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门风流-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位论年纪都是我的叔伯长辈,若是觉着我标得高,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不过大家不要忘了,以往朝廷定的是一色价,只要粮食送进去就会开出仓钞来,绝不会没有,但这次却是标出了盐引的数目。也就是说,万一有哪一家豪赌开个高价吃下所有的,我们就全都连汤都喝不着!先不管这些是否都是淮盐,但支取总比从前容易,倒手就立刻可以挽回那一层利。即便是七斗五升的粮食,才值多少钱?而淮盐都是大引,一引四百斤,那又得多少钱?大家可以算一算,只要能支得到盐,我们就是出到两石,也绝对是不会亏的!”

在座的都是生意场中的老手,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被方青这么揭出来,不禁都有些恼怒。此时此刻,年纪最大的秦三爷咳嗽了一声,这才问道:“方公子要知道,这儿朝廷是一种说法,到了两淮支盐又是一种说法,在都转运盐使司,小张大人的名头未必管用。”

“我去年下过江南,还有幸拜见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那位都转运使,想必大家和这位大人打交道的次数也多。只不过,各位是不是忘了这位王勋亮大人乃是何许人也?”

扫了一眼冥思苦想的众人,方青不禁想起了那一次事后听到的往事。由于朝廷的盐政主要便是开中,都转运盐使司的职权给边将分去了一大半,都转运使也就是在商人面前能神气一些。王勋亮的公子王全彬自家人不识自家人,和张越起了冲突,事后王勋亮亲自给张越赔过罪,他得了这一层关系,去支盐时更是一路顺当,因此自然明白那位靠了英国公的光方才仕途亨通的都转运使此次必然不会留难。

一帮晋商都是人精,很快就有人想到了那一层关联,窃窃私语了一阵,众人便一个个站起身来,神情轻松地拱手告辞。方青把人送到了门口,掩上了左右大门,这才回转身来走到桌子旁边,却是把那份底书扔到了炭盆里,眼看它一下子点着了起来,须臾烧得干干净净。

他给人支了招,那些家伙到时候却未必记得这一条,只怕价格远远不止这么一丁点。听说户部尚书夏原吉下狱,如今掌事的郭资老了,再加上愿意开中的商人越来越少,所以朝廷才会估摸着定出三斗五升这样贱的价钱。京卫当初开中的时候,一引盐还是米一石,宣府距离京师才三百五十里,要真是三斗五升还能不次支盐,那就是朝廷真的疯了。

想到这里,方青便拿出一张空白的底书,蘸上浓墨落了笔——三千引,每引米一石。

开中的价钱乃是户部定出的价钱,和张越无关,但他本能地觉着价钱太贱,再加上核算出今年淮盐大概能支取的数量,于是方才将一应规程稍稍改头换面,想着这么办至不济也会比底价高那么一两成。虽说忙得很,但各家晋商呈上底书之前还是有这么一丁点闲工夫,于是他就陪着从来没来过宣府的小五在城里转悠了一圈,直到傍晚酉时才回了八珍街。

刚一进门,连生便一溜烟跑上前,一面行礼一面说道:“少爷您回来得正好,彭大叔刚刚打京里回来,还带了不少过冬的东西!”

得知彭十三回来了,张越心中自然高兴,忙吩咐小五先回房去,自己则是去花厅见人。打起厚厚的棉帘子进门,他就看到连虎打了一盆热水正在伺候彭十三洗脸,而这个素来豪爽的大汉则是一面洗脸一面教训着人。

“连虎,少爷这次上宣府来,其实你们兄弟俩原本是不用跟的,毕竟这又不是上任当官!你看看当初在兴和那会儿,少爷虽说危险,好歹还有向龙刘豹保护,可是你们俩不是好几次险死还生?我这回上阳武伯府报平安,你和连生两个的媳妇都紧赶着见了我一面,开口就是问你们两个可还好,我都不敢告诉他们!刚娶了媳妇,就该好好在家里呆着。”

“彭大叔,我和大哥确实其他事情帮不上忙,可有了咱们,总能把少爷给伺候得好好的,咱们毕竟跟了那么多年了。就算咱们不跟也有其他人跟,可毕竟和少爷没那么贴心不是?再说了,少爷还不是刚刚喜得贵子,一有圣旨却不得不上宣府来?最危险的时候都过了,您如今就别嘀咕这些婆婆妈妈的了,有工夫说咱们,您也该好好找一个彭大婶续弦了!”

“去去去,臭小子竟然消遣我!”

