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暗黑大宋-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法是不错的,但他就没有想到会败得这么惨。

所以李谅祚逃回白豹城,立即派出使者,继续请时服,次之也看看宋朝君臣的反应。

这个比较好猜,陆诜也猜了出来,于是这让他看到了机会,将李谅祚派来的使者扣压,然后主动写信责问李谅祚为何入侵宋境,让西夏使者将这封信带给李谅祚,再写一篇奏章,对赵曙说道:“朝廷积姑息,故谅祚敢犯悖,不稍加折诮,国威何存?”

他也用快马将此奏送到了京城,赶上了,赵曙看着奏章,说道:“陆卿之言,甚合吾心。”

蔡挺不是赵曙的人,不是赵顼的人,也不是韩琦的人,王巨算是赵顼的人,但陆诜呢,他却是赵曙的人。文彦博不算是,他资历太深了,深到赵曙都无法拉拢。

只有陈旭、吕公弼、韩绛、陆诜这些在赵曙手中得到迅速提拨的大臣,才能算是赵曙的人。

是朕的人,很勇敢,所以赵曙十分欢喜。

然而就是这个陆诜,马上就开始打赵曙脸了。

第二七三章捞好处

宋朝的通信总体分为三大类。

一是普通的书信来往或者前线将士的家书,到了驿站,由驿吏驿卒甄别出来,然后用舟车从水陆送向下一个驿站,一个个的驿站传递下去。

各部司不重要的或与不紧急的公文奏呈,比如今年某州税赋多少,户数多少,需要上报相关的部门,但它们并不急迫,为了节约人力财力,也用这种方式送到京城,当然它们会比普通的家书要重视一点,也快一点。

二是普快信函,私人若是家中有马有足够的门客仆人,也可以这样玩,骑马派专人送向某处,再快一点就是换马不换人,夜晚是不会赶路的,蔡挺便用了这种方式将捷报送向京城,一示大捷之下我很淡定,宠辱不惊,不卖功,二就是派出他的亲信,若是皇上或者两府大佬疑问,可以让他的亲信代为解答。不算太慢,也不算太快,花了七八天时间才到了京城。

三就是特脚递,换马换人,日夜二十四小时赶路。

它曾经创造了很多奇迹,载于史册的就有两次,第一次是赵匡胤时,契丹派出六万大军兵进河北,前线用特脚递送到了京城,赵匡胤命田钦祚率三千骑兵救援,结果契丹人才刚刚到,田钦祚三千骑兵也到了,于是三千打六万。

第二次侬智高叛乱,广州用特脚递五天将军报送到了开封,这中间有多少崎岖的山道以及水路?

陆诜害怕蔡挺告黑状,前面将西夏使者扣压,后面就用特脚递将那份奏章送到京城,因此相差了数天时间,但到了京城,却是一先一后抵达。

何必之?

蔡挺才不会在奏章上打小报告呢,那多落下乘哪?

但最慢的还是黄公公一行。

他们也是骑马而来的,而且也是提前走的,也算是赶路吧,不过就没有那么快了。

黄公公进了京城,王巨说得明白,两封回函,一封必须呈报给赵曙。

于是他先行觐见赵曙。

赵曙高兴过后,也在琢磨着岁赐的事了,那个时服金额不大,五千两银子,五千匹绢,就是送给西夏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新年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到来了。

余下的岁赐怎么办?那才是大头。

听闻黄公公回来,于是将他带到政事堂,将两府宰执一起喊来。

“陛下,这是王巨托奴婢带给陛下的奏呈。”黄公公将信函递了上去。

赵曙打开看了看,又递给了韩琦,大家传阅下去。

“你说你也去了战场?”

“陛下,奴婢也去了。”

“说来听听。”

“那天奴婢刚到华池县不久,西夏人就兵临大顺城了,王巨便写信给延州知州陆公,想搬数营官兵,另外又写信让陆公乘机拿下金汤城,陛下,陆公不听哪,否则这次西夏人会全军覆没。”

“等等,为什么拿下金汤城,西夏人就会全军覆没?”

“西夏人在大顺城下,想要逃回去,只有三条路,十二盘那条小路,不易走,白豹城也是山道,还是不易走,只有金汤城的道路最大,并且城中还有部分余粮。所以拿下金汤城,这些西夏人只好沿着那两条小路挤,会被我军将士抓住或者击毙更多的人,而且就是逃回去,也没吃的……”

赵曙立即拿出地图观看,但他哪里能看懂哦。

“陆卿为什么不听?”

“奴婢也不大清楚,似乎蔡公原先就写信说好的,王巨也写了两次信,陆公皆不听,奴婢估计是陆公见西夏敌军数量庞大,害怕了吧。”

赵曙脸色立即就挂住了,他不耐烦地说:“陆卿的事不要再说了,继续说战事。”

黄公公继续往下说,从华池县的战场说到了大顺城会战:“那时局面很紧张,若天亮了,还不能让西夏人崩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蔡公手中兵力不足,只能焦急地看着战局。”

“韩卿,不是发出诏书,让王卿立派援兵支援庆州吗?”

