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手里。刘天佑刚才还在笑的脸,立马跨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何志英愣了一下,想笑又不敢笑。倒是追上来的三钱,很是紧张,作势要捉这只调皮的小鸡仔。刘天佑这才反应过来这尴尬的局面,躲过三钱的手,轻轻的把小鸡仔放在地上。

三钱见刘天佑没有弄死这只小鸡的意思,便也不再动手,立即拿出手帕,给三皇子擦掉手上的鸡粪。

何志英松了一口气,看刘公子的反应,应该不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个值得相交的人。

“刘公子,要不要到外面洗洗手?”何志英问道。

“多谢志英了。”刘天佑转身同何志英出去,不远处传来“咯咯,咯嗒咯咯,咯嗒”

刘天佑停下来,问道:“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母鸡们生完鸡蛋之后的叫声。”何志英回答道。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鸡生蛋,手待会洗,我们先去看看。”刘天佑很是好奇,何志英只好带着刘天佑去里面。

“之间一排排耳朵鸡舍很整齐,母鸡们很有次序的跳进窝里坐下来,开始生蛋,脸憋得很红,显然使用了很大的力气。

见几只母鸡不再憋气,“咯咯”得叫着,紧接着跳出鸡窝,里面多了一个鸡蛋,下一只母鸡再跳进去。

可能是刘天佑,何志英,三钱不经常进来,所以母鸡们见到是陌生人靠近,纷纷打起精神,防备着这三人。要是姜氏或者刘婶她们进来,这些母鸡们根本连眼皮都不会抬一下,毕竟姜氏和刘婶每天都要在鸡舍呆好长时间。

亲眼看了母鸡们如何生蛋,刘天佑感觉今天又长了点见识。出来后,刘天佑想了一下,一个想法闪现出来,说道:“志英,鸡蛋在我们明硕国是个新鲜物,而且味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在京都附近的郊区办一个养鸡场?要知道京都的达官贵人很多,就算价格高点也可以消费的掉;再说了,鸡蛋是易碎品,要是从清水县运往京都,既费时费力,路不好的时候,又会破损。”

何志英听了刘天佑的话,很是心动,但还是说道:“我们只是平头百姓,京都都是权贵,不敢贸然开拓京都市场。”

刘天佑一听何志英的话,放下心来,笑着说道:“不如我们合作吧,我们刘家在京都小有实力,京都的一切事情由我们刘家去解决。”

何志英很是高兴,但是家里是大姐当家,便说道:“刘公子,不如待会有空的时候,我们和大姐谈谈,养鸡的事情。”

刘天佑点头应是,心里面想着,要是在京都建养鸡场,或许玉儿就可以经常去京都,自己不就可以很容易见到玉儿了嘛。

何志英还在想着怎样和大姐说,要是知道刘天佑的出发点是为了多见和玉几面,一定会对刘天佑的印象大打折扣。

第一百零九章京都建养鸡场

第一百零九章京都建养鸡场

单单同何梅聊一些私房话,就用去大半天,吃完午饭,几人又去何家村看看各家的养殖情况。因为大家比较重视,都能按照和玉之前说的去做,所以很少出现鸡仔生病的事情。

晚上族长何文清要留大家吃饭,被和玉以回到家很晚了为由拒绝,一行人坐上马车会清水县城的家。

“大姐,刘公子说想要恨我们合伙在京都附近的郊区建养鸡场,不知可不可行?”何志英一直想着这件事情,见和玉没什么事情,便问道。

和玉听了何志英的话,便看向刘天佑说道:“当然可以,以我们现在的生产量,根本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再者这鸡蛋不好运输,还是就近建养鸡场,比较合适;还有就是这京都人口多,有钱人多,鸡蛋味美,一定可以大赚一笔。”

“那玉儿是同意和我合作,有我在京都,没人会欺负你。”刘天佑拍着胸脯说道。

当然没人敢惹你了,整个明硕国都是你老子的,皇城是你家,京都就是你家的后花园。

同刘天佑合作,和玉都能在京都横着走了。

“那我们今天回去,就拟个章程计划。”和玉急忙说道。

刘天佑见和玉这么急切,心里想着,自己真是聪明,居然想到这个办法,笑着说道:“好的,今天定好规划,我就派人去京都安排。”

早上出去之前,和玉已经交代韩姨晚上会回来吃饭,所以韩姨做了一桌子饭菜,就等着和玉等人。

何喜饿得不行,韩姨就给她夹了一点爱吃的菜,等和玉等人赶回家的时候,何喜已经吃饱了。坐在和玉跟前,给大姐夹菜。现在何喜很是懂事,自从铁牛走后,何喜总有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小时父母双亡,何喜人小,不知道是什么是死,但也知道永远见不到父母了。所以这也是很黏自己自己身边人的原因。不只给给和玉夹菜,桌子上的人都有照顾到。

