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无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无疆- 第7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陆地就不同了,共和国是一个陆地大国,而海外利益中大部都集中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如何确保本土安全和海外利益的稳固,就必须有限考虑陆基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

根据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陆基导弹防御系统首先需要强大的预警系统,即探测距离远且识别能力强的地基雷达和天基监视卫星系统,而必备的空中预警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还需要一系列的作战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当然要想打掉对方导弹,高效的地基拦截导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大环节。

按照第二炮兵部队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该系统一旦建设成功,只要纳粹德国从其本土或者占领区发射导弹,共和国部署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雷达系统以及在太空的卫星侦查系统,就能很快对导弹进行侦察、跟踪、定位并且锁定,进而利用地基导弹系统对其展开有效拦截。

分析结果很不错,但并非完美,因为报告清楚的写道——“但尚且不具备应对饱和式导弹进攻的能力”,就是这么一句话,也能让诸多委员们斟酌一番了,纳粹德国是否有可能向共和国本土发射数量惊人的弹道核导弹成了讨论得最为热烈的一个话题,而就目前各方情报分析来看,德国的远程火箭技术和原子弹技术都并非成熟到了能大规模列装的时候,而且就德国当前的工业实力来看,他们还并不具备量产核弹头和弹道导弹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当前所装备的导弹飞行速度不快且没有考虑隐身设计,数量一定之下,肯定能够有效拦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共和国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虽然没有未战先虑败,可在对敌实施进攻之前,就先考虑到如何做好自身防御,也是不错的一大举措,而作为该举措核心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便是撑起共和国新时期坚实国防盾牌的基础所在,有了坚实的盾和锋利的矛,难道还怕打不烂德意志战车?

*j

—://。。

第二卷中国崛起第一三六章战争速度,烧钱速度

更新时间:2012…11…3014:57:17本章字数:7804

第一三六章战争速度,烧钱速度

从1944年7月19日,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统帅下已经正式实施了曼斯坦因计划,希特勒的三个集团军群绕过了马奇诺防线入侵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开始,到8月31日希特勒接到了法国贝当政府的正式停战请求为止,纳粹德国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征服了西欧,一时之间全世界都惊恐于纳粹德国独创的闪电战战术。《友手打

兵贵神速,自古如此。

比希特勒还要疯狂的便是日本,1945年6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前后用四个波次的轰炸机群,仅仅耗时不到两个小时,就将号称美国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炸得翻天覆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与之同时,日军还空袭了美国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一系列军事基地,因而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日本就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战争的节奏不可谓不快。

然而,轴心国开创的战争速度在让世人惊讶的同时,共和国其实也有着自己的神速。

1946年10月19日凌晨2点31分24秒,从共和国海军第三舰队航母战斗群旗舰“世民”号航母,射起飞第一架挂载了激光制导炸弹和低阻抗炸弹的f…12“雄鹰”战斗机算起,到到10月26日零时正式停战,共和国仅仅用掉一周的时间,不仅赢得了婆罗洲的冲突胜利,还将印尼陆海空三军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损失惨重,创造了属于共和国战争史最快记录。

然而,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战争的节奏越发向“小时时代”靠近,古代战争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分出胜负,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也得好几个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时间再次锐减,而如今,一旦共和国正式加入世界大战的战团,战争的速度似乎又要提升一个档次。

“二十四小时打遍全球!”——这是共和国空军司令蒋阳英上将在1946年12月23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代表空军做出的一个表态,当然也算是一个奋斗决心,仅从这一点来看,信息技术时代的战争似乎越发让节奏加快,人类的神经不仅仅需要被战火所考验,还需要为其速度而折磨。

然而,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之后不久,根据会议通过的调令,共和国陆军和空军就开始频繁调动起来,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不可能隐瞒着人民的眼睛,因为那在铁路运输大动脉干线上狂奔的一列列军列是不会说谎的,在一列又一列满载各种军事车辆或人员的军列向西部疾驰的时候,共和国国内的战争呼声越发高昂起来,究竟是号称欧洲第一的德意志陆军强大,还是中国陆军威猛,仅仅是围绕“谁是天下第一”这个问题的纠缠,共和国国民的战争支持率就上升了许多个百分点。

