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谢将军!”张宾客气地应道。

虽然陈安只是个侍卫军统领,但因时时随侍卫朔左右,肩负着保护卫朔安全的重任,因此张宾很清楚眼前这位壮汉武艺有多高强,与北宫纯、段文鸯并称辽东三大猛将。

在石勒麾下或许只有冉瞻能与之一战,其余支雄、桃豹诸将皆不是其对手。

陈安不紧不慢走在前面,而张宾紧跟其后,二人穿梭在亭榭回廊间,沿途不时看见有巡逻、站岗的辽东士兵。这里是卫府名下一处风景秀丽的园林,自打建成之后,卫朔就时常带着家人来此闲居游玩,有时还会在此会见客人。

张宾跟着陈安,沿着弯弯曲曲的回廊向园林深处走去,发现越到里面,景致越是秀丽迷人,而侍卫也愈加多了起来,看来距离大司马卫朔也越来越近。

果然,没走多远就听到有一阵水流声传来,张宾远远望去,只见一片桃李相间中,有一座假山、瀑布,一阵阵水雾随着清风飘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转过假山就看到大司马正坐在一凉亭下与人对弈,屏风后面传来到阵阵幽雅琴声,伴着哗哗地流水声传来,真是一块风雅之地!张宾不由在心中赞了一声。

看到张宾走来,卫朔趁机一丢棋子叫道:“好吧,这把我又输了!太真棋艺胜我十倍!”

说罢卫朔起身向张宾拱手道:“多谢孟孙先生来得及时,不然这次又要被太真先生虐惨了!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整个辽东就我棋艺最差,偏偏诸位先生就喜欢找我下棋。看来大家都喜欢挑软柿子捏啊!”

“哈哈哈,跟主公下棋太有成就感啦!”温峤亦起身冲着张宾拱拱手,随口道。

在众人轰笑中,张宾走进了凉亭,正要上前行礼,却被卫朔一把拉住。然后指着温峤介绍道:“这是温太真,现任将军府右军师之职,刚刚领你进来的是陈安陈虎侯,是辽东侍卫军统领。”

介绍完辽东温峤、陈安后,卫朔这才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张宾,然后颇为遗憾道:“孟孙先生之盛名,朔闻之久矣,早想与先生一会,不想直到今日才实现。以先生之大才,竟不能为华夏崛起而添砖加瓦,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听了卫朔这颇含深意的一番话,张宾心头一紧,心中突然升起一股不祥之预感。

他忍着内心不适,强颜欢笑道:“大司马过誉了,宾不过一介乡野村夫,哪里算得上大才?太真先生才是绝世大才,有他相助,大司马定能无往而不利。”

“哈哈哈,孟孙先生过谦啦,先生助石勒经略河北,计除王弥,攻灭王浚,立下赫赫功劳!先生大名早已传遍天下,我家主公闻之亦是赞叹不已,恨不能与先生早识,却便宜了胡虏石勒。”

张宾这个时候真是汗如浆下了,别看温峤说得云淡风轻,可听在他耳中就像炸雷一般轰鸣不已。温峤这话典型的是反话正说,天下谁不知道大司马一声最恨胡虏,直接或间接因他而死的胡虏已超过了数十万人。

以大司马之行事风格,恐怕已将他张宾恨到骨子里,所以才念念不忘,看来未来辽东一旦统一天下,他和张家绝不会有好下场。

“孟孙先生作为传统儒生,不知怎么看待孔圣人之华夷之辨?”

卫朔笑吟吟的一句问话,彻底将张宾逼到了死角,后世很多人都把所谓的,“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归于子曰,如此论调实则大谬。

首先,这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

孟子只说过:“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这句实际出于韩愈之笔,是韩愈对《春秋》笔法所作的概括。

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但韩愈的意思是说《春秋》以“礼”作为判别夷狄与中国的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中国亦可视为夷狄。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真正出处乃是效力于蒙元的伪儒许衡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发明的,其核心论述即“拥有华夏这片土地延用华夏制度”的“无论是否具有华夏民族血统”都承认它的合法性。

不过,眼下许衡言论尚未出现,张宾这样的传统儒生当然不会拿这个作挡箭牌。因此面对卫朔质问,张宾只能沉默以待,不然就是对坚持华夷之辨的孔圣、亚圣不敬。这样的行为在儒生眼中,不啻于欺师灭祖,张宾不屑这样。

由此可见,孔圣人创立的儒教理论其实大部分是不错的,比如劝人向善,宣扬真善美等等。只是后人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纷纷曲解了圣人真实意图,才导致儒家发展渐渐走入死胡同,最终连同华夏一起埋葬。

“孟孙先生,我辽东正在筹划编纂一部《汉奸录》!”

