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门风流-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孟韬孟繁兄弟,张越当初很是亲近,对他们俩也颇有好感,只没想到后来孟家会出了那样的大事。此时孟瑛说得恳切,他沉吟良久,又问了几句,心里便有了些想法。等到出了厅堂,就有人引领他到了孟府后院。他先是去拜会了吕夫人,然后才去见大姐张晴。

嫡亲祖母过世,丈夫又远在宣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向来爽利大方的张晴也掩不住戚容,消瘦的脸上顶着两只红肿的眼睛。即便如此,她终究改不了长姊本色,只听了张越几句安慰,便少不得关切起了他,末了却又郑重其事的说出了另一番话。

“前一阵子我带人去潭柘寺上香的时候,不合撞见永平公主一行。永平公主在潭柘寺替儿子很是做了一番法事,而且对寺中僧人说的话很是激狂,看到我的时候也是柳眉倒竖咬牙切齿。富阳侯李茂芳那时候不是你亲自抓的么?她对我如此,对你恐怕就忌恨更深了。三弟,你千万要小心,这等金枝玉叶报复起来恐怕是了不得的。”

闻听此言,想到陆丰之前透露过的鸡鸣驿遇刺内情,张越忍不住皱了皱眉。他和永平公主之间是不可能有什么转圜了,而且被满心仇恨的女人惦记实在是一件再糟糕不过的事,等得了闲,他是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了。

辞旧迎新,也得除旧布新才对。

第十三卷 山陵崩 第001章 旧地重游忆往昔,大相国寺听纷争

顾氏灵柩下葬的这一天,恰是二月二十七。

张家的祖茔位于开封城西的五里坡,当初选的就是风水双全的福地,如今顾氏自然与早年故世的丈夫合葬。从祭祀开山到祭祀墓穴,一应规程完毕,等到真正灵柩安葬入土的时候,太阳也正好落山。一家人各自在灵柩上添了土,眼看着一层层薄土逐渐盖了上去,众人心中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安葬事毕之后几天便是三虞祭祀,少不得又是一番痛哭祭拜。

明初制度,勋贵官员可立家庙祠堂,祭祀四代先人,士庶不得立家庙,只能祭祀两代先人。整个开封除却皇族宗室,豪门大族多半都是官宦世家,因此祠堂家庙也是众多。张氏乃开封名门,宗族人口一代代繁衍,少说也有数百人。只是由于元朝天下大乱,宗子嫡支断了承继,因此合族商议之后,便决定遴选贤能出任族长,掌宗族事。

如今的族长乃是张信的本家堂伯,已经是白发苍苍。由于家里只是殷实,儿子多年读书也不过中了秀才,因此往日多靠顾氏掌理族中事。换言之,倘若不是张信一直在外出仕,凭借这一支的名望财势,族长是万万轮不到他当的。因此,此次顾氏入葬,他忙前忙后也出力不少,等到丧事差不多都料理完了,他又再次登门寻张信商量事情。

只不过,这等宗族大事却是与张越毫不相干。

阔别开封六年,如今安葬事已毕,他旧地重游,自是感概不已。昔日的开封张氏族学如今仍在,由于经过了整修,青砖红瓦的房子焕然一新,只在大门外就听到一阵琅琅读书声迎面而来。当知道这是顾氏年前特意命人捎带了银钱回来监督重修的,他更是觉得祖母看得长远。

自打张玉举家迁到北平,和开封本家的联系就少了,而祖母听从英国公张辅的劝说举家北迁,这开封张氏自然更加寥落,兴许还会有人心生不满。既然每年只能派人回来参加祠堂大祭,重修学堂便是莫大善举。毕竟,开封这边若是能多出几个俊杰,对于宗族总是好的。

见旁边的杜绾正打起车帘瞧着那学堂看,他便指了指旁边的一间小屋子,轻声解释道:“那就是当初先生午休的地方。那时候族学中顽童多,他在上头却总是自顾自地讲课,从来不在乎下头如何。可每月月考的卷子往往都是他出的题最难,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恨他恨得牙痒痒的,常常思量捉弄他,却在这屋子前头每每碰壁。他们决计想不到,要说顽童手段,我可比他们精通多了!对了,先生当初住过的地方就在前头,要不要去看一看?”

对于父亲在外游历的那十几年,杜绾心里始终记挂着,此时听张越说这些,她既觉得新鲜有趣,又觉得怅惘莫名,于是几乎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她从来没有来过开封,今日被张越拉出来这一路上,听他絮絮叨叨说了无数昔日情形,不知不觉间,她渐渐更多地了解了那个冷若冰山的父亲。

约摸走了一刻钟工夫,马车就停了下来。杜绾挑开车帘一看,不禁愣住了。眼前赫然是一座整整齐齐的院落,黑漆大门,一人高的围墙,抬起头就能看见院子中的清水起脊大瓦房,屋子后头还掩映着绿树,只仿佛没人住。见张越先跳下了车敲开了门,又回转身扶他下车,她不禁奇怪地问道:“这屋子难道就一直空着?”

