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鸬鹚”还取消了后座上的自卫机枪。

实战证明,由副驾驶,也就是导航员操作的自卫机枪,在战斗中几乎没有用,对从后方进入的敌机基本上没有威胁。当时,中国海军已经认识到,为轰炸机减重,尽可能的提高轰炸机的飞行速度,要比增强轰炸机、特别是战术轰炸机的自卫能力重要得多。轰炸机最有效的自卫手段就是速度。

说白了,如果能摆脱敌人的战斗机,那就根本不需要自卫武器。

当然,“鸬鹚”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在飞行员座舱外围设置了装甲板,能够抵挡住零点五英寸以下口径的枪弹。又比如,其翼下挂架能够各携带一枚五十公斤、或者一百公斤级的航空炸弹。这种小炸弹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扰乱敌人的防空火力,只是在实战中,很少有飞行员会选择增加一百公斤、甚至是两百公斤的起飞重量。只有在攻击地面目标的时候,这种小炸弹才能派上用场。

显然,“鸬鹚”算不上优秀,只是比“雪雕”好得多。

……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一百五十一章箭已离弦

更新时间:201283022:55:07本章字数:5021

第一百五十一章箭已离弦

最后出发的,依然是起飞重量最大,也最笨重的鱼雷攻击机。

在“唐太宗”级服役之前,这种起飞顺序就没有改变过。主要是,没有弹射器,舰载机只能滑行升空,也就得让最笨重的、滑行距离最远的战机留在最后面,让滑行距离短一些的战机首先升空。

此时,中国海军的主力鱼雷攻击机也换成了同样由沈飞研制的“塘鹅”式。

显然,这也是一个非常丑陋的名字,只不过非常贴切。

最初的时候,中国海军提出在共同的框架下研制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以降低研制经费,并且增强规模生产效应。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海军的经费相对有限,还得重点建造战舰,能够用于海军航空兵的经费就更加有限了。此外,海军的舰载航空兵规模非常小,就算有六艘舰队航母,各种舰载机的需求量也只有两百到三百架,也就很难在生产中发挥出规模效应。

问题是,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至少以一九四零年代的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在相似的气动结构下,开发出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

要到大战末期,才能具备必须的技术基础。

结果就是,海军最终向现实低头,让沈飞单独开发鱼雷攻击机。

与“翠鸟”相比,“塘鹅”大得多,正常起飞重量达到了四点二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四点六吨。

可以说,这已经是在不借助弹射器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极限起飞重量了。

如此巨大的起飞重量,与海军的战术与性能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海军并没有对鱼雷攻击机的性能提出太高的要求,而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海军更改了性能指标。

主要就是,与日本海军的战斗,暴露出了鱼雷攻击机的不足。

最大的问题就是,鱼雷攻击机的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得在敌舰多层防空火力的拦截下发起攻击。

实战也已证明,鱼雷攻击机的战损率远高于俯冲轰炸机。

更要命的是,“翠鸟”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因此在战斗中的损失极为惨重。在第一次硫黄岛海战中,“翠鸟”的战损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四,几乎每一次出击都意味着有去无回。

受此影响,海军大幅度提高了鱼雷攻击机的防护水准。

虽然海军的要求并不变态,即机身关键部位必须能够挡住零点五英寸强大,次要部位也要能够经受住七点六二毫米口径枪弹、以及炮弹破片的直接攻击,只有飞行员座舱的装甲盒必须能够挡住二十毫米高射炮的炮弹。但是即便如此,也意味着需要在战机上安装数百公斤的装甲。

事实上,仅仅是装甲,就让“塘鹅”增重了近六百公斤。

除此之外,海军还提高了鱼雷攻击机的作战半径,即要求在正常起飞重量,也就是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的时候得超过六百公里,最好能达到七百五十公里,而在最大起飞重量,即执行水平轰炸任务的时候,要达到五百公里,最好能达到六百公里,且两种情况下都得保有十五分钟的余油。

所幸的是,海军对速度指标的要求并不高,甚至降低了速度要求。

这也与实战有关。

在与日本海军的战斗中,中国海军就发现,不管是战斗机、还是鱼雷攻击机,低空速度都快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防空战斗机在对付鱼雷攻击机的时候,很少尾追攻击,大部分时候都是俯冲攻击。显然,速度快不快并不重要,关键是得有足够的敏捷性,以及较高的抗打击能力。

