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52铁血中华-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没领章的就是普通平民,那是要受到部队军人保护的。要是你偷偷带上领章,你觉得你糊弄住了别人。可大家一句,向前冲,你就得对着敌人冲上去。你不冲,立刻就是执行战场纪律,那是要杀头的?”

一听说要杀头,沈心立刻打消了弄到与军人一样的领章的打算。他还有母亲要奉养,此时可绝对不能死。

第24章 完粮纳税(二)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

革命这个词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之说。然而革命这个词在以往很少提,更不用说编到造反队伍的歌曲里头来唱。

沈心曾经认为占据安庆城的丞相韦泽是个非常有见识的泥腿子,因为韦泽兴办的《安徽新闻》也好,或者是韦泽自己的发言也罢,都是用的白话。然而韦泽却在解释“革命”以及“革命军人”上引经据典,沈心对韦泽的一段话印象极深,“几千年前的《诗经》上讲,赳赳武夫,国之干城。因为那时候军人至少也是国人,是能对政治发表意见的。我不管其他的军队中对于军人怎么看,至少在咱们的队伍里头就是如此,身为军人,要说话的时候,就不能有人拦着!”

这“国人”是什么,沈心并不知道,他读《诗经》都读的很少。不过这次之后,沈心对韦泽的印象完全转变了,韦泽不再是个泥腿子,而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读书人。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认知,沈心原本对太平军的排斥无形中降低了很多,甚至连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用词直白,内容简单的小曲,也变得顺耳很多。

行军时这曲子听的久了,沈心突然生出一个疑问来,若是能做到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队,能叫做粤匪么?能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了群众稻草当床铺之后还要给群众重新捆起来的军队,怎么听都像是仁义之师。沈心原以为这首曲子只是为了让沿途百姓听的,然而他发现,这曲子竟然是要求太平军自己遵守的纪律,这可让他迷惑起来。

宣传队逐渐开始分散,以安庆、桐城、舒城、庐州等太平军主要控制的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扩散。沈心被分配到了庐州一带。

由于缴获了地方上的田地账册纳税记录等物,沈心这种懂得一些文言文的家伙被用来搞“翻译”工作,就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文。翻译好的白文归纳总结,确定了那些地方纳税的基本数量。

不仅仅要翻译,太平军抓获了不少税吏,让他们交代地方上交粮纳税的具体情况。沈心作为翻译人员,也要拿了相对的资料旁听。作为一名十八岁的年轻人,沈心听到了太多的不平事。

出发之前,韦泽告诉大家,按照田亩来交粮,必然会引发地主士绅的极力反抗。为了对抗地主士绅,就一定要依靠穷苦民众。沈心觉得韦泽说的或许是正确的,不过应该没有韦泽说的那么惊心动魄才对。

而亲自旁听了税吏的讲述,沈心才知道地主士绅们到底有多凶狠。首先,谁家出了进士的话,立刻就会成为地方上的一霸。进士老家附近的田产若是出售,在进士的家人明确发话之前,别人是不用考虑能够购买这块土地了。进士老家的土地会迅速向进士家集中,托庇在进士家族门下。自此,他们就不用交税了。

当然,这不用交税可不等于租子照旧,托庇在了高官门下的田产,租子只会增加不会降低。既然不用向国家交税,作为交换,就得向庇护四方的高官家多多上供奉。

与其他托庇相比,当官的毕竟有个官场斗争,私下做得太过分会遭到弹劾。所以能够托庇在高官家族,这甚至还算是好的。如果不幸托庇到了“地方豪强”手中,那就如同成了奴隶一般。

听了税吏的介绍,沈心觉得有文化的豪强们,也是欺压百姓,不过他们的方式更多是维持一个对他们有利的制度。而没文化的土包子豪强欺压起百姓,那就是要让他们自己觉得开心而已。各种在沈心看来已经是荒谬的事情,没文化的土包子们干的不亦乐乎。身心就没法理解为何地方上的土包子豪强们要抢男霸女,更不理解他们费力气收买官府某些人之后,转而与官府政策对着干。

这些培训以及了解局面的工作结束之后,他所在的宣传队编入军队中,军队以两三百人为一队,分头开进了各个村子。行军中,沈心见到不少石灰腌制过的比较陈旧的人头,也有些相对新鲜的脑袋。一询问,这帮人都是庐州地方豪强,试图组建团练对抗太平军。

他们的下场当然已经明了,团练被剿灭,挑头的家伙被砍了脑袋以儆效尤。有些实力雄厚的家伙甚至被灭了满门,把他们的土地都给抄了。他们的土地与房子被充军,当作部队在地方上的据点。

到了村落,两百人的部队先在庄稼地附近溜达了一圈,然后才开进了村落。这么两三百人的武装力量突然出现,让当地的百姓们大吃一惊。只是太平军并非第一次抵达这村子,所以好歹没出现村民们以为进来了土匪,群起抵抗的误会。

沈心这种临时工,自然不能负责重要的与村落中地主谈判的工作。他与其他宣传队人员一起跑去挨家挨户的与百姓们谈。

“老乡!我们新的完粮纳税的事情你们听说过么?”

