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秦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秦皇-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今之计,怕是只能如此了,不过我有个问题想问问你。”

“诺。”

“既然它们有致命弱点,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少给一点财帛和官爵啊?”

灵帝脸不红心不跳,期待的问道。

不过,原来众人以为灵帝有什么要说,却不想这个时候了,他想的还是财帛官爵,众朝工无语之极,就连老将皇甫嵩等人都暗恨陛下怎么如此幼稚无能。

“陛下,这······”

王帆还以为要问什么,虽知道灵帝视财如命,就连自己的官爵都是买来的,却不想其荒唐居然到了这种程度,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居然似商贾一般,还在讨价还价,可是他又不敢得罪灵帝,支支吾吾什么也说不出来。

王帆这会儿忐忑的同时,还有一点无奈和悲哀在心底生出。

看到王帆支支吾吾,急不可耐的灵帝直接命令道。

“说,若有说错朕赦你无罪。”

王帆只能硬着头皮伤了。

第一百一十章新的问题

“诺”

王帆还是愣了一下才准备说,因为他有种不安的感觉,不过此时也由不得他了。

于是也不管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先保住当前。

“启禀陛下,这钱帛不但不能少,还得多一点,否则那些乱军将军是看不上的,他们早先强了很多豪族富商,对于少量的财富是看不上的。”

在说话的时候,他悄悄瞥了一眼灵帝,果然灵帝一听不但钱少不了,反而还变得多了,脸上瞬间就变得不好看了,有些铁青,不过还好没有发怒,王帆稍微吁了口气,接着说道。

“至于官爵,陛下,我们应该慢点来,先赐予些金银,之后再封官爵,而且得悄悄地持陛下圣旨去。”

灵帝很无语,直接说封什么官不就完了吗,拐来拐去就有那么好玩的。

他却是忘记了自己是什么心胸,要是王帆直接说封什么官,那不就是擅权了吗,他那个时候心里要舒坦就见鬼了,说不定又会出点什么幺蛾子。

所以刚刚吃亏的王帆聪明了一回,闭上了嘴,绝口不提封什么官,只是说了自己的计划。

若是换个开明的君主,或许王帆就不用遮遮掩掩了,直言进谏才是他的性格,可惜灵帝明显不是。

而灵帝此时想的却是先捞钱,乱军那么多,得要多少钱帛才能制得住,国库里几乎被自己悄悄搬空放进了自己的内库,这钱得朝廷出,也就是变相的得自己出。

已经放掉了那么多捞钱的官爵,自己手里的钱灵帝是怎么也不想割舍了,就把主意打到了朝臣身上,至于官爵赏赐,一会儿把那个什么王帆留下,随便商量一下不就得了。

“好,那么大家就来议一议这筹资诱敌的财钱,都说说。”

高堂之上,灵帝对着朝臣如是说道。

这句话一说完,朝堂就炸了锅,什么意思,筹资?

“这·····”

“筹什么资啊,国库没钱了?”

“是啊,朝廷平叛,国库出资这是历来就有的啊!”

只有几个老狐狸了然,这灵帝是要拿他们开刀啊,所以只是闭上眼睛假寐,若说这皇帝处理国政是渣,那么他搜刮的本事却是无人可比,老狐狸们不会相信皇帝没有后手。

再说,等这些出头鸟们闹够了,自己等人在出面不是更好吗。

灵帝也不在意,因为这场面他见得多了,现在解决黄巾的办法想到了,火又烧不到眉毛了也就不急了。

重新坐在御榻上,饶有兴致的看着闹闹哄哄朝臣,他喜欢这样玩弄人于股掌。这可比他在宫中摆假商市,和宫女宦官们玩的有趣多了。

闹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屁,灵帝觉得无趣了,咳嗽了一声制止了吵吵闹闹朝堂。

“完了?那诸位爱卿就说说自己的主意!”

可是瞬间所有的人都寒蝉若噤,变成了哑巴。

灵帝不以为意,一副就知道你们会这样的表情。

“难道没有商议出来?不会,刚刚大家不是很热情的吗,不要客气都说说。”

一片寂静。

“大将军,你怎么说?”

