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一离开考场,莫含就忍不住向卫朔表达钦佩之情,他出身商贾是比寒门庶族还要低贱的阶层,若非遇到卫朔他一身才华说不定都得埋没。

温峤出身世家,但也不得不为卫朔魄力所折服。科举制可以说直接挖了魏晋两朝的统治根基。就拿此次科考来说,虽然各地大部分世家纷纷抵制。但仍然有数百名寒门士子参加科考。

“其实那些世家多虑了,真正有眼光人都能看出科举制对世家来说不过是利弊各半。世家真要是下定决心参与科举,以世家之底蕴,根本就不是寒门士子所能抗衡的。”

卫朔颇感唏嘘,历史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他白科举只能对世家有些限制,却无法完全压制世家。而且若是世家适应的好。重新做到门阀政治时的鼎盛不是没可能。就像唐朝时期,科举制得到极大发展,可最终得利的仍然是以京兆韦氏、太原王氏等为首的世家大族。

历史上真正让世家走向覆亡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频繁的战乱,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绵延了数百年的世家大族。除此之外。一切政策只能削弱世家,而不能完全消灭世家。

“其实看看辽东年轻一代就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从州学毕业的学子,其中表现最好的一批仍然是世家子弟。寒门士子虽然也会冒出一两个拔尖人才,可以整体而言,寒门士子差世家子弟远矣!”

“没错,如裴家的裴开,皇甫家的皇甫真,封家的封奕、封裕,阳家阳裕、阳鹜等等世家子弟均是辽东不亚先辈的年轻俊彦。可寒门士子却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大才,就是不知此次科考能否招揽几个寒门人才。”

“在下倒是听到几丝风声,前段时间里,有个姓谢的凉州寒门士子在蓟城内大出风头!”

“姓谢?凉州人?”卫朔闻言精神一震,难道是谢艾?他强按捺住内心激动问:“可知此人叫什么名字?”

“禀主公,具体叫什么在下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是蓟城新近冒出头的寒门士子。”

听了莫含回答,卫朔不禁有几分失望,不过他也没怪对方。参与科考的士子有近千人,莫含每天里有不知多少事务要处理,怎么可能有精力去关注一个参考士子。

“主公莫急,虽眼下还不知道谢姓士子具体是谁,但其既然已在蓟城现身,又因其出身寒门,十有**正在考场上答题。只要他足够优秀,相信用不了多久,主公就可见到其人。”

卫朔闻言只能带着几分遗憾道:“嗯,言之有理!走吧,我们去其他考场看看。”

看着前面卫朔的背影,温峤、莫含颇有默契得相互看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几分惊喜。据温、莫二人所知,上次让卫朔念念不忘的两个人才,正是他们二位。而卫朔今日之表现,不禁让他们心中直犯嘀咕:难道姓谢的士子又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才?

在卫朔忙着各个考场视察的时候,参考士子已完成了前面大部分试题作答,正紧张的做着最后一道策论题。

对于这道题,世家子弟、寒门士子的看法显然是不同的,大部分寒门士子对九品中正制缺乏好感,故而寒门士子一般从批判的角度答题;而世家子弟身为九品中正制的受益者,自然会从赞扬的角度来答题。

“主公,从现场初步调查来看,最后一题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臣等担心这样下去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呵呵,其实大家多虑了!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利弊两面,众位士子对九品中正制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不过,卫某需要提醒诸位,士子们可以站在自己角度发表不同见解。但是尔等在判题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中立的角度!”

“记住!我们设置考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士子的能力,只要对方答得有理有据,不管是持赞同还是反对的,均可得分。”

没错卫朔又开金手指引入了考分制,不再启用历史上那种粗略的分等阅卷,减少了阅卷者对答题者的主观影响,尽量给予答题者一个客观的评价。

“诺!”高瞻、温峤、莫含、裴嶷、鲁昌、刘翰等纷纷起身。

“嗯,科举选士事关辽东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此事交由诸位先生去做,朔就放心了!”

各方势力虽然因辽东收敛了扩张势头而松了一口气,可为了弥补与辽东之间的差距,各方无不想法设法向四周扩张。其中凉州瞄准了西域,江左准备打成汉,而石勒则还在陷入青州不可自拔。

第351章 《互不侵犯条约》

扶南地处东西方海上要冲,繁荣的海上贸易是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百度搜索→

自范氏王朝第一代君王范蔓篡位立国,中间又几度乱国,距今已传八代。

当今扶南王名叫范瑶,其继位时正好遇到张方带着辽东舰队南下,出于扶南国一直重商、重邦交的传统,范瑶非常热情的接待了张方。得知张方有意在扶南行商,范瑶是大力支持,甚至在海边划出一块地专门供辽东商贾使用。

