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中德太空军备竞赛全面开始了。

事实上,中国的并不高。

在一九六九年,中国在航天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仅有的一些技术优势都集中在了弹道导弹上,而且以潜射弹道导弹为主。说得简单一些,中国的导弹工程,从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一条难度系数最高的道路,即把重点放在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上,而不是首先开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这种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安全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第一个建造出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而且第一个使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具备实战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在努力解决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在潜艇上的发射问题时,中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而且开始研制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在各方面都远优于德军的潜射弹道导弹。到一九六九年初,中国已经部署了十二艘战略核潜艇,能够随时保证至少有四艘战略核潜艇处于战备巡逻状态,而这四艘核潜艇总共携带了五十六枚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配备了三枚核弹头。也就是说,哪怕只有一艘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并且发射了十六枚潜射弹道导弹,都足够摧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所有大城市了,让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当时,德军只有两艘战略核潜艇,而且都没有达到服役状态,配备的潜射弹道导弹都是单弹头,且射程不到三千公里,只能够对中国在北大西洋上的盟友与军事基地构成威胁。

当然,如果以军用为目的,那么中国的发展方向并没有错。

要知道,正是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领域拥有的巨大优势,使中国在战略弹道导弹领域保持了十分明显的优势。到中德冷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至少被德意志第二帝国领先了二十年。

问题是,这并不是民用航天工程的可取之道。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在于使用的便利性,即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发射前,不需要加注燃料,也不需要频繁的进行维护保养,更不需要预热。从第二代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开始,就能随时点火发射。相比之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就没有这些优势了。前三代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都不能把燃料长期储存在火箭内,必须在发射前加注。即便是第四代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燃料在加注之后也只能储存较短的时间,只能保证在国家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下的时候,提前为火箭加注燃料,缩短发射前的准备时间。此外,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维护保养量更大,安全性也十分糟糕,某些早期型号还需要在发射前预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短的都有半个小时,长的需要数个小时。

这些特性,让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在军事领域的用途极为有限。

只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有一项性能远超过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即比冲。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质量相同、推进剂装填量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要比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好得多。

白了,就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经济性更好。

显然,在民用航天领域,发射前的准备时间不是关键因素,也不存在日常保养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更适合用在民用航天领域。

正是如此,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与工程师还在努力计算把一颗携带了无线广播电台的人造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上需要制造一枚多大的运载火箭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率先把卫星送上天,而且让全世界都收听到了这颗卫星发出的广播信号。紧接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飞跃,即把第一名宇航员送到近地轨道上,并且在其绕地球飞行两天之后,使其安全返回。

这一天是一九六四年六月七日。

当时,中国的新闻媒体只做了极为简单的报道,而且给出的评价都不是很高,即把一名宇航员送到大气层之外,跟把一只猴子送到大气层外面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对国家的安全与经济发展没有太大帮助。

显然,巨大的差距,让中国的新闻媒体无法给出正面评价。

由此可见,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在中国人发力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飞往地球之外的赛道上全速奔跑了十多年。

所幸的是,这一切还不晚,至少日耳曼人还没有登上月球……RQ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八十七章马拉松

更新时间:201321312:06:48本章字数:4086

把登月定为主要目标是顾祝同的主意,而且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问题是,这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就算花上好几年,也未必能够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前建造出具有重大意义的空间站。

用顾祝同的话来说。如果不能追上对手,那就超越对手。

显然,登月是超越对手的唯一办法。

此外,登月的宣传意义更加重大。

说白了,不管是发射卫星,还是把宇航员送入外太空,还是建造空间站,实际上的都是在家门口打转,即围绕着近地空间进行的宇航活动,在本质上没有脱离地球。更谈不上深入太空。虽然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围绕着地球运转。但是月球是一颗星球。登上月球,等于人类离开了地球的怀抱,第一次把足迹留在了另外一颗星球上,等于人类由此开始了在其他星球上生存的历史。

当然,还可以拿技术难度做宣传。

这就是,大部分宇航活动集中在近地轨道空间上,也就是离地面数百千米的高度上。而月球在三十万公里之外。

显然,把物体推高几百公里与推出三十万公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选择登月,还有一个关键原因。

这就是。登月所需的技术,超越了整个时代。事实上,即便到二十一世纪初,在私人已经能够进行宇航活动的时候,登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没有任何一家私人企业能够完成这个壮举。在二十世纪六零年代,登月需要集中一个国家的全部资源才有望成功,而且这个国家必须足够强大。

显然,在综合国力上,中国远胜于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就是说,如果对中国来说,登月都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程,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更别想在短期内实现了。

这就意味着,哪怕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先发优势,也会因为漫长的赛程,而显得微不足道。这就好比进行一场马拉松比赛,哪怕对手先跑出了几百米,相对于几十公里的距离,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可见,顾祝同发起了一场中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输掉的竞赛。

虽然顾祝同不懂技术,也没有航天工作的经验,但是他有高超的战略智慧,长远的战略眼光,做出了准确的战略判断。

在中德冷战的大背景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会回避中国发出的挑战。

事实上,这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等待的挑战。

在中国当局宣布启动载人登月工程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立即做出回应,表示早已在为载人登月做准备,而且肯定能第一个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以此证明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技术。

显然,这是顾祝同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反应,不但没有让顾祝同感到紧张,反而让他喜出望外。

原因很简单,不管中国是否有载人登月工程,德意志第二帝国都在做相关工作,而且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回应,并且表示要首先实现载人登月,那么其原有的登月计划就会被打乱。

