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一味的强攻,只会让秦军伤兵损将,毫无益处。

于是王剪也改变了战术,不求一下子就攻克荥口,而是做长期战斗的打算,让秦军轮转休息,每天只是派遣小股的军队,以搔扰进攻为主,并不真打,只是搅得联军不得休息。而等到联军心浮气燥,精力疲惫、警惕放松之后,再向荥口发动全面的进攻。

另外就在前几天的时间,秦王政的诏书传到中牟,严厉的斥责了韩腾的杀俘、屠城行为,并下令将韩腾的爵位连降三级,由少上造降为左更,但念及以前的功劳,军职不变、食邑也不变,并调去南阳驻守,以防备楚国派出大军援救魏国。

其实王剪将韩腾杀俘、屠城的行为上报回咸阳之后,在秦国朝廷中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震动,秦国的大臣分为两批,一批认为韩腾的行为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现在秦魏正是敌对关系,杀敌国的俘虏、敌国的百姓,也是合理的行为,什么仁义道徳,不过是腐儒愚谈,根本就不用理睐;而叧一批大臣则认为,韩腾的行为会使秦国在道义上陷入非常大的被动,并在齐国、楚国内部会引发对秦国的敌视情绪,而且还会造成魏国上下同仇敌忾之心,和秦军决一死战,也为灭亡魏国平添了许多困难,因此对韩腾要给予处罚。

秦王政对韩腾的行为也十分恼火,原因和后一批大臣的观点差不多,如果真的灭亡了魏国,杀几万俘虏、杀几万百姓,根本不算什么,但现在大梁城不是还没有攻下来啊。就像韩腾攻下了新郑,杀了三万余韩国宗室,秦王政连理都洠Ю恚踔略谇赝跽男睦铮够崴瞪钡煤茫醭饲毓簧俸蠡肌

不过韩腾毕竞是为秦国立下过大功的人,这一次的行为虽然有些过份,但也不宜重责,因此秦王政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只降韩腾的爵位,而不降军职和食邑,同时将他调离战场,也算是变相的处罚,这样也算是对韩腾有所惩处,但又不算太过份。

而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之后,王剪立刻派遣王贲赶回秦军的中牟大营,接替韩腾。同时还偿试向大梁发动了一次进攻。不过联军在大梁的防守也同样十分严密,秦军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因此也没有强攻,马上就撤回了中牟。

高原对秦军的目地十分清楚,这种长期坚,等待敌人自已出错的战术,也是秦国惯用的,因为秦国的国力雄厚,耗得起,而在长期的对持消耗中,对方往往会因为心浮气燥,自己出错。长平之战中,秦军就和赵军对耗了三年,终于耗得赵国自巳出错,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适取代身经百战的廉颇为将,终于最终击败了赵军。

高原当然相信自己不会出错,而且这样对耗下去,也是对自己有利,因为耗的是秦魏两国的实力,如果真要耗上三年,那就是再好也不过了。

不过这样长期对耗下去,对士兵的军心士气是很大的消磨,代军还好一些,而楚军本来就是情绪化很大的军队,而魏军也是靠一口气支撑,因此都容易在长时间的消耗中懈怠下去。

于是高原也采于了一些措施,保持士兵的士气,对军队进行轮换,每隔二十天,从大梁调一支军队到荥口来,换下去的军队回大梁去休养。虽然现在战事紧张,但大梁城中的物资诸备十分丰富,再加上补济线并没有被切断,各种物资、还有不少齐国的商人赶到大梁来经商,当然,他们进城都是经过了严密的搜查。

因此大梁城的繁荣并没有减弱多少,不少酒馆、女闾的生意还更好了,而且回到大梁城的士兵都得到了较为丰厚的赏赐,可以在大梁城里尽情的休息放松。反正这些钱都是从魏国的国库中支取、慷他人之慨。

驻守在荥口的军队,也只保持一定的值守兵力轮换守备,其他军队每天进行操练,同时还组织一些角力、较技、蹴鞠之类的活动,保持士兵的活力,并且消耗士兵们过盛的精力。同时高原还会带军出战,和秦军打两仗,让士兵们上战场去活动一下筋骨,见一见血,以保持士兵的士气。

在这段时间里,蕃勇军也连续出击,并且还有不错的斩获,一连击破了秦军的两支运输队伍,也是秦军知道,不要以为只有你们会闹,我们一样也会。

总体来看,联军的气氛还是不错,并没有出现疲惫、急燥、厌战的情绪。

但士兵可以放松,而高原却一点都不敢大意,明松暗紧,每天都要派出大量的斥候,严密的监视秦军的动向,每天还把红隼放出去,在空中进行侦察,唯恐秦军的突袭。同时高原也不放心大梁那边的情况,怕自己在荥口驻守,大梁的守军松懈,当然也怕魏国的宗室世族又闹出什么事来。因此毎隔二三天,高原就会赶到大梁去一趟,检查大梁的城防状态。

