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的士兵,百姓正在挖土挑担,紧张的忙碌着。

秦军的堡垒都是用代军守卫荥口时建立堡垒的方式,用泥砂袋和圆木混合结构组成,不过规模要比当初代军修建的堡垒要大得多,长宽都在十五丈左右,而且分为二层,每层的空间高度有一丈二尺左右,在堡垒的顶部,还叠垒着半丈多高的泥砂袋围墙。

在城堡的四角,还各建了一座四丈多高的木质箭塔,每个箭塔上可以容纳二十名射手。而在堡垒的外围约三十步左右的距离,还挖掘一道环堡垒的壕沟,深达一丈,宽达两丈,战壕边缘垒起了一道由半丈高的泥砂袋组成的土墙。并且布置下六架床弩、石架投石机。而在堡垒的后方,还扎着一片营地。

过去建造一座这样规模的堡垒,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时间,但因为是釆用泥砂袋和圆木混合结构,因此建造的速度很快,只用四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建成,再加上挖掘战壕的时间,十天左右,就可以基本全部完成一座堡垒的全部工程。

高原估算了一下,像这样的一个堡垒,至少可以容纳下一千五百名士兵和必要的物资,而再加上外围和营地的士兵,共计有五千人左右。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秦军还调来了大量的民役,因此可以将数个堡垒同时施工,每一边城墙,一共建有五个这样的堡垒体系,这时秦军己经在大梁城的南北两面各修建成了十座这样的堡垒,距离大梁城的距离,大约在千步到八百步之间。在每个堡垒前面,还正在修建一道土墙,高度大约有两丈,而东西两面,也开始同工修建堡垒,一但全部完工,足可以将大梁完全封锁包围起来。

高原带领着众将站在城楼上眺望,在南北两面,对大梁的封锁基本初成体系。

赵江道:“秦军到是学得真快啊,当初我们在荥口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完全被秦军有样学样,完全是照着我们的样式去做的。”

凌风道:“不过秦军的堡垒建得可比我们在荥口建的要大得多了,差不多都可以赶上一个小城了。”

鄂崇禹没有参加过荥口之战,但却是经过井陉之战的人,对秦军的强大实力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道:“你们看秦军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我看他们征集的民役就不在三十万人之下,再加上一部份军队,恐怕也只有秦军才能做到对大梁的完全封锁包围。”

凌风指着远方两座堡垒之间正在修建的土墙道:“如果只是要封锁大梁,只用多修建几个堡垒就行了,再多建一座土墙,岂不是有些多余了吗?而且还空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赵江道:“也许是秦军想把大梁城完全包围起来吧,光靠堡垒,虽然可以将大梁封锁起来,但做不到完全包围,可能是害怕我们的骑军突破吧,反正秦国的人多,废就废一点人力吧。”

凌风摇了摇头,道:“如果只要要包围大梁城,只用挖战壕就行了,要堆土墙要省力一些,而且如果是堆土墙的话,也应该是依附着堡垒修建,但秦军修建的土墙却明显在堡垒前面,距离差不多有五十多步,只是在堡垒前留出了一个缺口,这非常不合理啊。”

高原道:“这道土墙的作用应该不是做为防御工事用的,而是为了以后放水灌城所修建的围堰吧,因为土墙俪坡度很大,可以不用任何工貝,就可以直接攀爬上去,如果是做防御工事用,绝不会建成这种样式,只有河流佑堤坝才是这个结构,而且根据斥候的报告,现在秦军正在修建鸿沟的堤坝,并且还在修建引水的河道,这说明秦军的水灌大梁之计,己经进入到实际的实施阶段了。”

虽然高原一直都在强调秦军会使用水灌大梁,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半信半疑,因为在这个时代,水攻的战术并不多,不少人对水攻并没有多少认识,而且大梁的地势虽然不高,但毕竟离黄河还有数十里远,而鸿沟的水量又确实有限,就算是放水也不会对大梁靠成多大的威害。

但从秦军现在的架式来看,确实是一付放水灌城的样孑,因此也让不少人有些紧张起来。

姜桓武道:“主公,我们决不能让秦军这样从容的修建起围堰和堡垒,完成对大梁的合围,应该马上派军出击,打破秦军的一两个堡垒。以震摄秦军。”

鲁仁杰道:“现在城外的秦军多达近三十万,民役也有三四十万,我们大梁城里的可战之兵不过五万,实力悬殊太大,进攻的一方总要比防守的一方困难,因此冒然出城攻击秦军,未必能攻陷一个堡垒,而且就算是攻下了一个堡垒又有什么用,我们不可能派军队驻守,一但我们退回大梁,秦军很快就会重新修复。相反,如果让其他的秦军赶来救援,截断我们退路,那么我们出战的军队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对我们的军心士气打击极大,现在我们大梁是经不起这样一场败战。”

