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呢,三五制度以后会陆续地用钱。

士兵伤亡的抚恤与有功将士的赏赐,也要钱帛。

各族掳回来的族民安置更需要钱帛。

青白盐销售范围的扩大,削减了解盐的盐利。

总之。劳命伤财,天怒人怨。

宋九自战事结束后,再度沉默,但他进宫与赵匡义说过其意义。暂时是花了钱,可是西北一劳永逸了。士兵伤亡,可是几万士兵得到实战练习了。国家也不能靠一人为相,赵普老了,其他数员老臣当中。能力能及赵普者还没有看到,而张齐贤去了西北,磨练几年,最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西府首相。天生成才的人少之又少,就象宋九自己,若无南下岭南,北上辽东。又会有什么才能?

分散相权,赵匡义喜欢。

张齐贤,赵匡义喜欢。

因此赵匡义一直沉默不语。

不过宋九也知道,赵匡义同样认为自己花的代价太大。

“宋卿。你真让你长子去了南海?”

“嗯,民间有谚,富不过三代,主要他们没有吃过苦,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况且传闻妖异,那有那么多风险?”

“富不过三代……”

其实它不仅是豪绅家的弊端,也是国家的弊端。一个王朝一般第一代第二代都还是不错的,当然,晋惠帝那个宝贝蛋子是不能算了。但往后就会越来越差。

赵匡义又道:“海上有多危险?”

“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危险,但有点儿危险。若是连这点危险都害怕的话,以后如何做事?”

“若是让皇子也下去看一看……”

“陛下,你不要拿臣开心,”宋九汗颜道。终于明白赵匡义用意,赵元佐越来越不听话,赵匡义看到自己将儿子送向南方磨砺,同样动了心思,让赵元佐吃吃苦,一是磨砺,二让他吃了苦,回来后也就自然老实了。

但那岂不是要了宋九的命。

本来西北那摊子事,让许多大臣弹劾,再将皇子送向南洋,自己等着让唾沫淹死吧。

宋九又道:“若陛下想培养皇子,开封府尹是最好的选择,就在陛下眼下,做得对可以鼓励,做得错可以矫正。那么未来这段宝贵的经历,就打下了好底子。”

赵匡义犹豫不决。

南下南洋还行,可让赵元佐做开封府尹,他有点顾虑。

然而两人交谈后没几天,便发生一件事。

若是赵廷美想谋反,就没有这件事发生。关健赵廷美哪里想谋反?

因此他对这个大侄子平时还不错。赵匡义处理赵廷美,赵元佐替三叔求情,赵匡义不听。后来赵元佐在王府里就发神经病了。

特别是赵廷美前面一死,后面父亲不但不后悔,反而要封禅,赵元佐闹得更凶。

直到去年年底,赵廷美也死了很久,封禅让大火一闹也未封成,赵元佐才恢复了正常。

赵元佐若是真疯了,赵匡义肯定不会让一个疯子做帝王接班人的,况且他儿子那么多。看到赵元佐恢复正常,大喜,降德音,就是小赦天下,罪犯不免罪,但减罪一等。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时间淡化一切,那么赵元佐毫无无疑问,最终成为宋朝第一人。

然而不是。

赵元佐一心想替赵廷美翻案,两个中书宰相怎么想?

并且他还有弟弟……

吠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赵匡胤曾评价赵匡义家的小三,此子象我。赵匡义评价自己的儿子,长子象我。

赵元佑夹在中间就悲催了。

于是他越来越沉默。

但究竟谁象赵匡义?其实就是他!

赵匡义诏诸王宴射宫苑,因为赵元佐生病还没有好清。没有喊赵元佐来。

这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父子团聚,可是某人或者某些人看到机会。

宫宴结束,陈王赵元佑带着几个弟弟,没有回王府,而是跑到赵元佐府上。

不知道赵元佑对赵元佐说了什么,赵元佐忽然说道:“汝等与至尊宴射,而我没有被邀请。是君父想要抛弃我。”

这次他真的发疯了,将媵妾一起关在王府里,然后开始焚烧王府。到了第二天,火势还没有被扑灭。

若看表面,赵元佐这次闹得太过份,可是为什么他在烧王府。仆役不阻拦?为什么到第二天还没有扑灭?究竟赵元佑说了什么,能让赵元佐刺激到这种地步?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宋九根本没有准备。

赵匡义愤怒了,就是闹也得有一个谱儿吧。派人将赵元佐带到中书,宋琪与李昉旁听,派御史审问。

宋李二人有心维护,在边上旁敲侧击。事情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但是可能么?

这时候还不将赵元佐踩死,难道坐视赵元佐以后得势来报复?况且赵匡义那个箭伤时不时都在发作当中。

不知道怎么问的,赵元佐居然坦白从宽了。足够了,宋琪将赵元佐的供词送给赵匡义。

赵匡义让大内管家王仁睿带话给他:“汝为亲王,富贵至极,何凶悖如是!国家典宪,我不敢私,父子之情。于此绝矣!”