“还有此节?若是王公与陆公齐发援兵,那一战会胜得更辉煌,其实到后面因为兵力不足,大伙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逃回去,”黄公公惋惜道,实际那时候蔡挺给他喝了一碗茶,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喝完了,他就呼呼大睡了。不能让他看到抓走大量战俘,睡吧,睡着了好啊。

赵曙脸色更阴沉。

虽然此次大捷让他高兴,但击毙与俘获了五万多人,与七万人八万人终有区别的。若是将李谅祚十万兵马干掉了八万兵马,这小子下一回打死他,也不敢入侵宋朝了。

于是他不悦地道:“继续往下说。”

“喏,这时王巨主动请命,带着三营保捷与一千余名强人冲向战场。本来蔡公下令让他想方设法将几支军队聚集的,不过那时候战场太混乱了,谁也做不到。王巨便想出一个主意,强行凿穿了西夏军队,对各支骑兵主将下令,让他们杀向站在土山上指挥的李谅祚。中间还遇到了西夏人的铁鹞子……”后面的许多,黄公公多是亲眼看到了,因此讲得绘声绘色。

实际蔡挺在奏章上也提到这件事,不过刻意淡化了。

这是有意在保护王巨。

他也相信王巨不会象狄青那样不领情,狄青之下场,正是这个不领情,让庞籍抛弃了他,于是赵祯一个人撑不住了,狄青悲催。

事实他多虑了,王巨的水比他想的深。

黄公公讲完了,他是激昂版大顺城之战,蔡挺那是冷漠版大顺城之战,但基本吻合,误差的只是细节的描述。几人将两个版本一对照,基本能还原出八九成大顺城之战的真相。

文彦博吐了一口长气说道:“原来也危险哪。”

如果蔡挺在此,能倒,兵战凶危,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除了极少数那几个战神外,谁敢保障自己百战百姓?

况且自己是战神吗?自己是文臣好不好?

韩琦也长吐了口气,蔡挺不表功,他也不能发作,但这一战同样压在他头顶上,一样多的敌人,自己在好水川时手中所用的兵力却比蔡挺多得多,然而却败成那样了。

原来这才是真相,蔡挺那一点胜败也悬于一线之间哪。

不过王巨那小子真能打,这小子当初干嘛不做武将,偏偏做一个文臣?

想得美,王巨才不会那么傻呢,做武将,做到岳飞这一步,到顶了吧,下场呢?

若岳飞是进士及第,是文臣,秦桧敢不敢施加剥皮拷?敢不敢斩于风波亭?

赵曙道:“这个岁赐要不要停?”

王巨这份奏章写得很详细,包括盐的运作,但这只是王巨的想法,赵曙也要征求这几个宰相的意见。

韩琦说道:“可,并且派使前往诘问,为何犯我大宋。”

文彦博说道:“如此,则边衅大矣。虽环庆路大捷,然死伤惨重,恐无再战之力。其他数路边臣不协,多是懦弱之辈,不堪重用。西夏惨败,正是恼羞成怒之时,若再禁岁赐互市,必然重新发兵,他们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此言恐虚也,但举国用兵,三四十万兵力还会有的,就是他们重新侵犯环庆,环庆也无法抵挡了,请陛下三思。”

见好就收吧。

这就是王巨所说的与政治主张无关,就是文彦博自己也不敢说,只要前面一禁,后面西夏不顾此战重创,再度发兵。

然而韩琦同意,他就会反对。

不过相对而言,现在他们两人还属于温和之争。

现在是敌人,未来又能变成朋友,这才是政客……

想一想,以张载那性子,能混得下去么?

韩琦说道:“兵家须料彼此,今天御戎之备,大过昔时,并且谅祚狂童,岂可比元昊也,诘之必服。”

这有话外之音的,别看蔡挺神气,换李元昊试一试。蔡挺在庆州能打胜,俺去也能打胜,甚至俺一去,几路兵力全部乖乖支援了,比蔡挺胜得会更风光。

韩琦又说道:“不过四路松散,互不服指挥,终是边路一患,以臣之见当派郭逵前去陕西,总掌兵务。”

这也是他心头之痛,当初他主张反攻,可是其他几路,包括范仲淹,庞籍,文彦博却坚持防御,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在跳,李元昊便盯着他一个人打,好水川之败便有了,所以从那时候起,他就与范仲淹产生了矛盾,这才是君子党上位后,韩琦争老大的起因,才产生了丑陋的水洛城事件。

而且韩琦此议也颇有深义。

西府来了文彦博,韩琦为了制衡文彦博,便插了一个人进去,这个人便是郭逵,三川水烈士宋朝勇将郭遵的弟弟。但郭逵资历浅,又没有什么大的战功,大家便不服气。

韩琦便说道:“我不是不知道郭逵望轻,但按故事,西府当用一个武臣,官家想用李端愿,但李端愿倾邪,所以用郭逵当之。”