老百姓的生活往往都是追求平淡、平安即可,但战争还尚未开始,许多人就明显感觉到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别的不说,驻扎于蒙古二连浩特的重装数字化第六集团军和驻扎于河南郑州的快速反应第十一军,这两个集团军的大规模全装全员向西机动,就让二连浩特向北经乌兰巴托西至乌鲁木齐、郑州经西安西至乌鲁木齐的共和国西部地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铁路运输大动脉,因为需要有大量军列通行,虽然两条铁路线都是双线电气化铁路运力巨大,但还是有许多客运、货运列车被临时停车,旅客们在新空调快速客运列车车厢里,眼睁睁的看着满载各种战争大杀器或者军人的绿色军列轰隆通过,晚点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果说战争带给人民生活的影响开端是以交通运输开始的,那么从24日至30日的这短短几天内,铁路沿线的人们就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重型数字化的第六集团军,大规模机动之下,有太多的车辆和装备需要依靠铁路机动,因而一连几天内,铁路沿线的人民往往一听到尖锐短促的火车汽笛声入耳,便知道又是一列以一百多公里时速狂奔的军列轰隆而来了,那一节连着一节的货板上要么固定且覆盖了各种伪装的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等等,要么就是一列列空调快速客运军列,车厢里坐着的全是清一色身着常服坐姿端正的军人。

陆军两大集团军的先行机动影响最大的是铁路,其次便是航空,由于保密需要,当然也是为了节约各类直升机的飞行时长,第六集团军下编的第六空中突击旅采取了空运的方式向中亚战区机动,而该旅由于常驻地不是在二连浩特,而是在距离军部不远的锡林浩特,在那里,第六空中突击旅拥有三个大型陆军航空兵基地,从12月26日开始,共和国空军第二战略运输机师开始为这个旅搬家,新型“翠鸟”侦查直升机、“黑骑兵”多用途运输直升机、“制空鹰”武装攻击直升机、“钢铁鸟”中型运输直升机等,都用空军“巨无霸”战略运输机那巨大肚量那吞咽。

于是乎,在第六空中突击旅大搬家的三天时间里,锡林浩特唯一的一座民航机场便被严格的军事空中管制,多个班次的航班都要么延迟降落,要么就是在机场晚点起飞,情况更甚的便是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的第十一军的第十一空中突击旅,他们的机动要求速度更快、节奏更快,因而郑州机场干脆直接被临时军管了整整24个小时,空军战略运输机第三师和民航总局征调而来的民航客货机,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便让该旅从河南的土地上“消失”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天进出郑州机场的航班无一例外全部被取消。

1947年1月2日,元旦节的第二天,原驻扎于呼伦贝尔的第十军,开始通过共和国大动脉之一的远东铁路大动脉呼伦贝尔西至乌兰扎布铁路段,向原本就驻扎于乌兰扎布的第十三军靠近,两个集团军将在蒙古中部的合同训练基地展开大规模实战对抗训练。

由于两地间距离并不算远,而且第十军是共和国陆军中的乙类集团军,他们编制和装备都不如甲类集团军那般富裕,所以并未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更何况在一月份的蒙古省地区,寒冬之下的大部分牧民都是处于“冬眠”般闭户不出的状态,就连铁路沿线的许多牧民也都并不清楚身边出现了大规模的兵力调动。

1月7日,共和国陆军的大规模兵力调动业已完成,重装第六集团军和快速反应第十一军,分批抵达乌鲁木齐之后,便更换了车头前往紧邻塔里木河流域的共和国最大的沙漠合同训练基地展开临战训练,而空军的大规模调动也已经完成,战机加挂副油箱就能转场飞行到指定机场的空军,最大的麻烦就是要受到十二月末、一月初的新疆恶劣天气影响之下,达不到飞行条件,至于地勤人员、保障设备、备用零配件、各类弹药等的运输,空军的运输机部队轻轻松松便能解决。

而就是在1月7日这一天,位于北京的共和国国务院一号会议室内,由国防部战争动员局、国防科工委等两大部门联合主持召开的军工生产调整会议正式拉开了帷幕,几十万的部队都已经完成集结,不管战争是否会爆发,光是这些部队人员和车辆作训消耗就是一个个天文数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做好万无一失,共和国显然已经有必要开始调整军工生产现有的规模和生产机制。