刚开始两年,扶南国凭借辽东带来的大宗货物,通过东西海上贸易大赚特赚,最终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时间一长,扶南与辽东均开始不满各自所得。扶南嫌辽东过度插手南洋事务,有染指东西贸易权之意图;而辽东则不满扶南仰仗地利之便,垄断整个东西方海上贸易权获取暴利,而辽东却只能赚个辛苦费。

扶南和辽东之间因为海外贸易而建立了友好关系,最终也因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双方关系出现裂痕,发展到今天已不可调和。双方因贸易权问题大起争执,如今扶南已打算撕毁签订的条约,甚至几度派出水师假扮海盗袭击辽东商船。

范瑶敢朝辽东下手,不过是知晓华夏大地正爆发内乱,认为即便扶南将辽东完全排挤出南洋,辽东也拿他毫无办法。

退一万步讲,即便辽东派出大军前来征讨扶南,范瑶也不惧!

扶南毕竟是南洋第一大国,国内造船技术发达,又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较高的冶炼技术,使得扶南水师相当强大,武器装备又不差,故而其自认为应付远道而来的辽东军不在话下。

扶南王范瑶野心勃勃想要建立先扶南王范蔓那样的霸业,范氏王朝开国太祖范蔓勇健有权略,雄才大略。其建大船,渡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开地五、六千里,在位二十多年,以兵威攻伐邻国,各邻国都服属扶南国,自号为“扶南大王”。

然而自范蔓传位至今,扶南国势日衰,范瑶就算再有雄心壮志也是有心无力。幸好辽东人下南洋使得东西贸易再度兴起,扶南国势稍振,其又怎么可能任由辽东夺走关系到扶南霸业的东西方贸易权?

扶南王抬头扫了一眼四周大臣问:“诸位,前些时日拦截辽东商船的计划再度失败,尔等可有其他办法阻止辽东插手南洋?”

“大王,不如直接派兵……”扶南水师大将范力一拍胸脯嚷嚷道。

“胡说?哪有视战争如此儿戏者?辽东乃上邦藩镇大国,岂能轻易起冲突?再者扶南还需辽东输入丝绸、瓷器等货物,若能与之和平共处自是最好不过。”

扶南王不满地横了一眼心腹大将范力,他虽不惧怕与辽东开战,却也不会轻易开战。毕竟扶南国衰弱了太久,国内经济才稍有起色,他还不想太快卷入战争。

扶南国主要经营的便是从华夏倒卖丝绸、瓷器到西方的生意,而今辽东却想抛开扶南直接与西方国家交易,此举不但打破了扶南对贸易权的垄断,更不啻于断了扶南国财路,更会进一步影响到范瑶试图开创霸业的雄心。←百度搜索→

“故而我意派使者到辽东一趟,只要镇北将军愿意放弃介入南洋,我扶南愿意摒弃前嫌,双方共享海上贸易之繁荣!”

……

“什么?扶南人?”卫朔面带惊色问:“他们来干嘛?”

莫含嘴角带着几分不屑道:“没想到扶南人胃口挺大,竟想不战而让辽东拱手退出南洋。不过,扶南人怎么就笃定了我辽东不敢与之争锋?”

“想必范瑶自以为有大海为天堑,故而才派出使者逼我辽东退让,却不知辽东早有南征之打算。只等来年夷州、朱涯基地投入使用,辽东水师就可南下扶南。”

扶南固然是南洋大国,但辽东上下还真没将其放在眼里。眼下辽东暂时解决了陆上麻烦,已有精力应付南洋危机。之前辽东一直忙着扩充步兵、骑兵,以应付各地胡虏威胁,使得水师建设放得比较靠后。而今随着南洋近在咫尺的威胁,辽东上下开始重视起水师建设,其中陆战队正抓紧组建整编当中。

“扶南不足为虑,只是水师发展、建设夷州、攻略朱涯都需要时间,主公不妨对使者虚与委蛇,先暂时稳住扶南。”

闻言高瞻亦是赞同道:“是呀主公,眼下造船厂正抓紧时间赶制中等以上沙船战舰,等到明年之后,辽东就可组建以四艘郡级为核心配以八十到一百艘三千料沙船战舰的庞大远征舰队。凭此实力什么扶南人,让他们统统见鬼去吧!”

“海贸是辽东命脉所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海外蛮夷霸占!既然扶南人不识好歹,干脆直接出兵将其灭掉!”

看来利益真的是可以改变一切,以往裴嶷、高瞻等传统士族对海外蛮夷之地是没什么兴趣。然而自海贸兴起以后,辽东各豪门已从海贸中获得巨大利益,现在就是拿刀逼着他们,恐怕各辽东豪门也不可能放弃南洋。

“好!正如景前所言,辽东还需时间来整编水师,陆战队尚未形成战斗力,看来某真得出面忽悠一下扶南使者了。”

……

“你们大王派使者过来有何贵干?”

