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杀猪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杀猪状元-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种幸福的疲倦中,刘太后渐渐的沉入了梦乡,梦里的情景有如桃花源,让刘太后在睡梦中也带着微笑。

郭槐站在大殿的门口,看着大殿内空空的景象,心中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么,郭槐无聊的想到,等待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第一百九二章 工部侍郎

方羽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郭槐待在大殿的门外,正向里面鬼头鬼脑的看着,那神情有些好笑,方羽向郭槐笑着点了一下头,他想着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这会儿,方羽却看着很顺眼,人与人之间,有些事情真是很奇妙的,好坏全在个人的感觉中,好人与坏人,有时候还真是难以硬性的归结出来。

郭槐也笑了一下,两人都没有说话,有些事情,各自心里明白就成,这一刻,方羽觉得自己需要拉拢一些人,当然,这不是为了权势的需要,而是方羽决定在这个时代做一点事情,自己既然已经改变了历史,那么,自己何不就放手大干一声。

郭槐看着远去的方羽,他发现方羽的背影与从前有些不一样了,好象少了一些清冷,多了一些热情,郭槐摇了摇头,没有多想下去,在他看来,有些事自己没必要想那么多,方羽是个什么的人,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羽以后能给他郭槐多少好处,在郭槐看来,方羽既与刘太后在一起了,那就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一方的人了。

第二天的早朝方羽也参加了,方羽得以升任工部的侍郎,这个任命倒没有什么人反对,虽然有着不错的油水可捞,可权力并不大,在八王爷看来,如果方羽能够老实的做着大宋的官员,自己倒也没有必要处处针对着方羽,毕竟只要方羽不危害到大宋的安危。八王爷还是蛮喜欢方羽这个人地,更何况方羽是杨延昭的义子,也算是自己的晚辈了。

工部侍郎的官位虽高,丁谓却是没放在眼里的,在他看来,这个官位,实际上就是一个打杂的活儿,更何况在朝议上,赵祯与刘太后都是力挺方羽。如今的方羽,似是完完全全的成了皇帝与太后眼中的大红人,风头正劲着,丁谓可不想在这个时候顶着风头来。对于提拔范仲淹,包拯等人地议案,在朝议上却是争论不体,做为范仲淹的恩师。晏殊自是力挺自己的学生,八王爷不知道赵祯想要做什么,所以做了中间派,这些年。晏殊因与方羽的关系,与丁谓成了对头,属于晏殊地一派的人物。丁谓自然就要反对。因为争的激烈。所以众人对于方羽一事都没有太在意,直到今日的早朝结束。有关于范仲淹,包拯地事情也没有一个决定,对于一个封建王朝出现如此民主的场面,方羽的心中又是一番感叹,如果这个王朝的思想再解放一点,不那么压抑人性地创造,如果没有北方草原上的武力破坏,也许资本工业化将会是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吧。

早朝之后,方羽领了官服,文谍之类的东西,便立既走马上任了,方羽并不想进行什么大地改革,不过眼前有三样事情,方羽觉得须早点儿做出才好,一是火枪地制造,只要能造出滑线后膛枪,并且大批量地出产,那么就可以彻底解除大宋周边的威胁,另一个就是生产火枪地机器,那就势必要加快大宋的工业化进程,第三个就是建立一所军事院校,同时,方羽打算在军事院校中增加一个附属的医学院,这三件事情说起来就属火枪的设计好办,因为方羽本就是玩枪的出身,对于后膛枪的制作很清楚,那工部的尚书是一个中立派,不过他知道方羽眼前是皇帝与太后眼中的红人,知道方羽的打算后,他把官府的工匠作坊全都交给了方羽管理,这样不但计好了方羽,他自己也省了不少的心。

大宋本身已经有火器的制造,方羽找到几个最好的铁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后世的土法炼钢炉,炼出的钢铁虽不是很好,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错的了,然后方羽又找来几个火器上的工匠好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制出了二杆后膛枪,一百来颗纸壳的子弹,虽然射程不是很好,却比现有的弓箭在射程上要强多了,为了增强赵祯他们的信心,方羽拉来了赵祯到靶场观看,为了知道方羽这三个月都干了些什么,刘太后也特意过来了,刘太后对于军事上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虽然觉得火枪的威力确实比弓箭强多了,不过她还是觉得方羽这是在不务正业,好在她也没指望方羽真的做些什么,对于方羽喜欢胡闹,刘太后也没有说什么,赵祯却是兴奋的很,这几年,因为受方羽的影响,赵祯在军事上还是有些见识的,见到火枪的威力,赵祯心中也明白,若是大宋的士兵人人有

