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雪莲雪雁两人为大家每人盛好一碗米饭。大家一边看着碗里的米饭,一边听着和玉说着大米饭的好处。

“一味米饭,与五味调配,几乎可以供给全身所需营养。大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老少皆宜,可以同面食一起作为主食。”和玉一边给何喜夹菜一边给众人解释。

和玉身上太多的奥秘,所以大家已经见怪不怪,先吃完再说,大家拿起碗筷,学着和玉的样子,夹了一些菜,配合着米饭,开始吃起来。刚开始大家对于新事物,多少有点戒心,但越吃越觉好吃,只见桌上飞舞的筷子,就知道大米受欢迎的程度。雪莲,雪雁不断给大家添饭,尤其是刘天佑,何志英两个人半大小伙,反应最快,别人才吃完半碗,这两人已经开始添第二碗了;王知州,杨师爷,李管事也不落人后,吃得也不少;连平时不贪食的韩姨,难得一见的吃到撑了。

但是和玉只允许何喜吃一碗米饭,怕她小孩子吃多了闹肚子。惹得何喜嘴巴嘟着能挂二斤猪肉,和玉给她成老一碗老黄瓜排骨汤,这才露出笑脸。

吃完米饭的大家,喝着炖了好长时间的排骨汤,真是畅快,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摸着肚子。王知州,杨师爷,李管事也算是有身份的人,做出此等不合理的举动,三人互相看了看,哈哈大笑起来,掩饰刚才的尴尬。

何喜被他们的笑声搞得莫名其妙,对着大姐和玉说道:“他们为什么笑啊,不就是吃撑了摸摸肚皮嘛,喜儿每天都摸肚皮,这样有助于消化。”

韩姨一把捂住何喜的嘴巴,但还是晚了一步,王知州等三人脸红了,暗暗自责刚才自己吃多了。和玉一脸黑线的看着何喜,妹妹何喜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啊,看来以后要给她多上点课。

就算下午和玉已经吃了很多粥,晚饭的时候还是吃了一碗米饭。和玉提议大家到外院子里走走。

吃饱了,刘天佑同和玉并排走问道:“玉儿,这水稻产量怎么样?这几天忙着整理资料,没时间参与到水稻水稻收割,真是遗憾”

“这个产量真的很高,我也被下了一跳,居然有十担之多,四五亩的水田居然收了上来五十多担水稻。”和玉虽然知道这些水稻的产量,但不能提早说出来,只能假装自己也不知情的样子。

“十担?如此之多”王知州,杨师爷,李管事突然转过投来问道,六只眼睛炯炯有神,盯着和玉姑娘。

当然有这么多了,这可是超级水稻,要是有现代的花费,估计能收个一千五百到两千斤这样。吃过大米之后,不仅有粳米的好口感,还有杂交水稻的产量,这怎能不让和玉高兴嘛。

“是的,所有的稻谷已经晒干,收在仓库里。不信的话,可以到玉庄的仓库看看,两位伯伯也是去过玉庄,曾经也看过种水稻的地方,估摸着也能算出是多少土地。”和玉回答说道。

“这山芋,土豆做个辅食还可以,做主食,时间长了,人可能会受不了。倒是这大米味道性平味甘,和面粉异曲同工,但是产量比小麦和粟多多了。要是我明硕国大量种植水稻,估计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杨师爷脑子里快速的过滤各种信息,激动的说道。王知州深有同感,探寻的目光看向和玉。

一百六十八章时机未到

一百六十八章时机未到

倒是旁边的李管事,想的是如何在泰华楼推出这一项招牌饭菜,但在关心国计民生面前,李管事极力忍住自己的问题,想着明天抽个时间同和玉姑娘好好详谈。

“产量是高,但是王伯伯,杨伯伯,这水稻,顾名思义,也知道是需要大量的水,这就就要大力兴修水利,千万不能小视前期的基础建设。你也知道的,玉儿的玉庄是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建设成现在的样子。”和玉看出王知州,杨师爷想急着把水稻推广开来,便焦急地说道。这是个系统的工程,要全盘考虑,虽然和玉能提供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种植水稻,但和玉仍不赞成短期内就推广水稻。不是说种得多了,自己的收入就少了,而是这水稻不像小麦,只要犁地撒种,中间稍微打理一下就可以收获。这水稻不行,离不开水,这就要考验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驾驭能力。以前发洪水的时候,疏通河渠,有序排水;但水稻是需要灌水。排水是从高到低,这个好办,顺应地球引力,疏通渠道就行;但这灌水,一般是由低到高,逆着地球引力,如何把水灌溉到田里,是个难题。要是指望用人力挑,那一个人一年能种多少啊,想着就一阵恶寒。

听了和玉的解释,王知州,杨师爷的热情稍减,开始思考如何操作更好,但是对于这一项大的水利工程,心里没底。一方面是技术,另一方面就是人力物力,看来的确像玉儿说得那样,不能操之过急。