“何为《汉奸录》?”张宾面色苍白地问。

“凡附胡虏者;为胡虏出力者;仰仗胡虏为虎作伥者都会被纪录在册!为警示后人,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族都会遭到清算,甚至其本人还将被铸成铁人跪在各地受害晋民面前,享受万民世世代代唾骂,其家族永世不得翻身!”

卫朔这招狠啊!简直是直接挖了读书人的根。

读书人最怕什么?无他,身败名裂耳!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桓温那样理直气壮宣布:“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尤其是对于读书人而言,青史留名是他们毕生追求。能够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读书人可以付出一切代价。高瞻、裴嶷、温峤等人追随卫朔左右,同样希望自己在史册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看来我张宾之名必定要在《汉奸录》上出现。”张宾颓然长叹一声,神情十分萎靡。

“若是先生有信心助石勒在五年内击败辽东,或许有希望改变自己命运。”

“呵呵!五年?”

张宾苦笑了几声,脸上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我连自己还能不能活五年都不知道,哪里有信心助石将军成事?”

眼瞅着将张宾打击得可以了,卫朔立即见好就收道:“先生的命运虽然无法改变,但却可以为张家后代考虑一二。只要先生助我辽东平灭襄国,日后我自会对张家照顾一二,虽不能保证其完全脱罪,但却可以隐匿两个后代,隐姓埋名后为张家传宗接代。”

在这个重视家族延续的时代,任何人都承担不起家族断绝传统的责任,即便强如张宾也不得不认真考虑卫朔建议。

不过,这道坎儿可不容易过,作为一个传统儒生出身,张宾绝不希望自己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像他这样的绝世大才,一旦认定了主公,绝对会追随到底,中途肯定不会背叛。

然而谁让石勒是个胡人,接着卫朔连同温峤对张宾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说服,直到张宾认识到他的行为不能叫背叛,而应被称之为反正,是大义之举。

第455章 再次大婚

太兴元年,腊月初八,终于到了婚礼举行的日子。今天整座蓟城被装扮的格外喜庆,到处是欢庆的人群。

看着盛装打扮、如花似玉的女儿,羊献容忍不住骄傲的点点头,自家的女儿,肯定不比别家的差,当看到女儿从内心发出来的笑容,高兴之余,心中不由多了几分愧疚。

在羊献容心中,她一直没有尽到母亲的职责,反而最后还得托庇女儿照顾。对于女儿嫁给卫朔,羊献容发自肺腑的表示赞同。不只是因女儿得遇良人,以后她儿子刘熙也有了依靠,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

趁着结亲人尚未来到,羊献容抓紧时间拉着司马嫣嘱咐一些事情,特别叮嘱女儿要敬重裴颖儿,不要让卫朔左右为难。

司马睿为了拉拢卫朔下了血本,不但册封司马嫣为第一品临海长公主封号,连食邑也高达五千户,可谓恩宠无边。

此时,公主府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就连左右街道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府内上上下下全都挂着一张笑脸,一脸期待着望着大门外,期盼着大司马上门迎亲。

巳时时分,一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终于抵达了公主府,新郎卫朔昂首迈进府内,来到厢房内,顿时被司马嫣惊艳到了。

盛装待嫁的司马嫣显得格外漂亮,头发乌黑隽秀,高高挽起凤缵,用银丝线穿起珍珠散在鬓边,看起来明恍恍。两道峨眉如远山秀,高高的鼻梁相衬着樱桃小口,让卫朔一望之下忍不住想要啄一口。

司马嫣本就皇室贵族,底蕴深厚,自然有股子大家闺秀风范。但因其自幼经历磨难,后又顶门立户独自撑起了家门,故而身上比一般大家闺秀多了几分洒脱爽朗。举手投足之间不但韵味十足,隐隐透着一股英气,显得更加娇艳媚人。

“公主,你今天好漂亮啊!”卫朔由衷地赞叹一句。

娶亲队伍并未在公主府上多待,卫朔拜别岳母羊献容后,迅速抱起公主离开。由于卫府与公主府相距不远,因此很快卫朔就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携带公主司马嫣进府。接下来就是一系列仪式。

在司仪指挥下,一队新人按照传统相继完成转毡、跨火盘、开面扇、敬酒、拜堂、闹新房等等程序。最后身为卫朔两大正妻之一,除了裴颖儿外,其余妾室全都得出来给司马嫣敬酒,以示对其地位的认同和尊崇。

好不容易拜完堂,卫朔将新娘子送到洞房内,他则返回席间与众多宾客欢饮。今天为了庆贺卫朔大婚,卫府可谓是大排筵席。辽东上上下下有头有脸的人物基本上全都到场,即便今日因公务无法来到,大多数都会派专人亲到卫府送上礼物。

这场宴席一直闹腾到深夜才渐渐散去,而喝得醉眼朦胧的卫朔跌跌撞撞总算摸到了洞房内。只见偌大一间房子内,只有司马嫣一人枯坐在床榻上,屋内点了很多大红蜡烛,烛光照在斗大的喜字上,显得格外喜庆。

原本司马嫣早已听得卫朔进屋,然而等了片刻不见有动静,她忍不住掀开一道细缝往外偷瞧,结果正好与卫朔双眼打了个征兆,不禁脸色一红,忙垂下臻首小声道:“夫君为何默然不语?”