可以说,如果海军没有降低速度指标,以当时的技术水准,根本无法设计出能够满足海军全部要求的鱼雷攻击机。

在海军的众多要求中,最独特、也是最奇怪的,就是采用内置式弹舱。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必须把鱼雷挂在弹舱里面,而不是像“翠鸟”那样,直接挂在机腹下面。

海军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主要是考虑鱼雷的安全性。

当然,这么做也能降低飞行阻力。

问题是,当时海军已经在研制五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因此鱼雷攻击机的内部弹舱就要做得足够大。

受此影响,“塘鹅”成了一种非常难看的战机。

从侧面看,“塘鹅”的机身又短又粗,就像是一只大肥鹅。也许正是如此,海军才为其取了这么个不雅的名字吧。

严格说来,“塘鹅”不是一种优秀的鱼雷攻击机。

主要就是太笨重了,基本上没有灵活性可言。如果不是有厚实的装甲保护,“塘鹅”的战损率肯定会高得吓人。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曾经有一架“塘鹅”在被打掉了半截机翼,被二十毫米以下口径的高射机枪击中了一百多次之后,依然返回舰队,成功降落到了航母上。要是换成其他任何一种战机,哪怕是中国空军的攻击机,在类似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侥幸返航。

“塘鹅”在中国海军中的服役时间非常短暂,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交付之后,仅在一线部队服役到一九四二年四月,总共只有九个月。只是,“塘鹅”在整个大战期间的产量高达一千四百架。也就是说,大部分“塘鹅”不是在航母上服役,而是做为岸基飞机使用。有趣的是,“塘鹅”最主要的战场不在海洋上,准确的说不是参加舰队作战,而是作为战术支援飞机使用。主要就是,“塘鹅”的弹舱足够大,而且载弹量惊人,还能在翼下挂架上携带数枚小型炸弹,在执行水平轰炸任务的时候,不比当时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差,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对地轰炸行动。

与“翠鸟”相比,“塘鹅”最大的特点就是抗打击能力强,载弹能力强。

可惜的是,当时中国海军还没有获得五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因此“塘鹅”依然只能使用四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

这样一来,“塘鹅”的起飞重量能够减轻近两百公斤。

事实上,这也让“塘鹅”从“秦始皇”级航母上起飞变得极为困难。要到“唐太宗”级航母服役,像“塘鹅”这么笨重的舰载机才能以标准起飞重量升空,没有弹射器,都得减轻起飞重量。

九点不到,最后一批“塘鹅”离开了航母。

在吸取了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海军修改了攻击战术,即放弃了之前被广泛采用的小机群攻击战术。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艘航母派出的全部战机、至少是轰炸机与攻击机必须在飞行途中会合,然后一同发起攻击。只有这样,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才能最有效的配合。如果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分别进入,那么敌舰队就有足够的时间组织防空拦截。

只是,在一九四一年,这套战术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

主要就是,首先升空的是速度较快的俯冲轰炸机,而速度较慢的鱼雷攻击机被安排在最后起飞。如此一来,要么是俯冲轰炸机在升空后降低飞行速度,等待鱼雷攻击机,要么就是鱼雷攻击机以更高的速度飞行,追上俯冲轰炸机。不管采用哪种办法,都会缩短攻击机群的作战半径。

也就是说,只有当作战半径较低的时候,才能采用大机群攻击战术。

所幸的是,这次的攻击距离在三百公里左右,仅相当于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最大作战半径的百分之五十。

显然,两种战机都有足够的燃油在组成大编队之后去攻击美军舰队。

为了赶时间,这次采用的是后一种办法,即先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以巡航速度飞行,而后起飞的鱼雷攻击机以全速飞行。

等到攻击机群离开舰队上空,李向龙并没感到轻松,六艘航母上的勤务人员也没停歇。

现在,每艘航母上还有四架战斗机,而且还各有一架备用战斗机。

因为新式舰载机的尺寸都增大了不少,所以“秦始皇”级的总载机量有所减少。实战也已经证明,航母以最大限度搭载战机,如果不能让战机达到最大使用效率,也根本没有多少意义。受此影响,李向龙调整了舰载航空兵联队的编成方式,在保留了四个中队之后,每个中队的战机减少到二十架。

