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回到了国内,继续从事航空动力方面的工作。

一九四零年底,南昌发动机厂率先研制出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只是一台样机,但是立即得到空军重视。两个月后,南昌发动机厂就获得了空军的资助,开始完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到一九四一年底,南昌发动机厂研制出了二千千瓦级涡轮增压发动机。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二年,西飞才用第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改进了重型轰炸机,并且开始在新式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新式重型轰炸机。

这个时候,中国空军也提出了新式轰炸机所需达到的基本性能。

这就是,其最大载弹量不得低于六吨,在载四吨炸弹的情况下能够满油起飞,常规载荷下的最大航程不得低于四千公里,最大载弹量时的作战半径不得低于一千五百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不得低于每小时五百五十公里,最大载弹量时的最大飞行高度不得低于七千米,最大飞行高度不得低于九千五百米,至少需要配备六挺口径在十二点七毫米以上的自卫机枪,机组人员不得超过十一人。

可以说,这是非常高的性能指标。

最后,西飞设计的第二代重型轰炸机并没有完全达到空军提出的性能要求,但是也让空军感到满意。

当然,一种新的航空动力设备,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重型轰炸机。

在动力系统有了保证之后,研制性能优越的双发中型轰炸机也不是什么问题,而且中型轰炸机的用途并不比重型轰炸机少。比如,性能优良的中型轰炸机可以执行战术任务,还能够改造成像海上巡逻机、夜间战斗机、远程大型截击机这样的作战平台,其使用范围超过了重型轰炸机。

事实上,中国空军在大陆战场上,最需要的是双发中型轰炸机。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贵阳飞机制造厂就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型轰炸机,而且在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性能要求,并且在一九四二年初就获得了空军的订单。

当时,这种被命名为“胡兀鹫”的中型轰炸机是众多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战机中,最先量产的一种。

除了轰炸机,涡轮增压发动机还能应用在一些特殊机型上。

比如,重型防空截击机。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没有装备远程战斗机,而且也没有想过要装备远程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中国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发现,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为打击半径在八百公里以上的轰炸机护航。

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轰炸机的损失率非常惊人。为了降低轰炸机的损失率,空军只能缩小轰炸范围,并且尽可能的靠前修建或者获取机场。由此,又导致工程施工与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要知道,日本紧邻中国本土,问题都这么严重,那今后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问题将更加严重。

为此,在一九四零年底,空军就向各大飞机制造厂发出了重型战斗机的标书。

可惜的是,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研制重型战斗机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就算能够制造出重型战斗机,在性能上也不够理想。比如,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重型战斗机,就因为配备的发动机功率不足,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百五十公里左右,在遭遇了像“零”战这样的战斗机时,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虽然到了一九四二年初,空军的护航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好几种单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达到了八百公里以上,由成飞在“海鹰”基础上研制的“雄鹰”在成功减重之后,作战半径更是超过了一千公里。但是重型战斗机并没失去表演舞台,只是由远程护航转变为了夜间拦截与夜间护航。

这样一来,重型战斗机仍然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对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特别是在一九四二年之后,双发重型战斗机主要集中在夜间活动,其主要职能就是在夜间拦截敌人的轰炸机,或者是在夜间为己方的轰炸机护航,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夜间战斗机。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出现,为研制高性能重型战斗机铺平了道路。(未完待续)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六十一章坚强后盾

更新时间:201292711:21:14本章字数:4909

第二百六十一章坚强后盾

当时,在西南太平洋战区,中国空军部署了大约两百架“夜鹰”式重型战斗机。 /《》/ 《》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

这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由“胡兀鹫”的生产厂商,即贵阳飞机制造厂设计与制造的,而且与“胡兀鹫”颇有渊源。

在中国的飞机制造厂中,贵阳飞机制造厂的规模不算大,名声也不够响亮。

大战爆发前,贵阳飞机制造厂没有获得过一份来自军方的订单,主要业务是生产竞速用小型飞机,并且为成飞、西飞、沈飞这些大型飞机制造厂提供代工服务,即充当军机项目的二线承包商。

