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抢狗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朝抢狗食-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我们吵着了她小孙孙……”

    一桌子人都听她一个讲话,旁人嘴都插不上。

    “……什么都得花钱,一把半黄不青的小白菜还得一个铜子儿……就你们边上第三家,就一个儿子挣钱,一大家子都硬要挤到城里,一点子军饷吃喝都不够,还买什么地……”

    这是幸亏没有喝酒,不然估计得说破喉咙了。

    一家人吃饱喝足后,狗剩把回来的准备做的事儿说了。

    李大华和刘打铁一人拿了一个左右翻看。

    “这铁疙瘩一样的东西能吃?”李大花声音提的高高的问道。

    狗剩点点头,“不能吃官府能拿出来叫我们种!”

    “尽会瞎折腾,有银钱直接买上几亩上好的肥田,一年收上十几担粮食,安安稳稳的多好……”李大花嘀咕道。

    “山官怎么说?”刘打铁闷声问道。

    刚舒舒服服的吃了一顿,这个已经满脸皱纹的汉子脸上少有的露出了几分闲适之色。

    “他一向不管这些事。”狗剩应道。

    刘打铁就不多说了,毕竟狗剩已经不算正经自家孩子了,只叮嘱道,“只先试这一季,不成就赶紧补上一季大麦。”

    “唔。”

    狗剩新买的地并不在柳树屯,倒是离李大花娘家近些。

    李大花听了,愣是把雇人的事揽了下来,拾掇了一个小包裹第二天就回了娘家。

    “就二十亩地,种的时候和收的时候要几个短工,平日里两个长工就够了,不要机灵的,身体健壮就行……”狗剩不放心的反复交代。

    结果等狗剩歇了两日,自己赶着驴车去了上清屯,李大花领来的还是李娘舅家一大家子。

    “狗剩啊,就盼着你来呢,你姥姥念了你好几天……”

    大舅妈嗓门还是一如既往的大。

    狗剩拉住毛驴,跳下来,一一喊人。

    不过两年,李老太爷和李老太两个已经老得如同干瘪的核桃一般,由于长期食物的单一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屯子里的人都老得特别快,其实两老也不过六十出头。

    李老太拉着狗剩的手连声说好,摩挲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颤颤巍巍的进了里屋,半晌才又出来,青筋高高隆起的手里紧紧的攥着两颗发灰的糖出来,塞到狗剩手里,“你偷偷拿去甜甜嘴。”

    “姥姥,您自己留着吃吧,我现在不缺糖吃了。”狗剩高声说道。

    老太太耳朵已经很背了,有时候甚至要吼得才能听见。

    说罢,狗剩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分别给三个舅妈。

    那年,接两老去照顾李大花回来后就给几个儿子分了家,老人住在大舅家,两个小舅舅每年出点儿粮食和银钱。

    两个老人巴巴的看着,几个舅舅舅妈东一句西一句,李大花又早早把话给许下了。

    狗剩到底还是在自家亲戚里选了人,其实也没办法,怎么也要找个人帮忙看着。

    三个舅舅人自然都是好的,但被舅妈撺掇多了,怕难免生小心思,狗剩定了最有气性的小舅舅管,大舅舅家的大堂哥和二舅舅为长工,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便直接请小舅舅就近雇几个人。

    如此,一大家子才满意的散了。

    小舅妈如了意,热情的拉着狗剩去自家过夜。

    ……

    作者有话要说:每天更新量不定,不敢做什么承诺,亲们见谅,要是白天事不多晚上就能写的多点儿……


    第七十六章



    ……

    “你去,跟你小舅舅好好商量商量。”李大花推着狗剩说道,又转头办了回白脸,“大哥,二哥,小弟,我李大花丑话说在前头啊,虽说是自家亲戚,狗剩毕竟是去了别人家的,自己还做不了主,这要是出了岔子,可别管我不顾这至亲情分……”

    几个舅舅连声应了。

    “大姑姐就放心好了,我们还指着以后山官当了大官,能沾沾光哩,种地都是做惯的,会有什么篓子。”小舅妈笑着说道。

    狗剩去了小舅舅那边,李大花还是留在大舅这边过夜。

    二十亩地原本是分散的,狗剩又花了点儿银钱换到了一块儿,等看着小舅们沤了肥,把种子按照芽眼切开种下后才回柳树屯,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柱头照着狗剩的吩咐在山脚的院子里也分别种了一小块。

