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爱卿可知道,海盗当中有一名叫郑芝龙的?”

“回皇上,臣知道,郑芝龙本是一名官吏之子,其父郑绍祖(一说为郑士表)为泉州府太守蔡善继的库吏,少时跟其舅舅学习经商。闻会讲日语和葡萄牙语,与荷兰人非常熟悉,他还皈依了天主教,教名尼古拉。后投到了在日本的海盗李旦做翻译,李死后,继承了他的地盘和势力此时,前年时从日本到小琉球,然后又和继承了一个倭寇的势力。号称十八芝,是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下边有官员称,郑芝龙虽事劫掠,但对泉州百姓却是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而水师又无法找到其踪影,故无法对其剿灭。”对于这样一个让自己无可奈何的海盗,朱钦相还真是头疼,本来也没打算给皇上汇报此事的,但听皇上直接提到了,象是也掌握了一不少的信息,所以没敢玩什么官场上的权术——瞒上不瞒下,而是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出来,本来已经有计划打算招安的,现在看来已经没机会了,还是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朱爱卿,如果朕打算在福建建南海水师,把郑芝龙这股势力趋赶出去,爱卿以为都需要什么条件?”一听如今的福建的力量已经无法再对郑芝龙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手段了。招安?朱由校可从来没想过和恐怖势力相妥协的。

历史上郑芝龙就是因为招安而越发的实力膨胀的,最后投到了满清的怀里,不过因为他的儿子郑成功不降,才被满清干掉的。这样的‘人才’,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控制的,除了打的服服帖帖的,别无他法。

而象那些乱民诸如张献忠、李自成等,哪个不是降了又遍的,与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谈判,那是对自己智商的污辱。

“回皇上,若朝廷决心建水师,只须百万两白银,在福建当地多建新船,招大量水手,以万均之力,半年之内极有可能将郑芝龙消灭。”朱钦相保证着说。

但朱由校岂能听不出他那模棱两可留有余地的话语,这样的当他是不会上的,正向前世时,广告里总是宣传什么药或者保健品的治疗疗效达99%一样,所有的消费者基本上都是那失败的1%。同理,朱钦相的极有可能也是如此。

“爱卿之言在理,朕想想再说吧,爱卿退下吧。”

“臣告退。”

趁着离午膳还有一会,朱由校打算再去兵仗局看看战车生产的情况,说实话,看了自己的‘坦克’在大明诞生,心里也是相当的激动,只不过被地震闹的心思不宁而已。现在终于放下了心思,再去看看吧,而且今天正是兵仗局里一下子添了几千人的时候,产量会增加多少呢?让魏忠贤订个二百支烤鸭,一会给科研人员一起用膳吧。

京城,十八家钱庄性质钱庄、银号聚集在一起。明代的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此外,若干小规模的兑钱铺、钱米铺等,在农村相当活跃。随着钱庄的发展、家数增多,到明朝各地先后出现了钱庄的行会组织。

正是这种非官法的组织召集的这十八家钱庄,原因是因为大明银行的出现已经彻底搅乱了钱庄的经营,现在京城哪里还会有人往他们的钱庄去存钱,往他们那里存钱还要交一笔寄存的款项,而往大明银行存钱,不仅不用交钱,还有利息可拿,傻子也知道如何选择了。更因贷款的利息又低上一倍,所以十八家钱庄全部被挤兑的无生意可做了,看着门庭冷落,心情可想而知了。

古语有云,断人财路者犹如杀人父母,这大明银行如今就和这十八家钱庄,有了杀父之仇,虽然诸如上海钱庄、宁波钱庄等外地的机构,除在京城的生意受些影响外,并无其他的损失。但大明银行坏了这钱庄经营的规矩,而且一旦站住了脚,往全国伸手那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十八家世代经营钱庄的所志成城,势把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否则就只有破产的局面。

钱庄的破产可不是作坊破产,最多了只是关门那么简单,作坊破产,大不了就是个关门大吉,把本钱亏了也就是了。而钱庄因为吸收了大量的存款额,一旦破产,那将是一场大灾难,(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有限责任之说,有的只是无限责任,即便是身上再也没有一分钱了,还有可能被卖身为奴、为妓来偿还债务。)

钱庄和作坊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区别,那就是收手的问题,作坊收手不干,相当的简单,本身的债务又没有,只是不营利了,解散了伙计、关门就是。但钱庄可能关门大吉吗?最起码得把储户的钱还上吧,天下能还清储户钱的钱庄,估计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放大经营模式,有了钱了就会变着法的去买田地。一旦有事,田地变现困难,面临的结局那就可想而知了。

