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兴华夏-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居心,已不可问。乃复著为书篇,摇惑天下人心。其书中立言尚恇怯如此,安望其抗节敌庭,正论不屈乎?……”

何金寿上的折子也很策略,他没有提刘锡鸿被杀一事,而是对郭嵩焘《使西纪程》一书开始了口诛笔伐。

《使西纪程》是郭嵩焘到达伦敦后,根据总理衙门“请饬出使大臣,应将交涉事件、各国风土人情,详细记载,随时咨报”的要求,将其由上海至伦敦途中51天2万多字的日记稍加整理润色后,钞寄一份给总理衙门,“藉以传示考求洋务者。” “书中论处置洋务事宜,略有二三段,多朝廷所未闻。”

《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有人说他“已中洋毒”,有人指责他以“为此言诚不知是何肺腑!而为刻者又何心也!”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李鸿藻更是“大为不平,逢人诋毁”,加上景廉率先参劾郭嵩焘,在此种舆论氛围下,何金寿不失时机的对郭嵩焘发起了攻击。

从参折内容来看,何金寿所列郭嵩焘的罪状主要有五:首先,指责郭嵩焘一再侈言俄、英诸国富强,是为了取媚外国,“丧心失体,已堪骇异”;其次,他认为最为荒谬的是,郭大臣竟然说西洋立国也有二千年,且政教修明。智力兼胜;第三,郭嵩焘的种种言行“岂止损国体而生敌心,直将隳忠臣匡济之谋,摧天下义愤之气”;第四,“故为此张大恫吓之词”,“挟以震骇朝廷”,“摇惑天下人心”,居心叵测,“我大清无此臣子也”。 总之,“立言悖谬。失体辱国”,因此必须将《使西纪程》一书“严行毁禁,庶于世道人心尚堪补救”。在何金寿看来,他根本不相信西方会比天朝上国富裕强盛、政教修明、智力兼胜,如此夸饰西方的郭嵩焘已不是大清国臣子!何金寿果然不愧为翰林,用词之毒与出手之狠,都非常人能及。

何金寿之参,是射向郭嵩焘的又一枝毒箭。刚到公使之任不久的郭嵩焘,怀着满腔热情。将其沿途所见所议所感的平实客观纪述,详尽汇报给朝廷,以让国人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却没想到被何金寿如此参劾。而如此恶毒攻击之下,所打击的不仅仅是郭嵩焘本人,更是对深具忧患意识的中国先进士大夫的一次无情蹂躏,于西学东渐而言无异于遭到了一次十分严重的“病毒”攻击。也影响到清政府“自强”的努力。

对于何金寿的猖狂进攻,洋务派感受到了威胁,也开始了反击。在朝野的一片反对声中。李鸿章对郭嵩焘的《使西纪程》表示了支持。郭嵩焘出洋后,李鸿章与他密切通信。在给郭嵩焘的信中,李鸿章说从总理衙门得到他的“行海日记”后自己“循览再四”,赞扬其“议论事实,较洪陶士《使西日记》更胜一筹,可谓一拓眼界也”。在给总理衙门的公函中,李鸿章直言说:“西洋政教规模,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并举了自己和林义哲冲破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兴办洋务的事实,因此更称郭嵩焘的“崇论宏议,洵足启发愚蒙”。李鸿章并为郭嵩焘抱不平:“筠仙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不谓丛谤如此之甚,若达官贵人皆引为鉴戒,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差不多和李鸿章同时,林义哲也上奏“力挺”郭嵩焘。在给总理衙门的信中,他十分巧妙地为郭嵩焘辩解。由于他与郭嵩焘的关系、对郭嵩焘的支持尽人皆知,所以他首先不直接为郭嵩焘辩护,而是借到法国了解中国在法国学习军事的留学生情况的船政留学生监督李凤苞之口来指责刘锡鸿。林义哲首先强调李凤苞人品可靠:“监督李凤苞素最谨饬”、往回禀报时从来是只报告留学生学习情况而“不及其他”,但有一次来函却报告说英国的报纸对刘锡鸿一直“颇有微词”,他强调李凤苞“语多含蓄,然亦略见一斑”。然后他再谈自己对郭、刘二人的看法:“平心而论,郭侍郎品学素优,而识议不免执滞。刘京卿客气用事,历练太浅。其短长互见,谅在烛照之中。”而且他提醒总理衙门:“惟目前滇案责任极重”,而且“英人尚无间言”。英国报界对刘“颇有微词”与英国人对郭“尚无间言”形成鲜明对照。最后,他婉转但又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刘京卿身故,总署可致函慰问,以安其意。查西国之制,公使一级向无副使,前刘京卿折亦自请撤销副使,莫若不派副使,责郭侍郎专司交涉刘京卿遇害一事,则威妥玛于滇案必当收敛言行,可收遥相反制之效。”