    土豆生长期是三个多月,红薯在上季种的话估摸五个月,中间还要扦插一次。

    红薯这东西虽然生长期长种起来也麻烦,但是苗却是个好东西,嫩芽和叶梗能做菜,长藤还能喂猪和毛驴。

    等这一摊事告一段落了,狗剩开始给柱头雇人帮忙。

    山下一大片地要种起来,山上的兔子一天都马虎不得,刘打铁和李大花还有自家的地要种,哪里能时时顾得上。

    “哥,真不用,我能干的。”山官连连摆手。

    李大花也在一旁咋咋呼呼。

    “雇一个人,您和爹轻松了,山官也能有个人一起住在山上,万一有什么事,好歹还有个人帮忙传声话,再说了,柱头还小,这样拼死拼活的干,要是亏了身子可不好。”狗剩早习惯了这一家子能省则省的样子,接着说道,“找个老实人就是,咱们别亏待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把这兔子山弄出来的。”

    别的都好使,李大花唯一在意的就是二儿子可能损了身子这句话,大儿子可是大夫,说的再不会错了,可惜已经给了别人,柱头就算长子了,看着没几年就能抱上孙子,山官家人丁单薄,将来少不得叫柱头把几个孙子与狗剩,也省的大儿子吃亏……

    “那可得找个能干的,怕是一时半会儿也寻不出哩!”如此思量了一番,李大花悻悻的说道。

    “我看大麦就挺好,在院墙外面再起一排屋子,以后田地多了,总还要雇不少人,再者,若有机会,兴许还会买几个人回来,总归要用的。”

    “你自己的银钱哩,自己做主。”李大花哼了一声,“偏瞧中了个傻子……老子娘还在土里刨食,就说什么买下人的话,真真是……”

    大麦比狗剩大三岁多,先时鸡蛋几岁了还话说不利索,李大花和狗剩就拿了人家做对比,直说他三四岁都还没张过口现在也好好的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大麦已经十八岁了,说了好几个姑娘都没成,不说这邻近的,就是远处屯子的,只要对自己女儿还上心的,稍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而况大麦家老人也明显偏心的厉害,如此,一直耽搁到现在。

    这事说到底狗剩不过告诉大家一声,既是定了,就再不会拖了。

    起房子是大事,要慢慢来,雇人的事就好办了。

    狗剩拎了只兔子上门一说,大麦父母当即就给收拾了东西叫人跟了过来,便是偏心,到底也还是自家儿子,问清楚了工钱,当着狗剩的免就交代大麦自己收好,将来也好说房媳妇儿。

    管吃管住,每年裁冬夏两套衣服,每月两百文,将来要是田地多了,能干活的话还会多些,一年下来就尽赚二两多银子,屯子里多少娃娃多的人家一年到头也就混个温饱,省东省西能落上一两银子就算好年成了,人当然愿意。

    倒是大麦弟媳眼红,说了几句酸话,仿若家里少了大麦这个劳动力地里就该荒了似的,又想让自家男人得这好差事,很是嘀咕了几天。

    狗剩瞧中的就是大麦人老实,话少,脑子不大灵光却很有一把力气。

    柱头把人带到靠厨房的一件偏房,里面已经置了一个柜子并一张坑桌和一把靠背椅。

    “大麦哥把东西收一收,出来喝茶吃点儿东西,我好跟你说要做什么。”柱头说道。

    大麦憨憨的笑了笑,有些呆滞的视线落在干净整齐的厢房里终于有了几丝灵动,小心翼翼的走进去,把手在衣摆上擦了擦才打开衣柜,把不大包袱放进去就赶紧出来。

    “大麦,过来吃点儿。”狗剩招呼道。

    大草、小草和鸡蛋正各捧着一碗热气腾腾药茶,边喝边拿了煎饼吃。

    这几天,一家子都是在山脚这边的院子吃饭。

    大麦应了一声,大步走过去,并不坐,也不伸手拿东西。

    狗剩自己倒了一碗茶水,“坐呀,饿了没?”

    大麦点点头又飞快的摇了摇头。

    “咯咯,大麦哥哥到底是饿还是不饿呢?”小草清脆的笑了起来。

    大麦又露出了憨笑。

    柱头干脆拿了两个煎饼塞过去,“要喝茶自己到,坐着慢慢吃,我跟你说我们每天要……”

    请大麦真是再好不过了,除了干活和吃饭的时候,几乎觉察不到这院子里又多了一个人,只柴房里砍好码的整整齐齐的柴越来越多。

    山上原有不少树木,狗剩把山头买下来后又栽了许多,一年四季都有干枯的树枝可拾,柱头先前是太忙,没工夫弄到这一块。

    狗剩陪着两人把院墙检查了一遍,有攀到墙上的藤蔓清理了,省的损了院墙不说兴许还放跑了兔子。

    这几日忙下来,院子里的红薯苗已经有了好几片大叶子,该分枝了。

    红薯这个东西,育了苗后,还可以把藤剪开,每一截上留几片叶子插到土里,只要仔细灌水,非常好成活。

    “种兔这几日就慢慢放出去,先别上山了,省的惊了新兔子,死的更多,现在天还凉,几日不上山收拾也不大紧,晓得不?”

    狗剩收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准备再往上清屯去一趟。

    ……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不出意外,会多更一点的!


