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环较肼颍环较肼簦谑腔陀⒐⒖檀锍珊献餍椋A康陌拇罄翘笫枷蚧渌汀5玫娇笫荻睿烁冻龅拇凼莊01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和工艺,因此英国人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立刻超出除华国以外的其他工业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消化了华国提供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的航空发动机甚至达到了华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水准。

所以说英国掐着不少华国的命脉,在不与英国开战的前提下,华国还不能得罪这个真正的霸主。

梁敦彦不满的正是这一点,既然与美国撕破脸皮,为什么不一口气吃下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什么不一口气吞并富饶无比的澳大利亚?他是合格的外交官,却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当然,吕梁也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不与协约国交恶是他的幕僚的主意,也得到了军方的认可。

从全局上看,已经于美国交战,如果在与协约国交战,华国就将面临着无比严峻的国际局势,太平洋方向上有美国这个大敌,北边还有沙俄的威胁,身边尚有日本这头恶狼没有解决,西边再加上英国的围堵,这完全是被包围的态势。

从军事角度看,华国海军也没有进军印度洋的实力,即使打败了英国、法国海军,也很难守住漫长的运输线。吕海的建议是等第五艘和第六艘航母下水、组成第三支航母编队后再与英国开战,甚至最好的情况是等第四支航母编队入役后再开战。另外华国陆军也在扩充之中,大换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除,工厂需要时间为部队提供新式装备,也需要来自海外的矿产满足机器的需求,新兵需要训练——按照华国陆军士兵训练水准,新兵在走出新兵营前需要两个月的训练,每人至少消耗四千发子弹——这对训练和工业都是巨大的考验。

最关键的一点是后勤,大洋上需要海量的运输船来运送物资,陆地上需要望不见尽头的铁路和公路来运输,卡车、火车车头车厢、运输船的数量都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按照钢铁基地上的电脑计算,满足五百万人的后勤需求,华国目前还缺少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和物资,如果满足一千万人的作战需求,华国目前的储备只能说刚刚开始。

战争不可能等到完全准备完毕才开始,吕梁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工厂慢慢生产,即使有高级基因人整合国内的工业力量,即使有无数的工厂在扩大规模,但基础薄弱的现实无法改变,时间,吕梁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拖延,只会让美国爆发出全部的工业实力,将航母和飞机铺满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用物资帮助协约国支撑一百年!(小白君喜欢夸张,勿怪)

因此吕梁只能用利益交换来让英国和华国保持临时的和平,或许双方都知道在远东必将发生战争,但双方都在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欧洲的拖累让英国将重心不能放在远东,它也需要本土的造船厂制造出足够的战列舰,需要工程师设计出航空母舰以供造船厂制造。

“贵国与我国曾经存在巨大的分歧,也曾将矛盾付诸于暴力,但事实表明我们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用利益将两国紧密结合起来。本人代表华国和吕梁总统向首相大人承诺,英国在远东和印度洋的利益将得到保证,华国没有进军澳大利亚、印度洋和东南亚的打算,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得到梁敦彦答复的阿斯奎斯高兴得将其送出门外,他当然不会相信梁敦彦的承诺,国与国之间即使签订纸面上的协议都会将其轻易地撕毁,更别说口头上的承诺。阿斯奎斯的目的只是探明华国的打算,为英国争取时间罢了,当英国海军再次强大并从欧洲抽身时,不用华国出兵,英国就会彻底解决这个大麻烦!