从大明银行开业至今,十八家钱庄已经‘被迫’商谈了好几次了,今天却是具体实施的日子。

“各位东家、掌柜,今日之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昌吉钱庄也无需多说什么了,如今在京城,哪里还有我等钱庄存活的空间。所以我昌吉愿出资三百万两,存入大明皇家银行。目前已经存了一半了,这是银票。”

“我上海钱庄找的朋友、相与已经从大明皇家银行贷出了四百万两白银。存的也有二百多万两了。”

、、、、、、

通过十八家钱庄的报数,现在他们的手里有二千五万两的存单,而已经从皇家银行那边贷出来的款项,也达到了二千三百万两。存款是活存活取,而贷款则是半年之后。

如果全部去取钱,那将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形呢?即便是皇上开的银行,如果官员、商人、百姓看到拿不出钱来,那银行的信誉可就完蛋了。即便是皇上又能如何?

在兵仗局里和宋应星用完了午餐的朱由校对宋应星的工作相当的满意,把所有的战车都分解开来,这个工作一做完,工作效率立刻成倍的增加。再由王应科根据分来这五千名新宦官的特点进行了分配工作,成立了若干的小作坊生产各个零件、底盘,而原来参与研制的一百多人则分下去指导工作,剩下的就直接变成组装作坊的中坚力量。如此下来,一上午基本上把格局定了下来,把小作坊的生产工具、溶炉等都配好。

据宋应星估计,在熟悉之前日产四十辆不成问题,如果熟练了,产量将成倍成倍的参加。这个数字让朱由校相当的期待,日产四十辆,二十日就能够八千净军的装备。

“皇上,如今战车有了,但驾驭战车的人还须尽早训练才是,”宋应星及时的提醒着,因为这种战车是四马,甚至于是八马,所以对马夫的要求相对要高的多。如若不能及时的训练一批马车夫,那战车的机动性将大大折扣。

“嗯,爱卿言之有理,倒是朕疏忽了,大伴,派人去御马监那边招募一千名驾驭有术的宦官过来。如果以前兵仗局、银作局给分了,就拿新宦官给他们换回来。”朱由校一听,才想到这方面的人才都集中在御马监,而上一次还被两个局里的人给分了。

“是,皇上,奴才这就吩咐下去。”

然后朱由校又去了校场看看自己的净军,现在净军瘦身瘦的厉害,这又是去贵州又是去河南抄家又是去新锦衣卫当教练,还有死的那四百人,(现在都上了西华门旁边的石碑上了),现在剩下的也就是六千多人。但训练越来越有素,终于透出了那杀伐之气。由于李德全那边的全力生产,现在只有少数几百人还没有神弩外,已经装备的差不多了。

见朱由校来了,都没有行礼,而是依朱由校的规矩,接着更加卖力的训练。有许多的净军为了训练,膀子都练肿了,依然故我的接着练着,在这个皇上几乎天天来,又依为最忠心力量的净军里,竞争无疑也是相当大的,但这里的竞争没有别的。军官想出头靠的是训练,而净军军士想出头,靠的则只能是体能和技能。其他的想都不要想。

现在离一个月之后和锦衣卫的考核已经没有几天了,而自己内部一个月的考核就在眼前,这绝对是个机会,而想把握住这个机会,那就只能付出无数倍的努力了。

看在眼里的朱由校也是好感大生,好在现在为了配合他们的训练,让他们能迅速的恢复体力,不仅给他们加大了营养,还给他们配上了一些按摩师,在混堂里天天给他们按摩、放松。一天训练之后,泡个热水澡,再让人再给捏捏,那是最解乏的事情了。

正看着呢,老魏又回来了,这次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第二百一十一章 惊闻战警

好消息就是从河南抄家的净军、东厂和锦衣卫都回来了,收获相当的大,万历分给福王的财产一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庄田四万顷减半,仍须两万顷,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的良田凑足。

第二,籍没张居正的财业,尚存官的拨归福府。

第三,从扬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种杂税拨归福府。

第四,四川盐井的一部分收益划归福府。

第五,请淮盐一千三百引。

有这些东西打底,经过了这十几年的积累,应该可以算是富可敌国了,仅张居正的财产就已经让人眼红不已了,明朝大学士张居正生活也很讲究,当他还是皇帝最尊敬和信赖的先生时,每天早晚都要抹香脂,他经过的地方都会香气缭绕,衣服每天都要换一套,他曾经在接待一个客人的时间段里,换过四套衣服,此人给历史留下了太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史上最令人瞩目的出行工具当属他的轿子。轿子是由32人抬的,里面装修豪华精致,前有会客室,后有卧室,还有回廊,里面侍立两个小童焚香挥扇。那时候他谁都不需畏惧,他的生活里有着权力与财富造就的奢华,有着文人自古风流的天性,有这些光环的掩护,即使专权行事也高雅起来。

