粮商还是压价,所以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只希望轮到自己了能卖得稍微好点。

到了县城,秀瑶让爹赶着骡车,先去王老大那里转了一下,停了车她跳下去,跟他们打招呼。看见她来,王老大几人也笑着招呼,让她和秦大福坐下吃饭,又说柳升得后天才过来的。

秦大福舍不得花钱买面吃,道:“多谢了,我们带了干粮。”

王老大笑道:“你是瑶瑶爹,别客气,我请你们吃面,秦大哥,你请坐。”说着就麻溜地擀面切面下面,照例是排骨面、猪排面。

美美的吃了面,秀瑶放下三十文钱,王大叔给的料足,她也要多给几文。她这点和柳氏有点像,该省的省,该大方的时候也绝对不吝啬。

王老大推辞,“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这是请你们吃的。”

秀瑶笑道:“王大叔,你要是不要,我们以后还敢来吗?”

边上的人也都说是,让王老大收了,又有人送来几个包子和饼,这个不肯收钱。

秀瑶只好收下道了谢拿回去给家里人吃,秦大福虽然有点心疼面钱,也为秀瑶的好人缘欢喜,就是觉得自己不用吃面的,就着那个面汤吃个自己带的卷子就好了。

秀瑶和王老大几个聊了几句,说自己来卖甜菜和瓜子的,王老大几个诧异道:“瑶瑶,人家都来粜粮食,你咋还种那个?”当地种这个的少,就算有种的,也基本都是为了自己家用,毕竟糖坊油坊有固定签约种植户,别人家种了会被压价格不划算,所以大家种的少。

秀瑶笑道:“种粮食吃不饱,种了这个换钱,买粮食吃。”一家人九口人,一年得吃十七八石粮食,就算还有各种菜和瓜的做辅食,可家里就那么十亩麦子,还得交租,也根本不够吃的。

等她卖了甜菜瓜子,到时候就可以让姥爷帮她们买米买面,更划算一些。

大家都说她小小年纪打算这么多,羡慕秦大福有个好闺女,秦大福乐呵呵的,心里欢喜得很。

秀瑶和秦大福先去糖铺子看看,她找那种家里有熬糖作坊的,上次来过。她看店里生意不错,就等稍微冷清点的时候再拉着爹进去。

一个伙计在旁边忙活,一个掌柜的站在柜台后面看账目。

秀瑶走过去,“老板,你们收甜菜吗?”

那掌柜的没抬眼,道:“收呀,你们有多少。”

秀瑶问道:“那你们多少钱一斤呢?”

掌柜的这才抬头看她,见是个小姑娘,水灵灵的,像根鲜葱儿似的,看得让人很欢喜,她旁边站着个憨厚老实的男人,可能是她长辈。

他觉得好玩,就笑道:“一文两斤。”

秀瑶知道他故意压价,跟心理价位差得太多,她便道:“之前也是这个价吗?”

掌柜的越发觉得好奇,他道:“我们就下半年收,上半年也没有新鲜的。太陈的我们不要,容易有坏的。你卖得太晚,我们也不要,基本收够了。”

他自然不会跟秀瑶说实话,这甜菜他们有专户去收的,给某地方的农户签订了文契,让他们一直种甜菜供应他们,极少收别人家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垄断,还能控制货源。所以,其他百姓也没有很多人会种甜菜,除非就是自己家熬点糖浆用,要太多人来卖,他们也不会要。

秀瑶也考虑过的,她本来就是种种试试的,种活了,她以后也可以熬糖的,毕竟白糖那么贵,赚钱是好路子。只是今年大家都太忙了,她也就不再折腾,来年再说。

她道:“我们有一万多斤,你们收吗?”

那掌柜的笑道:“那么多,我们倒是用不了。”

秀瑶知道他无非是想压价格,可一文两斤也太离谱,压得太便宜了。原本这种东西的价格都要在四文一斤的,若是在集上跟人换基本就是这个价格,可那毕竟是少量的,要想一次性卖掉,还是得找这种大作坊。大作坊的代价就是要压价格,比正常价格低好多都是可能的。

秀瑶原本觉得便宜点,三文一斤,也是可以接受的。哪里知道,这掌柜的竟然真的是狠,一文钱两斤!

