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完事了,立即用水替他们擦洗。若是幸运的话,正好嫔妃不大舒服,或者来了大姨妈,或者皇帝胃口好,想来一个3P4P的啥,那么一道加入。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开始便是侍御身份,正好刘娥不舒服,让李氏代替自己与赵恒发生关系,然而很巧,一枪中标,然后另一个传奇故事又再度开始。

然后是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再进是才人,美人,婕妤,实际这些人依然身份低微,就象大户人家,有妻有媵有妾有婢,只能说美人不再是婢,而是妾了。上面还有,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她们相当于低级媵,上面还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高级媵,最后才是皇后,那就是正妻。

因此刘娥入宫没有多少人关注,一个小美人罢了,何必计较?

赵恒第一个正妻是小小潘,小潘死后,娶了郭守文的女儿为妻,郭氏还替赵恒生下一个儿子,还有其他的儿子,然而一个个早早夭折,只有郭氏的儿子赵祐平安活下来。

赵恒御驾亲征,对王旦说十天不能败辽军,当立太子,便是郭氏这个孩子。然而当时小小赵才几岁大,因此郭氏留在了京城。刘娥随驾亲行,大家还是没有注意,皇帝嘛,身边总要有宫娥服侍的。

赵恒从北方回来,但不久后,小小赵因病去世,死的时候才十岁。造成这情况一是医疗条件仍很落后,二是皇宫看似美丽的背后,实际是一个大监牢,缺少活动,甚至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阴谋,因此皇子夭折率反而胜过了普通人家。儿子死了,郭氏心情低落,于是今年因病去世。

这时候刘娥才产生了真正的野望。

第五百三十二章军事家(下)

李继隆去世,宋九可能不久也要致仕。应当来说,赵恒猜疑心很轻的,但宋九久不下去,会让其他人找麻烦。毕竟功劳太大,他在,其他人一起黯然失色。

而且宋九也没有进取心了。

一旦东北打好基础,必退无疑。

这两大支柱离开北方,北方将无重臣镇守。吕夷简他们还不行,资历浅,声望低,无法震慑北方。

然而北方如此的复杂,面积又如此地广大,不要说别的,就是辽东三府,虽然北方室韦没有直接治理,可是往东一直延伸到滨海,东北到达混同江入海口,实际面积已远超过了后世的东三省。况且还有燕云地区,中京上京地区,仅是这个面积,就超过了原来宋朝疆域的一半有余。

就不要说更大的羁縻地区了。

甚至库页岛上的一些生番部都派来使者表示诚服,当然,那更是一个笑话。

因此必须要有重臣坐镇。

张齐贤无辄,这样的人选一要有资历声望,二要文治武功兼备,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于是张齐贤先去了云中,照看着云中路。

加上毕士安去世,朝中只有唯一一个真正的大佬,那就是寇准。

毫无疑问,他成了第一首相。

如果不是寇准性格上的缺陷,他的仕途将会坦荡无比。

王钦若不快活,对宋九不快活,是宋九没有将真相说出来。让他出了大糗,与寇准不快活原因更多。寇准岐视南方人,岐视他的为人,岐视他的性格,看不起他乖巧……能列出几十条原因。

宋九与王钦若矛盾冲突并不大,而且也不在一个级别上,况且宋九要退了,王钦若哪里敢往深处得罪?

宋九与寇准矛盾冲突也不大,这两人因为性格问题。肯定会产生种种冲突,不过宋九并没有因此而建议不用寇准,相反从开始就有提携之功,在暗下里多次保存过寇准。寇准也不是傻子,虽与宋九很多时候意见不和,但冲突始终能克制住。因此两人有不和之处,都摆在台面上来说的。不能算是君子之争。但更不能算是小人之争。

然而寇准与王钦若那都是恨不能将对方往死里整的矛盾。

不过眼下王钦若还非是寇准对手。

并且赵恒从北方临行前,宋九再次说了寇准的用途。

当年寇准还有立皇储的功劳。

赵恒是一个记恩的人。

刘娥也记得那年的事,宋九说了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寇准。

因此寇准高居数年首相。

不过这时候寇准性格上的缺陷再次发作。

郭氏去世,赵恒就有意想立刘娥为皇后,寇准是首相。于是将他喊进宫来商议。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

寇准连南方人都瞧不起,更不要说刘娥了。他不但当场反对,而且出宫后带着大臣们大闹,说了许多刘娥难听的话。

这一来,刘娥现在肯定不能做皇后了。

而且寇准大肆宣传。话又难听,刘娥终于扭转了对寇准的印象。由喜欢变为厌恶。

前面还有一件事,在赵匡义朝时寇准曾主持过一次科举,省试,殿试,殿试才是最终排名。赵匡义将成都举子陈尧叟定为状元。结果到寇准写榜单时,一看到陈尧叟是四川人,不乐意了,于是将状元不经赵匡义同意,便换成了胶水举子蔡齐,而将陈尧叟换成探花。