看着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呆滞之中,灵帝再瞥了眼那些个模作样的老狐狸,袁隗、何进等人,最终把眼光留在了自己的小舅子大将军何进身上。

何进自从上朝就一直沉默不语,不想招惹什么,他也知道这次大汉朝面临的危机,所以不像以往那般嚣张跋扈,可是没想到却被灵帝点到了自己的名。

“陛下,臣愿捐出三分之一家产给朝廷平叛。”

何进一出口就是大手笔。

“什么!”

“三分之一!”

“大将军这是······”

一语吓死一堆人,三分之一,那可不是一小数目,何进身为大将军,执掌天下兵马,位高权重。这样的人自是财源滚滚,收的各路将军、地方大员,以及有求于何进的人送的“礼物”,再说他名下还不知有几多财务来源。

所以何进的这句话把其余的大臣们都吓得要死,包括袁隗等老狐狸都惊讶的张了张嘴,好像不认识何进一样盯着他,都知道这不像何进的作风。

不过袁隗等人先是惊讶,之后则是恼怒了,何进一下子捐了这么多,他们又怎么可能少捐。

要是少捐了,皇帝会怎么想,说不定就回按个什么罪名,这糊涂昏庸皇帝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可是何进捐的三分之一怎么办,让很多朝臣暗生懊恼,又心底流血,这次恐怕都得大出血。

只有灵帝都不敢相信这回事自己的小舅子,不由得揉了揉眼睛,打望过去。

发现一切都是真的,脸上一下子就开了朵菊花,笑得那叫一个欢。

心念道这下子好了,身为大将军都捐了这么多,其他人谁敢藏私不捐,这么算下来,不自己就不会出太多血了,一下子心情好了许多。

又瞄了眼其余朝臣,眼神闪烁,为了钱,他不会介意杀几个人。

看着灵帝那警告意味十足的一瞥,袁隗等人叹了口气,知道不能躲开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自己伸出去,这样还可以搏个好名,在皇帝心里也会留个好印象。

看到几个大老头屈服了,其余的朝臣们还有谁敢不服的,只得乖乖待宰。

灵帝很高兴,真的很高兴,没想到这次会这么容易就搞定了。

“哈哈,好,诸位爱卿对朕,对大汉朝之忠心,朕看到了,诸位爱卿为大汉柱石可谓是实至名归啊!”

“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说。”

不过,在灵帝沉迷与兴奋之中时,大将军何进却面无表情。

本来依照灵帝的性格,有人打断自己的好心情,那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但是看到是大将军时,却例外没有发火,今日何进可以说是帮了他大忙了,所以对自己这位小舅子,今日很满意。

“大将军,有话就说,朕听着呢。”

“启禀陛下,臣以为那黄巾贼子不会善罢甘休,我们的诱敌之计多半会失败,所以还得多做打算。”

何进说完就等着灵帝,也不看灵帝不爽的表情。

这次他捐出大半家资,开始并不是那么甘愿的,只是听了府中诸人的分析之后做出的肉痛决定。

他的幕僚和将军们都认为这次黄巾作乱有很大文章可做,开始的时候黄巾作为和之后判若两极,这叫很多人看在眼里,也因此开始重视黄巾贼乱。

其中曹操、袁绍、陈琳等人都认为前后不一样的黄巾不简单,或许真的会带给大汉朝灭顶之灾。

待他们陈述利害之后,何进艰难的做出了决定,他毕竟是皇亲贵戚,他的命运和大汉朝的命运连在一起,大汉朝要是完了,那他也就完了。

其实他今天本来也是要进谏的,而且和王帆张让的主意出奇的一致,所以才一直默不作声,只是他们商量的更多。

袁绍和曹操都认为利诱只是一时之计,不能解决问题,张角等人一定会有法子对付的,张角对黄巾的控制程度叫人不敢相信,所有人都把他当神一样看待,只要张角在,黄巾就不会真正的乱。

所以,他们提出,要传缴天下,令各地刺史、太守招募郡兵进京勤王,以天下之力彻底剿灭黄巾。

灵帝听到自己花了钱,送了官居然还没有解决问题,顿时火了。

“何进,你敢危言耸听!”

何进不急不缓,说道。

“陛下,臣说的是实话啊,请陛下明鉴!”

灵帝大怒,指着何进哆嗦着嘴不知道说什么。

“陛下息怒,臣觉得大将军说的不错,陛下忘了吗?要是黄巾不上当,我们怎么办?”

