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名门公子-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芸翻了翻白眼,走到荀粲身边,往他的肩膀上狠狠一拍,对荀粲道:“喂,你的想法呢?什么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明明是东奔西走被人家追打了这么多年,若不是父亲出山,怕是那虚伪的家伙根本就没法占领这蜀地呢!”

荀粲被诸葛芸作恶的手,弄得肩膀隐隐生疼,他这时终于发现这诸葛芸不愧是魔女了,这家伙刚刚的动作明明就是报复自己嘛……

诸葛亮被诸葛芸那放肆的话语弄得满脸无奈之色,但他心中却还是隐隐得意的,谁都知道,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基本上就是一事无成的,寄人篱下,只有逃跑本事厉害的时运不济的刘皇叔,但自从得到诸葛亮后,经过诸葛亮的一番规划,而后又坚定按照这样的方针走下去,才有了这一番基业。

可是,这次刘备却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有识之士的反对,刚愎自用的出兵,想要一鼓作气夺回失去的荆州,这样的行为,实在太过于冒失了……

荀粲这时却反问道:“若是丞相领兵,该如何攻打吴国呢?”

诸葛亮盯着沙盘,面露凝重之色,他淡淡道:“若是我能劝阻陛下不出兵就好了,如今的东吴,可不是什么易与之辈,有陆逊此人在,东吴固若金汤。”

诸葛亮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陆逊的赞赏,其实他的心中也清楚,刘备这次的出兵,或许在一开始凭借着一股锐气还能取胜,但只要对方一直坚守下去,败的人,就是刘备了。

感谢【为看穿越笑傲】的捧场!!

第三百一十九章推演

虽然诸葛亮预料到刘备会败,但他却也不会知道刘备会败得那样彻底,再说,此时既然刘备已经出征在外,他作为丞相,只好努力做好分内之事,要不然君臣不一心的话,那就更加麻烦了。

诸葛亮这时将心头的不安隐去,望着沙盘,却对荀粲慈祥道:“小郎与果果看起来年纪相似,不如我便叫你贤侄如何?”

荀粲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却是恭敬的喊道:“诸葛叔父。”

诸葛芸将投在荀粲脸上的目光移开,嘴里似乎在说着什么,大约就是“装吧装吧”之类的话。

诸葛亮见状,摸了摸须髯,满意道:“不知贤侄对这次蜀吴之战有何看法?”

荀粲的脸上露出略带神秘的笑容,倒是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叔父可知南楚很早之前有一本禁书,名叫《社会契约论》,上面曾提到过一种限制皇权的制度,名叫君主立宪制。”

诸葛亮脸上微微露出讶异的神色,面色古怪的说道:“此书我也曾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看过,据说曾是昔日西楚霸王项羽的后辈的奇思妙想,不得不说,上面对于‘民主’的阐述,当真令我十分震惊,只是,如今有许多人民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那所谓的‘选举’也终究是空中楼阁而已。”

荀粲却淡淡道:“我说的重点不是在‘民主’,而是限制皇权,叔父大人,试想若是皇帝陛下没有绝对的权力发动这样的战争,也不至于让你这样困扰,对吗?”

诸葛亮沉默了下来,很明显,荀粲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如今的一国之君,往往拥有所有的权力,而一旦国君因为刚愎自用而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的话,绝对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危难之中。

荀粲这时又用一种十分蛊惑的语气说道:“我认为这次伐吴之战绝对不会成功,但是对叔父来说,却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若皇帝陛下一不小心垂危的话,叔父必是托孤重臣,时太子尚幼,以叔父的名望,必能成为真正总理蜀国大事之人,到时候,将年幼的陛下架空,并成立内阁,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的话,那叔父必是真正的伟人了!当然,我这里的君主立宪制,可不是为了民主,而是让丞相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大权!”

诸葛亮脸色大变,但想到荀粲此时的身份,他也颇为顾忌,但最重要的是,有着很强的掌控欲望的诸葛亮心动了,他当然明白荀粲的意思,所谓的君主立宪制,民主便是一个幌子而已,让“权相”成为法律上认可的存在,削弱皇权,使皇帝成为一个象征,而丞相虽然表面上是皇帝任命,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利益团体选出来的代表……

而这样的话,整个国家的体制便真正成为了大世家掌控的存在,丞相就是大世家们推出来的代表,诸葛亮本来就出身大世家,与荀粲一样,而这样的体制无疑更符合大世家的胃口,将皇帝变成一个象征、一个符号,这是多么令人觉得刺激的一件事情!