枪在手,那打起辽国来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所以对于说的建立机械研究院和军事学院,都是一口答应了,大宋这时的国库虽然谈不上很充实,但赵祯还是允诺每年拨给方羽十万两银子的经费,方羽自己又捐了二十万两的银子,将机械研究院和军事学院初步建立了起来。

机械研究院招收的都是工匠世家中聪明的子弟以及一些比较优秀的工匠,军事学院招收的则是大宋一些将领和少量的通过考核的基层官兵,附属的医学院,方羽则是招收了各地的郎中进行培训,至于教学的老师,方羽当初收养的那些孤儿派上了用场,虽然这做老师的里面有很多的女孩子,遭到到了以丁谓为首的那些人对方羽的弹劾,不过在赵祯的大力支持下,这件事情被压了下来,研究院方面主要学习的是物理与化学,虽然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高深的学问了,好在方羽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日可成的,倒也没有太过着急,方羽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军事学院上,把一些现代的军事理论引入了课堂。

方羽这些激进的方法,让八王爷既赞赏又有些担心,八王爷最担心的是军事学院教育出来的人,都是方羽的学生,万一以后方羽有不轨的心思的话,对大宋的赵家来说可就不得了,所以八王爷非常的反对由方羽把持着军事学院的事情,对于这件事,方羽也没有与八王爷进行什么斗争,在他的建议下,赵祯挂上了军事学院校长一职,八王爷则成了军事学院的副校长,八王爷负责军事学院的一切大小事物,方羽抽出身来,只负责教材的编辑,这一样来,八王爷算是对方羽放了心,觉得这方羽是真心为大宋着想的,从此倒是很真心的站在了方羽的一边,由于八王爷站在了方羽的一边,方羽又与晏殊的关系很好,因此在朝中,势力压过了丁谓一方,有个什么争议,一般来说都是方羽他们占了上风。

如此一来,时间便过去了一年,利用水动力的火枪制造厂也建成投产了,第一个月生产出了六百来条枪,这些枪的威力比当初制造的两支样品还要强上一些,同时,大宋的第一支三千人的火枪营也正式的投入了射击的训练中,一个月后,赵祯再一次的来检验了成果,看到火枪所产生的威力,赵祯脸上都笑开了花,仿佛看到大宋的军队横扫天下,为他带来各国的公主充入他的后宫。

也就是这个时候,公孙策,展昭他们不负方羽所托,平定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严重的威胁着辽国的安全,高丽见此情况,也对辽国的态度冷淡了下来,虽然没有宣布脱离辽国这个宗主国,却也不再向辽国进贡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西北的党项人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党项人宣布独立了。



在一年多前,方羽回到大宋的时候,党项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毒杀了李德明,自己做了西北王,用了一年的时间统一了西北的各方势力,在实力强大后,李元昊的野心也大了起来,在辽国的支持下,李无昊宣布了党项人的独立,并着手准备立国。

在宣布独立前,李元昊突然袭击了大宋的边关,打了大宋一个措手不及,攻下了大宋延州外围的保安,金明寨,兵锋直抵延州城下。

这一次李元昊的突然袭击,幸好有方羽早先布下萧远,杨宗保等人所在,在延州城下血战了七天,李元昊没有沾到便宜,不得不解围而去。

对于李元昊的公然反叛,赵祯以及一些大宋的人当然是勃然大怒,本来赵祯有意让方羽挂帅出征,但八王爷怕死了方羽掌兵,只要方羽不掌兵,八王爷觉得一切都好说,最后的结果是由年迈的杨延昭领兵征讨李元昊。

由于方羽的因素,党项人的叛乱提前了近九年的时间,并且由于得到了辽国人的支持,李元昊的实力比历史上的更为强大,若非方羽早年布下萧远,杨宗保他们在那里,只怕延州一地就要成了西夏的地盘了。

对于李元昊的反叛,方羽倒没有很在意,如今大宋已经可以装备后膛枪了,一旦形成了规模,小小的李元昊又算得什么。方羽没有想到的是,李元昊还真是有些厉害。

第一百九三章 党项叛乱

大宋讨伐李元昊的军事行动,方羽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这个时候,辽国趁着大宋无力他顾的时候,集聚重兵准备对付在草原上的公孙策,展昭他们,虽然公孙策他们现在已经有近二十万万的可战之士,不过比起辽国来还是差的远了,这一次,年迈的耶律隆绪有点儿孤注一掷,集中了四十万的大军,想要一举平定草原。