“……地多的多交税,地少的少缴税,没地的不交税……”

“……老乡,您别这样!我们为什么到乡下来,就是要对您说清楚此事,你若是不信……”

“……老乡,你快起来,我们可受不起这个礼,你放心,只要是你家没有那么多地,真的不用交税……”

“……没错的,只要家里面有人在我们太平军里头当兵,谁都不能放你们高利贷,每年的利息最高一成五……”

“……你问若是没人借钱给你们怎么办?你只要是军人家属,就能从我们太平军的钱庄里头借钱……”

“……老乡,你要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兵,那就去找村口去找人,要不我现在就带你们去……”

每一家都要去宣传,沈心原本是看不起普通百姓的,认为他们就是什么都不懂的愚氓。然而拿着太平军的政策到乡间,老百姓很快就明白太平军的目的所在。有些百姓看着憨厚,没什么言语。可这些人甚至没等沈心先说,他们就主动说道:“只要让我等没地种的穷人不交税,你们前来收拾那些不交税的地主,我们绝对不敢和老爷们打仗!”

原本沈心还以为太平军试图分化地主与穷人之间的关系,未必能被穷人了解。现在一看,穷人对这些倒是了解的极为清楚。或者说百姓听完了沈心宣传的内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只要不向穷人收税,穷人才不会给富人帮忙。

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沈心还稍微添加了一点他自己在意的东西。

“……老乡,你们知道朝廷么……”

对这个问题,沈心发现一半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朝廷”这个词。经过诸多引导性询问,沈心发现大家都知道皇帝,也知道一些戏文里头出现过的高官的名称。当然,这些人也知道县令等基层官员。

然而百姓却没有朝廷这个概念,百姓认为皇帝直接命令某些人前来当官。干得好或者不好,都是官员自己的行动。这种朴素的观念总结起来,就是大家对沈心提出的忠于皇帝这个问题的回答。

“……我不认识皇帝啊!再说,他给我什么好处了……”

整个炎热的七月,宣传队就是在乡间跋涉。在部队的带领下,把“完粮纳税”的消息尽可能一家家的传递到太平军控制的所有土地上。这种艰苦的行动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回报,大量贫困地区的百姓前往投奔太平军,仅仅经由沈心一个工作队介绍就前去投军的,人数超过了五百人。对于这些人投军的目的,沈心也非常清楚。这帮人在乡间是受到欺压的,家里头有人当兵,自然就能够有人撑腰。至少在不久后进行的税收中,可以确保这些穷人能够按照太平军宣传中所说的那样“地多的多交税,地少的少缴税,没地的不交税”。

百姓们的反应,让沈心也明白了一件事。皇帝对于那帮志在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很重要,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根本没意义。双方一来是见不到面,二来皇帝通过官员向百姓收税。谁真的认为乡间竟然能够存在“忠君”的想法,那只能说如此认为的人生病了。在乡间,永远都只有一个真理“县官不如现管”。

转念一想,沈心却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试图走官场路线的人,更是县官不如现管。理论上,皇帝拥有官场的最高裁决权,大家要忠君,因为不忠君的话,立刻就得丢掉官位。其实官场上的人与百姓没什么区别,所有选择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想明白这些的沈心,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第25章 完粮纳税(三)

“只要今年完粮纳税能够办完,这制度一成,以后就好办了。”韦泽对总参谋部做了战前动员。

“依照我们先前提出的,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的三个划分,为了能够尽快变游击区为根据地。我们现在需要一次胜利,需要一次对清军的大胜利!歼灭一支清军部队,以来能够威慑清军,二来能向地方上的百姓证明,官军在我们面前没什么了不起!”