荀粲将蜀国当作了君主立宪制的实验之地,因为无论怎么看,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的形势太适合君主立宪制了,况且因为丞相是代表一个党派的利益的,所以肯定会有所掣肘,那这样丞相的权力便也限制了,这样一来,随着寒门的崛起,他们必定也会成立属于自己的派系,再去角逐丞相之位,而他们便代表了下层人士的利益……

其实说到底荀粲还是想看看这样的制度是否可行,总觉得皇帝一人独裁的话,还不如来个九人团体来“民主”的裁决。

一旦在蜀国的君主立宪制焕发出巨大的生机,那么,对其余两国的冲击绝对很大,到时候立志做权相的荀顗,绝对会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的,当然,此时还为时尚早。

而后诸葛亮同荀粲在沙盘之上推演了几局,荀粲自然掌控吴国一方,诸葛亮为蜀方,但是诸葛亮无奈的发现,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僵持不下而已,这场夷陵之战,蜀国根本就没有赢的机会,正如那位辩士秦宓在劝谏刘备时所说天时地利全无,如何能胜?当时刘备正在气头上,想要将这秦密直接拉出去斩首,若不是诸葛亮搭救,他怕是早就没命了,而现在,这秦宓还被关在天牢之中。

想到此事,诸葛亮的脸上不由又染上了一层阴霾,这让皇帝肆意妄为,刚愎自负的话,确实不行,用君主立宪制来限制王权,怎么看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皇帝只要垂拱而治就行了……

荀粲在推演的过程中,还替诸葛亮演示了一下,那壮观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但诸葛亮却不相信刘备会出这样的昏招——从秭归到夷陵那样一条极窄的道路上,会设下那七百里营地……而荀粲只是但笑不语,吴国可不仅仅有陆逊,还有江哲,当然,还有那位清丽绝伦的月宫仙子周彻。有周彻在,荀粲所推演的东西,将会被完全执行。

第三百二十章寒园先生

在之前的蜀汉章武元年七月,刘备在草草完成称帝、封臣等活动之后,不顾赵云、秦宓等人的劝阻,便仓促下令开始东征。

在部署上,刘备以白帝城作为本阵,以江州作为后援基地(由赵云负责),沿着长江三峡推进,前军大约有四五万人。刘备以冯习为大督,负责前军各项工作;又令张南为先锋,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将领为别督,接受冯飞节制;同时命令黄权总督江北诸军防备曹魏,吴班、陈式总督水军联合东下。刘备自己则亲率中军为诸军接应。

此时已是十一月,陆逊站在江边,负手而立,一袭儒衫,面如美玉,那两撇八字胡仿若点睛之笔,更增其一分儒将的魅力。

他的后方只有一位看起来十分平凡的年轻人,此人只有中上之姿,但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说不尽的风流,三千青丝仅用一根木簪绾起,双眼极其深邃,令人见了,便会深深陷入,只是这年轻人的身体看起来太过瘦弱了,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吹倒一般,偶尔几声咳嗽,也会令人觉得此人就是个文弱书生。

江哲的手中拿着一份情报,上面便写着刘备的那些部署,看完之后,他的脸上依旧带着一种无所谓的表情,似乎对刘备率领大军来袭没有任何触动,但在刹那间,他的脑中已经闪过了刘备部署中的不下三处足以致命的错误。

陆逊摸了摸那两撇八字胡,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道:“寒园先生,我这不堪大用的都督向您请教啦……”

江哲自与孙权之女孙鲁育完婚之后,便一直居住在一处名叫寒园的地方,夫妻间琴瑟相合,令人羡慕,盖因孙鲁育本就是温婉无争的性子,与江哲极为合的来,而江哲本人也是一等一的如玉君子,专情无比,从未有过纳妾的心思,除了为人太过随波逐流以外,此等男子,当真是女人的良配。

有人曾为江哲写了一首七言——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寒园客,只是江南读书郎。

江哲曾为公子榜首,又极善书法,才华横溢,气质高洁,自是受到楚地无数少女的追捧,但他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一旦爱了,便深爱,却不会处处留情,如今他深受吴王器重,在公子榜名列第二的他,被人认为是继承陆逊的最佳人选。

江哲听到陆逊调侃,不由淡淡道:“伯言叔父真是说笑了,若是你都不堪大用了,那整个东吴也不会找到更适合当都督的人了,那些不给叔父面子的老臣,叔父完全可以无视。”

陆逊闻言,微微一笑,道:“还是随云合我心意,可惜奉倩不在,要不然一定要让他再画幅字画给我,那么,就请随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有必胜的信心如何?”

