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无法说服王贲,也只好跟着王贲一起干,而两人并没有马上投降荷华,是由于在一开始的时候,秦齐楚三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两人也不认为高原、荷华有什么翻盘的手段。

不过王贲也看出两人并不甘心情愿的跟着自己一赶干,因此也没带两人到邯郸参战,而是留他们在大梁驻守,付责秦军的粮草物资供应,而齐楚军队的粮草物资供应,也都是经由大梁而过,于是都在大梁城里留下一万军队驻守,而这时大梁城里也堆积了巨量的粮草物资。

汉秦联军到达大梁的时候,李信、杨端和也己经收到了邯郸的战报,知道秦军已经全部倒戈,投降了荷华,而齐楚两军被汉秦联军击败,王贲己经受诛,现在高原、荷华带领四十万大军来攻取大梁,在这种情况下,两人自然不愿,也不敢和汉秦联军交战,而是派出使者,出城向高原、荷华请降,愿意将大梁供手献出。

见李信、杨端和主动请降,高原、荷华自然十分高兴,能够兵不血刃的收取大梁,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因此高原、荷华当即接受了李信、杨端和的请降,并且保证不追究两人的罪行,并且仍然保持两人的官职爵位。

于是就在第二天,李信、杨端和打开大梁城门,迎接高原、荷华进城,只到这时,这一场战斗才算是全部结束。

第九二九章定都(上)

时隔了近三年之后,高原再次回到大梁城,回想起那个时候自己还只是武安君,拥有的地域也不过只有北方四郡,人口仅仅只有百余万,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而现在自己己经建国称王,拥有了半璧天下和众多的人口,目标己变成了统一天下,因此心里也有颇多的感概。

而占领了大梁以后,这一场以三国合纵伐秦而开始,在经过了无数是反复拉距之后,最终以汉秦联盟战胜齐楚联盟的形式结束,高原自然成为参与这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众多玩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赢家。

战事全部结束之后,现在高原所拥有的领土己经包括有赵国、秦国、燕国的全部领土,魏国的大部份领土,韩国的小部份领土,实际为后世的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四川、蒙古、贵州等各省的全部或部份地区,总计约有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在两千五百万左右,无论是领土、人口,以及占据重要的关隘地区,都远远的超过了齐楚两国,再加上汉秦两国强悍的战斗力,以及高原的军事政治才能,可以说齐楚两国己完全不是对手了。

不过现在高原并不急于马上进攻齐楚两国,一来是因为这一战的规模庞大,汉秦两国的消耗同样也是巨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国力;二来则是需要消化这一战的巨大成果,主要就是要稳定高原在秦国的统治。

当然,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现在的秦国,根本就洠в心芄晃P驳礁咴持蔚拇笫屏Γ偌由鲜崭聪萄舻恼蕉分校咴谙萄艟用裰薪⒘讼嗟备叩纳矣钟泻苫嘀虼烁咴衔嘣蛭迥辏僭蛉辏约壕涂梢越毓耆扇胱约旱耐持沃拢⑶铱梢曰指粗辽倨叱傻墓Γ搅四歉鍪焙颍约壕涂梢源尤莸某霰テ敕コ骋惶煜隆

而除了齐楚两国之外,高原也清楚,自己还有一个不容小视的敌人,就是九黎族。虽然咸阳战败之后,韩腾就不知所踪,高原又从水心月那里得知,九黎族发生了內部分裂,可以算是元气大伤,但高原还是不会放过九黎族,除因为九黎族想要建立一个国家,基本是没有可能了,但想搞破坏,搞恐怖活动,还是有不小的威力,因此绝不能放过九黎族。

但现在高原只知道九黎族的驻地是在南方的山里,但并不知道俱体的位置,水心月在告别的时候,也并没有告诉高原。不过高原现在己经掌握了不少九黎族的信息,并不像以前那么两眼一抹黑,知道九黎族是一个总人口达到七八十万的大部族,而这样一个庞大的部族,不可能藏在深山里一点信息都洠в小6郧懊挥芯爬枳宓南ⅲ饕且蛭挥腥肆粢猓虼酥灰怯眯娜险嫠颜业幕埃Ω米芑嵴业揭恍┲胨柯砑5模慰龅较衷诟咴沧チ艘恍┚爬枳迦耍庑┤酥凶芑嵛实贸隼匆恍┫咚鳌

而且经过了这一次败阵之后,九黎族肯定是元气大伤,没有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恢复得过来的,因此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再有什么大动作,高原还有足够的时间。