“那老夫要厚颜请求玉儿,帮我们写个规划,此等高产作物,不能推广,老夫心里难受啊。我们清水县比其他地方好多了,一到其他地方,就算在富裕的地方,总会有乞丐。老夫这心里就像被针扎一样,隐隐的疼。”王知州很是痛心地说道。

和玉相信这是王知州的心里话,对于为官一心为百姓的人,真是少见,所以和玉非常敬佩他。帮助他,就是帮助以后所有能受惠的人。

“好的,这件事情,玉儿应下了,帮着出点主意。相信通过几年的实验之后,掌握这些作物生长的习性,到那时,时机成熟再运作也不迟。”和玉说出心里,不想让王知州,杨师爷在这件事上多费神。一个秋收,已经让两位伯伯,消瘦不少,难得之后可以清闲一段时间,要是被这件事情扰到,没有休息好,拖垮了身体,和玉就成罪人了。

见天色已晚,几人便告辞,李管事走在最后,说道:“玉儿姑娘,不如明日到泰华楼一聚,算算山芋,小菜的货款如何?”

刚才散步的时候,李管事一直没有说话,见李管事相邀,便知道李管事不仅是货款的事情,绝对是看到了大米的里的商机。

“明日午时,和玉又要到泰华楼蹭饭了,要招牌菜,一般的菜我可不吃。”和玉笑着说道,泰华楼算是高消费的地方,要是和玉自己选吃饭的地方,首选就是何志英的小吃店,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既然有人请客,和玉也不会替对方省钱。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着待遇,李管是少有的几人之一。

李管事假装被宰了,摇摇头说道:“你哦,这还要你说,一定好酒好菜招待。天色已晚,先告辞,明日再见。”

和玉把众人送到门口,见马车消失在拐弯处,才回家。和玉到了何喜的房间,见韩姨在哄着何喜睡觉。

“大姐,讲故事,喜儿想听故事。”何喜嘟着嘴巴撒娇说道。

“你姐累了一天了,让你大姐回去休息吧,韩姨给你唱歌。”韩姨知道和玉东奔西走很累,明天还要给孤儿院的女孩子上课,便阻止说道。

“不嘛,以前铁牛每天都给喜儿讲故事,只有铁牛疼喜儿,你们都不疼喜儿。”何喜小脾气又上来了,脸蛋转向里面。

韩姨一听铁牛,便响起儿子现在杳无音讯,顿时心如刀割,眼看着就要红了眼圈。和玉握着韩姨的手,希望自己能够给韩姨一点点力量。

坐在何喜的床边,拍着何喜的小屁股说道:“喜儿乖,今天大姐给你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要是不转过来,我可要走喽。”和玉假装起身,对着何喜说道。

一把拉住大姐和玉的手说道:“大姐,我想听呢,刚才我是假装生气的,上当了吧。”看着何喜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冲淡了韩姨心里的痛楚。

就在和玉略微低沉的声音中,何喜睡着了。和玉给何喜盖好小杯子,交代丫鬟夜里注意看着,便和韩姨一起出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程昱会在远方祝福我们的,我们要好好的生活,不要让他在远方放不下心,早点睡吧,你还有我们。”和玉把韩姨送到房门口说道。“我知道,韩姨能想得开,你就不要担心我了,赶紧回去睡吧,明天还要上课呢。”韩姨催促和玉早点休息。

第二天和玉带着自己的账本副本,来到泰华楼,拿出账本,和掌柜子对账,确认无误,李管事掏出早就准备好银票,递给和玉。

就和玉,何喜,李管事三个人,所以指点了六个菜,省得待会吃不完糟蹋。菜刚上来,就来了连个蹭饭的。

原来刘天佑昨天也是走在后面听到,李管事今天中午要宴请玉儿。虽然自己很忙,但终归是有吃饭的时间的,就赶过来,吃点好吃的。吃着泰华楼的饭菜,不禁感慨,这王知州家的伙食有待改进啊。

“和玉姑娘,这大米可不可以卖点给老夫呀。老夫一眼就看出,这大米可以卖的很好。饭到中旬,李管事直接开门见上的说道,长期的合作,已经不需要所谓的客气话。

和玉细算了一下明年计划准备种个一百亩水稻,自己家偶尔吃一点,再送一点给别人,所剩无几啊。

“实不相瞒,李管事,实剩不了多少。还是老规矩,明年的所有大米全部由泰华楼经销,如何?”今年收的,和玉是不会卖的,自己现在不差钱,没必要为了一点钱,自己却没得吃。

一百六十九章一个字的承诺

一百六十九章一个字的承诺

李管事是个明白人,知道今年的大米是没希望了,所以也不强求,聊了一些家常,和玉便拿着货款告辞。

刘天佑饭也吃了,人也见了,步行把和玉送回家。抬头看着天空中,蓝天白云,看的心里特别舒畅,秋高气爽更是让人感觉浑身轻松。

刘天佑回去之后,进行最后一部分的总结。虽然已经放慢速度,但速度再慢,还是有个结束。把整理好的东西,重新检查一遍,见没有什么不妥,便封装起来,回京都之后还要呈给皇帝亲自批阅的。