会议召开前,共和国国防科工委向大会与会人员分发了一份厚厚的资料,这份资料是共和国历次战争所产生的后勤消耗,从建国战争到中日台湾冲突,再到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以及最近的婆罗洲军事冲突,大规模战争、地区性冲突都有,不难看出,共和国的单位时间战争消耗量在不断递增,而这一规律也似乎是在伴随着军事现代化建设步伐而递增的。

而就国际平均的战争后勤消耗而言,古代战争中,比拼的是人的体能释放。因为古代的人口和生产力有限,使用冷兵器的单兵战斗力也有限,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人数多寡,而后勤依赖性也较低,人吃马嚼的粮草、刀剑弓矢也就构成了后勤的绝大部分。

然而,当火药大规模运用之后,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便开始从体能释放变成了热能释放。

热能释放包括火药爆炸瞬间释放的能量和机械产生的能量,这使得人类的战争形态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有格斗技巧且身强力壮却装备冷兵器的士兵,变得无法击败身体孱弱却装备了一支手枪的小兵,即人类强壮的**无法抵御子弹的动能,这一点从不久之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的骑兵部队挥舞骑兵刀向纳粹德国装甲部队进攻,被屠杀干净却未能伤敌分毫中就可以看出。

也正是因为人类进入了热能释放的新战争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成了验证人类武器装备杀伤力和破坏力的最佳平台,两军之间比拼的,已经不再是谁的兵力更多,而是谁的热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即同样是火炮,但152毫米口径加农榴弹炮的单发炮弹可以有效杀伤43平方米,但82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却只能杀伤10平方米,从热能释放率上大口径加农榴弹炮肯定更胜一筹,可是否释放的充分却是由命中精度决定,因而热能的充分释放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起主导因素,军队的技战术水平、战术等也同样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首次大规模运用热兵器凶猛厮杀,来复枪、机枪、火炮等构成了最主要的后勤消耗体,它们的大规模运用中,以绝对的数量来赢得有效的杀伤覆盖面积,进而获取足够的战绩,因而一战的后勤消耗已经是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录,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却是又更上了一个台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至今,仅仅是作为其中一个插曲且还未结束的苏德战争便已经刷新了人类战争消耗的新纪录,迄今为止,共和国能够统计到的苏军就已经向德军倾泻了上亿发各类炮弹、上百亿发子弹以及数千万枚的手榴弹,还包括数百万吨的航空炸弹,如此之巨大的后勤消耗,却依然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由此便可以想象还处于主动进攻态势的德军后勤消耗量何其之大。

如果纳粹德国公布其发起战争以来的物资消耗,那自然也是以亿为单位,平均算下来,其五百多万的兵力,日均物资消耗量也不过会超过150公斤,然而反观共和国的历次战争。

建国战争、中日台湾冲突暂且不论,因为这两场战争都是机械化的人民军发起的主动攻势作战,其物资消耗和当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无异,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仗,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便是初步信息化的共和国陆军和空军的一次表演,在朝鲜半岛的陆地争夺战,从1943年4月29日到5月30日为止,以共和国两大集团军为主的不足20万兵力,却消耗了30万吨物资,算下来单兵平均消耗了一吨多的物资。

其实平均算下来,朝鲜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单日进攻物资消耗量也没有超过600吨,最主要的物资消耗其实是来自于空军,由于在开战之前空军就安排了大量突袭式的狂轰滥炸,之后还陆续进行了多次对日军的大规模遮断轰炸,共和国空军一共投入的800架各类战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出动了上万架次,算下来单日平均出动架次就高达一千多架次,要知道每一架次的战机出动都需要消耗不少的油料,而且由于轰炸安排架次较多,因而投送的弹药量极大,光是空军就消耗了十余万吨物资,算下来陆军两大集团军还算“节约”了。

相比于陆地战场的节约,中日东海海战之际的共和国海军特混舰队可就有些“大手大脚”了,从海战爆发前的集结到琉球群岛战争结束,这支海军特混舰队因配置了两支航母战斗群而特比很吞噬物资,根据统计显示,战争期间,该特混舰队日均消耗物资竟然高达一万吨,其中油料就占据了巨大部分。

由此算来,共和国的军事武器装备似乎技术等级越高、杀伤力越大、价格越贵,其消耗物资的能力就越大,与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相比,国防科工委列出的中印婆罗洲军事冲突所消耗物资清单就更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