而这么一盘算,高原发现自己的未来是如此的光明,因此心态也十分放松,在大梁休息了十天之后,高原这才下令,留下司马尚、杨端和两人,带领十五万军队,驻守大梁,自己、荷华带领剩下的军队,返回邯郸。

这时己是八月季节,炎暑渐消,金风送爽,再加上高原等人的心情愉快,因此一路行军,一路游山玩水,足足走了近两个月,大军才回到邯郸。

高原刚刚进入邯郸王宫,还没等换衣甲坐下,就有内侍来报,张良求见。

虽然高原有些意外,但也并没有在意,说不定张良真的是有重要事情向自己禀告,因此让李瑛鸿、荷华、淳于钟秀等人先去休息,自己就穿着一衣戎装接见张良。

不一会儿,张良入见,给高原见礼之后,高原笑道:“孑房这么急着来见寡人,有什么大事吗?”

张良笑了一笑,道:“臣见大王,是想请大王尽快定都。”

高原怔了一怔,道:“定都?我们不是已经定都了吗?就在灵寿,定都己有近两年,子房为何有此说?”

张良道:“此一时佊一时也,以前大王只有燕代之地,地不过千里,人口不足四五百万,地处偏远,国小人稀,因此只能定都在灵寿,然而现在大王拥坐拥秦、赵、燕、魏四国之地,天下三分,大王己有其二,地方万里,人口千万之众,而灵寿虽有山河之固,但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因此臣请大王尽快另选建都之地。”

高原听了之后,想了一想也觉得张良说得有道理,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虽然自已刚刚在灵寿定都才两年,但在这两年间,局势发展己全完不同,灵寿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做为自已现在的都城,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自己对整个国家的统治管理,因此重新选择自己的都城,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而且现在自己治下可以选择的城市有很多,如咸阳、邯郸、大梁过去都是有百年历史的都城,无论是城市规模,人口、公共设施以及王宫建筑都十分齐备完善,可以说只要选定了都城,自己就可以拎包入住,并不需要再做额外的修整,光费不了什么费用。而且在未来几年中,自己也不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因此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迁都的工作。

不过要从这些城市中选择出自己的都城,还需要好好的思考斟酌一番,毕竟这次高原不打算再做临时决定,而是一步到位,就算以后统一了天下,也不想再换地方了。

想到这时,高原的心中一动,虽然定都是大事,但张良似乎也不用这么着急的来见自己说事,因此这里面一定另有用意,不过现在高原可也不是毛头小伙,稍微一想就想清楚了张良的用意,于是高原笑道:“那么依子房之见,这都城应该定在何处呢?”

张良向高原施了一礼,道:“回禀大王,臣以为定都应在咸阳。”

高原呵呵一笑,道:“不知子房何以有此议?”

张良道:“咸阳为秦之故都,位于关中,昔日苏秦见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而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也,此诚建王称霸,开基立朝之地。周室发祥于此,故得以代成汤而得天下,然而平王东迁,弃关中而都洛邑,周室顿衰,不复再兴;而秦国得之,故崛起于诸候,天下莫敢与之称雄,如今大王既得关中,当可一统天下,开朝建基,成就万世之业,岂可弃关中而都他处。”

高原听完之后,拍手大笑道:“寡人得子良,如殷得伊尹,周得吕尚也,不瞒子房说,寡人早想定都关中,此番回邯郸,正欲宣布,不想子房也有此议,此谓天下能者所见皆同也。”

听到高原将自己比作伊尹、姜子牙,张良的眼中也闪过了一丝异彩,立刻躬身施礼道:“原来大王早有此见,到是臣多虑了,不过臣请大王应当机立断,尽早定都,以安定人心,且不可自误。”

高原点了点头,道:“孑房放心,寡人明日就诏告全国,定都咸阳。”

张良又向高原施了一礼,这才告退出宫。

其实不用张良劝说,高原也会选择咸阳做为自己的都城,因为在另一时空里,秦朝以后的西汉王朝建都的长安,距咸阳仅十余里,到不是西汉王朝不想在咸阳建都,而是项羽攻入关中之后,一把火将咸阳焚之一炉,等到刘邦定都时,咸阳己成为一片废墟,因此只好在咸阳附近重建都城,定名长安,也就是后世的西安市。

虽然在高原穿越之前,西安市己经衰弱,整体的经济发展己落后于中国,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这里位于所谓的关中地区,也就渭河平原,渭河与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因此自古灌溉发达,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时代中国,自然最好的地方,而且四周环山,易守难守,在中国古代,先后有大小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包括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汉、唐都是以长安为都城。

只到唐朝以后,随着南方的经济发展,加上关中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关中地区才逐渐衰弱下来,不在是中国的中心,但现在高原选择都城,当然会将咸阳做为首选,毕竟现在咸阳并没有遭到破坏,没必要另建都城。

第九三零章定都(下)

张良从王宫出来,转到一条侧街上,只见淳于博正在街角处等着他。

两人见面之后,淳于博笑道:“子房,如何?”

