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管桑寰补救似的说了这些话,而且也看似有理,但他刚才的表情变化却骗不了高原,不过高原也没说破,只是让洪钟将他们两人带下去,但下令将被俘的九黎族人分开监押。

虽然高原己经从桑寰这里得知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但并没有涉及到九黎族的机密,不过高原也知道,如果自己问到九黎族的机密事情,桑寰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因此这些事情的突破口还是放在其人身上,这样就必须将被俘的九黎族人分开监押,以免他们互相串通供词。

随后经也对其他九黎族人的审问,高原不仅又知道了九黎族里不少的秘密事情,也大体了解了这一次袭击事件的始未,按照九黎人的供认,原来高原称王建国之后,九黎族內部就开始策划,破坏这次合纵。同时也将目标放在齐国身上,也就是田克臧。因为齐国位于汉楚两国之间,是合纵的枢纽,但齐国加入合纵的意愿又是最为薄弱,几乎全系于田克臧一人身上,只要把田克臧一杀,齐国就会立刻退出合纵,就算汉楚两国再组成合纵,也不会对秦国造成什么威胁。

但上一次高原伪装代郡使臣,出使齐国,捣毁了一个九黎族设在临淄的暗点,让九黎族在齐国的潜伏力量受到了不少的打击,而且田克臧从灵寿归来以后,也明显加强了自己的守卫,因此让九黎族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于是九黎族内部聚议,决定在三国举行陶邑会盟的时候行动。

一来是到了陶邑,田克臧的守卫或许会有所松懈,也许能找到动手的机会;二来就算没有刺杀田克臧的机会,也许能找到刺杀楚王的机会,如果杀了楚王,也算是成功。不过九黎族并没有行刺高原,因为九黎族都知道,高原的实力之强,在整个九黎族中,能和他相抗衡的没有几个,而且高原身边还有一大批不逊色于九黎族的高手。

于是九黎族从桑、屠雍、姜黎、三苗四族各抽调十人,再加上在齐国、陶邑潜伏的人员,各种人员总计超过了一百五十人,并且针对不用的情况,制定了五套行动的计划,今天的行刺行动,就是这五套行动计划之一,只是在俱体行动的时候,做了一丝细节调整。

当然,只从桑、屠雍、姜黎、三苗四族抽调人手,而不调其他各族,由其是韩腾的手下,在四族中确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过自从韩腾获得了新的蚩尤力量以后,在九黎族里己经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和韩腾作对,因此也只能忍下了这一口气。

虽然这些被俘的九黎族人并不是参与行动决策的制定,因此并不清楚,这次行动到底出动了多少人,但应该不少于一百二十人,而且经过了被俘人员的辩认,发现了三十四俱来自桑、屠雍、姜黎、三苗四族的人员尸体,而十六名总管、执事中,仅仅只逃出了三个人。

除了这一次袭击行动之外,高原对九黎族中发生的蚩尤显示神迹的事情甴为感兴趣,对被俘人员反复询问,大体确信,这并不是假事,而是真实发生的,虽然高原并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得知了这样一个重大的秘密,还是十分有用。

第八二五章心意

本来高原一直觉得韩腾对三国合纵毫无作为的举动十分可疑,而经历过了这一次袭击之后,高原的这种疑虑也彻底消失了,韩腾果然还是动了手;这才合理。而且阻止了九黎族的行动之后,也让高原大为放心,看来三国合纵的组成,己经是势不可当了。

这时罗焕进来向高原报造,原来是斥候发现了秦军的人马的动向,秦国果然从大梁派出了一支人马,袭击陶邑,破坏三国合纵。

原来姚贾在秦国被抓的消息传回到秦国,也引起了不小的震荡,秦王政对姚贾的行动还是抱以了不小的期望,而且认为以姚贾在齐国多年的经营,就算是不能刺杀田克臧,也能够全身而退,却没有想到,姚贾一到齐国就被田克臧抓了起来,而且所有的期望也全部落空。

这时驻守大梁的王贲上书秦王政,建议由自己带领一万骑军,突袭陶邑,一举将汉齐楚三国的国君全部拿获。王贲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秦代之战以后,王贲就一直在大梁训练骑军,巳经训练了三万余骑军,同时也十分认真的研究骑军战术,由其是高原运用的骑军战术。

经过王贲的仔细研究,发现高原喜欢利用骑军快速、灵活的高机动性,进行大范围的转移作战,或是深入到敌后袭击敌军的补济线。就算是敌军发现,但由于骑军的速度太快,一般也反应不过来,而且王贲又举行过两次实战演习,效果十分好,突袭的骑军都大获成功。