事实上,在舰载机的性能提升之后,减少载机数量,并没有降低航母的打击能力。

考虑到美军舰队就在附近,而且肯定派出了侦察机,所以在攻击机群出发后,李向龙立即命令剩下的战斗机全部升空。

这样一来,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提高到了四十八架。

为了应付不测,六艘航母还把备用战斗机放在了飞行甲板上,并且让飞行员在座舱内待命。

这一部署,马上就收到了效果。

九点过五分,在西南方向上,大约一百公里外巡逻的一架“海鹰”发现了从北面飞来的美军侦察机。

空战毫无悬念,那架美军侦察机甚至还没有发现“海鹰”,就被击落了。

只是,西南太平洋舰队里的气氛也立即紧张了起来。

第一百五十二章坐以待毙

更新时间:201283110:10:44本章字数:5085

被击落的那架侦察机不是飞向西南太平洋舰队,而是正在返航,而且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作战记录都证明了这一点。当时,西南太平洋舰队在第一航母大队北偏东大约六十度方向上。

也就是说,西南太平洋舰队依然在珊瑚海东部海域活动,而第一航母大队在珊瑚海南部海域。

这里,必须提到顾祝同。

在二十四日夜间,李向龙曾经打算全速向西航行,然后转为向南航行。也就是说,在二十五日清晨机动到珊瑚海中部。这样一来,侦察机就能向南飞行,不管第一航母大队是向南前往塔斯曼海,还是留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动,都会被侦察机发现。只是,顾祝同说服了李向龙,让他改变了想法。

要知道,这么做,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甚至会产生致命的结果。

这就是,如果美军已经知道西南太平洋舰队进入了珊瑚海,而且曾经前往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新喀里多尼亚之间搜寻,那么第一航母大队的侦察机就会全数向北搜索,也就有很大的把握找到西南太平洋舰队。

此外,如果第一航母大队在珊瑚海南部海域活动,那么美军的岸基巡逻机也会重点搜索其北面的海域。

总而言之,如果按照李向龙的想法做,那么西南太平洋舰队就很有可能首先暴lù。

显然,李向龙也非常清楚,暴lù行踪与自杀没有多大的区别。哪怕第一航母大队只有两艘航母,也有能力发动一次决定xìng的攻击。更何况,第二航母大队与第三航母大队依然行踪不明。

最终,李向龙采纳了顾祝同的建议,即依然留在珊瑚海东部海域。

可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要知道,如果按照李向龙的想法,西南太平洋舰队肯定会在派出攻击机群之前,被弗莱彻派出的侦察机发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弗莱彻来不及发起攻击,也至少有足够的时间加强舰队的防空力量,并且把西南太平洋舰队的行踪报告给哈尔西,也就是让斯普鲁恩斯知道,而当时斯普鲁恩斯已经进入珊瑚海,就在西南太平洋舰队北面大约八百公里外,而李向龙与顾祝同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情况。

说得再直接一点,就算西南太平洋舰队赶掉了第一航母大队,斯普鲁恩斯也能在下午四点左右赶到,赶在天黑之前发动攻击。显然,西南太平洋舰队在天黑之前找到斯普鲁恩斯的可能xìng极为渺茫。

显然,如果在傍晚的时候遭到突然袭击,西南太平洋舰队肯定是凶多吉少。

这场海战结束之后,顾祝同就是凭借这一点,获得格外提拔,在年底的时候就晋升为海军准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防空战斗机击落了美军侦察机之后,李向龙专门询问了无线电监听部门的军官,确认那架美军侦察机没有来得及发出电报。

这下,李向龙才松了口气。

至少,他还没有暴lù行踪。

此时,弗莱彻根本就不知道东北方向上发生的事情。

要知道,侦察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只有在发现了敌舰队之后,才会发出电报,而不会随时报告情况。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侦察机随时报告情况,就等于在警告附近的敌舰队。

当时,弗莱彻依然在耐心的等待侦察机的报告,只是他对此已经不抱希望了,因为侦察机早已到达最大侦察半径处。

显然,侦察机在返航途中发现中国舰队的可能xìng并不大。

事实上,弗莱彻也没有想到中国舰队会在珊瑚海东部海域活动。结果就是,他安排的侦察机只搜索了北面九十度的扇形区域。当时,遭到拦截的那架侦察机,就位于侦察区域的最右侧。

也就是说,弗莱彻划出的侦察区域根本没有把中国舰队包括进去。

显然,也就不会有侦察机发现中国舰队了。

因为没有发现中国舰队,所以弗莱彻还产生了一个幻觉,即认为中国舰队依然在珊瑚海北部海域活动,根本没有南下。

只是,弗莱彻也没有让第一航母大队加速北上。

原因很简单,补给作业还没结束呢。

虽然接受补给的主要是轻巡洋舰与驱逐舰,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