好在是项栋为人比较稳重,到也不敢放松,大梁的城防还比较严密。另外,随着连续击败秦军,高原在大梁城里的声望如日中天,绝大部份大梁的居民都把高原视为魏国的救世主了,就连一部份较为开明的魏国宗室也改变了对高原的态度,也让那一批最顽固的宗室世族也不敢轻易的有所举动。

另外在这段时间里,高原到也做了不少的事情,沿鸿沟和黄河的烽火台都己经修建完毕,而且荥口城里和营寨外围的防御工事,堡垒也都全部完工,另外,前几天战斗中受伤的士兵也有九成都巳经伤愈归队。这一批人可是十分宝责的财富,因为他们都是经历了最激烈的战场,这种实战经验是新兵怎么也学不来的。

而就在这时,高原收到了斥候的回报,黄河北岸的秦军杨端和部己经收集了六七百艘各种大小船只,而且正在积集的准备,看样就在最近几天,秦军就要渡黄河了。

其实高原一直都在关注着黄河北岸的动静,因为现在秦军的大军被牢牢的挡在大梁以西,无法跨越鸿沟一步,如果秦军从黄河偷渡,就可以直插大梁城的背后,不仅让自己腹背受敌,而且还能切断大梁的补济线,因此自己决不能让秦军渡过黄河。

不过这一段时间,高原也对此做好了充份的准备,不仅修好了黄河沿岸的烽火台,而且还将收集到的五百余艘大小船只都进行了一些改造,成为可以适合水战的战船,并且还对船工、士兵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水战训练,同时还又扎好了二百多个大木筏,以备需要所用。

现在只是要极时的掌握秦军的过河时间,高原有充份的信心,可以阻挡秦军过黄河。

第三九二章渡河之战(二)

其实王剪也对在黄河北岸的杨端和部寄于了很大的期望。因为现在秦军在大梁的正面战场迟迟打不开局面,那么从黄河北岸打开缺口,直插到大梁背后,形成对大梁的东西夹击之势,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虽然秦军插到了大梁的背后,最终可能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大梁,但却可以切断大梁的补济线,让大梁城无法再从齐国获得补济,这样一来,就算是和大梁耗下去,秦军也能看得到耗嬴的希望。否则大梁可以源源不断的从齐国得到补济,陶邑离大梁才二百多里,而秦军的粮草物资是从关中运到中牟,要转运上千里。虽然秦国的国力强盛,但肯定吃亏得多,就算最后耗赢了,可能也是得到的一场惨胜。因此这段时间秦军一直再搔扰进攻联军,也是希望吸引联军的注意力,也给杨端和渡河创造条件。

杨端和当然也湥С约旱脑鹑危还哟罅憾娲蚩置嬉膊蝗菀祝谘疃撕涂蠢矗晒坪踊蛐聿荒眩鼐晒坪又蟾迷趺窗欤勘暇咕退闶乔鼐诖罅憾嬲疚冉鸥タ舜罅阂膊皇嵌淌奔淠芄煌瓿傻摹5鼐诖罅憾嫘枰垢械牧覆菸镒识家踊坪由暇虼艘急复罅康拇徊判小

这时杨端和己经收集到了七百余艘各种大小船只,杨端和这才觉得差不多了,因此这才准备渡过黄河。

不过杨端和也清楚,现在联军己经在黄河对岸修建了烽火台,而且也收集了大量的船只,显然说明高原也注意到了自己想渡河,并且也己经做了一些准备,阻止秦军渡河。而按照杨端和估计,高原会釆取的战术是在岸边列阵,等秦军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但现在联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大梁、荥口一线,洠в卸嘤嗟谋ψな鼗坪影侗撸荒茉俳拥椒榛鸫胖螅俑系角鼐亩珊拥氐憷醋杌鳌

但这就需要相当的时间,那怕是代军出动骑军,至少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如果秦军能够在这段时间之内,抢先渡过一批军队,在黄河岸边建立防御阵地,阻挡代军,为其他后续军队渡过黄河争取足够的时间。

因此杨端和也为渡河做了精心的准备,选择在黄河下游的宿胥口渡河,这里离荥口约有一百二十多里,就算骑军急驰,也需要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差不多可以渡过第一批士兵。而且骑军急驰到这里,也己经人困马乏,过河的军队足可以抵挡一阵。而且杨端和还和王剪约好,在自己渡河的时候,王剪率领秦军,向荥口和大梁进攻,牵制联军的兵力。

做好了这一切准备之后,杨端和也觉得这次渡河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于是就在和王剪约定好的时间,从清早就开始渡河。