相比之下英吉利海峡南岸的西欧小国比利时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布鲁塞尔,德国公使贝洛正通过一只碧玉烟嘴上的香烟来满足自己对尼古丁的需求。

这名身材高大挺拔、蓄着八字胡的日耳曼人喜欢香烟的味道,不但那只烟嘴时刻不离手,还非常喜欢办公桌上那只银烟灰缸,烟灰缸上有个子弹洞眼,每逢来访的客人问及这个洞眼的来历,他都会放声大笑:“我是一只不祥之鸟,我派驻土耳其,土耳其闹了场革命;我到中国,又碰上了义和团。这个洞眼就是他们的一颗子弹从窗外飞进来的。”

2月29日上午,比利时外交大臣达维尼翁在清晨六时被德国入侵卢森堡的消息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刻召德国公使贝洛——要求他进行一番解释。

贝洛宽慰道:“比利时对于德国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你邻居的屋顶可能失火,但你自己的房子将安然无恙。”

不论是达维尼翁,还是普通比利时人都倾向于相信这位德国公使的话,因为比利时是中立国家。这个国家的独立经有关国家的保证已经有七十多年,他们由此享受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在欧洲的历史上,很少有国家能享受如此长时间的和平。

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和首相斯或拉特都对德国人的承诺保持怀疑态度,用自身的力量抵抗德国的入侵无疑难比登天。比利时现有陆军十个师,比起德国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中立的义务和对于中立的信念也让比利时未能制定作战计划、抵御外来侵犯。

因此比利时首相要求德国公使贝洛作出德国绝不侵犯比利时的承诺,直到2月30日下午,贝洛对斯霍拉特的要求默不作声已经满二十四小时。阿尔贝国王决定以个人名义向德皇威廉一世作最后一次呼吁。(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里芬计划

ps;不一样的一战,大家想看到德意志帝国什么样的命运呢?说实话,小白君算是半个德粉。

阿尔贝国王的信件改变不了比利时的命运,威廉二世的回信也将充满敷衍的语句,因为此时的德国陆军即将进入比利时,因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主持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即将展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1906年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发生的一件大事。在陆军总参谋部具有崇高威望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总参谋长,因为培养接班人的需求和自身年龄的增大,向德皇威廉二世提议由小毛奇中将接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这个提议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在19世纪到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在参谋本部历届总参谋长中,成就最高的莫过于俾斯麦时期的毛奇。

这位率领德国陆军先后打赢了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总参谋长,在德国陆军中被尊为神明一般,而毛奇,正是小毛奇的叔父。

小毛奇就是在这种崇高的声望下长大并进入德国陆军,他先是参加普法战争,服役于掷弹兵第七旅,后入读战争学院,在1880年加入参谋本部,此后平步青云。毛奇去世后小毛奇成为威廉二世的副手,加入了皇帝的权力核心,1902年晋升中将。

小毛奇身材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大肩膀,待人和蔼、举止端庄,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极受皇帝的宠爱。威廉二世认为,在宫廷中一个人的外部仪表即所谓的“堂堂的军人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他深信,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会在世界上产生极好的印象。

毛奇遗留的巨大声望,让所有人出于一种神秘感而对小毛奇尊重,他们下意识的相信小毛奇会像他的叔父一样带领德意志走向胜利。

皇帝喜爱、施里芬极力推荐、陆军内部信任,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小毛奇担任总参谋长。但恰恰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小毛奇本人并不愿意接替施里芬,他甚至不愿意继续在参谋本部任职,更愿意担任某一集团军的负责人。

“我亲爱的尤里乌斯(即尤里乌斯…凯撒,威廉二世习惯这样称呼小毛奇),为什么固执的拒绝之一巨大的荣誉呢?”威廉二世当时这样问道。

“陛下,我和我的叔父毕竟是不同的,陆军中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程度,我也不能。总参谋长这个职务不但意味着荣誉,对我更意味着挑战和千斤重担,与施里芬伯爵想必,我自认达不到他那样的程度,更别说我的叔父了。另外我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恐怕无法承担参谋本部沉重繁杂的工作。”

小毛奇的决绝让所有人惊讶,威廉二世立刻召集施里芬等参谋本部的高级将领商讨,当时小毛奇也参与其中。众人的奉劝与皇帝一样没有取得效果,小毛奇的拒绝最终让不耐烦的威廉二世恼羞成怒,君臣之间坚冰般的友谊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无奈之下,威廉二世只能让施里芬继续担任总参谋长,而小毛奇也如愿以偿,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

