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种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和玉种田记-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不是和玉姑娘的高才,老夫也无法知道此等好方法。和玉姑娘虚怀若谷,让人敬佩。敢问和玉姑娘,找老夫何事?”

“前两日,和玉在京都,看到几块好砚,特送过来您和杨师爷,一人一块,请过目。”和玉拿出两方砚。

王知州拿起一块砚,的确是好砚,正是自己常用的。因为不是很贵重,王知州对和玉说道:“那老夫就厚颜收下了。”

“王大人,周围几个县的受灾百姓,现在安抚的怎么样了?”和玉问王知州。

“谢谢和玉姑娘惦记。大部分的身强力壮的百姓被招进来,以工代赈,用劳工换取工钱。效果不错,一举两得,百姓有饭吃,水利也被好好的兴修。”王知州缓缓说道。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和玉提前恭喜王知州了早日高升。”和玉拱手向王知州收到。

“嗨。这只是好的一面,赈灾银和工程毕竟有限,还有好多人没有着落。老夫这段时间一直和向阳府的大户们商议,能否减免佃农今年的租子,并提供新的种子,明年加倍再奉还。但是那些大户阳奉阴违,没几个真正能做到。”

和玉听了王知州的话,脑子里快速的计算,需要多少麦种,自己刚获得巨款,除了麦田,看能不能送王知州一个人情,借贷点银两帮一些无力购买种子的百姓,让他们渡过难关。

“敢问王大人,共需多少麦种?折合成银两有多少?”和玉问道。

“光麦种就要五万两。”王知州说道。

“和玉愿意借贷五万两给受灾百姓,一成利,但需要官府出面为我担保,如何?”和玉镇静的对王知州说道。

王知州看向和玉的眼神突然变得深邃,和玉赶紧解释道:“和玉父亲,曾救过一人,那人送给我父亲一件宝物。前段时间被我找出来,卖掉了,所以手里面稍有积蓄。”

听了和玉的话,王知州似信非信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管钱是什么来路,只要能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老夫代百姓谢谢和玉姑娘了。”说完要个和玉鞠躬行礼。

“折煞和玉了”和玉赶紧扶起王知州,继续说道:“和玉有一事相求,还请王知州成全。”

“和玉姑娘但说无妨。”

“和玉想买些田地。”和玉刚说完,王县令的脸就黑下来,声音一下变得很冷:“和玉难道想趁灾,兼并百姓土地,和玉姑娘是否想过受灾百姓疾苦。”

和玉苦笑了,怪自己没说清楚,这可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听了和玉刚才和玉的相求的事,当然会生气,要是换了旁人,早被王知州赶出去了。

“和玉不是要买百姓的好田。和玉要买的是清水县南部那一片千亩荒地,沼泽地,如能把和清水县接壤的青石县北部几百亩的荒田一起卖给和玉,就更好了。”和玉笑着向王知州解释道。

“和玉姑娘,你也知道,那是荒田,无法种庄稼的。虽然很大,但无法耕种,买了何用?。”

听了王知州的善意提醒,和玉说道:“谢谢王大人的提醒。和玉之前试验过如何改良荒地,现在已有些眉目,故想买些荒田,自己整理。不知王大人有没有兴趣,看和玉如何改良这些荒田。要是王大人知道了如何做,一定要推广开来,能为我明硕王朝增加数千顷良田,能够养活多少百姓啊!”

王知州被和玉描绘的蓝图吸引住了,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就是让更多的百姓吃好穿暖,和玉姑娘的提议不是自己的初衷吻合嘛!

“和玉姑娘见谅老夫刚才的失礼。既然是荒地,那就送给和玉姑娘开发吧,我朝对荒地也有一些规定,无主荒地,谁开发,谁所有。”王知州说道。

居然有这种好事,可以省一笔了。但是和玉马上冷静下来,千万不能因小失大。上千亩的荒地改良,动静不会小,倒是被有心人钻空子,说不定到后来回竹篮打水一场空,为别人做嫁衣,弄不好还会连累清廉王知州。

“多谢王大人好意。现在全府正缺钱物。荒田也是田,也是有价值的。上千亩的荒田改造,动静绝对不小,会惊动很多人。和玉不想授人以柄,请王大人做主,给个实在的价钱。”和玉平静的说道。

没想到这和玉姑娘如此深谋远略,前前后后都想到了,一般人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是老夫疏忽了,等老夫和杨师爷商量之后,明天一定给和玉姑娘答复,到底要多少银两合适。”王知州说道。

第三十章千亩荒田

听了王知州的话,和玉笑着说道:“那和玉先谢过王大人,静候佳音。”起身再次感谢文王知州的帮助。

和玉又和王知州聊了一些农史方面的问题,和玉对于农业的博学多识,再次震惊了自诩为很专农史的王知州。谈到一个段落,和玉想着还要去拜访何志英,何志勇的夫子,就向王知州告辞。