直到大战爆发,贵阳飞机制造厂才开始生产与组装军用飞机。

最初的时候,贵阳飞机制造厂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军方提供的生产许可证生产一些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军用飞机,比如水上飞机、气象飞机、小型运输机等等,并没有参与战斗机与轰炸机的生产工作。

只是,谁也不能由此否认贵阳飞机制造厂的潜能。

别忘了,贵阳飞机制造厂最早从事的就是生产小型竞速飞机。在二零与三零年代,飞行竞速赛风靡全球,深受各国重视。大战初期出现的好几种高性能战斗机,比如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战斗机、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bf109e,其前身都是竞速飞机,或者是由竞速飞机发展而来的。

有趣的是,在终于获得了军队的订单后,贵阳飞机制造厂却没有参与战术飞机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贵阳飞机制造厂主动放弃了优势项目,也不是没有理由。

这就是,战术飞机一直是几家大型飞机制造厂的主要竞争领域,成飞、沈飞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非常雄厚,而且与军方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贵阳飞机制造厂很难在该领域获得军方的青睐。

正是如此,贵阳飞机制造厂盯上了大型飞机制造厂没有注意到的空白领域。

“胡兀鹫”能够在空军的中型轰炸机项目中脱颖而出,就与贵阳飞机制造厂这种不对称竞争策略有很大关系。

当然,也与贵阳飞机制造厂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有关。《》/ 《》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

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贵阳飞机制造厂就接触过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将其用在了竞速飞机上。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发动机增加的重量抵消了增加的功率,而且破坏了飞机的气动外形,使其最大飞行速度并没有达到设计指标,但是这次尝试,足以让贵阳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看清航空动力的发展方向。

后来,贵阳飞机制造厂能够生产出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也与其工程师对航空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有极大关系。

总而言之,当时贵飞在航空技术领域的眼光是超前的。

也正是如此,在得知南昌发动机厂开始研制实用型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贵阳飞机制造厂就开始开发基于该发动机的飞机,而且一开始就锁定了双发动力方案,没有在其他方面浪费资源。

事实上,“胡兀鹫”的机体设计比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提前三个月完成。

结果就是,在其他飞机制造厂开始熟悉这种新的航空动力的时候,贵阳飞机制造厂已经在着手解决初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了,而且还在原形设计的基础之上,着手设计其他用途的军用飞机。

最终,贵飞毫无悬念的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获得了空军的巨额订单。

也正是在“胡兀鹫”的基础上,贵飞通过精简系统设备等方式,设计出了“夜鹰”式重型战斗机。

当然,“夜鹰”不是“胡兀鹫”。

两者相比,最大的区别在翼型上。“胡兀鹫”为了追求更远的航程、更高的升限、与更大的起飞重量,其翼展比“夜鹰”多出了近两米,而且机翼的相对厚度达到了百分之八,而“夜鹰”只有百分之五。在机身上,两种战机也有区别,即“夜鹰”的主机身段要比“胡兀鹫”细得多,而且尾部没有设置自卫机枪。仅从外观上看,“夜鹰”有点像是缩小了一圈的“胡兀鹫”。

显然,“夜鹰”的飞行性能比“胡兀鹫”好得多。

在最大航程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夜鹰”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每小时五百七十公里,比“胡兀鹫”高出一百二十,甚至比很多现役的单发战斗机还要快,最大升限达到了一万二千四百米,超过了除正在试飞的b29之外的所有重型轰炸机,比“胡兀鹫”还高了大约一千米。

当然,在机动性能上,“夜鹰”算不上出色。

这也是重型战斗机的通病,而且空军也并不有要求重型战斗机具有出色的敏捷性。

说白了,重型战斗机是非常纯粹的截击机,主要作战对象是敌人的重型轰炸机,因此只对速度、升限与航程有较高要求。

“夜鹰”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充裕的内部空间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这也正是“夜鹰”从“胡兀鹫”身上继承下来的优势。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贵飞的工程师缩小了“夜鹰”的机身尺寸,但是与其他任何一种战术战斗机相比,“夜鹰”的机身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夜鹰”不是轰炸机,用不在设置内部弹舱,因此可以把原本用于内部弹舱的空间用来扩大燃油容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续航飞行能力。

要知道,“夜鹰”在不使用外挂副油箱的情况下,最大飞行距离达到了三千三百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唯一能与“夜鹰”媲美的,也就只有美国的p38“闪电”战斗机了,而这种战斗机的最新改进型的最大飞行距离也只有三千六百公里。“夜鹰”的最后一种改进型,其最大飞行距离超过了四千五百公里,而且在使用两具外挂副油箱之后,还能提高到六千公里以上!