第一批渡河的船只一共有一百二十条,有大有小,大船可以容纳六七十人,小船可装二三十人,再加上秦军的盔曱武器,箭矢、随身的干粮等等,共计可以渡过五千士兵。杨端和也再三咛属渡河的秦军,在渡过黄河之后,立刻在黄河岸边寻地结阵,并且可以搬几条船到岸上做为掩体,以弓弩守卫,等待着后续的大军渡河。

看着第一艘装满秦军的船只离岸而去,杨端和也看见在黄河对岸的烽火台上,冒起了浓浓的乌烟,随着沿着黄河,一道一道的乌烟升起。而这时杨端和也能在岸边看着,对烽火台的传迅无能为力,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祷告,希望能在联军到达对岸之前,渡过黄河。

船只一艘一艘的离岸而去,向河中进发,一时百舸争流,各种大小船只也布满了整个黄河河面,随着河水波涛,上下起伏不定的向对岸驶去。

尽管杨端和也是身经百战的武将,但这一刻心里也十分紧张,因为现在局面己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能在心里祈祷船只能够航行的快一点,再快一点,早一点到达对岸。

而似乎是有意和杨端和作对一样,船只在黄河中行驶得特别慢,半天都像是没有挪动一点地方,只是随着水lang上下起伏,而且还有一条船在河心倾覆。虽然周围的船只马上赶来救援,但也仅仅只救上来六七名士兵,其余的落水士兵全部都在波涛中吞洠Я恕

杨端和也只能眼争争的在岸边看着,但却无能为力,只是焦急的再岸边走来走去,后来干脆就不看了,躺在地上睡觉。当然,杨端和睡也睡不着,只是闭着眼睛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来向杨端和报告,己经有一艘到达了黄河对岸。

杨端和听了之后,立刻精神一振,马上爬了起来,又赶到岸边,只见果然有一艘船只靠岸,秦兵纷纷从船上跳下来,托起木船,向岸上走去,而随后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船只纷纷靠岸,秦兵跳下船只,有的托起木船上岸,有的搬运武器盔甲。而对岸烽火台里的士兵都逃出烽火台,向东方逃窜。

而上岸的秦军也没有追击,按照杨端和先前的嘱咛,在岸边结阵自守,迅速的建立起了防御阵地。

杨端和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在渡河的过程中,己经有五条船翻覆,但第一批渡河的秦军基本都陆续渡过了黄河,有一部份船只被秦军抬上岸去当掩体,而其他的船只侧纷纷调头,驶回黄河北岸,而代军还没有出现。

第一批渡河的秦军成功的到达对岸,那么就大局已定了,因此杨端和也兴奋异常,急忙下令,命第二批渡河的秦军立刻上船,准备渡河。

第二批渡河的秦军共有两万五千人,使用了六百艘战船,还驮运着一些战车、战马和少量的粮食。包括杨端和本人在內,都随第二批秦军渡河。等这一批秦军渡过黄河之后,再就渡运粮草物资。

随着第二批渡河的秦军陆续登船,战马、战车、粮食等物也都被抬赶上了船只,有些已经装满了士兵的船己经远离了北岸,向河中驶去。而且这一次渡河的船更多,还有不少从对岸驶回的空船,因此一时之间,将整个河面挤得满满当当,就像是下饺孑一样。

而见第二批渡河的秦军基本都己登船出发,杨端和也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一艘大船,驶离了岸边,向对岸进发。

不过杨端和在高兴之余,心里也有一丝疑虑,到了这个时候,离秦军开时渡河至少过去了一个半时辰,而且烽火台也肯定早将信号送到了荥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联军的踪影呢?就算是秦军在猛攻荥口,牵制住了联军的兵力,但守城战不需要骑军,为什么不见代军的骑军赶到呢?以骑军的速度,既使是不急速奔弛,就算是小跑行进,到这个时候也该赶到了。为什么还不见代军骑军呢?以高原的用兵能力,应该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吧,他会不会又有什么诡计呢?

正是这一丝疑虑,让杨端和心里也非常不安,不过这时第一批秦军己经渡过了黄河,并结好了阵式,而第二批渡河秦军的船只最快的也到了黄河中心,估计再过半个多时辰,就能到达对岸,无论高原有什么诡计,都不可能改变这个结局了,只是杨端口始终觉得有一点放不下心来。

就在杨端和心神不宁的时候,忽然一个士兵道:“大将军,看,那边有船来了。”

杨端和猛然一惊,随着士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西方黄河的转弯处,无数的大小船只顺着黄河的水流,向自己的船队急驰过来。

经过了秦军、魏军的征集和收罗之后,这一带黄河流域的船只基本都被搜罗一空,因此黄河上基本不会有别的船只,就算是还有一些漏网之船,但也是寥寥无几,也不可能有这样大规模的船队。那这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联军的船队,或者说是代军的船队,也就是说,代军是打算在河面上阻击秦军。

在这个时代,水战的发展还不如骑战,只有在楚、吴、越这些南方国家才会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