那么李端愿是不是一个“倾邪”之辈呢?还真不是,不算是良臣,但也不能算是邪臣。

为什么韩琦不同意,第一李端愿与富弼关系不错,仅凭这一条,韩琦就不会同意李端愿上位了。

第二条李端愿乃是驸马李遵勖的儿子,出身名门,提拨上来,他也许会感赵曙的情,但绝对不会感韩琦的情。郭逵嘛,现在只那么一回事,只要提拨上来,他一定会对韩琦感恩戴德。

然而不管韩琦怎么说,现在的郭逵还远不及李端愿呢。

大家不服气,邵亢、吴申与吕景等人连连弹刻,祖宗朝是有这个制度,西府当参用武臣,比如曹彬父子,马知节,王德用,狄青,可他们那一个没有立下战功,勋劳为天下所称则可,郭逵一个黠佞的小人,岂堪大用?

反正吵吧,韩琦现在不管做什么事,大家都不如意。

所以现在是一个机会,让郭逵到陕西磨勘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混上一个功劳,回来后再进入西府,无人有异议了。

“韩卿所言极是。”

于是郭逵捞了一个好大的帽子去了陕西,领签书枢密院事权陕西四路安抚使权泾原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司兼判渭州!

前面的是说明他带着西府宰执的帽子下去的,然后泾原路则成了郭逵的一亩三分地,这个不算,还有权遥控整个陕西缘边四路的军权,也有权调动缘边四路的所有兵马,包括庆州,秦州,延州。

理论上,这一战,韩琦捞取的好处最大。

第二七四章兰陵王入阵曲

现在这道诏命还没有出来,所以文彦博暂时没想到因为他说了一句边臣不协,让韩琦捞到一个大好处,但韩琦也没想到,他捞的这个好处,是水中月,镜中花。

岁赐的事决定下来,至于那个盐,就没有人当真了。

赵曙也只是好奇,为什么能将成本价的盐运到边境,还能卖到百姓手中,原因出来了,那就是高昂的运费,知道就行了。这纯粹是火拼血值。宋朝是有钱哪,可这个钱不知道用在哪儿了,真正用钱的地方却拨不出来钱。拼下去,西夏悲催了,宋朝财政也悲催了。

况且马上善后的种种费用就是一个大黑窟窿呢。

然后大家相互沉默。

不能散,黄公公重新讲述了一遍,意味着蔡挺并没有夸大功劳,相反的,还稍稍缩小了部分功劳。

立功了,那就得赏赐。

韩琦一句话,李谅祚是狂童,大人打小孩呢,蔡挺这个功劳立即缩水。

就算这样,它也能算排进宋朝开国以后对外战役胜利中的前十位吧。不过因为这个缩水,它也许只有与张亢第二次兔毛川大捷相比了,甚至考虑到李元昊的能力,还不及张亢那一役。

那么参照朝廷奖励张亢的制度,韩琦肯定能接受的。

可偏偏前面出了一个孙沔,他用王巨那三场中小型战役的胜利冒功,捞了一个节度使。而且刚刚过去还不到一年时光。

如果按照那个处理,蔡挺是不是要调到西府担任枢密使?

还有头痛的地方呢,王巨如何奖励?这不是宋太宗时代(注)。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能赏什么官职?难道调到西府担任枢密副使?那不是韩琦,而是这几个大佬一起会去撞墙的。

于是这个奖励让大家头痛了,商议了好一会,才做出两道无关的决定,第一个将王举元贬官,陆诜表现不好,可朝廷并没有下诏书让他出兵,他能出兵,也有权不用出兵。但王举元可是接到诏书的,偏偏按兵不动,还有什么资格知永兴军?

何谓永兴军,而不叫京兆府尹?正是策应前方四路安危,总掌整个陕西大局的官员。

贬下去了。

第二个决定是派何次公前去保安军,洁问李谅祚,同时对李谅祚打招呼,不要来拜年了,俺们从今年起,不会再给压岁钱给你了。

但到了陆诜哪里又出了妖蛾子。

他想表功哪,将使者扣压,李谅祚也来到金汤城养伤,听到后大怒,难不成宋朝边臣一个个都变成了狠人哥,他不信邪了,现在正好败下来的军队还没有完全解散,于是派出大军前去保安军耀武扬威,出言恫吓。

实际因为缺少粮草,让他发起进攻,也没能力发起进攻了,恫吓一番后,立即陆续解散军队,让他们回去。

如果是王巨,李谅祚悲催了,他手中现在是有不少兵力,但不再是十万大军了,说不定连三万大军都没有,但鄜延路兵力少吗?那么王巨不介意再来一个痛屠。

然而陆诜却吓了一身冷汗。

万一这小子将怒火往自己身上发泄怎么办?自己境内可没有那么能打的蕃子。只要西夏大军压境,自己会很悲催的。因此何次公来到延州后,他立即又换了一副嘴脸,说道:“敌颇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