得知汉齐楚三国将在陶邑举行会盟,王贲认为,如果出动一万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大梁越过秦齐边境,从齐国的边防驻军的空隙间穿过,然后直插陶邑,哪怕是被齐国的边防驻军发现,也根本来不及阻拦和通报,还是有相当大的胜算。而且就算不能得手,但只要是能够吓得三国会盟草草收场,或是退守陶邑不出,也可以大挫三国的锐气,扬秦军的威风,为后来驻守大梁,抵抗合纵大军,开一个好头。

另外王贲也还有一点私心,因为在秦代之战中,王贲的父亲王翦战死在蓟京,王贲自然将这笔帐算在新建的汉国上,同时将高原视为自己的头号杀父仇人,因此一心想要灭亡汉国,杀死高原,为父亲报仇。

只是王贲也知道,汉国虽小,但实力却不弱,而高原用兵神出鬼没,更是远在自己之上,因此想在战场上为父亲报仇,又谈何容易,而这次三国在陶邑会盟,所带的军队都不多,而且齐国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下令在陶邑方圆三十里内,不驻守齐军。这让王贲觉得是一个好机会,如果突袭陶邑得手,不仅解除了秦国的一大威胁,同时自己也报了仇,正是一举两得之计。

而秦王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釆纳王贲的建议,虽然秦国己经做好了应对之策,以大梁为倚仗,抵抗三国合纵联军,但老实说秦王政的心里并没有底,要知道合纵联军的主将可是高原,谁知道这一次高原会玩出什么花样来,因此能够将合纵拆散,不用面对高原统领的合纵大军,自然是好,就算不成,也只是损失一万人马,不伤元气,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

于是秦王政下令到大梁,同意了王贲的建议,但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严禁王贲亲自领军。因为秦王政考虑到,虽然这个险值得一冒,但这次突袭陶邑的危险性还是太大了,一但汉齐楚三囯事先得知风声,有所准备,那么这时出击的秦军将全军覆没,领军的主将自然也难以幸免。而现在王贲是秦国的支柱将领之一,又是大梁的守将,如果葬身在这次突袭之中,对秦国后续抵抗合纵大军的计划,可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因此秦王政绝不能让王贲去冒这个险。

王贲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之后,到也不敢违报,于是命令族弟王章领军,代替自己出战,但给他的骑军人马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

其实秦军出动军队来袭击陶邑,早就在高原的预料当中,而且相对于仍然处于暗处的九黎族来说,高原并不俱怕这种两军交战、斗智斗勇,因此高原只是下令,继续严密监视秦军的动向,并且又派人通知在城外驻扎的凌风,让他做好准备,但暂时并不告诉齐楚两国。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也己经到了睌饭的时候,高原和淳于钟秀才转回到内室,同时下令开饭。

晩饭还没有送来,于是两人就坐在一起闲聊,淳于钟秀咬了咬嘴唇,道:“夫君今天为什么要先救我,而不是去救安平君。”

高原笑道:“为什么要这样问,难道你认为我应该去先救田克臧吗?”

淳于钟秀道:“自然不是,不过夫君应该知道,现在齐国愿意加入三国合纵,全是安平君一力促成的,如果安平君一死,齐国一定会退出合纵的,夫君难道没有想过这个后果吗?”

高原摇了摇头,道:“当时的情况,你和田克臧之间,我只能救一个人,不过我根本就没有细想什么后果、利害关系之类的事情,而是立刻就选择了救你,我想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的。”

淳于钟秀呆了一呆,心里禁不出一阵感动,因为在高原的后妃当中,她不仅是入门最晚,而且和其他人的经历颇不相同。尽管其他后妃的出身各异,但除了剑舞姬之外,但其他人都是和高原相识于微时,在高原由弱到强,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陪在高原身边,不仅可以算是共患难,而且每一个人都帮助高原做了不少事情,甚致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如果严格算起来,淳于钟秀和高原相识的时间也很早的,早在高原刚刚来到这个时空,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两人就己经相识,但那时两人却是互相看不顺眼,结果不欢而散。

后来一直到高原冒充代郡使臣,出使齐国的时候,两人再次相会时,两人的关系才得到了改善,然后逐步近密发展,最终成了夫妻。但在两人改善了关系的时候,高原己经占领了代郡,并自立为武安君,虽然不是功成名就,但也己天下闻名,多少也算是小有成就。

而等两人真正开始发展为男女情侣的时候,高原己经在秦代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又吞并了燕国,实力暴涨,成为一方的诸候,己经俱备了称王建国,因此尽管后来淳于钟秀也随高原一起深入塞外,寻找白灵族,力斗匈奴大军,也帮高原做过不少事情,但这些事情大多都是锦上添花,就算没有淳于钟秀的帮助,高原也同样可以做到,淳于钟秀总觉得自己和高原始终缺少一段同甘共苦的经历。

