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南宋当名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南宋当名将-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但是仅剩两个月的粮草实在是让手下将领们心中没底,自从撤离临安没多久,张俊被扣上叛臣的罪名就传的天下皆知,数座城池都不曾开门接纳。张俊却还当自己是大宋的忠臣,认为这一切都是小李将军搞出来的鬼,而这些拒绝接纳自己的官员都是李子玉的走狗,二话不说,立刻攻城。

这攻城倒也简单,这一带紧靠边境,原本都是有韩世忠和岳老大两支大军驻守,是以厢军数量很少,现在两支大军齐聚临安城下,导致这里兵力空虚。没有人马守卫的城池,就算是城池再高那也是形同虚设,张俊直接命人蹬着梯子爬上城墙就宣告攻克,接着抢上粮食就走,说来倒也是很好的逍遥了几天。

可是随着临安城的大局稳定,岳老大的人马和韩世忠人马纷纷赶回驻地,回到襄阳之后才现粮草出了大问题,再想派人搜罗一些,已经来不及了。

时间推移,为了用现有粮草多支撑一些时间,张俊也同当年的戚方在徐州一样开始限额供应士卒口粮。这样一来,原本就因为背负了叛军名头导致粮草不济心慌意乱的将士们更加的惶恐不安,手下将领也是更加忧心忡忡,整日为自己的出路担忧。不时的有人进言张俊,希望他能和小李将军和议,以解眼前困局,毕竟现在己方处于绝对劣势,根本就没有力量同李子玉一较长短!

可是让张俊向小李将军低头何其难,而且张俊对小李将军多少有些了解,此人瑕疵必报,更不要说现在自己参与谋害岳飞一事,他连皇上都敢拉下马,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过自己,向他低头,只有死路一条!

为了稳定人心,张俊召集众将召开会议,一同探讨了出路,早有准备的张俊抛出联合蜀中吴阶一同平叛的,又忽悠几句什么平叛之后都是功臣,立刻就让原本心中有些摇摆不定的手下将领再次以他为中心拧成了一股绳,只等着吴阶一同意就一起出兵临安建功立业!

不过没几日吴阶向新皇上上呈贺表的事情就传了开来,虽然张俊使劲的捂着这个消息不让他在自己领地之内散,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几日就搞得人尽皆知。

这一下不但张俊慌了神,手下的将领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绞尽脑汁的盘算着自己的出路。张俊自然知道这消息对于自己来说不亚于致命一击,可是为了保命,他必须将手下的十数万人马紧紧地握在手中,一旦没了手中的人马,等待自己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带着家人亡命天涯,从此找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过上安宁淡薄的生活,二就是被小李将军抓住,如同秦桧一般被车裂,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一番比较,还是觉得第二条可能的概率大一些,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旦李子玉绷住一根筋就要找到自己,哪里还能有自己的立锥之地,到时还是难逃一死!

为了保命,本来就不是善茬的张俊立刻拿出了恐怖的手段,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侍卫们全部挂上头衔成了军中将领,为的就是及早现手下将领的不轨言行。

还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出几日,张俊就派人抓了一名统制三名统领,也像小李将军对待他一样给这四人扣上了叛臣的罪名,召集将士齐聚校场,毫不留情的全部砍了脑袋,这还不算,就连位于襄阳城内的家眷也一同处死!

事情一出,搞的是军中将领人人自危,谁也不敢随意的开口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吐出什么敏感的字眼被张俊知道,全家老小统统死啦死啦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话用到这时的大军之中倒也恰当,张俊狠毒的手段虽然一时间让军营之内想要同小李将军议和的声音彻底销声匿迹,但是就连原本准备玩命跟着张俊建一番大功业将领也对前途不怎么看好了,瞧张大人现在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连一点和李子玉过过招的底气也没有,他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战胜李子玉的希望,继续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罢了。

而且这次事件已生,张俊的侍卫突然下放军营担任官职的目的就彻底暴露了,大家本着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念头,对着他们绕道而行,心中却更是愤怒,这就不再被人信任的感觉。

矛盾长久的积压终就会有爆的一天,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名实在有些受不了这种威胁的将领,一刀结果了被派到自己营中的张俊侍卫,带着麾下人马逃之夭夭。至于城中的家眷,早在两天前就悄悄出了城躲藏在襄阳郊外的一处民宅之中,接应上家眷,一刻不敢停留的向着鄂州赶去,听说那里由岳飞手下大将李横驻守,只要到了那里表明自己的心愿,一定会受到优待的,升官财不敢说,回家乡当个富翁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么些年积攒下来的银子不是少数!