等韦泽讲完,韦昌荣就先吐起了苦水,“现在咱们占领的地盘大,部队已经有了三万多人。若是按照眼下的局面,哪怕只是只选出来一万五千多人,练成我们想要的部队,最早也得到冬天才行!若是现在抽调出人手,练兵的速度会大大降低。”

柯贡禹立刻赞同韦昌荣的建议,“没错,我们教导旅能空出位置来培训下一轮伍长,怎么都得等到12月。以前培训的都是老兄弟,大家早早就打过仗见过血。现在安徽这边的新兄弟差的远了,指望他们能够独当一面,怎么都得到12月。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全军能够用的至多不过一万五千。所以此时未必是打仗的好时机。”

有这两个人领头,各个部门都反对打仗。后勤部门当然是认为粮食储量见底,连军工部门也提出了自己人力不足的问题。管军工厂的技术部部长陈哲说道:“丞相,改装火帽枪的速度想再快些,必须得扩大工匠人手。不然的话,到了12月份,我们不能保证供应一万五千人部队的火帽枪装备。”

大伙都揪住一万五千人的部队规模说事,这让韦泽有些无言以对。大伙经过反复商量与计算,最终确定一万五千精锐的数量。

教导旅认为自己今年顶多能培养出三千伍长,仅仅这一条就限定了兵力上限。至于按照这时代普通列强标准将这一万五千人给武装起来,已经是一笔极大的支出。

军火商人史密斯先生又来了安庆两趟,由于有南京这个大客户,史密斯先生果断的将火药全部卖给南京。他给韦泽运来的则是一批五千支的二手燧发枪,大量的备用部件。以及一批法国产的二手12磅山地榴弹炮。史密斯给了韦泽一个良心价,四十八门炮,一门榴弹炮五百两。弹药价格另算。

看着上面的铜锈,韦泽问史密斯,这玩意怎么会不远万里跑来的中国?

史密斯看哄不了韦泽,干脆就说了实话。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欧洲都觉得打开了一个大市场,包括军火商在内的欧洲生产企业都认为能够大赚一笔,他们纷纷的借资金,扩大生产。等着纷涌而至的订单。

至于军火商人这种生物,他们更加现实些。指望中国不远万里的跑来欧洲给军火商下订单并不现实,他们就直接运送了一批军火到中国,试图向清政府兜售这些武器。然而这些努力无疑失败了,这些军火在上海堆放了好几年,正好史密斯遇到了韦泽,就马上出手卖掉。

史密斯笑道:“将军阁下,请放心。这批火炮几乎还是全新的呢。除了配件不足之外,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您还需要的话,我可以再卖给您四十八门此类火炮。但是价格就得上升,毕竟您给我的定金不够多,如果您给的够多,我一次就能给您送来全部的火炮!”

即便遭到了史密斯先生的批评,韦泽也觉得不错。“这次的定金可以给够你。我需要这种火炮!”

“那您需要24磅的军团炮么?”史密斯提出了新建议。12磅炮顶多是个师级火炮,若是想轰开厚实的城墙,那非得用24磅加农炮不可。

“我暂时没有建立要塞的打算,所以用不到那玩意!”韦泽很遗憾的拒绝了史密斯的建议。

军火商人史密斯先生是乘坐明轮蒸汽船抵达安庆的,顺流而下的时候,史密斯先生在船上装满了韦泽早就准备好的生丝与茶叶。而史密斯还得到了韦泽签署的文件,允许史密斯在安庆自由做生意。韦泽秘密请求史密斯运一些鸦片到安庆来。

四十八门12磅山地榴弹炮也就是能装备两个师而已,韦泽的部队里头的炮兵都经过严格训练,有了这些火炮之后,射击准头大大提升。哪怕是手里头有这样的利器,韦泽也愿意与清军打一打。没想到,竟然被总参谋部的将领们集体给否决了。

“丞相,我军是真的没办法出动。清妖此时一路败退,倒是有件事,我想禀报丞相。”胡成和说道。

“何事?”韦泽有些不太高兴的问。

“天王下令,城内的老弱妇孺都出城去收割熟稻子。等老年营与女营出门之后,天王下令关闭城门,不许他们回城……”胡成和说的也不是很有底气,若是在几个月前,谁要是说太平军会如此对待老人营与女营,胡成和自己也是断然不信的。

这已经有自谋生死的意思了,关上城门就是决绝向这老人以及妇女提供粮食,他们只能靠自己获得食物。若是没办法弄到食物,其结果很简单,就饿死一途。虽然胡成和本人对于拜上帝教很热心,却也没办法立刻接受如此的变动。

韦泽没有立刻回答,早在韦泽在长江南岸发现大量脱离了太平军的武昌人,他就看到太平天国这个搞法是一定要出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