现在秋收已经结束,新一轮的播种也到了结尾的时候,三钱给刘天佑安排了一个时间,后天上午启程回京。

三钱知道刘天佑不舍得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时间往后面推迟了一天。希望三皇子利用仅有的一天,享受最后的乡村生活。

在王知州家住了好几个月,刘天佑送了一份大礼给王知州,不是黄白之物,而是几块明硕国最好的毛笔和砚台;同杨师爷学习很多治理地方政务的经验,当然也少不了杨师爷的一份。除了盘缠,剩下的钱财全部捐献给孤儿院,养老院,也算是一身轻松的离开。

一圈人都送了礼物,单单不知道送和玉什么,不知不觉就到了和玉的家。老孙头见是大小姐的常客,便直接请进来了。

因为田里面已经没什么大事,所以和玉也懒得出去,在家里陪着何喜,教她唱歌,玩游戏,蹦蹦跳跳,希望这样可以把何喜的体重降下去。

“天佑,你过来了。”和玉只是抬头打声招呼,便继续陪何喜玩。刘天佑默默的找个地方坐下来,三钱走过来说道:“喜儿小姐,喜不喜欢骑马呀?”

何喜听了三钱伯伯的话,大眼睛转了转,脑子里出现高大骏马,要是能骑马一定很威武,便笑着说道:“好啊,那一定很好玩。”

“不行,马太高了,万一摔下来怎么办?”和玉阻止说道。

“和玉姑娘,让李坤抱着喜儿一起坐在马背上,没事的你就放心吧。”三钱继续解释说道,就剩今天了,自己说什么也得给主子争取点时间。

接到三钱公公的眼色,李坤适时地上前说道:“和玉姑娘,小的以性命担保,绝不会让喜儿小姐受伤。”

何喜摇着大姐的胳膊,和玉点点了头说道:“一定要听话,在上面要老实一点,摔成个大饼脸丑死了。”和玉理理何喜的衣服,絮絮叨叨的叮嘱。

其他人都识时务的出去了,大堂里只剩下和玉和刘天佑,静得让人感觉不舒服,和玉作为主人,自然不能不理会这尴尬的局面。

“什么时候会京都啊?”和玉轻声问道。

“明天”刘天佑简短的回答。

“哦,明天。”和玉轻声重复一遍,想起前两天新舂的两袋米说道:“家里还有两袋做的大米,你带过去送给李老太太和李贵妃吧,多谢他们一直以来的关照。”

“我们到外面走走吧。”刘天佑看着外面的天色,问道。

就这样两人坐着马车,到了景色不错的地方,下车,沿着山间小路散步。侍卫们离得比较远,远远得看着两人并排走着。

和玉,刘天佑谁都不想打破这和谐温馨的场面,享受着难得静逸。一路上什么也没说,因为话语在这时候,显得很苍白,总之就是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见太阳下山,两人准备回去,临走的时候,刘天佑轻声问道:“明天你回来给我送行吗?”

和玉笑了笑,走出几步,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还是不送了,回到京都之后,要好好得学习为百姓做事。”

听了和玉的话,刘天佑心里一沉,是啊,就算送又如何,不送又如何,总归是要分开的。就算玉儿在京都,自己想见一面都是非常困难,更别说玉儿常住在清水县。刘天佑在和玉的府上留下了几个亲卫,保护和玉一家的安全。就算自己不在这边,也能放下心来。

刘天佑把和玉送到大门口,没有进去,说了一句;“一定要等我。”便转身离开。和玉微笑着对着刘天佑的背影轻声说道:“好。”仅仅是一个字承诺,却重若千斤。

尽管和玉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刘天佑听到了,刘天佑顿了一下脚步,但是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怕自己一回头,舍不得离开。

第二天是刘天佑启程的日子,天气阴沉,淅淅沥沥下着小雨。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比夏天的雨,多了几丝凉意。

三钱吩咐人把两袋大米装上车,刘天佑看向路口,只有几个忙着赶路的行人。尽管和玉昨天已经说了不来送行,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看一眼和玉。

刘天佑依依不舍得上了马车,随着马车前行,刘天佑的心更是沉闷。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看着自己,刘天佑打开马车窗,抬头看出去,看到山上小路上有个打着油纸伞的红衣人儿,那不就是自己念念不忘的玉儿嘛。

刘天佑眼睛一热,同和玉招了招手。站在远处的和玉看刘天佑向自己招手,便也抬起自己的手晃了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