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村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村姑-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善长叹口气道:“事儿都出了,你这样有什么用,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咱这买卖做大了,自然防不住人家惦记,便是没这事儿,还不知有什么事呢,就是关了门也谁也不怨。”

采薇道:“关什么门?咱要是这会儿关了门,不正顺了恒升福的意。”赵鹏叹口气道:“不关门还能怎么着?”

采薇道:“不怎么着,把这些糟茶明儿都堆到兖州郊外河边的空地上,把咱那些老主顾能请的都请来,不来的也随他,贴出告示,凡是明儿去郊外河边看热闹的,无论大小,按人头发给二斤白面,让伙计把面袋子就磊在河边上,我要让兖州府全城的人都来做个见证。”

善长跟大虎如今早没主意了,采薇说什么是什么,第二日天一黑,兖州郊外河边的空地上已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不知道挤了多少人。

竹茗轩的伙计站了两大溜,都举着灯笼火把,把空地上堆成山的茶包照的分外清楚,采薇站在一块高高的大青石上大声道:“都说我们竹茗轩要卖这些糙茶,今儿大家既然来了,也顺便做个见证,也传个话,看看我竹茗轩怎么处理这些糙茶,宁可赔了本,也不会把这些卖出去,这是我们竹茗轩的诚信,宝财……”

王宝财答应一声,带着十几个伙计,手里拿着刀子划开茶包,茶叶纷纷落在地上,采薇伸手接过火把直接扔了上去,茶本易燃,一见火,便烧了起来,冲天的火光,把兖州府郊外的河水都染红了。

大火烧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渐渐熄灭,却震惊了整个兖州府,第二日,采薇便带着王宝财坐船南下了。

采薇早就预料到了这次办货不容易,孙家这一步一步设计出的诡计,自然不会就此歇住,皱家早就来了信,说过了年,恒升福孙家就在浮梁高价收茶,不是皱家自己买下的茶田,连那四船茶都没有。

采薇到的时候,春茶已经收的差不多了,问了皱兴,皱兴道:“浮梁这边肯定没了,可南边出茶的地儿也不止浮梁,杭州那边的茶农也不少,且还有一季晚春的茶,过几日才收上来,只是那些多是大商家,有固定的主顾,咱们去了也无济于事,孙家正是拿准了浮梁是咱们进货的源头,才过年的时候就来高价收购的。”

不管有没有希望,总要试试,采薇带着王宝财,跟着皱兴,直接去了杭州,寻了十几家都给推了回来。

采薇真着急了,前面烧茶的时候是做的挺漂亮,后面得有新货跟上,不跟上,前面干的那些都白搭了。

采薇急的几晚上都没睡着,问了皱兴说郊外的山根下还有个大茶商,包了茶山种茶,他家专出龙井,如今皇宫里供上的就是他家。

采薇一听,这皇商更没戏了,可还是想碰碰运气,第二日一大早三人就去了,山脚下平铺而上的大宅院一进一进的,比皱家可不知气派了多少,宅子另一边是绵延的茶作坊,可见人家自己种茶出茶,怎么可能卖给他们。

采薇几个人到了近前,王宝财进去一扫听,不大会儿出来了个穿着绸缎袍子中年人,很体面,看着却慈祥好说话,打量采薇几眼道:“听你们的口音像是冀州那边的人,不知是哪个县的?我们家老东家也是冀州人,刚才在里头听见说话儿,让我出来问问?”

采薇刚冒出的希望一下就掐灭了,三月道:“我们是冀州府定兴县苏家庄的人。”中年男子目光闪了闪,又看了采薇几眼:“你姓苏?”采薇点点头。

中年人说:“那苏家庄村中街上有一户人家,有个叫苏善长的你可知道?”说完,自己又摇头道:“我倒糊涂了,爹说他家十几年前搬到外省去了,看年纪你也才十几岁,哪会知道他家的事呢?”

别说采薇,就是王宝财跟皱兴都愣了,





51

51、因祸得福采薇他乡认亲 。。。 
 
 
王宝财忙道:“您说的正是我们东家。”对方显然颇为激动:“你说苏善长是你们东家?”说着目光落在采薇身上:“那这位公子是?”王宝财道:“这是我们苏东家的二公子。”“二公子?”对方仔细端详采薇半晌;嘀咕了一句:“记得我们家老太爷说苏家就得了两个姑娘,怎的又出了二公子……”

采薇脸微微一红;还是决定先隐瞒,毕竟不知对方是怎么个来路;这边正说着,里面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头上东坡巾,深赭色圆领绸袍;腰系石青色围裳;颇有体面,身后几名仆从相随。

刚才的中年男子见了他,喊了一声爹;采薇才知道;想这位老人便是老乡了,老人的显然比中年男子还要激动些,上前盯着采薇从上到下端详的甚为仔细,一边端详,一边还念念有词:“像,像,真像……你是秀娘的孩子。”