“见美人独坐,我见犹怜,为夫不忍上前。”

说着卫朔坐到了司马嫣身边,他毕竟有过一次经验,不会再想上次那样手足无措。

司马嫣听得情郎亲口称赞,不由心中一甜,微微一笑道:“妾身哪里美啦,不过是庸脂俗粉罢了。”

“诶,夫人此言差矣!你若是庸脂俗粉,那天下就没人敢自认是美女了。”

“嘻嘻,油腔滑调。”

这时,司马嫣突然伸出白葱般粉嫩的玉臂,搂着卫朔脖子温柔道:“嗯,今晚就让妾身好好侍候相公。”

闻言卫朔心中一荡,一下子吻在司马嫣樱桃小嘴上。刚开始司马嫣还有些放不开,动作生疏,后来在卫朔引导下,变得主动而热烈起来。两人不知吻了多久,总之在双方就要快喘不过起来时,这才舍得分开。

卫朔一把压倒司马嫣,耳语道:“夫人,我来了!”

司马嫣双眼紧闭,脸颊通红,声如蚊纳地说:“夫君……”

看着司马嫣秀丽的面庞,曼妙的身材,长长的睫毛,雪白的肌肤,欲拒还迎的神态,卫朔再也按捺不住,一个饿虎扑食,重重压了上去……

翌日早上,司马嫣首次以卫家人身份与卫府诸人吃饭,倒也没感到拘束。裴颖儿表现出身为正妻的大度,不但亲自安排她入座,还多次为她夹菜,让卫朔感动不已。这也就是在古代,换做现代双方不打起来就不错啦,哪可能像现在这么和谐。

几个孩子年龄还小不明所以,只知道昨日家里好热闹,不但来了好多人,还收获了不少礼物,让他们兴奋不已。虽然桌上多了一个人吃饭,但在孩子看来没什么,只顾自己吃自己的。

其他几位妾室就更不可能与司马嫣争风,不说司马嫣也是正妻之一,就是卫朔与司马嫣之间的感情也比她们深厚。因此几个妾室恭恭敬敬给司马嫣行礼后,才回到自己座位上。

看着数位貌美如花的妻妾,卫朔心满意足,笑吟吟吩咐开席。

……

自大婚之后,辽东军进行了一系列调动,大批厢军、府兵纷纷调往东北、北方一线,并且开始大张旗鼓地表示要救援扶余国。

奉大司马将令朔州都督刘遐进驻朔方,并州都督孙纬进驻陉北,幽州都督卫雄进驻昌黎,负责指挥当地厢军、府兵,随时准备出兵草原。

辽东军大举北上不但引得鲜卑人警惕不已,就连东边高句丽国同样惊骇不已,美川王不得不下旨加强边境戒备,谨防辽东军偷袭。

经过这几年发展,高句丽已今非昔比,其不但占据着带方乐浪二郡,同时又南下征服了三韩半岛,实力得到大大提升,已是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

但美川王依旧不敢小觑辽东,当年占据着巨大优势都无法击败辽东,而今他更是信心不足,只能加强防御,企图依托坚城阻止辽东军入侵。

不过显然这一次美川王显然担忧过了,辽东真正的目标并不是高句丽国,而是盘踞在漠南、阴山南麓的鲜卑人。

拓跋郁律同样预感到情况不妙,这些年来拓跋部落一直在休养生息,为了结好卫朔,不得不每年进献牛羊万头给辽东,才得以保几年太平。而今辽东军频频调动,拓跋郁律一边整军备战,一边派出使者南下蓟城,企图打消辽东军北上意图。

在漫天风雪中,一队鲜卑人正艰难的行进着,他们就是拓跋郁律派往蓟城的使者。拓跋使者骑在马上,缓缓地走在草原上,身后跟着一队骑兵护卫。

“大人前面应该就是参合口,越过参合口就是陉北,原是我拓跋部落南部所在,自建兴二年,部落发生内乱,辽东军趁机收复了陉北,直到今天拓跋部落更是被辽东人撵回了长城以北。”

那个领头的大人,听得骑兵护卫头目的抱怨,面无表情道:“自身实力不如人就该被欺负!若是当年拓跋部落不发生内乱,辽东军岂有机会偷袭代、陉北两地?以至于从此之后导致拓跋部落一蹶不振。”

“哼!早晚一天我拓跋骑兵会再次饮马中原!”骑兵头目恨恨道。

“嗯,这一天早晚会来,但不是眼前!然而眼下辽东正愁找不到借口,待会儿进入辽东后,尔等要恭顺些。”

第456章 请鲜卑人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