秀瑶不肯罢休,她道:“掌柜的,一斤才出不到二两多糖,你家怎么会用不了呢?我打听过,你家可是最大的糖作坊呢。其他的铺子还有别村的杂货铺糖铺子都从你家进货的。你家若是连这点糖卖不了,怎么能说是本县第一大糖作坊呢。”她早就打听清楚的,不打无把握之战,所以这掌柜的忽悠不了她,他还是想压她的价格。

那掌柜一听乐道:“小姑娘,你打听得还挺仔细。你要是真卖,那我们最多一文一斤,有多少要多少。”他看秀瑶面色沉凝,便道:“这还是今年我们自己那里有点问题,否则也不会买外面的,一文一斤也是好的了,你再拖两斤也可能的。”

秀瑶觉得也是,毕竟农作物本身不值钱,都是要再加工开发附加价值的,她笑道:“那我们拉了一千斤,你看看货色,要是觉得好,回头你们派车去我家拉也行。”一文一斤就一文一斤了,三文不可能,四文五文更别想。

掌柜的就说先看看,秀瑶就让爹把骡车赶过来,掌柜的出来一看,这甜菜已经切去了根和叶子。甜菜的根部光溜溜的干净整齐,形状挺好,硬邦邦的没有变软、腐烂,刀口平滑,没有裂缝,也没有黑斑虫咬的损害。

他频频点头,“是好甜菜。”

秀瑶笑道:“掌柜的,我们可忙活了很久呢,用大犁川出来,破了的我们都挑出去。剩下的就切头切尾的,收拾的很整齐干净。”这些都是她对孩子们的基本要求,说如果切坏了就扣钱,其实不过是吓唬他们。可那些孩子却懂事,几乎没有祸害一个甜菜。秀瑶也都让他们检查过的,要是有不怎么好的,就让他们带回家去吃。所以虽然她给的工钱少——毕竟家里也没什么钱,但是她给的甜菜多,足够他们吃不少时候的呢。

她看那掌柜的看上这批甜菜,就知道家里的那批也有着落了,只是还得讨价还价才行,毕竟辛苦种的她不想被那么便宜的宰掉。

178、浩然正气

178、浩然正气

她道:“掌柜的;我家这些甜菜;一斤都是可以卖四文多的,可我知道你们有行内规矩;我就一文一斤给你;你看好了去拉货;我要现款,不赊账的。”这就是一些作坊垄断的规矩;在他生意覆盖范围内;甜菜虽然可以三四文一斤,可他就是要一文一斤,不卖给他你就自己留着,烂了白瞎了;只能给他。这还是少;如果送的人多,那他更赚钱了。他说一文四斤,你也没办法,不卖就拉回去。可能远一些地方贵点,你也不能为了一车甜菜跑去州里,何况那里说不定还有另外的情况呢。所以,这里卖粮食,有时候价格反映的不是价值也不是真正的需求。

那掌柜的笑道:“中,我姓杨,我们东家也姓杨。你叫我杨掌柜好了。”

秀瑶当然知道他姓杨,早打听好了的,她就是故意不叫的,杨家其实也是冯家的亲戚,这糖坊说白了还是冯家的。见他自报家门,她也自我介绍,又介绍爹给他认识。然后他们把骡车赶到后院,将甜菜卸下来,杨掌柜让人过称,然后付了钱给秀瑶,一共是两吊钱左右。

杨掌柜还多给了秀瑶两百文,说是送给她买糖吃的,秀瑶当然毫不客气地收下,这本来就该是她的钱。

拿了钱,秀瑶就去前面铺子里看,想买点糖回去。普通的糖尤其是家里常用的那些饴糖之类的黑红色糖,很便宜。但是若是成色稍微好点的红糖和白糖,却贵许多,尤其是白糖,越发细腻洁白的糖,越贵,有的几乎要六七十文一斤,差不多的白糖就要四五十文,比肉还贵!这里的肉一般也就三十文左右的。