皇甫嵩立即站出来,这时候可不能出意外,再说何进说的在理啊。

“哼!那你们说怎么办。”

灵帝撂挑子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利益划分

何进当然知道怎么办,曹操、袁绍等人都给他想好了,所以依旧是不急不缓。

“启禀陛下,分化之计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有第二步,臣觉得要彻底解决黄巾贼兵海得靠武力!派兵剿灭黄巾,平定叛乱,那样的话我们不但能收回损失,说不定还能赚一笔。”

说到赚一笔的时候,何进的眼睛都亮了,这也是袁绍、曹操等人说的。

剿灭了黄巾,那黄巾手中的财富不就是他们的了吗,送出去的东西不但能拿回来,说不定还能赚点利息,也正是因为这样,何进才能那么快决定捐出家资,要不然凭借他屠户出身,是不会舍得手中的财富的。

而高堂之上的灵帝,听到大赚一笔时,双眼顿时发了光,不但不赔还能赚,这是他没想到的。

“哦,何爱卿,朕的大将军,快快讲来破敌之计。”

灵帝变脸之快绝对无人能敌,刚刚直呼其名大声呼喝,此时又立马爱卿爱卿的,好不亲热。

何进也不在意,相反这样的灵帝才更好掌控不是。

“启禀陛下,臣觉得我们送钱封官给黄巾贼兵,就算他们不上当,也绝对会拖延他们进攻洛阳的时间,还请陛下下旨让天下各州郡太守将军们招募士兵进京勤王,那时候,黄巾贼兵处于四面包围之时,一战可下!”

说到这里,何进拳头一挥,好像早已胸有成竹。

皇甫嵩等人不可思议的盯着何进,这就是他们一直鄙视的屠夫大将军,难道真的有真才实学,不是莽夫?

今日何进给他们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先是面不改色捐出巨资卫国,之后更能够出策灭敌,实在是亮瞎了他们的眼。

只有袁隗点点头,好像早就知道什么似得,不作声响。

“陛下,大将军此策甚好,一定能一战灭乱贼!”

许多将军立即请示,这的确是一条绝佳计策。

群臣也都纷纷称是,灵帝瞥了眼皇甫嵩等人,看到他们也在点头,终于放下了心。

“好!大将军不愧是大将军,黄巾灭后,朕记你一大功。”

何进连忙应“诺”,这可是功劳,不能丢了。

这时,太常刘焉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大将军说的是,臣更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陛下应该指派皇室宗亲或是忠心重臣去才好,请陛下思虑!”

灵帝一想还真是,要不是那些刺史太守门无能,黄巾贼兵怎么会那么强大,又怎么会兵临城下,自己又怎么会这般难堪,于是越想越气。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想的,要是按照刘焉那么来,这里有很多人的利益都可能被触动,但是还没来得及说话。

“哼!太常说得对,那些个太守刺史都是酒囊饭袋,连黄巾贼兵势力如此之大都没有察觉,实在是不杀不足以卸朕心中之忿!该杀!”

这样的话,就没有人敢在这时候触灵帝的霉头了,何进一见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想的进行,立即站出来。

“陛下,臣也觉得太常大人说的对,臣这里有几个人才想推荐给陛下,他们对陛下忠心耿耿,早就渴望为天子守国门,为陛下除贼兵,希望陛下予以重用。”

本来何进想的是自己可以安排心腹,争取全部把持住所有军队,以此来巩固自己大将军的地位,不想半路杀出个刘焉,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抓住部分再说。

何进此言一出,群臣马上心领神会,知道这是个索取利益好机会,纷纷进言推荐自己心腹,以期待自己得到利益。

灵帝哪里知道这些人的花花肠子,只道是自己治国有方,国家才俊众多,开心得不得了,欣然接受。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争夺吵闹,最终确立了大汉十三州的州牧人选,有的人没有得逞,就把主意打到了刺史太守的位置上。

得到足够利益的人也就不再争那些碎肉,毕竟自己等人吃了肉,还能不叫他人喝汤不成,最终群臣们都心满意足的瓜分了利益,确定了人选。

很奇怪的是,这次州牧人选和历史上的人选基本是没什么变化。

青州州牧孔融,治下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州牧刘虞,治下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州牧陶谦,治下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州牧韩馥,治下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州牧刘表,治下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州牧袁术,治下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兖州州牧刘岱,治下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州牧孔由,治下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州牧董卓,治下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凉。

其实这是雍州一分为二的,凉州和三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