    第七十七章



    ……

    铁皮红薯和土豆都是贱东西,只要稍稍上点儿心,就长得相当喜人,当初种的时候,狗剩还十二个铜板一天请了十来个人,把二十亩地翻得松松的,种子几天就全种了下去。

    平日里浇水或者除草最多两个人有余了,只三个舅舅实在不好厚此薄彼,多花一份钱,买个安宁也值得。

    “咔擦。”

    狗剩拿着剪刀剪了一根红薯藤下来,给大堂哥和两个舅舅示范,“这样剪开,一陇地隔一段距离插一根,头几天早上浇一遍水,尽量多种一些地,剪过留两三片叶子在根上,这一片还可以再长,若还有地,便种些小麦,我们留着自家磨面吃。”

    先前,最开始的时候,狗剩已经细细的说过一次了,只当时两个舅舅就将信将疑的样子,狗剩放心不下才又跑了一趟。

    “这样能活吗?”二舅缩着肩膀问道。

    二舅舅家也是生了十来个孩子,只养住了两儿两女,又没什么本事,便是种田也种的不大漂亮,在三个舅舅里日子过得最艰难,看上去就格外缩头缩脑的。

    “能活的,外边人已经试过了。”狗剩熟练的拿小铲子挖开泥土,把藤种下去。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几天就干了,你放心,明天一早我们就开始弄,今儿不早了,先回去歇歇脚。”小舅舅笑着说道。

    狗剩应了,心里算计着留一天看看情况,小舅舅小舅妈当然极热情,好吃好喝的招待,只是像屯子里几乎所有人家一样,没有洗澡的大浴桶,也不舍得费那些柴火;再有厕所,屯子里人家为了攒肥,都是买了大缸回来,上面搁一根木板,胡乱的放在院子角落,胡乱搭个棚子就是了,狗剩总觉得蹲着不安全,坐着又拉出不来,而且脏的不敢睁眼去看。

    亏得几个舅舅舅妈就是有小心思,做事还算踏实,不然,有狗剩头痛的时候。

    前方县令,现在的特使,很快就找到了无人肯试种新作物的解决办法,先前只是小试,不过几日便直接与知府老爷接了头,拿了皇上的名义直接压人,召集嘉兴城里的大户强制把种子分了下去,责令府衙入冬前缴纳定额的粮食上去。

    一时,青蒲镇几个屯子里到处都能看到有人在荒地或中下等的地里忙活,便是有上缴的规定,那些个大户也没费多少心思,不过临时买了些便宜田地,打发了几个老实的下人出来翻种罢了,这两样灰乎乎的怪东西还入不了他们的眼。

    狗剩第二日一早跟着去地里一起忙了一上午,下午就推了几个舅妈热情的挽留,赶着驴车回了柳树屯。

    这几日,家里的柴火已经堆到了柴房外面,房檐下一溜儿的码着高高的柴棒子。

    “大麦,先不要捡柴了,等烧一些再说。”狗剩做了些藕夹当中午垫肚子的东西,交代道。

    “不捡回来,坏的。”大麦摇摇头,固执的说道。

    所以说,从某些方面来讲,当初李大花两口子拿大麦当鸡蛋的先例也没错。

    “辛辛苦苦捡回来砍了,烧不完放在外面也一样会会坏哩。”小草脆生生的说道。

    “这样,好。”鸡蛋在旁边说道。

    他的意思是捡回来放在家里比留在山上腐朽要好的多……

    大麦来了后,鸡蛋就跟他凑在了一块儿,每日跟在他身后一起干活。

    鸡蛋今年也有八岁了,许多事开始模糊的有了点儿认识,不知怎么晓得狗剩当初言明这山上收成白分了三成与他,便尽量也跟着干活儿。

    “若是有空,明天我们去外边山上去一趟,找些好树苗子种在山上。”狗剩招呼几个小的去洗了手来拿着吃,自己叼了一个在嘴里说道。

    这里原也有类似于八角花椒的东西,只是没人去用它,产量也极低,再有就各样的野果子树,狗剩花功夫挖了运回来种在山脚下,收的可都是好东西。

    大麦闷声应了。

    藕夹是先把五花肉煎的冒油,再塞到两片没完全切断的藕片里,裹上一层调的稀稀的面粉,放在油锅里炸了,趁热吃,又脆又想,一大盘子都被吃的干干净净。

    没有网络,没有电视,连书都少的可怜,狗剩在吃的上面就花的功夫更多了。

    刘打铁晚上听说了,敲了敲桌子,“我与你们一道去,又不是自家这座早踏平了的山头!”

    “去什么去哩,还要在山上胡乱种些什么,没事就早些回城里去,两人才在一起过了几天!”李大花放了碗筷,还拿了一个藕夹慢慢吃,吃的满嘴冒油,尽管好吃,却心疼的眉头直抽抽,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