幸好赵匡义及时察觉,又矫正回来,这事儿赵匡义当时一笑了之,可多少有些不高兴,认为寇准刚愎自用,胆子还大,敢轻君枉制。

这件事赵恒也听说了,因此对寇准的看法始终蒙上一层阴影。

还有王钦若等被寇准得罪过的大臣,于是一起推,寇准终不是长城,大家一起推,下去了。

……

咸平之治再加上得到的辽国户数,籍贯证明搜罗出来的一些隐户,宋朝户数终于迈入一千万户大关。

这个户数超过了唐朝天宝年间的户数。不过唐朝隐户更多,因此实际人口还没有达到天宝年间的百姓数量,人口密度也不及天宝巅峰时期。

不过快超过了。

然而与唐朝不同,最早开发的乃是荆湖,宋九察看,潘美带领,不过受拘可怜的百姓与财政,规模不是很大。因此宋九在两广的那次才是真正的大开发。

这次开发一直持续到现在,甚至东部地区快接近清朝中叶水平。至少几十年内,不会出现人口压力,还导致部分福建路与江南西路百姓也陆续涌入到广南。

人口压力最大的乃是福建路,百姓多,山多田少,寺院又占了很大比例的良田,不过随着商业发展,特别海上商业发展,经商的人多起来,又有部分百姓离开家园,前往南洋,多少缓解了部分压力。

人口密度高,又是宋朝第一金库的江东两浙因为围田与圩田提前开发,也将人口增涨的压力得到缓解。

巴蜀乱了又乱,差一点都人烟萧条了,哪里有人口压力。倒是关中地区存在着部分人口压力,可是离辽东那么地远……

河北京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也比较高,然而因为辽国灭亡,拒马河南侧地区全部挪了出来,可以正式耕种了,况且还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燕云云中地区,因为宋朝掳获迁徙百姓,南部地区也是空荡荡的,谁愿意去辽东。

这一来,国家在这十年之内,甚至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出现较大的人口压力。

是好事儿,可是宋九在东北却感到有些苦逼。

推广水稻种植,宋九用了许多小手腕,导致景德四年整个幽州路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三万多顷。绝大多数人仍用落后的方式去种植,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

然而仅是水稻的收成,可能就接近了七百万石之巨。况且还有豆粟麦各种庄稼。幽州路能有多少百姓?哪里能吃得完哦。于是一度米价跌到一斗只有二十文钱的地步。至于粟,去喂猪吧。

要命的是明年水稻种植规模还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就是这样的收成,并且宋九施了手腕诱惑北方贫困百姓主动来东北,但始终没有多少百姓过来。

听到手下的汇报,宋九苦笑,心里想,想让百姓大规模闯关东,恐怕最少得三十年过后才能发生吧。来了一些百姓,然而加到一起不满两千户,两千户汉人在广大的幽州路能做什么?

好吧,大家一起富裕了,富得不想离井背乡,宋九只好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但也逼得他更加小心治理着东北。

然而更头痛的是乃是开封两府大佬的变化。寇准在,有种种缺陷,可他的思想还是以进取为主。

指望王钦若?能不下绊子那就谢天谢地哪。

或者王旦,王旦应当在宋朝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了担当。

宋九只好提前行动了。

其实宋九的计策也不复杂。

为什么朝廷不想打高丽,一是高丽大拍马屁,让朝中大佬感到愉快,一是国家经济还没有恢复,最好这两三年内休生养息,一是东北太远,对这些偏远又是以苍茫大山为主的地区,宋朝不大感兴趣,丢了就丢了,还有宋朝总体缺少开疆拓土的进取精神。

因此只要高丽做得不过份,朝廷是不会同意宋九用兵的。

而且用兵高丽也没有想的那么容易,兵力动用得少,可能会输,可能会劳而无功,反而让高丽,甚至周边各族都看轻,带来不好的后果,用兵多,国家没那经济,同时又不值。

于是宋九用了郑庄公养共叔段的计谋。

默视高丽扩张,当扩张到了吕阳城下,将会动摇宋朝在整个吕阳府的统治,甚至也动摇东阳府东部地区的统治,朝廷还能不能默视?