除了想威廉二世阐明的那些原因外,小毛奇拒绝总参谋长的职务是多方面造成的。在原时空小毛奇接任总参谋长就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施里芬伯爵年老多病,在没有替代者的情况下小毛奇只能顾虑重重的接受这个职务。

就像施里芬说的那样,统帅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小毛奇觉得自己生来就不是统帅的料,他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自惭形秽,这造成了他复杂和敏感的性格,在施里芬打造的超群绝伦、效率高超的参谋本部面前,他也有巨大的不自信感。

从1905年开始,柏林就出现了一名精通东西方医学的医生,这名医生用神秘的医术拯救了无数病人,在柏林、甚至整个德国都引起了轰动,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接见这位医生,并聘请他为皇室医学专家。

这个医生对德国陆军很有好感,典型的日耳曼民族外形也让他受到了将军们的信任,施里芬伯爵就多次找到他请求医治自己的病症,令人欣喜的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还是一副脸色苍白、身形消瘦、文弱书生的样子,但施里芬自己都觉得身体逐渐好转,力量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施里芬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好转竟然与万里之外的华国总统有关系,这是改变德国命运举措的其中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超强医学知识的高级基因人的任务就是消除施里芬伯爵身上的病症,延续这位总参谋长的性命——至少要延续五年时间——这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事实证明高级基因人完成的非常出色,成功的改变了历史进程。

施里芬健康的身体和完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小毛奇拒绝的重要原因,施里芬是为能干的战略家,长期的战争生涯、十五年的总参谋长经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智慧,让他在参谋本部的声望不亚于当年的毛奇。也是一战时期“施里芬计划”的主持制定者,吕梁认为,施里芬计划的执行是否彻底是德国能否打赢战争的关键之一,所以竭尽所能的促使施里芬活下去,促使小毛奇不要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上。

吕梁成功了,德国参谋本部继续在施里芬的率领下,按照原先的计划稳步前进,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划也随之得到了些许修改。

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就是“时间差”,施里芬在担任老毛奇和瓦德西的助手时,就对法国和俄罗斯两大强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生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但其陆军雄风不减,仍旧在欧洲大陆上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大敌人。

反观俄罗斯,虽有数量庞大的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处于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步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重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当华军坦克震惊世界、德国陆军进行现代化军事变革,装备更多的坦克、装甲车,并成立了两个装甲军时,俄罗斯的陆军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装甲部队——和大部分国家一样将坦克分配到基层部队中,充当火力点和反击力量使用。

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折扣,远东华国的威胁也迫使俄罗斯将大量精锐部署在远东,降低了欧洲地区的部队数量。同时,落后的道路也大大不利于德军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征伐,宽广的东西长度提供的战略纵深与漫长的补给线、恶劣的冬季环境、数量巨大的灰色牲口都将使俄国战场成为持久战。

在仔细研究双方力量对比后,施里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里芬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周到8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本土密集铁路网和高明的指挥,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调动并打败法国。

施里芬任期内针对这个计划主导进行了无数次演习、沙盘演练和讨论,对计划备忘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在两国边境地区锈住了坚固的防御壁垒。为了抵御德国进攻,法国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始,经贝尔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一线构筑工事,仅仅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留有豁口以通法德边境,并在豁口两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里芬计划的重心就是如何绕过法国坚固而漫长的防御体系直插内地。

荷兰低地和比利时平原就是施里芬选择的最佳通道,法比边境兵力稀少,比利时王国兵力薄弱,只有列日要塞和纳幕尔要塞麻烦一些。(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一样的开局

以凡尔登壁垒地区的梅斯为轴心,主力组成的右翼集团经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后面马上由战时后备军之类的部队跟上,左翼和中间地带兵力较少,如果法国士兵离开他们的要塞攻击德法边境,那么德**队将后撤,右翼的主力德军将会从后面来攻打法国人,那些要塞的大炮将无法对准后翼出现的德军。如果法**队不主动攻击德法边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