吃到何喜的夹菜,都会夸奖何喜,一桌人嘻嘻哈哈,其乐融融。刘天佑也逐渐融入这个家庭,心里跟着暖暖的。

吃完饭后,和玉带着何志英,刘天佑到书房里商谈合作的事情。谈到深夜,才达成一致。主要是刘天佑认为和玉只要出技术,其他事情全由刘天佑负责。和玉虽然知道刘天佑皇子至尊,绝对有钱,但是不愿占人家便宜,非要出两千两白银加上技术占上四成股份,刘天佑出一万两再加上提供场地占六成股份。

其适合于是非常想做大股东,但是京都是人家刘天佑的地盘,自己就跟着喝点汤,至于肉,还是让给人家三皇子吃吧。

见天色很晚了,和玉让刘天佑住在府上,便命人去王知州府报信。但被刘天佑拦住了说道:“我已经派人通知过了,不要多跑一趟。”

和玉听了很是无语,感情这人早就算计好今晚会在这边休息。和玉亲自带着刘天佑,三钱以及一些侍卫前往客房。由于平时很少有人过来住,所以客房虽然干净,但还是没有多少生气。三钱很是不满意和玉家的客房,但是三皇子自己要住在这边,自己也不好多嘴。和玉吩咐吓人,端来温水,给大家洗漱,便告辞。

刘天佑躺在床上,想着吃饭时的温馨画面很是感动,又想到商议条款的时候,和玉那双精神奕奕的眼睛,然人移不开眼。一想到自己还有三年才能成年,就不由得心急。好在已经给了玉儿定情信物,但是玉儿还没有给自己信物,心里的不安更加剧烈,看来以后还得找机会,问和玉要来一件定情信物。

第二天吃过早饭,刘天佑便向和玉告辞,去安排京都养鸡场的场地。和玉这边派刘叔过去知道如何建鸡舍和鸡圈,还有如何孵小鸡。

刘天佑心想,要做就要做得最大,做得最好。本来就有点争强好胜的性子,现有又是同玉儿合作,更要做好,不能让玉儿小看自己。

“大姐,我想去跟着刘叔去京都,长长见识。”何志英自从知道要同刘天佑合作建养鸡场,就开始盘算着要去京都好好看看,这次正好刘叔也去,说不定大姐就同意了。

要是自己也去的话,和玉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但是自己的脚还没有好,不能跟着,自己会担心这个懂事的弟弟。一想到这段时间何志英处理事情,头头是道,再说了,还有刘叔跟着,便放下心来。

“好,但不管什么事,你都要听刘叔的安排,要是在外面胡来,小心我对你不客气,以后再也不会让你出去。”和玉吓唬何志英说道。

听着大姐的话,何志英很想笑,这大姐是不是把自己当成小妹何喜了,这么不懂事。

“大姐,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听刘叔的。”何志英赶紧想大姐保证说道,害怕自己保证晚了,大姐就不让自己去了。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远行,一定要多看多听,少讲,有不懂得可以问刘叔,或者写信送给李管事,李管事会把你的信带给我的。”和玉像个妇人似的唠唠叨叨。毕竟何志英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也就是今年春试时,到了向阳州府。

刘天佑回去后,只能让侍卫给自己皇庄上的管事带了一封信,要求他按照刘叔的要求选择地方,并按照刘叔意思建造鸡舍鸡圈。刘天佑正在学习农事期间,是不可以到处乱跑。要是被皇帝知道,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皇帝刘擎宇虽然很疼爱刘天佑,但要是不按规矩,照样会受到惩罚。

刘叔,何志英是跟着这个侍卫一起走的。李老太太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这个外孙打算建养鸡场,很是赞同:天佑真是有眼光,被这小子抢先了一步。本来今天自己要同和玉合作养鸡的,绝对大赚。看来自己的布局正朝着目标一步步的靠近,李家持续昌盛的日子就要来了。

三钱的消息如期传到李贵妃手里,李贵妃也很赞同刘天佑的做法。皇帝刘擎宇拿着暗卫传过来的信,心里思索着天佑在想什么,同那个叫和玉的姑娘走的很近,难道是喜欢上人家了?看来有空的时候,要去看看皇儿,顺便见见传说中的和玉姑娘。

第一百一十章插秧喽

第一百一十章插秧喽

春末的一场雨,给原本闷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意。和玉很喜欢下雨的时候睡懒觉,因为和玉能够预测天气情况,所以事情已经事先安排好,和玉才有闲心一边听雨,一边睡觉,不吃不喝睡一天也不成问题。这已经是和玉的一个爱好,下人们见怪不怪。

一直睡到晚上,和玉起来吃一点饭,脚上的结疤已经掉了,长出新的皮肤。和玉长出一口气,终于可以下地干活了。

来到书房,这段时间落下的事情不少,要赶紧跟上。首先旱育秧的水稻,可以移植到大块的水田里;还有棉花坯子里的棉花苗长了有三四厘米,再大一点,也可以移植到田里;之前用剪下的桑树枝,葡萄枝,被和玉胡乱在土里,居然大部分活了;最后就是黄瓜已经沿着搭好的黄瓜架子长出不少,在等个一个月,就可以结黄瓜了。