卫朔按照高瞻等人的指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接见了来自扶南的使者。好在扶南使者作为边鄙小地出身,已经习惯了上邦大国高高在上的样子。

只见其卑微地低下头,非常谄媚的表示道:“回禀将军,我家大王认为辽东与扶南之间存有误会,特意命小的前来与辽东上下解释一二。”

“哦?你家大王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家大王让小的转告将军,只要辽东不再插手南洋,扶南愿意遵奉辽东为主,并每年向辽东进贡些礼物。”

看来这个扶南使者已号准了华夏上位者喜好虚名,才敢来见卫朔。可惜他却不知卫朔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强忍着将眼前使者撕成碎片的冲动,反而还得强迫自己装出一副喜出望外的样子。因他知道所谓中原上邦大国一向有爱慕虚荣的习惯,历史上更是有蛮夷利用这一点装作朝贡使者进行诈骗。

扶南使者偷偷看到卫朔喜不自禁的样子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之色,暗自腹议道:“晋人真是傻瓜,竟为了这么一点虚名,就白白放弃海贸蕴含的巨额利润。”

“不知你们大王送来了什么礼物?”

卫朔一面敷衍扶南使者,一边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日后夷州基地、朱涯基地建好了,必要好好教训一下扶南人。

“我家大王让小的给将军带来些奇珍异兽,希望将军能够喜欢。”

卫朔若有所思地打量了一下扶南使者,看来这个使者是真的很了解上邦大国上位者的心思,历史上那些小国总是弄些什么稀奇动物来博得上邦大国。像什么犀牛、鳄鱼等等都被做吉祥物被进献过,而每次都将引起一阵轰动。

“嗯,看来你家大王挺有心,既如此不如你我双方签署个《辽东、南洋互不侵犯条约》吧!”

搞了半天,扶南使者终于听到自己最想听的话,很快就带着满心欢喜离开了辽东。

使者刚一离去,卫朔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不知道刚刚的表现能不能骗过扶南王范瑶。若是不能完全让其相信,只要能拖延几个月,等到来年辽东水师就有了全面进攻的能力。

第352章 张榜公布

经过连续几天奋战,科考资格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一个个士子身心疲惫的走出考场,有欣喜的,也有沮丧的。

谢艾站在街上,想起最近几个月的经历,不禁心神恍惚。当初在凉州屡屡碰壁时,他以为要蹉跎一辈子,谁知竟跑到辽东参加了科考。

“谢郎君,你考得怎样?”正当谢艾神思不属时,只见韦謏从身后冒了出来。

“还行吧,除了最后一道算学题太难而准备不足外,其余的倒还有几分把握。你呢?韦兄考得怎样?”

这话倒不是谢艾自夸,他本就是儒家子弟,而且又不是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辽东出的考题除了算学外,其余的题目都不是很难。

“我与你差不多,也是在算学上栽了跟头!考上问题不大,只怕是无缘头名了!”

其实此次科考外地士子大部分都栽倒在算学上,只有出身州学的辽东精英士子凭借着高人一筹的算学知识,才惊险过关。

……

考试刚一结束,所有考卷全都集中到一个房间内,卫朔带着裴嶷、温峤、高瞻、莫含等人开始集中阅卷。

由于只有最后一道策论题没有标准答案,故而阅卷速度十分快,到了日落时,近千份资格复试卷宗全都被批阅了出来。

评卷结果与之前卫朔预想的差不多,被录取的士子中辽东本地士子占了大头。

“主公,这结果要是一发布的话,怕是又要引起争议了!”

裴嶷看着刚刚定下的排名,前十名中,辽东士子有六名,而且还霸占了前三名。他担心此榜一旦公布将引起外界非议,说牧府照顾本地士子,从而引起外界质疑科考的公正性。

“任何榜单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辽东士子在此次科考中表现出色,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难道为了所谓的安抚某些人,就抹杀掉辽东士子的成绩不成?”

“那以主公之见应该如何应对呢?”

卫朔沉吟了一下道:“将前十名的考卷公布出去,这样虽然还无法完全避免非议,但至少可以表明我辽东没有进行暗箱操作。”

“另外,我意将两百二十三名考过资格考试的士子分列为甲乙两榜,其中得分在八十分以上者列入甲榜,而六十至八十分者列入乙榜。名次排列均按照得分高低来,同分者则并列之。”

很快经过一番统计,大部分考生名次就被排列出来,只剩前十名尚未确定。虽说后面的排名会有并列者,可前十名却不会。当最优秀的十人试卷放到卫朔面前时,他终于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其中谢艾、裴开、皇甫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