目标达成,得立即撇清吧。

赵元佑带着中书两个宰相,以及一些大臣,向赵匡义号泣营救。

赵匡义流泪说道:“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率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前些时间。朕还与宋九论如何教育子女,没想到我家亦有此事。朕为宗社计,断不舍之。”

于是下制书,将赵元佐废为庶人。均州安置。

大臣再劝,赵匡义说道:“近来内外安定,方思自适,而元佐纵火,实挠朕怀。”

宋琪说道:“尧舜有丹朱商均,此不足以累圣德,元佐若无心疾,当不至是,望陛下开释。”

明是求情的,可实际是要命的。

赵元佐有心疾了,能当好皇帝吗?那么为了小赵二开路,更要将赵元佐送走。

不过没多久,宋琪便想到一件事,赵匡义乃是顶级权谋大师,能瞒过一时,还能瞒过一世?再加赵匡义激怒之下,立即以赵元佑为开封府尹,储位渐定,又再次率百官替赵元佐求情。

毕竟是儿子,于是赵匡义让使者召还,此时赵元佐还未到均州,刚到黄山(非是安徽的那个黄山,而是湖北北部的一个小山脉),又被召还回京,安置于南宫,派使者监护,不得与外界交通。

但文武百官不是傻子,立即察觉到宋琪在这场皇储更替案中扮演的作用。

太厉害了,这简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

于是一些人开始向宋琪靠近。

甚至包括西府的柴禹锡。

但他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象宋琪示好,正好下值回家,看到赵普的宅子。

赵普离开京城后,他的豪宅一直空着,虽然赵普为了装修它花了不少钱,但按理说它是官宅,赵普若是继续为官,不大好处理,然而现在赵普等于是告老还乡,因此朝廷要收回。

于是他提议,请求朝廷将赵普的宅子赐给宋琪。

他是西府的人,听罢,大家不由一起看着宋九……

第三百九十八章自作聪明(下)

如果你遇到大师,会发生什么?

有两种可能,一种你无钱与无权,那么恭喜你了,你与大师身份不般配,大师会自动远离你而去。

若是有钱或有势,大师会象对待宋九大姐那样,为你开讲神仙的法则,或者象对某歌星那样,从四川旅游到西藏,再从西藏到印度,到尼泊尔。直到你感受到如来佛祖的真谛,远离红尘,甚至与丈夫果断的和离。

但这种结局还不算最悲催的。

最悲催的是你有着权势,这些大师又不顾颜面,来了一大群,只服务你一个人……

王延范,江陵人。

据说他从小长相与常人两样,又十分讲义气,家中又有无数钱帛供他花,因此一个又一个大师来了。

特别他命比较好。

因为他祖父王保义是荆南国的将军,所以王延范会一点武艺术,投降宋朝后,他祖父的战友高从诲得到赵匡义信任,开始重用后,觉得王延范不错,便向赵匡义推荐。赵匡义便让王延范做了太子舍人官职,后来又封为大理寺丞知泰州。后来节节高升,直到太平兴国九年,又迁为广南转运使。

因此他不但有钱,还有势。

故事先从他担任梓州通判时说起,有一次,梓州一个大师杜先生突然相中了王延范,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还进入了王延范的法眼,一番交谈,王延范便说,大师,你乃真大师也。于是请了许多妓女,伴歌伴舞,大宴杜先生。王大人盛情款待,杜先生很是感谢,便对他说:“我的法术很厉害,你如果想成大事。我将用法术助你成功。”

不知道杜大师的施法,还是王延范的命好,不久后他就转成了江南转运使。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不但风景好,而且有钱。

不久,王延范又发现了另一个大师。这哥们叫刘昴。王延范让刘大师替他算一命,首先申明,大师来钱快,但可是一个技术活,刘大师一看,立即判断出王延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便说了含糊的一句话:“公当偏霸一方。”

王延范很满意,于是赏了很多钱。他回到家,下人来报,同僚徐肇来访,徐肇看王延范红光满面,就问何故。徐肇是他的下属,自然巴结了。于是说道:“我精于九宫算法,让我替你推一推吧。”

看来大师无处不在啊。

徐官员兼徐大师算了大半天,忽然蹦了起来说道:“君候大贵不可信,当如江南李国主。”

“李煜啊……”

这一来大家都知道了,敢情这人好这口啊,于是他手下的主薄田辨也变成大师,自言善相,对王延范说道“君是坐天王形、频伽眼、仙人鼻、雌龙耳、虎望。有大威德,猛烈富贵之相也。即日当乘四门辇。”

不过这时候大家也只是说一说,乐一乐。

在江南,离京城这么近,那个人敢谋反?