姜桓武摇了摇头,道:“虽然秦军的兵力远胜过我们,但现在他们是围攻之势,兵力分散,而我们却可以集中兵力,主攻秦军一点,甚致还可以出两支军队佯攻,让秦军顾此失彼,因此我们的胜算还是很大的,虽然我们攻下堡垒也并不能驻守,但却可以乱其阵、疲其兵,使秦军不得不重复施工,反复劳动,而一但获胜,也同样可以振奋我军的士气。”

高原点了点头,道:“我也赞同姜将军的意见,守城的弱点是兵力分散,必须面面俱倒,其实围城的一方也是一样,因此守城的一方必须主动出击,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我们不仅要主动出击,而且以后还要不断从各门出击,或者是数军同时齐出,使秦军首尾难顾,疲于奔命。至于我们的兵力不足,城里不是还有四万多预备军队吗?可以让他们适当出战,不仅可以弥补我们的兵力不足,还可以让预备军队増加作战经验,在以后的战斗中能够担当重任。”

赵江道:“主公之言极足,我们应该出动出击。”

鄂崇禹也道:“是啊,现在城外的树木都巳经砍光了,士兵的训练也进行了很久,接下来我们也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如果不活动活动,士气恐怕就会慢慢的消磨掉了。”

高原道:“好,那就事不迟疑,通知各城的守军,集合军队,我们马上出击。”

因为这时大梁城中第一次出战,高原也不敢大意,调动了精兵强将,并且做好了充份的准备。

而这次出击的目地是攻打秦军的阵地,因此出击的兵力是以步兵为主,主力分为三个三千人队,每队分为枪盾兵、刀盾兵或剑盾兵、弓弩兵各一千,和一千骑军,其中一个千人队就由代军胜捷军组成。还带上了十二架床弩,十二架投石机和一百架长梯,做为对秦军堡垒的远程打击,攻打堡垒所用,另外还有三千预备队,每人都带着一百架锹镐,带着准备填埋壕沟,而填壕的材料就是垒土墙用的泥砂袋。

同时高原还分派了三支人马,每路五千,均是甴魏军组成,分别从其他三方出击,做为佯攻,牵制秦军的兵力。而姜桓武带领剩下的蕃勇军留守城中,作为接应兵力。

这一次出战的总兵力达到了近三万,占到城中守军的三分之一,并且甴高原亲自领军出战,也说明高原对这一战志在必得。而魏军的士气也十分高昂,因为高原在他们心中己经成了无敌的像征,因此人人对这一战信心十足。

城门打开,三个千人首先从城杀出,均按枪盾兵居前列,刀盾兵护住左右,弓弩手居于其中的阵形排列,派成了一个品字形,随后一千骑军分为两批,分别居于左右,十二架床弩和十二架投石机,也被推出大梁,连同三千预备兵力一起,跟在三个千人队的后面。

出战之后,代魏联军迅速的布置好了阵形,向着城门前偏右的一个堡垒逼近而去。

而秦军也迅速的做出了布置,一队一队秦军从堡垒中或是后方的营地中杀出,在堡垒前列好阵式,准备和代魏联军交战。

因为秦军修建的围堰堤坝的土墙,在正对堡垒的方向,留下了一个约二十余丈宽的缺口,因此秦军的阵式是集中在缺口后位置,前列阵,横行展开,一直沿伸到土墙的前面,背倚土墙而列,而在左右的土墙上,还布置下数排弓弩手。这样不仅背有所倚,不用怕联军从两侧进攻,而且可以得到身后的堡垒和箭塔的掩护。

第四三一章大梁攻防(二)

高原站在一辆高车上,看着自己的队伍正在逐步的秦军的阵列逼近,这时秦军的堡垒前的六架床弩、六架投石机一起开,向代魏联军的阵列打击过来。

尽管代军的前列的枪盾兵都举起了手里的盾牌,但弩枪的力度并不是一般的盾牌所能抵挡得了的,只要是弩枪射到,会连盾牌带士兵,一起被贯穿。而投石机虽然是用的小石块,但从空中落下,仍然可以将人砸得头破血,骨断筋折。

虽然代军的队列中也有床弩,投石机,而且数量要比秦军这个堡垒要多了一倍,但高原并洠в邢铝钊枚游橥O吕椿够鳎匀患绦敖虼肆白徘鼐拇蚧鳎恢钡酵平骄嗬肭鼐だ菰加卸俣嗖降木嗬雰龋馐鼻芭耪罅屑赫笸隽怂氖嗝勘径际峭磺暗恼罅兄械拇勘

就在这时,代军阵列后面的号角吹响,所有的士兵都停止了前进,前排阵列的士兵立刻左右分开,露出了后面的两排共十二架床弩和十二架投石机。也一起开动,向秦军展开了还击。

在每架床弩或是投石机的左右,各树立着两排木栅,可以保护操作这些器俱的士兵。尽管弩枪的力道巨大,但想要穿透两层木栅,还是十分困难的。对秦军使用的小石块,也有相当的保护效果。而其他的士兵都躲到了土墙的范围內,秦军的床弩、投石机都打不着他们而代军的床弩数量要比秦军多了一倍,因此反击一但展开,立刻就压倒了秦军,而更为厉害的,还是代军的投石机。