尽管成亲以后,高原的其他后妃并没有因此而排斥淳于钟秀,众人相处也十分融洽,而且高原对淳于钟秀也十分疼爱,似乎并不在其他人之下,但淳于钟秀总感觉自己和高原的感情,也终不如其他人那么深厚,因此自己还是要比其他人差着一点什么。

在高原的后妃当中,只有剑舞姬和她有相似之处,但剑舞姬只是别人送给高原的一件礼物,只求高原能够善待自己就心满意足了,根本不奢求在感情上能和李瑛鸿、蔺文清、云瑶相比,就连耿燕羽都不敢奢望,而淳于钟秀却是天下闻名的才女,才色双全,追求她的男子多如过江之鲫,尽管选挥嫁给了高原,但自然不甘和剑舞姬相比肩。

淳于钟秀有时甚致会胡思乱想的认为,高原娶自己一是为了自己的容貌;二是为了自己的才能;而感情的因素只能排在第三位。因此淳于钟秀一直希望能够真的帮助高原做一些事情,证明自己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次在后妃当中,只有她陪高原来到陶邑,参加三国会盟,淳于钟秀也暗自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在高原面前证实自己。在遭遇袭击的时候,淳于钟秀也奋不顾身,甚致是和实力远强过自己的对手拼死作战。

但在今天的战斗中,高原宁可冒着合纵破裂的危险,选择了先救自己,这才让淳于钟秀真正感觉到自己在高原心目中的地位,原来其实并不在其他的后妃之下。直到这时,淳于钟秀才真正相信,高原的心里确实有自己。

因此淳于钟秀低下头,道:“夫君,我……”但心情激荡,一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付。

高原虽然不明白淳于钟秀心里的这种微妙的变化,但也看得出她的激动心棈,只是笑了一笑,道:“不用多想了,你是我的妻子,自然是我最重要的人,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能你相比,更不用说田克臧,明白了吗?”

淳于钟秀连连点头,道:“是,夫君对钟秀的心意,钟秀己经完全明白了。”

这时从人将晚饭送来,高原笑道:“来吧,今天辛苦了一天,又受了惊吓,快吃饭吧,好好休息。”

第八二六章三国会盟

第二天,汉齐楚三国的大臣聚集在一起,商议举行三国会盟的事宜,因为刚刚发生了刺杀田克臧的事情,而且田克臧还险些丧命,因此三国会盟是否仍然进行,又是否如期进行,还是需要商确的事情。

不过三国的大臣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就是三国会盟不仅要仍然进行,而且还要如期的进行,因为这有这样才能向秦国表示三国合纵的决心,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是不会改变的。由其是田克臧做为这次被刺杀的目标,但在聚议中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三国会盟势在必行,决不能有一点变化,也给这次聚议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基调。

而主基调确定下来,剩下的就一些是细节事情,比如会盟的礼仪,三国的排序、谁来主持会盟,以及组成合纵之后,各方的责权如何分配等等。

礼仪到也不算太难,毕竟在此之前,各国间己经举行过了多次的会盟,各种形式都有,只用依葫芦画瓢就行了,但三国的排序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毕竟这是关系到各国颜面的事情,自然是谁都不愿排在后面,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按笔划或是按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惯列。

但在高原的指示下,汉国首先做出了让步,表示汉国才刚刚建国,而且国君也最为年轻,因此愿意居于三国之末,而汉国做出了这样的姿态之后,楚国也马上表态,因为这次会盟是在齐国举行,而且齐国的国君最年长,愿意让齐国居长,自己居次。

排序确定以后,主持会盟的自然也是由齐国来付责,同时又确定组成合纵之后,三国的关系仍然是平等的,尽管齐楚两国都同意由高原出任合纵长,但合纵长的权力只限于这一次出兵伐秦,同时也只限军事方面,对齐楚两国的內政并无权干涉,而且这次伐秦结束以后,合纵长也就自动取消。

各种会盟细节都很快确定下来,而且在协商的过程中,三国都做出了一些让步,并未纠结不休,这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秦国的国势太强了,对汉楚齐三国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现在三国都迫切的需要组成一次合纵,来对抗秦国的扩张势头,因此洠в腥嗽谙附谏献龉嗟木啦拍苎杆倭舜锍筛飨钔丁

于是就在次日,三国国君带领了三千的军队,来到城外早己修建好的祭台前,举行三国会盟的仪式。

祭台设在陶邑城外西南三十里的济水河边,修建得高大雄壮,竟然丝毫也不比高原称王时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