要知道,任何一个大型工程项目,都有工程计划,也得按照计划进行。

赶超计划,得到的只是苦果。

当时,顾祝同已经掌握了大量有关情报。

根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载人登月项目,原本计划在一九八零年之前完成,最快也要到一九七五年。显然,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因为载人登月工程的难度比载人航天高出了上百倍。别的不说,载人航天就像把宇航员抛出去,然后让宇宙飞船脱离绕地轨道,依靠重力返回地面。也就是说,宇宙飞船在返航的时候是不需要动力的,也不需要运载返航的燃料。载人登月就不一样了,除了要把宇航员送上月球,还要让宇航员从月球上返回地球。这就要求,登月舱必须有动力系统,而且能够达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摆脱月球的引力,成为月球的卫星。此外,轨道舱也需要动力系统,而且必须达到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成为地球的卫星。虽然月球的引力场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是两套动力系统所需的燃料就有数十吨。这就意味着,需要把数十吨重的登月飞船发射到离地球三十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

可想而知,载人登月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技实力,以及工业实力,在完成了载人航天之后,花十年实现载人登月,绝对算不上充足。

后来,就有很多人认为,即便集全国之力,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未必能够在一九八零年实现载人登月工程。

中国的加入,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加快载人登月工程的推进速度。

对此,顾祝同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

一九六九年底,也就是席存瑞赢得了大选之后,顾祝同以即将成立的航空航天部部长身份宣布,中国将在一九七四年之前实现载人登月计划。

必须承认,顾祝同说了大话。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顾祝同发出豪言壮语之前,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甚至连一个详细周全的计划都没有。

说白了,当时中国的航天科学家与工程师还在计算登月飞船的总体质量呢。

问题是,谁会怀疑顾祝同?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顾祝同非常有名,几乎所有年纪在二十五岁以上的帝国臣民都知道顾祝同是谁。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在穿军装的时候,从来没有说过大话。

在中国海军将领中,顾祝同一向以稳重出名,即便在他担任参谋长期间,制订的海军发展规划也十分稳健。

显然,没有任何人相信顾祝同会吹牛。

既然顾祝同说能在一九七四年把宇航员送上月球,那就肯定能办到,而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按照原定计划推动载人登月工程,哪怕出现最好的结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可能在中国之前把宇航员送上月球。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德意志第二帝国输不起的比赛。

原因很简单,在关系到国家威望、体现国家科技实力与工业实力的战略领域,德意志第二帝国仅在航天领域占据着优势,而在其他十多个领域,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没有优势,甚至有很明显的差距。

如果在航天领域都被中国超越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民众还有什么希望呢?

当时,载人登月工程不但得到了帝国首相、以及几乎所有帝国联邦国民议会议员的高度重视,甚至得到了德皇的重视。在一九七零年,德皇就三次视察了帝国的火箭工厂,还专门看望了从事登月工程的航天工作人员。为了鼓励航天工作者,德皇甚至宣布,在载人登月成功之后,他将授予杰出工作者橡叶十字勋章,并且由帝国皇室出钱,奖励那些为航天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与工程师。

一时之间,航天成为这个时代最热门、也是最时髦的名词。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八十八章复出

更新时间:201321317:36:34本章字数:5093

席存瑞必须感谢顾祝同,因为顾祝同帮他赢得了大选。

事实上,只要顾祝同付出,并且到政府部门任职,哪怕什么都不做,也是对席存瑞莫大的帮助。别忘了,顾祝同是曾经的海军,三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更是中国海军战功最卓著的大将之一。如果不是元帅军衔仅授予冯承乾,并且由国民议会通过法律规定不再授予其他人的话,顾祝同肯定能够成为海军元帅,而且是中国海军十位大将中最有资格成为元帅的一个。

说白了,顾祝同本身就有着巨大的号召力。

显然,他肯到政府任职,表明了他对席存瑞的肯定。

如果考虑到顾祝同跟冯承乾的关系,那么顾祝同的就更加非同凡响了。

此外,顾祝同加入政府机关,哪怕只是顾问,也给席存瑞带来了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顾祝同在军队中的威望,弥补了席存瑞最大的缺陷。

别忘了,席存瑞在一九六五年当选的时候,受到的最大质疑就是没有军队背景,与军方没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席存瑞的身份正是他在这次大选中最大的缺陷。

付俊义是退役上将,有着强烈的军方背景,而他在选民心目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着军人的果断决策能力。也正是如此,很多选民才相信,付俊义当上总统之后,肯定能够解决中**队在危地马拉遇到的麻烦。

可惜的是,付俊义只是上将,而且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少将。

与顾祝同相比,付俊义的军方背景,以及在服役期间表现出来的才能,以及以军人身份为国做出的贡献,那就算不了什么了。

席存瑞是政治家。自然知道该如何抓住重点。

九月十日,也就是顾祝同复出的第二天,席存瑞就特意在总统府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且准许记者提一些敏感问题。

当时,一名记者就提到,顾祝同会不会加入竞选团队,成为下届政府成员。

席存瑞给出了肯定答复,不过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肯定答复。

结果就是。在第二天的所有报纸上都出现了与顾祝同加入席存瑞竞选团队,而且很有可能在下届政府中担任要职的。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想知道顾祝同会担任那个要职。

有人认为,顾祝同将担任国务院总理,即主管政府工作。虽然在政府中,总理的地位在副总统之下,但是谁都知道,总理是政府中的二号实权人物,只向总统负责,而副总统不过是总统的备份。

还有人认为。顾祝同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