但很可惜,抄家所得只有十几万两白银,这不得不令福王大失所望。而其他的金钱也被福王用来收卖人心,但根本就无法满足福王母亲欲使儿子登极的决心,所以又组织了一些训练有素的死士,为福王四处的偷、抢。当净军等去的时候,共从福王家中抄出了三百多万两白银,和一百多车文物字画等,而田产二万多倾,王爷一座,宦官、宫女近几千人,现俱已压进宫中。

正是用钱、用地的时候,这三百多万两来的可真是时候。那些文物也得妥善安置了,这种级数的宝贝,可以不可再生的东西。而相对皇庄而言,福王的田庄更是大面积整齐有序,更有利于皇庄式的大庄园管理。而整个王府更需要派人好生的打理,那可都是建筑文物,不保存好了,那真对不起整个中国了。得办个景点搞个收费,让王府能够自足自给的运转起来,现在先派人统计好了看管吧。

把自己的想法给老魏一说,老魏一条条的用脑子都记住了,等以后安排。

而第二件事,让朱由校紧张了,草原上的线报:归化城聚集了十万人马,欲攻大同!现在城墙城楼倒塌了二十八处,仅仅靠宣大两处那根本不足为用的边兵,根本是不成的。

“传孙承宗进宫,何可纲跟朕回乾清宫。净军做好出征的准备。派快马通知大同,在援兵到之前,务必顶住了。”大同离这里,一步远两步近的,去不是很方便,但肯定是要派净军去这是肯定的。而孙承宗和何可纲是现在能商量此事的仅有人才了。

“奴才这就去请孙阁老,派人去大同传旨。”魏忠贤立刻回答着。

和何可纲回到了乾清宫,朱由校吩咐人把地图取了来,仔细的看着地图,说实话,这副‘大明混一图’地图还是比较直观的,但越看地图越觉得北京离大同可比归化远多了。

而考虑到地形、距离、行军速度,无论怎么算,如此下去蒙古人肯定会先于援军到达大同,而因为城墙的倒塌,这样就不知道能宣大的军队能阻挡多久了。

一旁的何可纲也是着急,现在的他只能用兴奋来形容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再次战斗了,用屠虏神弩打仗的好处,他是相当有发言权了,那就是一个爽字了得。现在的他当然可以感受到皇上的紧张情绪。如果上了战场,他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飞到大同呢?

不一会兵部尚书孙承宗来了,朱由校把事情一说,孙承宗仔细的比对了一下地图,分析了一下敌我兵力说:“皇上,此次天灾在际,只是偶然之极,朝廷虽做出了相关的应变措施,然归化城能如此快速的调集十马兵马,欲兵指大同,真乃始料难及,臣恐宣大的军队这次不一定能抵抗的住蒙古军,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快速的增加援兵。”这样的消息虽然刚刚听到,但孙承宗也不奇怪,从早上听到边墙倒塌,他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性。但没想到蒙古的决心如此之大,竟然聚集了十万人。草原之上聚集兵军可是相当迅速的,他们都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从马背上长大的,速度是汉人没法比的。现在只能是用最快的速度增援了。

“嗯,孙老师这话朕也理解,所以已经让净军做好了出征的准备,把何爱卿也叫了来。”

“皇上要派净军出征?”

“是的,朕打算先派三千净军上去,然后等战车做好一部分,再行增派,只是这时间不等人,肯定是赶不到蒙古人前头抵达大同了。”

“皇上,依路程、路况、天气、速度之比较,肯定会慢于归化方的,皇上,目前眼光须放长远一些,此非强求可以达到的。还要另做打算。”

“那孙老师有何打算。”

“如果三千净军现在在大同,管叫蒙古军难越雷池半步。”孙承宗说了句废话,看到朱由校不屑的样子接着说:“但现在很明显,依净军的机动性,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有两手打算,一是在归化城方进入边墙之前,宣大军队挡住了蒙古族,那一切休提。二是净军赶到时,蒙古军已经破关而入。那就应该在关内选一地点,与之决战。”

孙承宗此说也是无奈之举,现在边墙的优势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