彭十三劈手丢出了手上的毛巾,见连虎拿肩头一迎,那毛巾就软软地挂在了上头,旋即更一溜烟往外跑,他不由得没好气地摇了摇头,然后才看见已经进了门的张越。连虎这会儿也看见了人,慌忙丢下了脸盆行礼,发觉张越上上下下往自己身上打量,他越发心头惴惴。

张越笑呵呵地端详着连虎,心想人总有各自的优点,连生连虎兄弟尽管及不上胡七他们四个那样能够办理各种机密事,却是从小陪着自己一块长大的,而经历这回兴和一役,更可以说是出生入死。此时此刻,他便点了点头说:“我以前还真是小瞧了你们兄弟俩,你们也是好样的。等办完了这次的事情回去,我送你们俩的媳妇一人六匹上好的绸子,给她们好好压压惊!”

连虎闻言连道不敢,但张越那番话却让他喜滋滋的,退出去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一旁的彭十三却注意到张越用的是送而不是赏,心里颇有几分暖意,等人走了,他便上了前。

“这兄弟俩东挑西拣,年初好容易娶上的媳妇,听说在家里都是对媳妇言听计从,还有人笑他们惧内,想不到遇上大事却还能有这样的心思,倒是难能可贵。对了,英国公只让我带口信,说是那份折子会看准时候递上去。三老爷额外有吩咐,说是老太太的病如今还不碍事,请少爷你不必惦记着。我还特地去拜见过老太太,人看着确实还算精神。”

彭十三这一提到正事,张越就丢开了其他思量,专心致志地听了。英国公张辅的口信虽然简短,其中意思却明白,他自是舒了一口气;而父亲张倬的这个嘱咐虽说听着像是纯粹的安慰话,但有彭十三的佐证,他也只好相信。两人又商议了一阵,等到彭十三该说的都说了,张越就嘱他回房先好好歇息,旋即便打算离开。

见张越怅怅的仿佛还在惦记什么,彭十三这才眯了眯眼睛笑道:“另外,少奶奶也见过我一面,嘿,她干脆得很,只让我捎话说,请少爷别忘了当初临走时说过的话。”

临走时说的话……

张越走出屋子的那一刻,忍不住仰望了一眼傍晚那灰蒙蒙的天空,随即捏了捏拳头。都说千金一诺,最危险的时候都已经过来了,如今自然更没有毁诺的道理。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49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

不打仗的时候,宣府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好地方。尽管不像是大同因为代王府蓄养的众多乐户而在烟花业上极其发达,但单单城内就驻军上万,城里的花街柳巷也照样不少。不少调任到此的军官甚至乐不思蜀,认为这儿比京师更自在更享受。然而,对于男人来说是好地方,对于女人来说却着实无趣。

大老远赶来的小五发现张越的身体早就好得差不多了,自己的医术没了地方使用,她又根本不擅长调理外伤,向龙他们的外伤她也帮不上忙,成日里还被张越嘱咐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早就闷坏了。这天由于是各家商户往总兵府交底文的时候,张越一大早就出了门,因此她百无聊赖的在家里团团转了一阵,最后索性换上一身男装去总兵府看热闹。

总兵府前头的那条街名唤兵府街,其名自然是得自总兵府,宽阔平坦,平日进进出出畅通无阻,今天却显露出了几分拥挤。

一则是由于天气寒冷,尽管没有下雪,大路两旁却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霜,不少积水的地方甚至还结了冰,无论马车还是行人,走过路过都是直打滑;二则是因为沿墙根停着一长溜马车,这就占去了三分之一的路,而看架势还有马车往这儿赶。因着都是平民,这些马车清一色的黑漆平头,若不是那五颜六色的车围子,一时半刻却也难能分辨出来。

小五从八珍街过来才几步路,一到地头看见这般人头济济的情形,不禁更是好奇。眼看好些包裹得厚厚实实的人都宁可站在风地里,不远处的一个茶摊却是空空落落没几个人,她自然更是奇怪,干脆多走了几步路在那茶摊上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她摸出几文茶钱,看到那中年摊主笑呵呵地过来倒茶,她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

“大叔,那么多人都是来交那什么东西的?这大冷天的,要么坐马车上,要么到您这儿来歇歇,何必在那儿吹冷风?”

“姑娘也是出来看热闹的?”那摊主见没什么客人,于是就把茶壶搁回了炉子上,将手在围裙上一抹,过来在小五对面坐了,“这都是些山西最有钱的人,要不是心里没底,这一趟他们都不会自己来,这当口吹风算什么!至于我这儿都只是两文钱一碗的粗茶,平日里就是些进进出出的军爷光顾,他们那车里头都是银瓶温好的热茶,看得上我这些?听说这次开中和平日章程不一样,所以他们才那么着紧,你没看门口的书吏都是接到一张就往八字墙上贴么?官府还是头一次这么光明正大,那位小张大人做事情有一套!”

“小张大人做事情自然有一套,否则武安侯怎么会把事情交给他?”

接话茬的乃是一个身穿红袢袄的军官,他盯着小五瞧了好一会儿,随即舔了舔嘴唇笑道:“这开中向来是好处最多的,就好比脱了衣服的娘们,谁看到都想摸一把,结果这次一体由总兵府入库进仓,想要上下其手就难了。看姑娘的打扮,莫非是哪家大商的使女?与其在这儿看这种虚文热闹,我倒是知道一个好去处,而且还有些消息,不如咱们去乐和乐和?”