但这个扩张需要时间的,然而对宋九来说,缺的就是时间,要时间慢慢抚平整个幽州路各族对宋朝的部分仇恨,需要时间融合归化各族百姓,需要时间让幽州恢复发展,国家也需要时间恢复因平辽战争带来的经济创伤……

当高丽扩张到宋朝忍无可忍的时候,宋朝经济也恢复过来了,那么各方各面,都有条件发起一战。

按照宋九的估计,那得要到明年。

打过了,解决好疆域问题,宋九就退下来了。

因此他现在表面对高丽的小动作不管不问,以至让许多底层官员与将士十分地不满。

但另一方面宋九继续小心地治理着东北,并且大力发展沈州,现在叫沈阳。

那几千户迁徙过来的汉民,就安置在沈州。

用意简单,以后幽州路必然重新划分,面积太大了,作为一路显然不大适合。那么以后必然会一切为二,以幽州为首,管控着辽国中京上京,至于金山以东则重新划成一路,取其交通枢纽沈州为中心。可能以后还会继续细分成三路四路,不过那会很遥远了。但宋九离开前,必须将新的行政区首府扶持起来,创造一切为二的基础,以便便于治理。

不过朝堂的变动,不得不让宋九将进攻提前一年,但这样一来,就不能指望朝廷给予多少支持了,仅能动用的是幽州路的驻兵。

并且到了秋天,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

就在这种看似不利的情况下,开京之战突然打响。其实有很多不利,然而将这些不利之处丢开,那就能看到许多有利之处。

第五百三十三章大结局(一)

在秋天到来时,吕阳府发生了一起纠纷。

宋朝屯兵屯田,高丽也受到启发,没办法啊,他们拼命往辽东深处挤,要驻军,要建城,也要归化当地各部族,那首先得要有吃的。可是隔着苍茫大山,只能用海船运粮草与物资过来,这时候只要动到海船,成本同样不菲。无他,海船造价高,而且有季风性,航次受到拘束,并且风险性也比河船高。或者用小渔船运粮草吗?

不过屯田就解决问题了。

秋天到来,东北收获,他们也大收获。

毕竟从靺鞨池到大海处,有许多河流可以灌溉,而且地势平坦,又是黑土地,只要开垦出来,就会有收成。

手中有粮食了,高丽的所谓东京府官兵又做了一件事,以靺鞨池西北马纪岭上连驻了三四个哨所。

当地宋朝官员就来交涉了,这里离吕阳府没有多远,而且让高丽人占有马纪岭,居高临下,随时可以垂涎吕阳府。要命的还切断了呼里改江(又称忽汗水,就是牡丹江),那么上游的卢毛朵各部联系也被切断,那么率宾府一直到长白山可能真被高丽人蚕食了。

然而因为宋九这两年多来态度一直很软,人软了被人欺,国家软了也要被人欺,于是高丽人胆子越来越大。

两相争执不下,便言无好言,语无好语,几个文官又没有带多少兵士过来,被高丽将士狠揍了一顿。抱头鼠窜逃了回去。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它是这两年多年第一次国与国之间官兵直接发生的冲突。

消息迅速反馈到宋九与王讼手中。

王讼也十分担心着。

他肯定不想侵吞东北,如今宋朝力量强大。只是宋朝那些君臣们一个个都是糊涂虫,说什么以和为贵,不愿意发动战争,所以才敢捞一点便宜的。

真正他想要的乃是盖马高原,能以曷濑甸为界,就心满意足了。不过宋朝君臣糊涂嘛,那么大着胆子,往深处试探性的筑城驻兵。能立足就很好了,其他的想法暂时是不敢想的,但能立足,以后万一宋朝衰落,就可以大踏步地向辽东进军,重现高句丽的辉煌与伟大。

因此忐忑不安地坐听着宋朝人的反应。

可让他感到有些儿惊喜,吕阳府官员居然不管不问。

……

孙全照坐在客厅喝着茶。

他的旁边就是宋九。正在奋笔疾书。

这可能是他在仕途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

实际对高丽人宋九只是恶心他们的无耻,从不认为他们会对宋朝统治造成什么危胁。

真正有可能是危胁的还是绿色长城以西以北的那些部族,史上他们曾诞生过最强大的冷兵器军队。即便朱元璋父子“驱途鞑虏”,由乌古敌烈、黑车子室韦以及阻卜人构成的鞑靼部,仍对明朝形成致命性的危胁。

大漠……大漠!

苦逼的是即便如今物格学开始发展,宋九仍想不起来有治理大漠的好办法。

但好在似乎元蒙崛起内在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略有些小冰河的天文现象,那个还早,最少还有七八十年时间才能来到,而且规模也不及明末时那次小冰河规模大。

当然,女真若融合不当。依然有麻烦,内部契丹与奚族人仍有一些人有复国的想法……

这三个才是致命性的危险。除了他们,高丽人也好,或者西侧的回鹘人、吐蕃人,那怕是党项人,都不会形成灭国性的威胁了。更不要说南方那个更无耻的交趾人。

但之所以有这次行动,一是高丽人做得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