“和玉待会还要去县学拜访弟弟的夫子,就不多叨扰王大人了,告辞。”和玉说道。

“和玉要去拜访的是不是周夫子,那可是老夫的至交好友。老夫好些时间没有见过老友了,间日闲暇,不如同去?”王知州问道。

“和玉荣幸之至。”和玉说完,两人一同出去。

两人分别坐上自家的马车,赶往清水县。好在离得近,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清水县的县学。正好赶上下学的时间,到吃饭的时间。

王知州约上周夫子,和玉叫上两个弟弟何志英,何志勇,还有两个族弟何志亮,何志明,一起去泰华楼吃饭。

一般人是约不到周夫子额,此人为人清高,学识渊博,有点时间,就在书房里看书,才不会出来吃饭费时间。还不是王知州和周夫子是同一年考上恩科,后来周夫子厌倦官场,专心钻研学问,也是大有所成。

王知州是清水县的时候,两人经常交流,辩论,各有所得,两个老头相处的很愉快,貌似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一行人到了泰华楼,由于是宴请周夫子,王知州,所以和玉要了间包间。小二拿过来菜单,和玉让周夫子,王知州先点,两个人各象征性的点了几个菜,都是平常的小菜。和玉又加了几道泰华楼的特采,尤其是用山芋做的。和玉最后还要了一些酒水。

“周夫子,承蒙您的教诲,志英,志勇才有现在这么大的进步,和玉敬夫子一杯。“说完和玉端起面前的一杯酒。还好现在的酒度数不高,喝几杯,对和玉来说小意思。

周夫子端起酒杯,喝下,说道:“和玉姑娘高才,一本《三字文》,比其他的启蒙书物都来的容易些。现在县学启蒙读物已经换成《三字文》,效果很好。这一杯是周某敬和玉姑娘一杯。”说完又喝下一杯。

和玉赶紧端起一杯酒喝掉,长着已经先干了,自己也不能慢了。

“谢谢夫子夸奖,小女子无意之作,登得夫子大堂,和玉诚惶诚恐,还请夫子多多指教。”和玉说道。

“和玉姑娘能写出《三字文》,指教,周某谈不上,但可以互相学习。”周夫子有和和玉讨论学问的架势。

不会吧,自己只会种田,顶多会背唐诗宋词,其他的真的不咋的。前世上学的语文课,最讨厌的就是文言文。

不等夫子开口,和玉赶紧转移话题,对着周夫子说道:“敢问夫子,志英,志勇,志明,志亮,最近的功课怎么样?”

一听和玉谈到自己的学生,就来精神,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四人基础不错,人又聪明,进步很快,苦读几年,考个功名不成问题。”

四个男孩子一听说,将来能考上功名,脸上露出憧憬的笑容,以茶代酒敬周夫子。

吃完饭,和玉拿出包里剩下的一块好砚,周夫子看了一眼,虽然喜欢,但说什么也不收。

“周兄,和玉姑娘也送老夫一块,王某真心想结识和玉姑娘这个朋友,收下了和玉姑娘的赠送,周兄就收下吧。”王知州适时的劝说道。

时间不早了,今天下午还有课,夫子带着四人回县学。和玉向王知州告辞,在家静候佳音。

和玉走后,王知州找到正在指挥兴修水利的杨师爷。杨师爷看到王知州过来,快步走过来:“老爷,今天不是在家休息吗?怎么还来这边,一定要注意身体。”

“谢谢文博劝诫。到那边,有事相商。”王知州说完,走在前面,周围没什么人,不会被人听见。

“老爷,有何要事?”杨师爷问道,跟着王知州往前走。

“和玉姑娘准备买千亩田。”王知州慢慢的说道。

听了王知州的话,杨师爷的眉头皱了起来。

“哈哈,看来文博和老夫想的一样。和玉姑娘不是趁机买受灾群众的良田,是买清水县南部和青石县北面的将近两千亩的荒田。”王知州笑着解释道。

杨师爷因为自己想错了,面色有点赧然。随即一想,为什么买那片土地,根本就没法种,寸草不生,土地贫瘠,而且还有很多沼泽。

杨师爷禁不住问道:“和玉姑娘不知道那是不能种植的荒田吗?”