秀娘是采薇娘的闺名,外人怎得知道,采薇一愣:“您是?”老人上前一把抓住采薇道:“我是你舅爷爷,你娘没跟你提过吗?你娘小时候便是在我身边上养大的,你娘原不是定兴县的人,后来嫁了你爹,还是我寻人保的媒呢,那些年本来就穷,还闹了两年灾,可不连饭都吃不上了,不然,我也不舍得把我那外甥女就这么嫁出去的。”

采薇倒是模糊听她娘提过几次,有个亲娘舅就在邻村,娘亲小时候在外祖家养着,便是这位舅爷身边,这位舅爷膝下就得了一个女儿,把采薇娘也当亲闺女一样养着,后来娘的外祖母病逝了,采薇娘才回了自己家,后来赶上灾年,着实吃不上饭了,这位舅爷又保了苏家的媒。

只不过采薇娘嫁进苏家没几年,这位舅爷便撇下妻女上南边跑买卖去了,这一去竟就没了影儿,后来采薇娘那位表姐也嫁了个外省的婆家,连着采薇舅奶奶也跟了过去,先头几年还听见些信儿,后来不知怎的,就没音信了,寻人扫听了,说搬到别处去了。

这些年过来,倒是采薇娘积在心里的一档子事,当初采薇爹和舅舅来南边跑买卖的时候,采薇娘还私下里嘱咐丈夫和兄弟:“去了南边若得空扫听扫听,虽说这么些年没音没信的,保不齐就有知道的。”

采薇爹也让皱兴帮着扫听了,可扫听了这些年也没信儿,难不成这位体面的老太爷就是娘那位亲娘舅。

老太爷不等采薇再说什么,拉着采薇就往那边的宅院的大门走,一边走一边说:“可把我想坏了,那些年艰难,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了,也惦记不到家里头的人,后来好容易熬出点儿体面,你舅奶奶母女正好找了来,问了她,说赶上荒年,你爹带着你们搬到外省去了,也不知道搬去哪儿了,竟是这些年都没一点信儿,你跟舅爷好好说说,怎的后来又回了苏家庄?怎的又跑到南边来了……”

这位舅爷拉着采薇这一路就没停了问话,进了大门,便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比采薇整出的东篱轩地道多了,从廊子看过去,树木葱茏,假山流水隐着亭台阁榭,竟是好个气派的宅院。

仆从来往一个个的衣着也整齐干净,采薇心里却开始琢磨,这个事她知道的不底细,八岁之前的事她更不清楚 ,这位舅爷问她,她哪说得出来。

高老太爷拉着采薇直接进了正堂屋里,才放开她,招呼下面的人上了茶来,屏退闲杂人等,才笑道:“你是绣娘的二丫头采薇?”

采薇一听老人不仅叫出她爹娘的名姓,就连她的名儿都知道,且一语道破她的真身,还有什么可疑的,当即退后一步跪下磕头:“采薇给舅爷磕头。”

高老太爷扶起她道:“你遮掩的倒好,若不是我早知底细,定然也被你糊弄过去的,好个胆子大的丫头,亏了你爹娘也放心,让你大老远跑南边来做买卖。”

采薇道:“舅爷不知,家里长姐已出嫁,虽有个弟弟今年不过五岁,我爹打从前年病了一场,身子骨便不大康健,在家里盯着些买卖还可,受不得长途奔波劳累,舅舅倒还好,只是今年家里头事儿多,大栓哥又刚娶了媳妇儿,况且,还有兖州府铺子里的烂事,算来算去,只得我一个闲人。”

高老太爷道:“大栓都娶媳妇儿了,那些年我走的时候跟你一样还怀抱着呢,做买卖?你爹那么个实在人也做买卖,什么买卖?”

旁边刚才的中年男子道:“您老人家怎么忘了,刚头不是说了,是竹茗轩。”“竹茗轩?”老太爷道:“竹茗轩是你们家的买卖?”采薇点点头。

老太爷不禁道:“听见过几回,不曾想竟是你们家的买卖,这些年不见,你爹却长大本事了,你这次来是办货的?浮梁那边的茶不知怎的,今年价高了起来,虽说赶上倒春寒,论说也不至于啊,再说,你这会儿来,可不都晚了。”

采薇这才把怎么来怎么去的跟舅爷爷一说,高老太爷道:“恒升福的东家,我是见过几回的,那人心眼子不大正,他家的买卖到了他这一辈上说不得要折了。”说着,不禁捋了捋胡须看着采薇道:“你爹倒真有本事,竟然能想起烧茶这一招来。”

后面的三月插嘴道:“哪是我们家老爷想的,是我们姑娘,让伙计把茶堆到河边,每人二斤白面,引来了兖州府全城老少,当着全城的人把那些糙茶都烧了,这才保住了竹茗轩的名声,我们姑娘说这一招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高老太爷挑挑眉,旁边的中年男子道:“冀州府那个东篱轩呢?”三月道:“那也是我们姑娘自己鼓捣的买卖,不是竹茗轩的事儿,我们还在冀州府里坐着数银子呢?”