正好下了雨,泥土松动,可以拔旱育秧的稻秧苗,一点都不费力。和玉带着下人,到厨房拿了几个小板凳坐着,开始并排拔起来。

机灵的孙东凌干得最好,几乎能同和玉想比,和玉说道:“东凌,明天我要去荒田那边,你和我一起去吧,你也有很长时间没回家了。”

拔得起劲的孙东凌没有想到大小姐会这样说,赶紧答谢:“谢谢大小姐,东凌的确是很长时间没有回去了,真想爹娘和妹妹。”

这都是小孩子,聪明伶俐,去年的冬天的时候,有很多可能就饿死了。和玉用自己的行动,能救一个是一个,好好培养,将来去帮助更多的人。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拔好了够一天用得了,用小绳子绑好,放在地上,均匀的码好,撒了很多水在上面,以免这些水稻秧干枯。

和玉找来几根比较直的树枝,大约一米二的样子,和玉准备一米二插六棵秧;又找了细绳子,用来划分插秧的地块。要是没有绳子的话,是不可能插地直。

第二天一大早,和玉带着府里在荒田那边有亲人的下人一起去荒田那边,一路上大家的心情很是兴奋。一辆马车专门放着水稻秧,临来的时候,还在上面撒了很多水,以至于走出老远,仍然有水“滴答滴答”往下面掉。

到了荒田这边,这些小孩子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留在这陪和玉一起插秧。由于是第一天,和玉只拔了一百多把,可以种一亩田的数量。因为早地就被翻好,并泡上水,所以地里几乎没有泥块,都是软软的泥,颜色也不是以前的颜色,而是稍微有点黑色,一看就知道肥力不错。

为了便于管理,和玉把准备好的水田分成小块的,因为绳子长度有限,不能弄得太大。小一点的话,不管是饮水还是排水都很方便。和玉还在绳子的两端拴上结实的小木棍,木棍一头削尖,方便插在田埂上。

“东凌,把这个插到对面的田埂上”和玉把带有木棍的一端递给孙东凌,顺带一根一米二长的树枝,“到对面的时候,我们从北面开始,这根长一点的棍子平放在田埂上,然后听我的指示,再把有绳子的小木棍插在量好的地方。”

和玉怕孙东凌不懂,在这边做了一遍,好在孙东凌比较聪明伶俐,所以很快就懂了。孙东凌小心的走到对面,同和玉同时进行,很快就插好了。

和玉命蒋叔把这些稻秧苗按照次序扔到刚划好范围的地方,下到水里,拿起一捆秧苗,开始插起秧来,一边插秧,一边倒退。

程氏等几个妇人在旁边看着,和玉边插秧,边讲解说道:“一次放两根稻秧,一行放六个,稻秧插到泥里两到三指,就像我这样。”

程氏等几位妇人,看了和玉的样子,跟着做起来,虽然做的比较慢,很笨拙,稻秧也不是很工整,好在都是很用心的做。

和玉放慢速度,不时的提点一下,不到半个时辰,基本上妇人都可以比较熟练得插秧。本身水田里,和玉把多余的水已经排出去,就怕水太多,容易飘秧。等这些秧苗扎根了,在往里面放水。

“程氏,两脚后退的时候,最好是在稻秧中间空出的一条线上,所以等秧插到有脚印的地方,可以避开。”和玉见程氏脚步有点乱,便抬头说道。

“知道了,大小姐。”程氏爽朗的回答道,以前对大户人家充满了敬畏,但是同大小姐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大小姐平时很平易近人,所以大伙对大小姐很是亲近和敬佩。

人家是大小姐都能做的这么好,自己一个庄稼人还要大小姐指点,真不像话,所以更加用心的做事。

见大家做的比较到位,和玉便开始专心插起秧来。这次和玉每退一步,都很小心的试探一下再下脚,以防又像那天一样划破脚。

终于退到了后面的田埂上,和玉直起腰,深出一口气,好累呀。但是今天一定要把这也秧苗插上,要不然会干枯,就算不死,也会影响秧苗的生长。

“东凌,来帮我拉一下绳子。”和玉对着正在满地理扔稻秧的东凌说道。

孙东凌放下手里的稻秧,转身走过来,帮着和玉拿着绳子换到另一个地方。程氏等几位妇人,都是干活的能手,速度很快就跟上来。和玉终归年龄小,力气有限,插了几趟就头晕眼花。还有一个失算的地方,就是和玉早上出来的时候,没有把头发弄成一个髻,以至于,插秧的时候后面散着的头发,耷拉到前面,有的甚至沾到水。和玉就把头发编成一个辫子,绕在脖子上。不仅难看,而且毛毛的刺人,非常热。反倒是那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