十二架投石机分成两批,有八架投射二三十斤的小石块,一次可以抛射出三四块,而且每次抛射之前,还浇上火油,点燃火焰,就箅是砸不死人,也能把被击中的秦兵烫伤烧伤,既使是躲在战壕或是土墙后面,也难以幸免。而另四架投石机投出的却是联军的新式武器——火球。实际是一种用竹条编制而成的圆球,直径约为三尺多,里面塞满了干草、干柴,并且淋上了火油,点燃之后由投石机投射出来。

这种柴草球在投射之前,就己经完全燃烧起来,投出落地之后,有的草球立刻分解,着火的柴草会散成了一大片,而有的草球虽然不会马上分解,但落地之后会弹跳着滚动前进,而火球滚到那里,自然也就可以将火带到那里。

结果第一批的四个柴草火球投出之后,有两个落地之后分解散开,方圆数平米之內,尽是点点的火光,其中有一部份柴草落到战壕里,几名衣服被烧着的秦兵惨叫着跑出了战壕,在地上翻滚哀号,而另两个火球并洠в薪馓澹涞刂蟮龆敖涣驳搅撕眉该乇幸桓龌鹎蜃驳搅吮だ荩A讼吕矗硪桓龌鹎蛉醋驳搅艘桓黾

堡垒是木土混合结构,到不怕火烧,但箭塔却是全木制做,火球撞上箭塔,顿时将火势蔓延到箭塔上。而在塔楼上的士兵大呼小叫着逃离,有两个人还不慎从塔台上摔落了下来。

而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火球纷纷击向秦军的堡垒,还有一颗火球正好击中堡垒的顶部,虽然堡垒的墙壁是土木结构,但顶部却是全木质结构,结果堡垒和堡垒附近的区域內顿时火焰四起,一片大乱,而投石机和床弩也都停止了下来。

高原这才露了一丝笑意,只是这么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可以改变一场战斗的走向。随后高原才下令,向秦军的阵列发动进攻。前排阵列分成了两批的代军立刻向秦军左右的土墙冲杀而去,而左右的两个三千人队暂时按兵不动,听候高原的命令。

而由于没有了秦军远程武器的打击,所有的床弩也都换上了小弩枪,一次发射出五支,向土墙附近的秦军阵列展开打击,投石机也换上了大石块,重点对秦军的堡垒展开打击。

床弩的攻击使秦军的弓弩手们无法在安心的站在土墙的斜坡上,加上堡垒中己经乱成了一团,也大大影响了秦军的斗志,因此有的躲到了土墙后面,有的跑下土墙,和代军进行白刃作战。于是双方的士兵立刻展开了一场激战。

双方的兵力大体相当,虽然胜捷军不是背嵬军,并没有排出鸳鸯阵与秦军作战,但胜捷军也是最初成立的武安军的老蕃号军队,是以当初李牧手下的老兵为班底组成,因此素质并不比秦军差。而且现在双方的心态并不一样,秦军的堡垒一团混乱,秦兵难免不受影响,而代兵却是士气高涨,斗志昂然,纷纷举起手里的武器,冲向秦军,只杀得秦军纷纷倒地身亡。

就在这时,在联军的左右两方同时传来了警报,原来是相邻的两个堡垒都派来了援军,分从左右两翼,向代魏联军逼进过来。

不过高原对此也早有准备,毕竟左右的两个堡垒离这里还不到千米的距离,因此代魏联军左右的两个三千人队一直按兵不动,就是预防秦军的援军。见秦军的援军赶过来,这两个三千人立刻转向,并按叠阵的布置,列好了阵式,前排的枪盾兵、剑盾兵立刻都跪伏在地上,后面的弓箭手、弓弩手纷纷开弓射击。

而这时秦军也别无选择,只能迎着联军的箭矢,硬冲了上去。尽管秦军将盾牌兵放在队列的前方,但还是有不少秦兵中箭身亡。

但秦军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之后,还是冲到魏军的阵列前,魏军的枪盾兵、剑盾兵纷纷起身,和秦军交战。

虽然秦军损失了一些兵力,但战斗力却在魏军之上,而且责负救援的秦军心态也不同,因为这时他们也都能看见,堡垒上空浓烟滚滚,显然是燃起了大火,因此也都想早一点击败魏军,赶过去救援同伴。于是一个个都异常的勇猛,各自举枪挥剑,杀向魏军的阵列。尽管魏军也在奋力的抵抗,但因为实力的差距,还是被秦军杀得不断的后退。

不过在联军阵中,还留有一张王牌,就是一千蕃勇军。本来这种攻坚战并不适合骑军发挥,但高原还是带出来了一千骑军,本来有一些人还不理解,但这时才明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