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英魂- 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住在古墓附近的刘吉发老人回忆:“当时,文物工作队的人就住在我们农户家,‘望山一号墓’是当时发掘中最大的一座墓。”

2月初,望山号墓已挖至地下6米多深。打开主棺,墓主左侧一个黑色剑椟呈现在人们眼前。

“里面有一把剑!”考古队员报告说。拔剑出鞘,寒光逼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谭维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2层白纸划破。

谭维四意识到:这柄2400多年前的青铜剑必将震撼世界。

专家论战,公认剑主是勾践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饰满黑色菱形暗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道同心圆圈。

其工艺之精良,并非当时楚国铸造技术所能成就。那么,这把锋利无比、精美绝伦的青铜剑到底系何人所持有?

破译密码的钥匙很快找到了,在剑身的一面近格处,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文”,是篆书的变体,释读颇难。考古工作者初步释读出剑铭中的6个字为“越王”、“自乍(作)用剑”。照此推理,此剑必为越王所有,但它带给人们的谜团似乎越来越大。

春秋时越国自允常于公元前50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于公元前334年被楚所灭止,先后有9位越王,此剑又是哪一位越王所“自作”呢?越王的剑何以出现在楚国的疆域上?

于是,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以书信往来为主要方式的、轰动一时的学术讨论。讨论是由主持此次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方壮猷教授发起的,参加者有郭沫若、于省吾、容庚、夏鼐、陈梦家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论战最终出现了突破。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唐兰作出的判断是:越王之名应为勾践。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交流、切磋研讨,学者们的意向趋于一致,公认剑上的8字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春秋时期名剑鉴赏家薛烛对越王勾践剑评论说:“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一物”、“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其身价之重自不待言。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勾践剑剑身有着蛇鳞一样精美的菱形暗格,这种暗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而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难道我们当时的古人就掌握了?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同心圆刻纹,是连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春秋时代的先人能掌握此技术,不可思议。

千古之谜,至今仍在求解中

勾践——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春秋晚期霸主,剑如其人,他的霸气曾威震天下。

当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征战频繁。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中原各国正闹着内政变迁期间,南方的楚、吴、越之间则开始了激烈的征战,一度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吴国在今江苏南部,都城为吴(今江苏苏州);越国在今浙江北部,都城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

先是吴楚争霸,而与吴国相邻的越国也不甘寂寞,乘吴忙于攻楚之际,经常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吴越开战,吴师战败,吴王阖闾负伤而死。3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至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

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他一心想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未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入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脍炙人口的成语“卧薪尝胆”说的就是他败而不馁、励精图治的故事。

而越国身后还有楚国提供军事技术,向其出售先进的“核武器”———弩机。楚人以前被吴王阖闾攻破,深恨吴人,于是怂恿越人攻吴。楚大夫申包胥甚至亲自跑到越国给越王勾践鼓气。越国人不再顾虑了,胆子和步子都大了,如火如荼的复仇行动在越国上下蓬蓬勃勃地展开。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上下一心,越国终于“翻身”。公元前473年,越国利用时机起兵灭吴,夫差自刎,越国也达到了它历史上最为鼎盛的阶段。

有意思的是,作为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竟也“出现”在了离勾践剑出土地仅两公里的江陵县马山五号墓里。983年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掘出了吴王夫差用过的一柄青铜矛。

在省博物馆展览室,勾践剑对面四步远,陈列的便是这柄“吴王夫差自作用矛”,与越王勾践的“自作用剑”挤眉弄眼,面面相觑。这两柄来自远古的世界级兵器珍品,依稀照耀着当年的吴越勇士,在他们主人死后,平静地同室安息了。它们仿佛两把飞梭,编织着时光,飘摇而下,撞击着2400年后站在展览厅里的游客的目光。

“一对仇敌所用兵器同时出现在楚国,我的判断是,当年勾践灭吴后,将夫差的矛作为战利品缴获。而后,楚国兴兵灭越,遂将勾践剑、夫差矛一并收至囊中。”谭维四对记者说,“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学术界至今未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赴日展出,周恩来亲自批准

勾践剑历经千年,仍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关注。

984年的一天,中国历史博物馆贵宾室里,聚集了文物考古和冶金方面的许多专家,他们正在看一个极有意义的实验:桌上平铺着十几层纸,有人取出勾践剑轻轻一划,那些纸立即被齐刷刷地割成两半。

人们禁不住连声喊道:“真锋利!真锋利!”

勾践剑为何在墓中被水浸泡两千多年仍寒气逼人?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认为,号墓葬深埋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填土夯实,墓室成了一个密闭性极强的空间。此外,该墓曾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且地下水基本为中性。这样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勾践剑的保存。

后德俊认为,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并非完全没有生锈,只是锈蚀程度十分轻微,难以看出。40年后的今天,尽管妥善保管,该剑表面也不如出土时明亮了。

勾践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但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其公开展出的机会很有限。而每次展出,都会引起极大的轰动。

973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周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勾践剑赴日展出。展出首日,从开馆到闭馆仅两个小时,观众就达到2300余人,在日引起极大轰动;984年,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在香港展览,游客交口称赞;999年,勾践剑经国务院批准,在新加坡展出,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重量级国宝”;999年国庆期间,勾践剑出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全国文物事业50年成就展》上,为新中国的五十华诞增添光彩。节后,它回到了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木雕,勾画古代“动物园”

在望山一号墓墓主的头部左侧,一件镶金嵌银的铁带钩也引起了考古队极大的关注。带钩是古人腰间革带的“皮带扣”,但令人惊奇的是,实用的带钩一般都出现在死者的腰部,这件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先秦时代的一件错金银龙凤铁带钩,出现在死者头部,到底是实用的,还是仅仅作为墓主地位的标志所葬于墓中的呢?