张良点了点头,道:“大王己属意关中为都,明天就会正式下诏。”

淳于博呵呵笑道:“我就说过高原是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定都这样重大的事情上,他是绝不会选错的,关中之地乃为王霸之基业,高原岂会轻易放弃。”

张良道:“其实我到也不是担心大王的见识,自从大王入主代郡之后,一步一步的发展壮大,还没有那一步错过。不过正是因为定都之事,关系重大,甴其是各方的利益牵扯在其中,既使是大王,恐怕也未必能轻易决定,因此我才不得不担心;不过大王决断,到是可以让人放瓜。”

淳于博笑道:“这一点你尽管可以放心,高原为人虽然随和,但绝对不是犹豫定之人,只看他一步一步甴代郡一地,发展到现在拥有大半的天下,有那一次重要的决策不是由高原决定的,又岂会轻易受人左右,大可不必担心。”

张良点了点头,又道:“定都的事情暂且放过不提,但老师那边是否有消息传来,我看现在己经是时候了,也该是我们正式出现的时候,而且现在鬼谷一系的损失重大,就连鬼谷孑、赤松孑两位前辈高人都己身亡,其他二三代弟子群龙无首,如果对付齐楚两国到是无关紧要,但若要对付九黎族,现在大王身边还缺少得力的帮手。”

淳于博也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己经给老师写信,向他通报了现在的局面,过我想以老师的睿智,应该会能够看到这一点,而且我们潜伏了八百余年,也无时无刻不想正式出现,这不仅仅是老师,也是历代先祖的愿望,现在己经是时候了。”

张良离开之后,高原还仍然若有所思,又过了好一会儿,才转回到后宫里,脱去了盔甲征袍,换上了便装,这时荷华、李瑛鸿、淳于钟秀还有云瑶都己经换好了裙装,正聚在一起,一边说话一边等着高原。因为现在荷华和高原己有婚姻之约,因此己经完全容入高原的大家庭里。

见高原回来了,李瑛鸿立刻起身迎了上去,道:“夫君回来了。”

高原笑道:“在说些什么?”

李瑛鸿道:“我们正在说现在仗己经打完了,什么时候该回灵寿了,不过钟秀和荷华却说夫君不会再回灵寿了,是这样吗?”

高原看了荷华和淳于钟秀一眼,她们两人的政治智慧确实要比李瑛鸿高得多,一眼就看清了目前的局势,灵寿确实不能再做为自己的都城了,因此点了点头,道:“不错,刚才张先生来见我,说的就是这件事情,现在我们的疆城己经比过去扩大了好几倍,灵寿不仅地处偏远,而且规模小,人口少,确实不在适合做我们汉国的国都,应该另选其他地方为都,因此我想等选好了地方之后,再把文湥А⒀嘤鹚嵌冀庸础!

李瑛鸿的政治智慧虽然不如荷华、淳于钟秀,但并不是政治白丁,听高原这样一说,也马上就能够理解,灵寿现在确实不再适合做为汉国的都城,再换一个都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点了点头,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钟秀、荷华都这样说的,不过我们也确实是应该换一个都城了,灵寿真的太小了,而且也太远,不如就选在邯郸吧,这里本来就是赵国的都城,也是天下著名的坚城之一,城市的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确实是一个做都城的好地方,而且我们汉国的大臣,军队大多都是赵人,他们一定都想定都在邯郸。”

高原心里也不禁苦笑了一下,张良之所以急着来找自己,担心的就是这个,李瑛鸿的想法确实很有代表性,因为自己的部下以赵人居多,而华夏民族都有十分强烈的乡土情节,因此如果自己要另选都城的话,大多数官员恐怕都会选择邯郸,当然邯郸其实也是一个不算差的选择,不过和咸阳相比,显然就要逊色得多了。

但大臣们的意见,高原自然也不能不重视,尽管在中国古代,从理论上来说,君权是绝对无上的权威,但实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