巨大的内部空间,不仅可以用来装更多的燃油,还可以装更多的设备。

虽然空军最初没有想过研制一种专用的夜间截击机,但是在“夜鹰”服役后,空军立即发现了这种战斗机的潜力。从第三批次开始,“夜鹰”就配备了机载雷达,成为世界上最早配备雷达的夜间战斗机之一。此后,空军还对前两个批次的“夜鹰”做了改进,为其安装了机载雷达。到一九四三年,“夜鹰”基本上就是专用夜间截击机了,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夜间执行作战任务。

事实上,“夜鹰”这个绰号,也正是由此得来。

“夜鹰”的机载雷达,正是安装在机首处,而在“胡兀鹫”上,这处低于驾驶舱的位置安装的是自卫机枪。

当然,在改进成夜间战斗机之后,“夜鹰”的配制也有所变动。

最显著的,就是增加一名飞行员,准确的说是雷达操作员,其位置在飞行员身后,主要工作就是控制与使用机载雷达。

当然,在一九四二年,所有“夜鹰”都是重型战斗机,没有配备机载雷达。

要到一九四三年,第三批次“夜鹰”才开始配备机载雷达,而昼间型的“夜鹰”要服役到一九四四年底,直到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单发战斗机问世,才全部改装成了夜间战斗机。

说白了,当时“夜鹰”是中国空军中,唯一一种能够在一千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上为轰炸机提供掩护的战斗机。

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努美阿的直线距离接近一千五百公里,而伦内尔岛到努美阿的距离也在一千三百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当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只有“夜鹰”能够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掩护。

正是如此,中国空军才把首批“夜鹰”部署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

有趣的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主要与“夜鹰”配合作战的,正是同样出自贵飞的“胡兀鹫”式中型轰炸机。

虽然空军在腊包尔、莫尔兹比港等地部署了一批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主要用来打击澳洲本土,很少参与岛屿作战。当时,中国空军并不缺乏重型轰炸机,不然也不可能大批提供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是,重型轰炸机对起降场地的要求更高,而且后勤保障的难度更大,使其前线部署能力远不如中型轰炸机。比如,重型轰炸机需要长度在二千四百米以上的硬质跑道,而在所罗门群岛中,只有霍尼亚拉有一条这样的跑道,而“胡兀鹫”只需要一条长度在一千五百米左右的简易跑道就能起降。此外,重型轰炸机每飞行一个小时需要大约二十二个工时的维护量,而“胡兀鹫”只需要八个工时。更重要的是,重型轰炸机大量采用了铝制结构部件,极易受潮湿的气候影响,机体老化程度非常严重,而“胡兀鹫”上的铝制结构部件并不多,因此受气候影响要小得多。

当然,这也有战术上的原因。

重型轰炸机更适合用来打击城市、工业区、交通枢纽、军事基地等大型目标,而且往往采取高空投弹战术,而在西南太平洋上,除了澳洲本土,其他岛屿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值得动用重型轰炸机的大型目标,反而是中小型目标众多,而轰炸这些目标,更适合采用较为灵活的中型轰炸机。

说白了,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在大,在西南太平洋战场的岛屿争夺战中也派不上用场。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六十二章疲于奔命

更新时间:201292717:44:21本章字数:5039

第二百六十二章疲于奔命

强大的岸基航空兵,正是第51舰队最有力的强大后盾。 /《》/ 《》广告 全文字txt下载

说白了,只要作战海域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距离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后,顾祝同就能随时呼叫岸基航空兵提供支援。

这个距离,正好覆盖了新喀里多尼亚。

也就是说,顾祝同完全可以让舰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没有必要去冒险寻找决战机会。

只是,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