在李鸿章和林义哲的强力支持下,加上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忻和军机大臣文祥的保护,郭嵩焘不但没有被罢免,反而得到了“温旨慰问”,以及“便宜行事”的权力,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一书也没有遭到毁禁的命运,可以说因货得福了。

但让郭嵩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向他背后砍的最狠的一刀的,竟然是老朋友王辏г耍

郭嵩焘和王辏г送厦浚嗽缒晗嗍叮闪送杲唬啻卧谝黄鹛致垩酰源庸造馊刃挠谘笪裰螅崾亍耙南闹馈钡赖碌紫叩耐蹶'运便走到了郭嵩焘的对立面。

王辏г讼仁嵌怨造獯蠹蛹シ恚凇断骁猜ト占恰分行吹溃骸拔殴造饬跷杓锤拔餮螅蚊劣⒓狄蕴斐钩纪宋ㄊ拢嬷臼克蝗萄砸病!痹谧芾硌妹趴谭⑿辛斯造獾摹妒刮骷统獭泛螅蹶'运又发表评论:“……阅《使西纪程》,记道里所见极夸饰。大率颂其富强,为中国所不及。嵩焘自前年被召,即大为清议所贱,去年夷人至长沙,将建天主堂,其乡人以嵩焘主之也,群欲焚其家,值湖南乡试,几至罢考,迨此书出。而通商衙门为之刊行,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近传骂筠仙一联云‘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筠仙晚出,负此谤名,湖南至羞与为伍。……阅筠仙海外日记。殆已中洋毒矣!”

而当“在朝”的清流言官们纷纷对郭嵩焘大加弹劾之际,“在野”的王辏г艘膊桓始拍荽印渡瓯ā飞系玫降拇牛⒈砹硕怨造獾呐昊鳌

王辏г丝械墓造獾淖镒从校

一。“向英人诋毁时政,谓中国将作印度,将被吞并于英俄”;

二,与英人“尤其亲昵”。“诫相愤争如仇敌”,并“一意媚外,为夷所轻”;

三。效洋人尚右,并曰“我这便是时王之制”;

四,“奏折列入副使名则将钦差二字抹去”;

五,对洋人“过示卑恭以求悦,不复顾念国体”;

六,衣冠举动效法洋人,如学洋人用洋伞、捧戏单、以指击案,奉客用银盘银罐盛糖酪,披洋服,等等,“不以忘本为耻”。

七,令小妾学洋语,四处应酬,败坏中国闺教;

八,与英国外交大臣接晤,“往往闭门密语,不知何所商谍”;

王辏г嗣副暇伲豢谄辛税舜笞镒矗笥杏霉造庥谒赖囟罂熘啤U獍舜笞镒粗校蛲崆率担绲谝弧⒍酰换蚬室饴拗锩绲谌酰换虿欢饨焕袷绲诹酰换蛐√獯笞觯绲谄咛酰换蚨褚庵猩耍绲诎颂酢

王辏г怂裕滴煜犹穆交奶蒲裕踔链锏接又锖位嘉薮堑某潭龋怯眯淖钗斩竦囊恢Χ炯M蹶'运之所以如此,目的无非是为了借机出露头脚,得到朝中大臣的常识,重新出仕为官。而郭嵩焘在得知消息后,立刻便洞悉了王辏г说挠眯模纱艘彩构造飧械酵蹶'运“亦可谓穷极天地之阴毒险贼矣”,王辏г艘簿统晌斯造馍阶钗春拗恕

尽管被朝野上下的守旧顽固份子们骂得狗血淋头,但让郭嵩焘感到极大安慰的是,朝廷并没有动摇对他的信任。不久,朝廷便发来了一道慰问的电旨:“……该侍郎办事实心,不辞劳瘁,特此嘉勉。”在安慰郭嵩焘的同时,电旨里又一次强调:“副使被害一事,须得与英人严辞交涉,不稍姑息”,并暗示似的指出,“马嘉理不过英使一通译,因为边民所害,威妥玛尤哓舌不休,极言惩办滇抚,罢免枢臣,又索要赔款,再开口岸。我之使臣,代天子巡狩,地位较之马嘉理,岂非泰山之比鸿毛哉?”在后面更是提醒郭嵩焘:“前林义哲出使法国遇刺,虽止有仆死,我尤缉凶索偿,如今使臣遇害,断不能轻易了事”。得了电旨的郭嵩焘自然心领神会,完全放开了因国内大肆弹劾而产生的坏心情,一心一意的和英国人就刘锡鸿遇害问题展开了谈判。

当远在烟台的威妥玛得知消息时,立刻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

“我觉得,您的和中国人谈判的计划,只怕没有可能实现了。”英国远东舰队(即“中国舰队”)司令瑞德尔少将看着威妥玛说道。

“不!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威妥玛狂怒地挥舞着胳膊,“这是两个事件,不能够混为一谈!”