一夜之间带着逃命的心情足以走出近百里,这样的距离虽然短,但是再稍稍藏匿行迹,张俊想要现可是不容易。而且这时候人心思变,大家都想着脱离魔爪,第二天张俊现情况派出一队人马追赶,结果前去追赶的人同样派遣忠心下属进城接应上家眷给逃了,直到第三天张俊感到不对的时候派人进城查看才知道这件事情,差点没活活气死!

这个头一看,其他的将领心思就活泛了,就在第三天夜里,又有两部人马给逃了,而张俊这时再也不敢派人前去追赶,只得自己亲自坐镇大营,同时派人将手下将领的家眷统统软禁,如此一来可就不用在担心有人带着人马逃跑了,若是敢逃,拿他犯下的罪孽可就要由家人承担了!

兔子急了咬人,人急了咬狗!张俊这招一出,可算是犯了众怒,不但家眷被抓的将领们忿忿难平,就连普通将士也看不过眼,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统帅,在这样的人手下卖命,想想都觉得丢人!

张俊却犹不自知,每日还要召集众将训话,次次都拿出这件事情隐晦的威胁一番,怨气越积越多,终于在一天夜里酿成大祸,一名急于想见儿子一面的将领被拒,气不过之下一刀劈了看守的侍卫,两方人马立刻战在一起,纷纷吹哨子喊人,规模越聚越大,直至把所有的人全部卷入。

此时的张俊几近众叛亲离,除了亲自统领一万中军誓死效命于他,其余人马纷纷揭竿而起,仗着人多示众把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一万中军打的是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而张俊也在此战中消失不见,有人说他是被乱军所杀,在乱军踩踏之下难辨尸身,而且大半夜的穿了一身睡衣,想要找些物证辨认一下也不可能。另一种说法则是这一切都是张俊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让大军乱起来,好借机假死逃脱,夺过小李将军的追杀。持有这一观点的人有充足的证明,那就是张俊回到襄阳没多久,他的家眷就神秘失踪,至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事实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自从杀了赵皇帝和秦桧,小李将军心中的仇恨基本散去,倒是不会再耗费人力物力去寻找很有可能死去的张俊下落。抛开着一切,伙同韩世忠仔细安排兵力,准备着北伐大业!

正文 第506章 出兵

第5o6章出兵襄阳**,张俊身死的消息传来,这可让磨刀霍霍准备好耗费兵力消灭他的小李将军松了口气,可算是能全力出兵北伐了。

事不宜迟,三天之后阳光明媚,随着三声炮响,小李将军告别亲自出城为大军践行的小皇帝和韩世忠,带着五万大军向北进,与此同时,鄂州建康两地各有六万大军启程,而且更有各地征集的二十余万民夫随军运送粮草。

这也仅仅是个开端,此战小李将军抱有必胜的决心,就在第二天从各地调集到临安的文臣们也纷纷北上,他们是准备出任被收复的失地各级官员,尽快的恢复民生才是稳定旧境的唯一途径,不能单单依靠十几万大军,基础还显薄弱的大宋朝根本就没有能力长期支持这样的巨大消耗。

也许这将是未来几十年内的唯一大战了,那么些好兄弟都埋骨疆场,每每思及此事小李将军都难免有些伤感,这孤零零的一个人但这有什么意思,完成众兄弟多年的的心愿,也就是自己功成身退的时候,到时整日众美环伺,后半生就这样好好逍遥一下,最好的就是想当初的理想一样,好好地走走看看,欣赏一下天下的风光,人生如此,也就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为了天下,还是张宪岳云这代人的,自己这做长辈也该好好的锻炼他们一下,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才。

自我得意一番,小李将军任命张宪岳云为正副先锋统领两万马军直奔开封,不必理会各地零散的敌人,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独自领兵的能力,二来可以最大的节省时间,以避免消耗过甚,让这个已经有些弱不经风的国家难以承受。

而小李将军则是一改往日作风,亲自坐镇中军,指挥其余将领东西出击收拾残敌。经过上次一战,金兵兵力严重匮乏,而金国朝廷则认为抛弃大片土地实在可惜,众议之后由皇上下旨命令兀术派出兵马重新占领各地以获得税收维持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奢靡的贵族生活,历经几十年的辉煌,这是大的金戈铁马大金国,已经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下坡路,除了像兀术这样当年追随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人还能保持节俭,那些所谓后起之秀早已丢失了祖宗的传统,变的骄横不可一世,虽然不久前几十万宋军长驱直入造成了一定的危机感,可是紧随而来的宋军撤兵,再一次将这种骄横不可一世的心态推到了高峰。

