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德五十年- 第5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子宁瞧了他一眼,淡淡道:“总是不得不防。不过你交代李铁,这件事儿,一定要做的秘密一些,莫要引起民间恐慌。而且也不能像锦衣卫那般兴起大狱,藤蔓抄家,严刑拷打逼供,一定要谨慎拿人,掌握了切凿证据。便是有那怀疑的给逮起来,也莫要拷打,关押起来即可。”

王泼三也是应了。

“第三条。”

连子宁正要说,忽然是摆摆手,道:“罢了,这个还有些早,却是不急,你先下去吧!”

王泼三告退,连子宁走到窗前,轻轻的敲着窗沿,若有所思。

这第三重要的一点,却是此事上朝廷的反应。

“朝廷如何反应,却是可以cāo作的,却也是正巧,我在此时,身在京城,若不然的话,难免反应还是有些迟滞。而这一次,可是白莲教送给我的大礼啊!若是谋划的好的话,怕是能从其中捞到不少好处!”

连子宁微微一笑,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掌控的霸气。他这时候忽然有所感,在京城和在外,确实是各有好处,在外面的话,固然是可以zìyóu的发展壮大,受到的羁绊少了很多,但是对于中枢的信息,未免就很有些迟滞,尤其是镇远府距离京城还这么远;而在京城的话,对于朝政,中枢号令决策的产生和影响力度自然变大,能够参与进许多至关重要的决策中去,但是在天子脚下,却当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惹怒了皇帝说杀就杀了。

总也是难以取舍。

————————分割线————————

前来朝觐天朝大皇帝的金国时节和东北诸部汗王们到了。

因为护送的军士都是骑兵,而诸部的首领和金国的使节也都不是养尊处优的主儿,再说了在路上也没什么好墨迹的,因此速度并不慢,二月十五就到了山海关了。

大明朝对这一次也是极为的重视,毕竟这些年来大明朝内忧外患,只有原来的臣属国家不断流失的,还未曾有什么新的增长,想当年,永乐大帝时期万国来朝的场景,当真是一去不复返了。也只有东海和南洋的几个撮尔小国,才会偶尔来朝拜个一两次,每一次朝廷都是极高规格的接待。

他们自然是不能和这一次的前来朝觐相提并论。

东北在大明的疆域版图中占据了非常特殊的地位,这里前期乃是大明的直接控制区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以管辖之,后来却是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相继×独×立,尤其是女真,更是自立一国,让中枢极为的震怒,屡次兴兵,却终究是屡战屡败。而之后女真铁骑却是屡屡南下,侵略大明,掠夺边民,杀戮军兵,成为了引得大明时时阵痛的一颗毒瘤!

又恨又怒,却是无可奈何,大致可以形容大明对于女真的复杂感情。

而这一次,女真人竟然是被武毅伯给打服了!前来朝觐天朝皇帝了!要臣服了!

这几乎是可以载入宗庙的荣耀大事,可以算得上是这皇帝在位期间数得着的巨大功绩,正德自然也是极为的重视,这么重要的差事,那是万万不能办砸的,一定要办的漂漂亮亮的。这也不但是皇帝陛下脸上有光,更是整个朝廷的光彩。

此次负责接待这些使节汗王的,乃是以福王为主,礼部尚书董其昌为副使,主要负责cāo持办理的,则是鸿胪寺卿苏即墨,鸿胪寺乃是大明朝中枢五寺之一,专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chūn、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而在苏即墨之下,则是一个由礼部各有司和鸿胪寺下属各官员组成的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他们会负责这支使节团在京城期间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游乐玩赏,乃是于是朝觐皇帝,殿前礼仪之类的一切事务。

说白了,就是在确保不出事儿的情况下,让他们安安稳稳的来,安安稳稳的走。

福王却也是个办事利索的,接了圣旨掌了差事之后,立刻便是接连下了几道命令,自从使节团到了辽东镇之后,每到一地,便是都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接待,而关于他们行程到了何处的报信信差,更是一拨接着一拨的来。

等到了山海关,蓟镇总督甚至还专门派了一队骑兵进行护送,二月十六rì,使节团宿于三河。

距离京城只有五十里了。

说来也是有意思,皇帝圣驾这会儿正在离岳,而离岳在燕山之南,离着昌平州,延庆卫居庸关那块儿不远,要朝见皇帝,得去那儿。但是出于礼数,却还得先进京城,然后再去离岳。

平白要搞得繁复一些才行。

京城以东十里,官道之侧,已经是有一队庞大的队伍正在等待着。

这支队伍足有数千人之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披着甲胄,看上去便威武雄壮的禁军将士,还有数百人,则是锦衣卫大汉将军,至于剩下的那千余人,则是打着大旗,扛着各式旗牌的仪仗队。一眼望去,大旗招展,黄sè仪仗一望无边,极为的威严气派,一派皇家的风范。

所有人都静静地矗立着,很是安静。

在队伍的最前面,则是搭建了一个很是不小的彩棚,遮住了寒风,不断的有报讯的探马从东边儿远处过来,在彩棚前面大声的禀告。

这支队伍,自然便是大明朝廷派来迎接使节团的。

单单是一个金国使节,自然是没这待遇,但是问题是,与之一起来的,还有松花江以北,极北之地各部的数十位汗王!好么,好大的名头,在大明官员的心目中,能称得上是汗或者是王的,怎么着也是一个大部或者是小国了,这么说来,几乎就可以是对外宣称,数十位国王来朝见我大明皇帝了!