摸清墓主的身份,变得格外紧迫。

从出土竹简的记载来看,“昭固”这一名字出现了4处,其中一处直接刻有“为昭固祷”。昭固为这座墓的墓主,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简文中还记载了墓主昭固祭祀楚简王、声王和悼王等先王,以及身为楚悼王曾孙的文字。这为昭固是楚国王族提供了佐证。

至此,墓主的身份已是一目了然。生前昭固系楚王侍者,与楚王室关系十分密切,并随葬了越王勾践剑,他生前的地位也是较高的。这件铁带钩并非日常系束带之用的,它大而精,把它视为珍宝而放于墓主头侧,只是为了表现墓主人的高级身份。

在随葬品中,还有一件雕有55个动物图案的彩漆木雕凤鹿座屏最显精美。

座屏上置有一雕屏,由透雕与浮雕的动物组成连续性的图案,刻有凤、鸟、鹿各4只,蛙2只,小蛇5条,大蟒26条。55个动物穿插交错,相互争斗,巧夺天工。这件完美的工艺品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可惜的是,这个完整的座屏出土时,雕屏基本散架,如何立即恢复成了难题。赶到发掘现场的我国著名文保专家胡继高灵机一动,“就地取材”,从一名长发女孩头上取来几丝头发,用头发代丝线,最终将雕屏松散的部件一一扎牢整理好。这才使得我们今天看到了这件完整的国宝。看到55个动物互相撕咬,当时就有人风趣地说,那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么?

966年月中旬,望山墓的发掘工作结束。(记者李昌建通讯员喻少柏朱景茂)(完)

来源:楚天金报

时至大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己卯初三,梁帝朱全忠以河南尹(发yin音,notyi一,伊)兼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魏王;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钱镠为吴越王;加清海节度使刘隐、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兼侍中,乃以隐为大彭王。癸未,以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荆南旧统八州,唐僖宗乾符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占,独余下江陵城,亦即荆州。高季昌到任,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

如今行走在这座古老的城池之中,无不令人油然想起当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惨遭杀害的悲壮之事!历史的尘烟甚至是血腥之气直可说是至今犹存、依然历历在目!“蜀东六雄”走马行在其间,更不免是触景生情、由感而伤。

本站文学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翻上页|回目录|翻下页|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英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英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24、苍茫两地心忧忧()

24、苍茫两地心忧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晚唐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正是他离开江南以后的佳作。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不衰。多少年来,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其经济文化之繁荣昌盛竟数天下第一!当时此处的大都会是山清水秀,绰约多姿,富丽豪华,气象万千,十里长街,美女如云,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舞榭歌台,风云密集。为此,历代文人墨客已为它留下了不知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以及凄凉哀惋的词里行句!二十四桥,时至今日已有两种说法: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桥;另一说法是:即指吴家砖桥,因古时曾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第二清晨,正是五月丁卯望日,即十五日清晨,天刚朦朦发亮,“扬州八虎”和“蜀东六雄”一十四人一直来到“扬州二十四桥”之上。这正是一座由砖砌而成的吴家桥,下面流水潺潺,片片扁舟轻轻划过。恰巧,一对身着流光异彩的情侣与他们擦肩而过。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对情侣乃是来自东海扶桑的佐藤浩川和青秋典子。据说后来这位东海扶桑女子,也就是这位日本女子青秋典子化名中国名字为丁沛芝,不仅是位美若仙狐的女伶歌妓,而且还是位含而不露的高级间谍,同时也是位深藏不露的杀手,乃是杀死“小李飞镖”李小龙的凶手之一!但这已是多年之后的事,漫长的岁月尚在后头。在如今的良辰美景之下,谁还会想到这些呢?此时此刻,英雄的侠客走在这座富有美丽传说和诗情画意的砖桥之上,景致逸人,佳人如梦,岂能不令经游此处的游子们诗意盎然?

此时,桥上的行人尚寥寥无几。然而,这骑马慢行的一十四人却听到一阵凄凉幽长的箫声。这箫声,必是暗含着无限的凄冷和哀怨。

众人不由纵目寻望,只见桥边端坐着一位泪流满面的白衣女子,她正凝思着双眸吹动着一杆长箫!对于眼前的行人,她好象丝毫没有注意到。其实,这在她心里,已是可有可无的事;她的心思正处于一种杂乱而又单调的境界里,又有什么会唤醒她的注意?

这时,杨金虎对耶金风说道:“这是位很可怜的女子!父母双亡,遭人强行纳妾!可她现在已疯了。真是红颜命薄、令人痛心哪!”

“噢!……”耶金风凝望着高马之下的吹箫泪女,不由默默地点了点头!恰在此时,一阵东风吹来,吹散了这吹箫泪女的秀发,一直掩盖住了她那白嫩的面孔!然而,她的双手依旧在拨弄着箫孔,箫声已变得暗淡凄哑,发出着悲凉萧索的哀鸣。

这时,耶金风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杨老兄!请在此留步!我们前往荆州,来日再见!”

“也好!”杨金虎默然地说道,“此去荆州,路途遥远!还望六位英雄多加保重!后会有期!”

于是,耶金风等六人在“二十四桥”边向“扬州八虎”拱手道别,便在这一条幽长凄凉的箫声中纵马西去。这恰是——

红尘无累人有泪,大道无尽心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蜀东六雄”与“扬州八虎”在此一别竟是永世长诀(绝)。后来的“扬州八虎”之死已使黑色死亡名单上的人上升至6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