不久,许仲宣因在广南有功绩,以左谏议大夫权三司度支使。周渭也因政绩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改知扬州,再改为两浙东西路转运使,朝廷便将王延范调到广南担任两广转运使。

如果王延范在广南没有遇到大师,也许以他能力。虽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地方大吏,也能凑合着担任着这个官职,虽不想极品富贵了,但也不错了。

但就在广南,他又遇到了一个大师。

偏巧有一个小豹子,在山林里没有捕到食物,饿得不行,便跑出来想找一点吃的。它居然跑到王延范的衙门前,咬伤了好几个衙役,大家都害怕,不敢靠前。

这时候王延范拿出自己那点花拳绣腿,正好小豹子拼到现在,又饿得不行,便被王延范用长枪刺死在公堂上。

王延范十分自得。

然后广州掌务殿直赵延贵来添乱了,他夜观天相,说火星入南斗,天子下殿走。

王延范又想到以前那几个大师的话。

在江南不行,可在广南不同,有五岭与大海隔阻,朝廷鞭长莫及。

而且现在广南成为宋朝经济与人口增涨最快的地方,仅是几个糖作坊一年便能获利数百万缗钱,况且宋九当年在广南铺好的底子开始收获了,从水利到香料茶叶的种植,从市舶司到造船技术的越加发达,从粮食产量的激增到大部分地区蛮汉融合,矛盾减少……

这将是一个大大大大版的南汉国啊。

难怪刘大师说俺偏霸一方。

王延范便于手下亲信市舶司的陆坦等人商议如何发兵偏霸一方,几个傻冒意见不一致,商议了许多天,也没有弄出一个好计划出来。

正好朝廷召陆坦回京述职。

王延范便写了一封信给左拾遗韦务升,用隐语来打探朝廷动向。

但没有想到他们这伙人窝里反了。

想做大事,有种种条件,但最关健的就是会用人,会拉拢人。例如宋九,让他学赵普是学不来的,但不能称为大公无私,刻意提拨亲近吕蒙正,张齐贤,寇准,吕端与王旦。

甚至还刻意地指拨。

就象小寇揣着诗,临离开京城,看着河洲的繁华,心情激动,激荡,激奋……

还有张齐贤,替宋九与宋琪对牛。

不是宋九想做权相,也是好用人,象张齐贤去了西北,便忠实地执行了宋九的意图。

宋九待人处事有很多缺点,比如他与赵普、宋琪对牛时,因他用人处人特点,不会有多少人公开站出来支持他,不过许多大臣乐为其用。

但指望王延范,能学好赵宋那一个人的用人特点,不但没有学好,也不会拉拢人心,对待手下更是非打即骂,并且滥用私刑。

这一天,王延范又将手下小将张霸狠揍了一顿,张霸怀恨在心,偏巧他知道一些王延范的企图。

于是跑到王延范的政敌广州知州徐休复哪里打小报告。

徐休复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写成密奏,连夜用快脚递送向京城。

……

这段时间宋九有些萎。

其实能捉住李继迁,不仅有十几万军队,有折王两家子弟兵的支援,还有宋九的功劳。正是宋九,他从前方斥候带回来几万份情报中逐一整理,整理出一套详细的参考情报。还让西府书吏配合,绘制了一幅巨大而又详细标准的南河套地图,让田重进带到前线,不然还未必能将李继迁逼出来。

可是谁能知道李继迁危害呢?

并且朝廷还在为西北花钱,只要花钱,弹劾声就会一直络绎不绝。

甚至有不少对宋九很佩服的大臣也认为宋九做过份了。赶来凑热闹。

这让宋九有点儿郁闷,于是再次消失。

又一次政事堂议事。

宋琪夸夸其谈,宋九托着腮做思考状,实际神游天外。

赵匡义忽然问宋九:“宋卿,广南转运使王延范何人?”

朝廷正式重用王延范时,宋九已去了辽东,他哪里知道。便摇了摇头。

赵匡义复问宋琪。

宋琪妻子高氏与王延范沾了一些远亲关系,而且他现在一心想将宋九弄下台,更要拉拢人支持,便说:“此人忠诚勤勉,乃是国家忠臣。”

“忠臣?”赵匡义差一点要喷血。

“好一个忠臣。”赵匡义一挥龙袖,离开政事堂。

大家莫明其妙。

李昉皱了皱眉,宋琪与柴禹锡对视,眼中闪着疑问。石显还是老样子,事不干己,高高挂起,吕蒙正眼中却跳跃着一丝激动的神情。

宋九想了想,同样想不明白,于是问王明与许仲宣:“王公,许公。今年三司财务如何?”

“郑公,几乎将去年盈余支出一半。”许仲宣含蓄地说道。

去年宋九发起金铺,同时乘机进入三司,与三司官员整理坊场河渡。同时还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