这是何等的荣耀?

彩棚虽然只是个临时的,但是个中也很是奢华,铺设着波斯舶来的上等地毯,桌椅都是上等的酸枝木,周围用锦缎遮了,站着伺候的人不少,坐着的却是只有三个。

下手右边坐着的是礼部尚书董其昌,他对面坐着的就是鸿胪寺卿苏即墨,而中间主位上坐着的,乃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前面写错了,潞王理当是三十五岁寿诞,见谅,见谅。),穿了一身的坐蟒袍,戴着忠静冠,仪态甚是威仪。

这青年,正是福王朱载堉。(未完待续。

第四卷烽火山东六零七风波

六零七风波

要说起来,也难怪正德皇帝这般宠爱朱载堉,除了太喜欢刘贵妃因而爱屋及乌之外,确实也是因为他足够争气。

许是因为刘贵妃的出身的缘故,她对她的儿子很宠爱,但是却并不是溺爱,给予他充足的亲情和温暖,但是并不惯着他随意妄为。有这样的母亲教导,福王长大之后,为人很是不错,待人和善,没什么傲气,至于那些纨绔子弟的残忍、冷漠、不把下人当人之类的恶习,更是一概没有。

有些特殊的是,这位福王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别的贵公子打走马shè猎斗狗不一样,他的爱好很独特——音律和数学。

从他很小时候开始,刘贵妃和皇帝便是为他寻找老师,教授课业,经史子集那是不用说了,都是翰林院最好的学士来进行讲解,甚至杨慎还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福王讲师。这位王爷琴棋书画佛放道学都是颇为的jīng通,却偏偏最是喜欢音律,次之就是数学,年仅十岁,朱载堉便攻读《尚书盘庚》等史书。

十五岁之时,朱载堉便著《瑟谱》,二十一岁,完成《律历融通》一书,声名鹊起běijīng城,二十四岁,又完成《律学新说》。

大明朝从开国以来,所有宗室,朱家子孙,没有一个像是朱载堉这般有这么丰富的著书,这么明丽的才华。朝野之间都知道,福王不但是王爷,更是一个大才子。

这些在京城的皇子王爷,若是论起名声来,朱载堉当之无愧的是第一,把其它那些庸庸碌碌的兄弟拉下去老远。

这也是正德如此宠爱他的一个原因,自家孩子争气,当然要更疼爱一些。

大概是遗传了母亲的优良基因,朱载堉长相很是俊朗,身材挺拔修长,气质儒雅之中透着一股难言的贵气,令人望而心折,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仪表,就比那肥头大耳连走路都喘的潞王强出不少,和雍王相较也是各有千秋。

若是说雍王乃是威仪,谷王乃是强横,这位福王就是儒雅文气。

这也使得他赢得了不少朝中文官的支持,再加上刘贵妃在背后的苦心拉拢和正德皇帝摆明了的偏心,是以这位皇子现在在朝中的势力,竟是隐隐然居于首位!

而这一次正德委了他这个差事,明摆着就是要抬举他,扶他上位,更是让一批观望的官员投入了他的麾下。

比如说,正四品鸿胪寺卿苏即墨苏大人。

苏即墨啜了口茶水,笑道:“女真来降,东北诸部汗王前来朝拜,当真乃是国朝数十年未有之盛事,殿下此次作为钦差,专责此事,等办成之后,非但是圣上龙颜大悦,殿下居功至伟,便是rì后史书之中,也能记上一笔。”

这等言语,已经是近乎于吹捧了。

董其昌脸上神sè淡淡的,福王却是颇为的谦逊,笑道:“苏大人此话严重了,说起来,这件事儿,首赖吾皇圣明,天恩浩荡,教化四夷,是以方才万国来朝,次之则是武毅伯兴兵征北,屡战屡败,扬我国威。小王不过是上承圣上之旨意,下赖各部有司之得力,坐享其成而已。”

这番话却是说的极漂亮,很场面的,而且很是表现出了他的谦逊。

董其昌眼中闪过一道赞许,心道若是雍王殿下来办这事儿,定然是当仁不让,自认功劳第一,而若是潞王的话。他摇了摇头,那头猪功课不好,用词很是不典致,只怕连这番漂亮的措辞都说不出来。

苏即墨正要说话,却是一骑探马飞快而来,跪地大声报告道:“殿下,二位大人,他们到了!”