“和玉姑娘知道,但她今天很自信的说,有办法改良这些田地。”王知州回答道。

“哦?有此等事?杨某很是好奇,既然是荒田,我朝有规定不是谁耕作,谁所有吗?直接让和玉姑娘开发,归她所有,不就行了吗?不去要买呀。”杨师爷好奇的问道。

“文博又和老夫想的一样。但是和玉姑娘有远见,因为田很多,一时半会弄不完,要是方法被别人学去,被别人总空子,到时候吃哑巴亏。还不如一次性买好,并办好手续,慢慢开发,不管是好是坏,谁也染指不了。”

“谋而后动,既然是荒田,老爷绝不会收何玉姑娘很多钱。只要少许的钱,就可以解决所有后顾之忧,不得不佩服和玉姑娘想的周到。”杨师爷摸着稀疏的胡子说道。

“那文博说说,多少钱合适?”王知州问道。

“良田一般是四两一亩,既然是荒田,还要花很多力气开发,不如就一两一亩?”杨师爷说道。

“案上在册,那片土地有一千九百多亩,就按两千亩算吧,两千两;不管这块田卖给谁,只要能把荒田变良田,都是我明硕王朝的田。”王知州说道。

杨师爷称是,两人对和玉姑娘改善荒田的方法很是好奇,明硕国,有很多这样的荒田,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不失为大功一件,在生产力很低下的现在,只能通过耕作更多的土地来增加粮食产量,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两人达成一致,写了一封信,王知州派随身毛脸侍卫亲自送去。

和玉到家之后,吃了晚饭,洗漱准备睡觉,听见有人叫门。韩姨急忙去开门,之前见过这个毛脸大汉是王知州的随身侍卫,韩姨做请她进来说道:“王侍卫,请进,敢问有何事?”

“见过韩夫人,小人替我家老爷送一封信给和玉姑娘,老爷交代要亲手交给和玉姑娘。”毛脸王侍卫对韩姨说道。因为韩姨真心对和玉姐弟好,所以和玉把韩姨当长辈看,对外说是远方亲戚,所以外人都成韩姨为韩夫人,韩姨本人有大户人家的气质,倒也不算高抬。

“我家姑娘还没有休息呢,我叫一下。”韩姨说道。

和玉听到韩姨的话,出来,接过信,看了一下,哇塞,两千两就可以买两千亩地,和玉高兴的肚子都有点抽筋了。

韩姨招呼王侍卫到屋里喝水,王侍卫已要回去复命告辞,韩姨给了王侍卫一两银子茶水钱。

明天一定要把契约签了,自己就成为真正的地主婆了。穷不怕,只要辛勤劳作,哪有过不上好日子的道理!只有懒惰才会越过越差。

感觉离自己的梦想,打造一个超级大农户庄又近了一步。和玉又在歪歪自己的美好生活,很晚才睡着。

第三十一章买田契约

第二天一早,和玉拿着五万五千两银票,带着铁牛,“杀”向知州府。王知州和杨师爷都在,已经在大厅里等着和玉。

“和玉见过王大人,杨大人。”和玉向前福了一下,算是行礼。

杨师爷拿过一份契约,和玉仔细看了几遍,没什么问问题,签字画押,和玉拿出两千两银票,递给杨师爷,杨师爷把地契给交给和玉。

和玉心理激动万分,千亩土地,现在是真正的地主婆了。和玉没有因为高兴,就得意忘形,问道:“和玉昨天听王大人说,没有足够的银两购买麦种?”

杨师爷接口道:“和玉姑娘说的是,兴修水利已经快用完赈灾银两。百姓无所收,无力购买良种,一些大户虽然免除了佃户们的租子,这还是王大人用强硬手段才达到的。让他们提供种子给百姓,大部分人不愿意;有几个愿意的,居然要三成利。”

和玉听杨师爷细细讲来,很是气愤,这更坚定了,提供麦种的想法。

“王大人,杨师爷,和玉还有一些余钱,可以借给百姓买种子,但是必须要官府,也就是王大人帮和玉做中间人,来年收获,再如数奉还;和玉不要利息,这样如何?”和玉说道。

两人正为麦种的事情发愁,王知州只是之前对和玉说了一次,现在居然要真的出手相助。

“灾情紧迫,老夫就不客气了,替全府百姓感谢何玉姑娘。”王知州说着站起来深深的给和玉行了一礼。

和玉连忙上前扶起王知州,不敢接受王知州的行礼。杨师爷虽然还在想这和玉姑娘怎么会有这么多银两,但一想到麦种的银两有着落了,就把好奇心放下,也站起来,向和玉表示感谢。

王知州又写了一个契约,有官府作保,借和玉五万两白银,用以购买麦种,明年收小麦后,如数奉还,双方签字画押。

和玉收好两份契约,说道:“这么多的荒田,和玉自己根本没这么多人手,想雇佣一些流民,但是又怕人多,到时候出事,想请王知州派人协助一下。”

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这就话正是王知州准备,朝廷出钱的以工代赈,只安排了大部分的人,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没有被安排,正为这事头疼呢。和玉姑娘要改良田地,正需要人手,这不就分散了一部分人力嘛。

“老夫一定会鼎力相助,杨师爷会具体安排的。”王知州高兴的说道。

“杨某一定尽全力。不知和玉给多少酬劳,杨某好去组织流民。”杨师爷对于流民的安排问题,和王知州感同身受,等王知州说完,立即问道。

“和官府的工钱一样,提供吃住,但是住的地方要简陋点,毕竟是临时搭建的草房,等到天冷,结冰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