她看来来去去的人,没有一个买纯白色糖的,估计普通人不会随便买回家去用。富人人家,也不会拎着个糖罐过来零卖,都是成批往家送的。

她感慨道:“杨掌柜,你们太赚钱了,一文钱收一斤甜菜,只怕比你们自己种都便宜,我们雇人收还得花钱呢。”

杨掌柜却谦虚地笑道:“那我们一斤也就出不到二两糖,总归也要有点余头的。这两天没有人往我们这里送了,否则你一文四斤我都不敢收呢。”

秀瑶道了谢,买了两斤白糖,又问他瓜子的行情。

杨掌柜给她出主意:“你们不妨送到炒货铺子去,他们都乐意要的。平日里跟油坊买,有时候也下乡收,不过总归是没那么多时间和人手,多半时候也就从油坊买的。你要是送油坊去的话,呵呵,那就要便宜很多。你在集上买的话要八文多一斤,你去卖也就是三四文左右。”

秀瑶笑道:“跟甜菜一样。”

杨掌柜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行业规矩。”

秀瑶点点头,“多谢杨大叔,我们懂,我们去炒货店看看。”说着她就告辞和爹出去,她怕骡车引人注目,她就让爹看着车,她去炒货铺子问。

秦大福原本觉得应该自己去,但是看秀瑶和杨掌柜的谈生意,他觉得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地看骡车的好。

秀瑶先去了炒货铺子,那是大又香炒货铺,老板姓张,是一家子人,主事的是老张头。秀瑶跟他问了好,直接开门见山道:“张爷爷,我知道你们家瓜子是从油坊进,我家有些瓜子,我们都挑过,拿了实诚的来卖。不想送到油坊被压价,不如来跟你们打个商量,我让一让,你们也赚一些,比从油坊买便宜得多。你觉得如何?”

老张头平日也让儿子下乡收的,另外也有人来送,不过都是几十斤的送,他基本也都收的。见秀瑶问,他道:“要的,小姑娘,你家人在哪里?有多少斤。”

秀瑶笑道:“张爷爷,咱们先说说价钱吧。我送给油坊四文,自己卖可以十文,你去油坊买就要八文,这样,我六文卖给你,你看如何?”

老张头问:“小姑娘好账头,你家多少斤?”

秀瑶回:“一千斤左右。”

老张头惊讶地看着她:“那么多,我们怕一下子要不了。”

秀瑶:“没关系呀,我可以去问问别家的。”县城里最大的油坊可能一座,可炒货铺子到处都是,乡下都多得很,去集上卖的好几家呢。

不过秀瑶是想一家都买下来,哪怕他们自己做二次批发呢,她可不想自己每次都收几千斤然后一批批地卖。

老张头有点犹豫,秀瑶就笑起来:“张爷爷,我打听你是这里最大的炒货铺子呢,那些小铺子,要是从油坊买瓜子,肯定吃不消,你为什么不卖给他们呢?我给你六文,你给他们七文,你还赚呢。他们去油坊买可要□文呢。”

老张头却摇头:“他们生意小,很多人都在乡下收了。”其实他本身就在做小额批发的,和冯家的点心铺子也在竞争,不过他自然不想多说的。

秀瑶笑着点破他:“有的是呢,不过乡下也不是很多人种这个的,毕竟卖起来麻烦,不像粮食那样到处都有人收。人家就算种了,也多半自己家用了呢,他们要想收了常年卖那也没的。”

老张头看她说得头头是道,自己那点小心思也被她看穿一样,不禁笑起来,也不那么严肃了:“行,那我看看货。”

秀瑶就领着他去看骡车上的瓜子,老张头看赶车的是大人,谈生意的却是孩子,不禁笑问:“这位老弟,你闺女呀?”

秦大福点点头,“你看看,俺们这瓜子,可实诚呢。俺们用风车扬过的。”

扒拉下来晒干,秀瑶就去借了风车扇过,将秕子都扇跑,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实诚的,童叟无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