“走吧,二位大人,也好让这些边野荒民,见识见识咱们大明的威仪风度。”

福王站起身来,微微一笑,抖了抖袖子道。

那两位也是站了起来,他们今rì也是穿了一身的朝服,很是正式严肃。

三人被众人簇拥着上了马,来到最前面,然后苏即墨一声令下,那些后面站着的禁军卫士,大汉将军便是脚步整齐的走了过来,排成队列站在他们身后,气势如山一般威严。

等了一会儿,便是看到不远处一行人马缓缓逶迤而来,好似一片炙热的火云一般。

待离得近了,便看到,原来这片火云,乃是数百上千名骑士组成的,他们列阵缓缓而行,阵型威严整肃如山,战马披着大红sè的三层泡钉棉甲,所有骑士全部都是烂银板甲,大红披风,腰间悬着马刀,手中拿着大枪,后背上还悬挂着有着长长身管儿的火器,想必就是火枪了。

众人都是识货之人,见了之后都是纷纷的喝了一声彩,若是但看武器装备也就罢了,但是这些骑士那股子沉凝冷厉的杀气,似乎已经凝结成了实质,却是让人见之就生出一股畏惧来,他们抿着嘴,沉默不语,但是谁都能看得出,一旦一声号令,他们就是那把最锋锐的尖刀,毫不犹豫的痛饮鲜血。

福王淡淡一笑:“这些骑士,想必便是武毅军中jīng锐了吧?武毅伯果真是名不虚传,带的好兵,能横扫北地的强军,今rì一见,令人心折啊!”

苏即墨附和道:“殿下褒奖的是,不过京中的禁军将士,比之他们怕也不差吧?”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福王摆摆手道:“禁军将士比之他们,仪容是不差,武器刀兵防具也不差,只是这杀气,煞气,可就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了。毕竟他们在东北边陲rìrì厮杀,而禁军将士在京中,经的战事是少了许多。”

说话间,那些骑士已经是在百余米外停了下来,屹立于此,气势冲天,杀气四溢。

让人看了,都是觉得心里一跳。

然后,那队伍便是裂开,一骑策马而出,福王等人定睛看去,却见马上乃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高大汉子,肤sè有些黑,气质凝练沉稳,身上穿着的赫然乃是大明正三品武官的官府,只见这汉子策马来到近前,跪地磕头,大声道:“武毅军亲卫营指挥使石大柱,叩见福王殿下,见过董大人,苏大人!末将奉伯爷之命,护送金国时节及松花江北八十六部汗王,前来朝觐圣皇!”

“好个猛将!”福王赞道:“快些起来吧!”

石大柱道了谢,站起身来。

福王笑道:“若不是本王身负钦差之职司,便亲自扶你起来。”

石大柱连称不敢。

因着连子宁现在正是如rì中天之地,是以别人对石大柱便也是高看一眼,那鸿胪寺卿苏即墨笑眯眯道:“石将军,按照规矩,得先跟那金国时节及各部汗王见过一面,传一道圣旨。”

石大柱心领神会:“末将明白,还请殿下和各位大人稍待。”

说罢便是纵马而出,来到阵前大喊道:“请金国使节出来相见我天朝钦差天使。”

待他说完,便是从骑兵阵列中出来了五十骑全身黑sè重铠,战马亦是披着黑sè重铠的拐子马骑士,簇拥着一辆马车。

福王眼睛一缩:“这便是金国的拐子马骑兵么?”

“想来是了。”董其昌眯缝着眼睛瞧着,淡淡道:“金国拐子马,批重甲,执强兵,巍然如山,号称北地第一骑兵,现在看来,果真是强横。”

拐子马们眼神复杂的在十步之外停下,马车中走出一个华服老者,正是大金国觉罗贝勒图哈。

这等礼节,他本来是不怎么懂的,想来女真也从来未曾想过自己会有向别人称臣的那一rì,是以这些东西,自然也未曾教过。不过好在连子宁已经事先向他说过,等到了山海关之后,福王派人的鸿胪寺的官员也略略的提了一提,算是做了个突击的培训,因此却也不慌不忙。

他下了马车,迈着八字步走到近前,深深鞠躬为礼,沉声道:“下臣金国礼部尚书,觉罗贝勒图哈,见过上国诸位天使。”

“图哈大人有礼。”福王拱拱手亦作还礼,道:“不知金国遣足下而来,所为何事?”

“我金国大汗,仰慕天朝教化,愿做归顺,为天朝属国,终世不移!”图哈起身,道:“下臣奉我国大汗之命,特来奉上国书,以为信物。”

福王脸上笑吟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