方羽现在在大宋,对于草原上的事,方羽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把自己的精力全投入在当前手中的事物中,以期尽快提高大宋的军事能力,方羽将自己所会的知识都编写了出来,又将大宋现有的雕版印刷改成了活字印刷,将自己所编的书大量的印刷出来,发给那些读书人,本来方羽还想通过赵祯对大宋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不想反对者太多,方羽不是一个改革家,也就懒得改革了,方羽心中清楚,只要社会生产力与军事力量上去了,社会的制度改革到时候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八王爷见方羽没有去争权夺势,而是安心的在编书,心中对他十分的满意,于是捐了不少钱给方羽,支持方羽的印书大业,这种平静的日子过了一个来月,西北的战场上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年迈的杨延昭在战场上感染了风寒,不幸病逝,李元昊趁着宋军的军心不稳时进行反攻,大败宋军,并且占领了延州城。

萧远,杨宗保他们原先所领的士兵在上一次的血战中消耗了大半的兵力,这一次的战斗,主要的士兵是来自于杨延昭带去的禁军,这些禁军缺少了训练,没有多大的战斗力,有杨延昭这等名将在,还可以与党项人打个势均力敌,杨延昭一去世,便被李元昊寻到了破绽。集拢了二十来万的兵力实行反击,一下打的宋军落花流水,在萧远,卢方,韩彰,蒋平,杨宗保等人地支持下,狄青暂时做了统领。收拢了残余的宋军,顶住了李元昊的进一步扩张,而那个朝庭派过去的监军,早在宋军大败时便一路逃回了汴梁。

对于宋军的这一次大败。赵祯在早朝上气得要吐血,把那个逃回来的监军拉下去砍了头,对于杨延昭,赵祯在方羽的请求下,下令进行了厚葬,并让百官着孝衣为他送葬,以示皇家对天波杨府的恩遇,这一个圣旨可是大宋从没有过地事,自然就有很多的人反对,认为这是武将压到了文官的头上。在赵祯的执意下,刘太后地默许下,最后百官还是披着孝衣为杨延昭送了行。

赵祯本想让方羽去西北领兵,不过方羽却没有答应,推荐了范仲淹去,八王爷对于方羽的这一高风亮节深表赞同,丁谓那一方畏惧李元昊的实力强大。没有出头来说什么,最后,赵祯只得让范仲淹去了西北,那刘太后也不希望方羽离开汴梁,离开自己的身边。见方羽自己不愿去,心中当然高兴。

方羽之所以推荐范仲淹去,是因为范仲淹本来就是历史上对抗西夏的名将,这一次,范仲淹没有多带军队过去,只带了那新组建的三千火枪营士兵。他看过这火枪的威力,简直是骑兵的克星,在相同的兵力下,可以说完全的压着对方打,范仲淹临去时,一再哀求方羽多训练一点这样地士兵出来,方羽只得告诉他,以现在的生产力,一时之间只怕难以满足他的需要,八王爷听了这事后,有感于方羽一心为国的精神,在汴梁发动了捐款的行动,凑出了五十万两的白银给方羽扩大兵工厂的规模,使得月产六百来条枪变成了月产近三千条枪,不过这已是五个来月后地事情。

范仲淹到了西北后,听从了方羽的忠告,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守着防线,从不主动出击,对方来犯,范仲淹就让火枪营在城头上给对方来一下狠的,经历了几次后,那李元昊心中也害怕了那火枪,停下了军事行动,派出了大量的间谍打探这火枪的来历。

赵祯对于范仲淹到了西北战场后没有建树,心中有些不高兴,在方羽耐心地劝告下,只得耐着性子等火枪第二,三,四营的装备和训练完成,这一次,方羽让这三个营配上了马匹,增强他们的机动能力。

一切事情都在方羽的掌握中进行,方羽也渐渐变得没有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南方传来柳永他们的消息,他们用那福寿膏从东瀛弄来了不少的黄金和白银,俱体

,方羽看到那数字也是吓了一跳,大宋地水军在那个这福寿膏,一边顺手抢了点,竟然弄来了十余万两的黄金与四十万两的白银,这一笔钱,一下子解决了大宋的国库危机,让赵祯与大宋的一些官员们看到了掠夺外国的好处,虽然还有很多的人在喊着自己是天朝上国,不可以做这种强盗的行径,但受了方羽影响的赵祯把那些人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加大了大宋水军的兵力投入,希望能为自己的国库多弄一些金银来,对于这件事,刘太后倒是也赞成的,这倒不是方羽对她的影响,而是她也看出了大宋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后的危机,一方面,大宋国库的收入日益减少,给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危急,另一方面,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给国家带来了另一个动荡不安的危机,可是若对这种事进行改革的话,刘太后心里清楚的很,必会遭到这些大地主集团的反对,现在,采用这种方式,用方羽的话来说,就叫做转嫁危机,将大宋的危机转嫁到别国的头上,虽然很不仁道,不过这种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