“可是,事实已经非常明显了。”瑞德尔摊开了双手,做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示,“我们死了一个翻译,而中国人死了一位公使——在中国人眼中,他可是皇帝的代表。如果我们因为一个翻译的死而向中国人索取这么多的权益,那中国人反过来会向帝国政府索要什么呢?当他们知道我们提出的条件,会不会向帝国政府提出更多的条件?”

“有这样的可能。”威妥玛强自镇定的点了点头,但他仍然说道:“中国人是没有胆子向帝国政府提出条件的,因为他们没有我们强大。我们不必要因为那位中国公使在伦敦遇害而担心,我们需要使用我们的舰队,令中国人屈服。”(未完待续。。)

ps: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四百五十三章 威妥玛的冒险

听到威妥玛决意要使用舰队对中国展开恫吓,瑞德尔吓了一跳。

“你打算和中国人开战吗?阁下?”

“如果需要的话。”威妥玛冷笑了一声,转头看了看瑞德尔,“怎么,将军阁下,您难道认为,凭帝国海军在远东地区的实力,不能够消灭中国人的海军么?”

“帝国海军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瑞德尔谨慎地说道,“但是,中国海军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如果真的开战,我敢说,帝国海军不会赢得很轻松。而且必须要得到国内的支援。”

“噢?竟然是这样?”威妥玛听到瑞德尔的回答并不是很有底气,不由得微微一愣。

“是的。”瑞德尔似乎想要打消威妥玛对中国开战的想法,说道,“我们有二十四艘战舰,但铁甲舰只有两艘,巡洋舰有六艘。其余的都是炮舰,如果和中国海军作战的话,想要取得胜利,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威妥玛听出了瑞德尔话中的潜台词实际上是说取胜毫无把握,不由得有些变了脸色。

“如果要开战的话,我们需要抓紧时间集结我们的舰队,并且趁中国海军没有集结的机会主动发起进攻。”瑞德尔注意到了威妥玛脸上表情的变化,干脆将自己的底牌交待给了他,“根据我们的情报,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都分散在一些重要的港口,中国人从日本俘虏的那艘铁甲舰‘龙骧’号已经在福州船政局改装完毕,换上了新式的轮机和火炮,正停泊在大沽口,应该已经具备了战斗力,此外还有四艘巡洋舰和两艘炮舰驻泊在那里;另外有两艘巡洋舰驻泊在琉球,威慑日本人,有两艘巡洋舰驻泊在福州,四艘炮舰驻泊在台湾。两艘巡洋舰驻泊在上海,如果我们要采取行动,首先攻击的目标就应该是大沽口的中国舰队。您希望我这么做吗?”

听了瑞德尔的话,威妥玛的脸拉得更长了。

作为一名外交官,他对海军的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只是习惯于将海军作为外交讹诈的工具,但他没想到,曾经让他倚为最坚强的后盾的大英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实力,竟然是这样一种情况。

十九世纪以来,西力东渐。中国门户大开,中外通商传教等活动日益频繁。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其本身的在华利益以及保护其侨民安全,纷纷派遣海军来华,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皆曾组成远东舰队在中国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开活动。或者3艘、5艘;或者10艘、8艘,其中尤以英国的“中国舰队”规模最为可观。经常维持在20艘左右,而且铁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类战船无不齐备,是以其战斗力最为强大。自鸦片战争后设立起,隐然执掌远东地区列强海军之牛耳。非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军事息息相关,同时对于东亚大局亦时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 british royal 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其海军分布概况为:

1。 大西洋舰队(the homethe atlantic station)

2。 地中海舰队(the mediterranean station)

3。 南非舰队(the south afri station)

4。 东非舰队(the east afri station)

5。 海角舰队(the capegood hope station)

6。 东印度舰队(the east indian station)

7。 西印度舰队(the west indian station)

8。 北美舰队(the north ameri station)

9。 太平洋舰队(the pacific station)

10。 中国舰队(the a station)

这些舰队的成立并非同一时期之内,而是从十八世纪逐渐演变而来。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据当时的环境而定,并无定制。其中以本土舰队最大。地中海舰队次之,其后为东印度舰队及“中国舰队”。

海军为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论及“中国舰队”成立的目的。与英国在远东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英国自180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至1816年征服了尼泊尔;1824年至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马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