而兀术坐镇开封也是鞭长莫及,就算是有心管教一番也懒得再出手,毕竟新皇上高高登基,虽然很是仰仗自己,但是心中岂会没有将所有大权拢于一手的想法?若是自己逼迫太甚,虽然现在他不得不屈服于自己,但是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老了,迟早会有撒手人寰的可能,那时积压在皇上和其他皇族心中对自己的怨恨难免转移到两个儿子的头上,这身前身后之事都是要考教到的,不可能一意孤行为子孙后代埋下祸根。

出于这种心态,兀术低头了,向那股奢靡的势力低头了,把本来就不多的军队分出近半,驻守各地征收税银税粮。不过兀术也是有准备的,那就是自己的女婿一旦动进攻就立刻把人马撤回来,可是张俊的突然死亡,让兀术连一点机会都没了,而且小李将军战术出奇,直接派出一路人马狂飙直进,竟然将金兵撤往开封的道路给堵死。打又打不过,想回开封也回不去,领兵之将纷纷撤退避过开封向着老家逃了回去。

等半个月之后小李将军到了开封的时候,城内只有不足五万守军,面对两万先行赶到的骑兵紧闭城门连城都不敢出。

“撤退吧。”满头白的兀术显得身体很单薄,敖齐尔紧紧跟在他的身后,生怕城头风大将王爷吹倒。“是,末将这就去安排路上所用粮草。”说着,敖齐尔看了一眼城下营帐连绵十数里的宋军大营,并是太过强大,强行守城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而且根据传闻,李子玉手中有一种新式的神武大将军,行军打仗随身携带,看似牢固的开封城在他面前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太多的作用。只是有些奇怪,以李子玉好大喜功的性格,怎么没有立即攻城呢,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一将功成万骨枯,站在不一样的位置的,对战局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了,以前的小李将军确实有些好大喜功,为的就是让岳老大觉得他这个小老弟堪当大任,没有辜负了他的栽培。现在岳老大去世,如此冲动的做出一番成绩,又拿给谁看呢?若是依旧如此,只不过是为这必胜之局白白增添些伤亡罢了。

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老丈人,据很早之前就潜入开封的密探来报,此时的兀术早已不比往昔,整个人显得老态龙钟,也许小小看到会心疼不已的,自己这做姑爷的也不能王他老人家身上洒把盐,真的将他给俘虏了吧?也许那时候,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头会提剑自刎,绝对不可在自己的万年背上一个俘将的名头,若真是这样,自己又如何面对自家娘子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兀术率兵过河北返,小李将军并没有听从王显等人的劝谏毅将剩勇追穷寇,只是紧随着兀术的脚步一路北上,直到把黄河以北的旧境全部收复才算是告一段落,倒不是他不想再追了,而是大宋朝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上次将各地存粮消耗大半,眼看成功之际,因为赵构和秦桧的从中作梗前功尽弃,这次北伐更是将各地存粮一扫而空,而且因为收复的失地扩大将近一倍,而黄河以北的失地比之黄河以南,情况要糟糕的更多。

金朝这么多年的横征暴敛,家家户户都缺粮,每年一到春荒时节就会断粮,人吃人的惨剧一年接着一年重复,几乎就是人间地狱。这样一来派下去的粮食更是个天文数字,把原本准备一口气收复燕云十六州,将金人赶回黑山白水老家的小李将军脚步硬生生的给拖拽下来。将士们拼得性命打下的天下,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若是对他们不管不顾一意北上,那可就背离了初衷。

大军停步,只让要整备防务,以防金人反扑。这么些年过去了,原本的几座边疆重镇早已是破败不堪,若是不加以修缮,根本无法驻防。

小李将军一番思考,想出了一条妙计,反正要放救济粮,正好趁此机会召集人手,以工代赈,这可算是生了大事了。这样的布告一张贴出去,前来出工领粮的人数不胜数,小李将军也大气,先是登记姓名提前放工资,而后才是上工。

前年的难遇的好事,如此一来所有的人都是热情高涨,干起活来分外卖力,小李将军原本预想三个月的工程,现在一看进度,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心中松了一口气,小李将军留下张亮王显二人统领大军驻扎,带着侍卫起身回返临安,韩世忠来信,小皇帝一听开封收复,立刻就把还都的事情提上了议程。这可是大事,虽然韩世忠是一力赞成,可也不好绕过小李将军把这件事情定下来,毕竟小李将军大权在握,凡事都要考虑一下他的感受,以免搞出矛盾来,那可会要人命的事情。

小李将军一听这件事也是高兴,二千离开扬州已经将近半年,实在是有些想念家人,而且现在没自己什么事了,正好趁此机会回家看看,所以接到信之后立刻安排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