江哲听到“奉倩”二字,眉毛不经意的扬了扬,然后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的愚蠢:“从战略部署上看,刘备明显犯有不少低级错误。首先,沿三峡步步推进本身就不明智,因为这就等于使自己的优势兵力无法集中,反而像长蛇一样一字摆开,很容易让敌人从中路突破;其次,所指派的将领大多属于无名之辈,不但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反而会坚定我方斗志;其三,将江南和江北两个战区分开,并且缺少接应,一旦某个战区失利,另一个战区就很难独自作战,甚至连回军都不可能;其四,没有营建有利的外交环境,随时可能遭到曹魏进攻,以我对那位荀家六郎的了解,他若不乘机占些蜀国的便宜的话,那他也不是荀顗了。”

陆逊听到江哲详尽的分析,面露赞赏之色,又道:“随云有何良策?”

江哲淡淡道:“固守即可,刘备自以为哀兵必胜,却不知只要暂时避其锋芒,再出击的话,必可败他,况且我们还有那位统兵堪比昔日周郎的周彻,令其统帅兵马,辅之以猛将朱然、潘璋等,便可一举击溃刘备。”

陆逊微微点头,但对于让周彻统兵的这个建议,他却不置可否,虽有昔日周郎遗风,但她那真正的性别,可真的很让人头痛呐,一旦被人知道的话,估计军心都得大乱。

陆逊这时又道:“随云,那你说那荀顗到底会如何趁机算计蜀国?”

江哲的脸上一直很温文尔雅的脸上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狂热,他似乎对荀顗非常感兴趣,此时他淡笑着说道:“黄权总督江北诸军防备曹魏?简直是个笑话,此人虽然算得上小有谋略,但终究只是无名之辈,岂是那家伙的对手?我估计最好的结局就是投降曹魏,最坏的结局自然是被诱杀了,当然,那家伙出手的时机,必定是在我们击溃刘备之时,虽然很不甘心这块肥肉拱手让人,但只要魏国不打我东吴的主意,那就算是酬劳吧。”

陆逊脸上的笑容愈发浓郁了,他似乎可以预见到以后这江哲与荀顗对抗的情景,此时他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却是很随意的问道:“那个荀粲,跑到蜀国去当名士,又是什么情况?”

江哲脸上一怔,摊开双手,苦笑道:“抱歉,我从来都没搞懂荀奉倩脑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第三百二十一章议事

庄严肃穆的议事大殿之中,曹丕穿着彰显尊贵的黑色龙袍,坐在王座之上,下方皆是朝中颇有才干的重臣,或者说是,真正属于曹丕的心腹,乃是自他登基以来,一手提拔上来人,文官自然是以荀顗、陈群为首,而武官当然是以司马懿、曹真为首。

曹丕这时望着悬挂在议事大殿中央的地图,只是淡淡道:“吴蜀之战一触即发,不知在此战之中我魏国如何自处?”

陈群资历算是最老,也是一直支持曹丕的人,这时的他已经是将近六十的人,头上也染上了银霜,他本人更擅长政治,对于军事向来不会在意太多,但他对荀顗在军事上的天赋是绝对信任的,因为荀顗的老师,可是贾诩那只老狐狸。

司马懿此时正值壮年,他也就比诸葛亮大了两岁而已,不过从外表上看,他就比英俊儒雅的诸葛亮逊色多了,因为他总给人一种老谋深算的感觉,外表看起来也更加苍老,他这时当先回答道:“陛下,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刘备兴复仇之兵,锋芒十足,而吴国向来富足,善于防守,怎么看两国都是势均力敌之势。”

曹丕点了点头,但心中却略有一丝遗憾,他野心十足,在蜀吴这场大战中,如果不占点便宜的话,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于是曹丕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一直面瘫着的荀顗,在他看来,只有荀顗才是他真正的谋主,他得荀顗,简直如鱼得水……至于陈群、曹真等,他就下意识忽略了,前者是比较正统的文官,后者则更擅长战阵,这种运筹帷幄帐中的事情,只有司马懿与荀顗比较擅长了。

关于曹真,他在去年就被任命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录前后功,进封东乡侯。张进等在酒泉造反,曹真派将军费曜征讨,获胜,斩杀张进等。此时平乱归来的他被曹丕特意召回,自然是想派他南征东吴,无论如何,曹真作为一名统帅,是绝对合格的。

荀顗感受到曹丕的目光,向来喜爱揣测皇帝心思的他自然明白曹丕想要什么,于是他淡淡道:“司马尚书所言有理。”

司马懿摸了摸须髯,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对于荀顗,他是极其欣赏的,而荀顗一直对他执师长之礼,让他不教荀顗一些东西的话,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并且在他提出建议之时,荀顗基本都没有反对过,司马懿这时琢磨着是不是该让司马家同荀家来一场联姻,让关系更加密切一些,他那侄女香芷貌似挺喜欢那清谈名士荀粲啊……

曹丕似乎料到荀顗会这么说,但他的依旧保持着倾听之色,因为荀顗还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只听荀顗淡淡道:“刘备哀兵虽然锋芒十足,然而终究不是长久之道,吴国只需避其锋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