“这里的屋子是咱们家特意为先生整修好的,虽说他最后搬走了,但祖母说地方留着也是一个纪念,于是便派了专人看房子打扫收拾。那一次开封发大水,我冒冒失失跑了出来,还自以为很有心地赶到这里,踢开大门硬是拉着先生去逃难,结果被他狠狠教训了我一顿。果然,咱们一路出去,路上有不少趁火打劫的。要不是先生更老到,让老彭用马车载着咱们到了大相国寺,那里地势高,避难了十几日,否则非出大乱子不可。咱们家兄弟几个都是急性子,大哥二哥四弟竟是悄悄从船上溜了出来,愣是到了大相国寺和咱们会合……”

想起当年的旧事,张越忍不住苦笑起了当年莽撞。那时候全凭本能,也没来得及细想,如今回想起来,若不是他担心杜桢多跑了一趟,说不定和那些暴民冲突起来,早就没有他了,连带张晴张怡也得一起遭殃。要说真正有一家人的感觉,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而要说真正认同杜桢这个恩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转眼就是十一年,到处都是物是人非,只记忆却仍是一成不变。

屋子中的书架上一尘不染,只是却没有书。家具一色都是桐木清漆,因为勤于拂拭,因此仍旧光亮。杜绾跟着张越一间间屋子看过去,见他完全沉浸在昔日的回忆之中,面上还不时流露出孩子气的笑容,倏忽间,她竟是想起了父亲从前提到开封旧事时的那种表情。

怪不得,直到现在,张越还是常常改不了口,动不动就迸出先生两个字。这两个人当初还是师生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有趣的光景。

今日出来却不是为了逛街,而是为了去大相国寺,夫妻俩不好在这里停留太久,因此兜兜转转小半个时辰,两人便出门上了马车。

临行前,张越命连生取了两串钱给那留守看屋子的老仆,又嘱咐其今后继续好好打理这座宅子,随即方才放下车帘示意起行。

大相国寺乃是开封第一名刹,这天恰逢初一,往来的香客本应不少,但马车拐进相国大街的时候,张越却发现这里已经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一色都是身穿青袢袄的王府护卫。向周围人一打听,得知今日乃是周王亲自到大相国寺,要做七七四十九天水陆法会,于是官民一律回避,他顿时为难了起来。

他们只是到大相国寺替顾氏向大相国寺布施白米一千石,了结老人最后的心愿,虽说和周王也算熟识,可这时候进去仿佛不太合适,难道还得改天再来?问题是,明日祠堂祭祖,后日便要赶回京师,实在是没多少时间留在开封。

和杜绾商议了两句,张越便跳下车,寻了一个周王府卫士说明了来历。那卫士也是机警人,忖度片刻就连忙前往通禀,很快,张越就见到了那位曾经在京师周王公馆有过数面之缘的老总管。不过一年多,当初那个健朗的老者就显出了十分老态,只瞧着张越却是欢喜,又赶忙到了车前向杜绾见礼,旋即亲自把夫妻俩带进了寺中。

“先前贵府老夫人故去的事已经传到了王府里头,因为郡主如今有孝在身,还得调停世子和汝南王,实在是不好往贵府里头去,就是周王殿下也是心力交瘁,所以只让长史送去了赙赠。一会儿还请张大人和杜宜人多留片刻,周王殿下和郡主好些时候没见着你们了,心里都惦记着。对了,听说杜大人复直文渊阁,如今可还好么?”

对方既然开口留人,张越和杜绾自然不会拒绝,等问起杜桢的时候,夫妻俩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即张越便点点头道:“岳父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如今身体健朗得很,多谢周王和郡主惦记。”他此话说完,杜绾也接口问了问周王朱橚的情形,待得知这一位如今常常精神恍惚不济,她不禁暗自为朱宁担起了心。

穿过五间三门的天王殿,迎面就是一个大花园,内中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但无论是沿两处墙根站着两排合十低头的僧人,还是寺中深处法坛传来的悠扬念经声,都平添了几分佛门肃穆和庄严。过了前头的月亮门,方才是正殿大雄宝殿,只见四处都是身披袈裟的僧人,张越和杜绾随那老总管往边上一条曲径通幽的青石小径而行,不多时就看到了当初曾经住过的竹林精舍。就在这时候,一个大嗓门的声音便远远传了过来。

“到这个时候了,你居然还挑挑拣拣,你都多大的人了!别以为你有人倚靠,父王已经年纪一大把了,皇上更不用说了,膝下有好几个女儿,过几年还能记着你这个侄女?趁着还有人要赶紧嫁了,别成天帮着大哥,要知道,我才是你的嫡亲五哥,我不会害了你!”