采薇瞪了她一眼,三月才讪讪住嘴,老太爷道:“瞧我欢喜的,倒是忘了给你引见,这是你大表舅。”采薇忙行礼,大表舅道:“说起来,不是你们家出了这档子事,你也不会来杭州买茶,你若不来,我爹还不知道要惦记多少年呢,虽是糟心事,却也算因祸得福,总归咱们一家人团聚了。”

这边瞧见了舅爷,便再不会放采薇去的,硬留着她在这边住些日子 ,晚春一季的春茶下来忙着熏制好装了船,让王宝财押着赶了回去,毕竟竹茗轩那边还眼巴巴的等着呢,采薇也写了家书,嘱咐王宝财亲自送到苏家庄去,见了她娘把这事儿底细说明白,采薇便在高家住了下来。

住了几日才弄明白,她舅爷那些年来南边跑买卖,到了杭州郊外却遇上了歹人,抢了身上钱财,舅爷身上没了银钱,别说回乡就是连饭都吃不上,饿了好几天,饿的头晕眼花的,从河岸边走,眼前一黑失足就掉进了河里,后来被个茶农救了上来,瞧着他可怜,便带回家去。

茶农家里有十几亩茶田,就老两口带着个没出嫁的姑娘度日,采薇舅爷便留在他家权作个长工使唤,一来二去的,就说起了婚姻事儿,采薇舅爷也没瞒着,说家里有妻有女,那老两口子想歇了心思,可那女儿偏瞧上了,说乐意嫁,若是他原配妻子来了,便尊一声大姐。

两口子没辙,便操持着给两人成了亲,成亲之后,便把手里这十几亩茶田交给采薇舅舅打理,采薇舅舅却是个有大本事的,没几年,便干的有声有色,出了最有名的龙井,渐渐发起家来,机缘巧合被朝廷采纳贡品的官瞧上,便做起了皇商的买卖。

采薇舅舅后来娶的这位舅奶奶,却是个没运道享福的,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就撒手走了,正巧赶上原配妻子带着守寡的女儿找了来,也算接上了。

采薇的先头那个舅奶奶,大约是一路上风餐露宿的没少受罪,找着了丈夫,没过几年好日子也去了,前窝里那位守寡的女儿,采薇舅爷做主寻了门人家,嫁进了杭州城,如今也是生儿育女的一家子人呢,一年里也就老太爷过寿或是年节的才回来一趟。

家里如今是大表舅母姜氏掌着,姜氏膝下得了两个女儿,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二舅母伍氏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四个孩子一个赛一个小,采薇倒成了头大的,且采薇日常哄着和尚玩惯了,会讲故事,会跟着他们玩,没几日,跟几个孩子就熟成了一个。

采薇倒是难得这样悠闲的呆上几日,每日里跟几个小孩子玩玩乐乐,或逛逛舅爷家的宅院,或跟着舅爷和两个表舅去茶园子里瞧瞧,或去作坊里看炒茶薰茶的工艺,倒是长了不少见识,也给小叔也写了信去,这边离着军营不远,快马加鞭,一日信便送到了,倒是还没见着回信,采薇不免有几分郁闷。

忽这日来了婆子说前面有客,寻二公子的,老太爷请二公子过去呢,毕竟采薇还要在外面走动,老太爷便吩咐了,在家里也唤她一声二公子,免得以后麻烦。

采薇到了前面,还没进屋就看到院子外头立着的,不正是木头的两个随从,采薇眼睛一亮,迈步便进了屋里,果然,木头正跟她舅爷正在堂屋吃茶呢,还是玄色长衫,腰悬长剑,紫玉箫被一支翠色竹箫所替,头上纶巾帽,映着眉如远山鬓若刀裁,那双深沉黑亮的眼睛,定定望着自己,采薇忽然觉得,不知从哪儿升起一股热气,在她脸上徘回不去。

采薇暗骂自己花痴,要说木头虽长得帅,杜少卿也不差的,可在杜少卿面前的从容,在木头这里总是行不通,被他的目光一扫,她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或许是两人这些年没断了通信,那夜过后,再有家书便分开了,小叔的便是小叔的,她的便是木头写的,也是那时候采薇才知道,先头的信也都是出自木头之手,还有那些三五不时送家去的书,各州志,那些小玩意,采薇开始还纳闷呢,以她小叔那个大咧咧的性情,哪会想着她喜欢什么。

总之,采薇觉得,她跟木头算最熟悉的陌生人,明明没见过几面,但彼此的事情,却早已熟知,只不过前方正在打仗,他这时候跑过来是为了什么。

高老太爷瞧了这两人半晌,不禁抚须暗笑,说真的,采薇在他这里住了小半月光景,刚才那一瞬间的小女儿模样儿,还是头一回见,想来这两人早就彼此相熟了。

高老太爷道:“这位木将军说你小叔那边离不开,来接你去军营跟你小叔待些日子,只是那边如今打着仗,我却不大放心。”

木萧道:“老人家请放心,上月里师弟勇破蛮军,把蛮军赶到了百里之外,传来消息说,南蛮的老王病重,一时半会不会再犯我大明边境,如今军队正在整修,听着二公子在杭州这边,才想着接去团聚。”

老太爷点点头道:“青天白日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