“小五,你果然在这儿!”

小五正皱眉头时,听到身后传来这么一个熟悉的声音,她连忙回过了头。一认出来人,她就又惊又喜地叫道:“万大哥,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万世节看也不看那个脸色不那么好看的军官,笑嘻嘻地对小五说:“还不是因为上头催得急,潞安府又早就按照兵部行文预备好了人,所以这次勾补军户才那么快。毕竟大战在即,这种大事情谁也不敢怠慢。我一拐进这条街就吓了一大跳,原本还打算立刻进去禀报武安侯,谁知道被元节这么一闹,总兵府看样子一时半会是进不去了。”

“是呀,姐夫的脑袋不知道是什么做的,总是左一个主意右一个主意。”小五使劲点了点头,看见万世节的衣裳灰扑扑的,人也是灰头土脸,不由得扑哧一笑,“你在路上大概又赶得急了,瞧这一身的土,拍一拍坐下来喝口茶喘口气,耽误这么一会儿总不会有人怪你。”

从京师一路护送了小五上宣府来,虽说有了和佳人搭讪的机会,但万世节即便从来就是不羁的秉性,面对小五却总觉得舌头不够使。于是,此时此刻面对这关切的口吻,他只觉得口干舌燥,竟是不知道答什么是好,这坐下来的时候还有些懵懵懂懂的。

旁边那个完全被人忽视了的军官这会儿要多憋气有多憋气,但忖度这一对男女的对答,他只好怏怏离去。而中年摊主也听出了什么,连忙拎着大茶壶给万世节倒了一碗茶,随即默不作声地溜到了一边,心里直纳闷。

既然是官面上的人,怎么就不在意男女大防?

那一对不在意男女大防的年轻人在茶摊上谈笑风生,注视着总兵府这儿的热闹情形,而寒冬腊月站在总兵府门口的张越却是不停地搓着已经快要冻僵的双手,目光却一直在那两面几乎要被完全贴满的八字墙上打转。他原本是想弄一间温暖屋子,让所有商人坐着等结果,然后一张张报出底文让人誊抄在白板上,结果武安侯郑亨却对此置之一笑。

“士农工商,朝廷要用商人的钱,但对他们太客气就没必要了,免得他们自恃有钱生出什么事情来。再说,寒冬腊月在外头等,鞑子的谍探说不定会打探到消息,知道我军粮食充盈,他们那时候自然而然就弱了声气。我让报送军情的军校走后门,总兵府前头那块空地正好留着给你办事。底文送上来就往八字墙上一贴,谁也不敢说这里头有猫腻。”

按照郑亨的意思,张越这会儿还应该坐在温暖的花厅中安坐喝茶,等着下头最后的结果,但他第一次操办开中事,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坐镇。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所有的底文终于都贴好了,几个书吏连忙紧锣密鼓地核算排序,在寒风中愣是忙出了满脑门子细密的汗珠。

眼看日头已经升得老高,张越忍不住跺了跺发麻的双脚,又紧了紧身上的大氅。旁边的连生瞅了个空子,连忙上前送上手炉,他却摇了摇头。这一个个富得流油的富商不但恨不得贴在那两面八字墙上把所有的底文瞧清楚瞧明白,而且好些人都注视着他,他实在不想抱一个手炉站在那里打眼。

“大人,都已经排好了!”

听到这个声音,张越立时觉得精神一振,而那些刚刚还在自己排序的晋商们也都转过了身子,赶忙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前,一个个全都竖起了耳朵。而那个书吏得到了张越的眼色,便站起身来,拿起手中那张薄薄的纸,又清了清嗓子。

“平遥县罗氏,一石一斗,三千引!”

“太原府王氏,一石一斗,两千引!”

“平阳府范氏,一石一斗,两千五百引!”

这三个数字报出来,底下顿时一片骚动,尤其是这三个地方的商人更是如此。底价不过是三斗五升,这竟然一翻就是三倍,而且数量已经达到了七千五百引,超过了此次总数目的十分之一。一时间,哪怕这些都是家财万贯手笔豪阔的晋商,也有好些乱了方寸,有的掏出手帕擦汗,有的彼此交头接耳,更多的则是唉声叹气。至于那三位拔得头筹的商人则是长长嘘了一口气,对同乡或羡慕或埋怨或愤怒的眼神视而不见。

“潞安府方氏,一石,三千引!”

“潞安府冯氏,一石,四千引!”

“潞安府秦氏,一石,两千引!”

“潞安府汪氏,一石,两千五百引!”

如果说前头那三个还有人能维持一下镇静,当这潞安府一下子开出四个一石一引的高价时,底下顿时和炸了锅似的。心存侥幸的人这会儿眼睁睁看着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