“大哥是世子,为人温厚孝悌,和你一样是我的嫡亲兄长。至于我的婚事,自然有父亲做主,若是父亲不能,也自然有王府长史请婚,五哥不用费心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到了哪儿都是不变的礼法。”

“什么长幼有序的礼法,只要有手段,任什么礼法越不过去,难道你忘了皇上的江山怎么来的?比起大哥那个温吞水来,二哥岂不是好无数倍?二哥可是比汉王聪明多了……敬酒不吃吃罚酒,你如今不听我的话,将来万一变天,有的是你的苦头吃!”

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老总管就慌忙提醒张越杜绾往一旁的竹林深处躲。三人才刚掩去了身形,就只见一个三十出头的人出现在小径那一头,随即气急败坏的过去了。等此人完全消失在视野中,老总管方才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扭过头说:“幸好新安王没看见咱们,张大人,杜宜人,郡主就在里头,咱们走吧!”

张越口中答应,心中却是大生警惕。朱棣得位不正,上梁不正下梁歪,如今除了汉王赵王之外,下头的皇族竟也生出了夺嫡心思,看这模样,周王府哪里能消停得下来?

第十三卷 山陵崩 第002章 无悔无憾

大相国寺年代久远,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战火多少次重修,自然少不了来自权贵的大笔香火钱。张越曾经认为自己笃信佛教的祖母算是大相国寺的头号大善人,但实质上,整个开封没有人能比得上周王朱橚的乐善好施。城里上至各式各样的佛寺道观,下至信奉人较少的清真寺,都收到过来自周王府的香火钱,其中犹以大相国寺为最。

因此,如今既然是周王府为已故的王妃冯氏做水陆法会,即便不冲着王府的名头,就冲着往日布施的香火钱,大相国寺的主持觉海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封寺这一举措,寺中精舍全都腾了出来专供王府中人居住。由于陈留郡主朱宁乃是朱橚唯一的未嫁女,竹林中专供富贵人家女眷居住的精舍如今完全由她做主,随行的次妃穆氏和次妃杨氏都是最本份不过的,在刚刚那样吵吵嚷嚷的情形下亦是压根没出来瞧看动静。

用强硬的态度打发走新安王,朱宁便缓缓坐在了冰冷的石凳上,用手指轻轻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在京师逗留多年,只听说家里兄弟闹得不可开交,可此次回来,她才真正醒悟到情形已经到了怎样的地步,不禁深为后悔。思来想去,身穿粗制生麻布孝服的她不禁站起身来,预备回到屋子里去念诵经文。

“郡主!”

听到外头传来的这个声音,朱宁不禁回过头去,见精舍院子外的月亮门站着深深弯腰的老总管,不禁讶异了起来。这位是太祖皇帝在世时挑选到周王府服侍的老太监了,后来因其忠心,父亲朱橚便把人留在了京师,此次念其年老就带了回来,今天应该随侍左右,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来?满心疑惑的她便令侍女把人唤上前,结果那侍女才一过去就叫出了声。

“郡主,您看是谁来了!”

朱宁心中一动,看清老总管背后闪出了张越和杜绾,她不禁又惊又喜。见杜绾已经进了院子,张越只是站在月亮门外躬身致意,她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又对那老总管吩咐道:“你陪张越去见一见父王,我留下绾儿说话。虽说除了大哥四哥之外,其他哥哥们恐怕不愿意在这清规戒律重重的寺里呆着,但你带路的时候还是小心些,别又撞上了他们。”

等到老总管把人带走,她便上前拉起杜绾的手,不由分说地把人拽到了自己的那间精舍内。打量着杜绾身上的齐衰孝服,又低头瞧了瞧自己那斩衰,她不由得深深叹了一口气:“你们家没了镇宅的老夫人,而我们兄弟姊妹则是没了嫡母,去年真不是什么好年头!”

“老太太虽说故去了,可临终前还是惦记着一大家子人,各种后事都预备得妥妥当当,几乎就没有什么是她不曾想到的,她就算不在,也仍然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有了她这一片苦心,再加上英国公和夫人竭力帮衬,咱们家倒是不碍事。”

忆及顾氏拉手说话的慈爱模样,杜绾忍不住心中一酸,随即便竭力眯了眯眼睛,忍住了那眼睛酸涩的感觉,这才说道:“倒是你们王府仿佛不那么消停,刚刚我们在外头的时候,恰好听见了你和你兄长的争吵。宁姐姐,你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

“你们都听见了?”朱宁眉头一挑,见杜绾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知道自己瞒不过这个密友,于是便淡淡地说,“不碍事,我那个嫡亲哥哥手段有限,不过是想跟在我二哥后头得些好处罢了。我这辈子有父王这样的父亲,已经无悔无憾了。王府确实比不得张家的和睦,但只要父王在一日,他们就翻不了天。只不过,父王如今身体大不如从前,不能再任由他们妄为。绾儿,帮我个忙好么?”

看到朱宁那副郑重其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