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没办法。”胡志坚有点不好意思地答道,“我看不惯那些人的做派,可我也没办法。他们人多,我一个人说什么都不管用。人家还嫌我没事找事。”
胡志坚开始叙述着自己以前遭到各种打击的事情,韦昌荣静静的听着。不平则鸣,坚信自己走正道的人遭到走邪路的人打击,心里面当然是极大的不爽。现在得到了韦昌荣的认同,胡志坚就把之前憋在心里的很多事一件件说出来。
对于韦昌荣来说,听下属抱怨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不过随着胡志坚一直在抱怨,韦昌荣对胡志坚的评价也开始逐渐降低。倒不是说韦昌荣不理解或者不支持胡志坚说出不爽的往事。只是韦昌荣见过的人太多,一个只知道抱怨过去的人其实挺可怕的,他们往往会沉溺在过去中不可自拔。就算是不能超越时代,领先时代,好歹也得和这个时代同步吧。思想总活在过去,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之所以决定让胡志坚当省长,韦昌荣看重的是胡志坚之前的隐忍。工作不是出类拔萃并不可怕,出类拔萃的人总是少数。作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官,基本要素就是坚定。在军事装备与训练手段已经确定的时候,只有坚定不移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完成战役战术目标,才能称为合格的指挥官。
韦昌荣就是在痛苦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战局瞬息万变,即便是整体战局能按照预计发展,而各种不可预料的消息接踵而来。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能用上某种武器的话……”“如果能够针对现在的地形进行专门训练的话……”“如果部队能够更勇敢些……”“如果带队的队官能够更机灵点……”“如果……”逃避现实的想法很容易就占据了那些不合格的指挥官的头脑。
即便是韦昌荣这种身经百战,刺刀见红,迈过无数次生死关卡的人,即便是早就听说过韦泽反复强调“任何人都只活在当下,也只可能活在当下”的说法,他同样不自觉的产生过大量试图逃避现实的冲动,经历过大量对自己错误选择的痛苦反思。
当军事指挥官是如此,当民政官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多大锅做多少饭,痛骂下属,埋怨上司,责备同级,把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归咎于偶然事件。正因为永远不希望活在当下痛苦中,这种人还会固执的希望偶尔出现的完全成功永恒不变的停顿下来。让成功、荣耀、得意,永恒的停顿在他身上。
组织部要从组织中剔除的就是这类人,组织部试图找到并且提拔是那种承认未来不可知,承认自己不全能,在这种认知中还能继续不断前进的人才。能够在各种不看好甚至是诋毁中坚持自我的胡志坚当然会被组织部看好。
除了组织部的选择之外,胡志坚背后是真的有人。胡成和曾经专门找到过韦昌荣,把胡志坚本人的优秀,以及他遇到的外部压力讲述了一遍。胡成和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私心,他对韦昌荣说的清楚,“现在我绝不会招惹那些有问题的人,我护着他们就是在害我自己。不过胡志坚这种同志,我也绝不会放弃。昌荣,我只求你重点观察他一下,给他一个机会。”
韦昌荣观察了,韦昌荣也有认同。不过胡志坚若是继续这么把旧事喋喋不休的讲下去,韦昌荣就不得不考虑放弃胡志坚。整肃广东绝不需要只懂得抱怨的人。
看着胡志坚,韦昌荣不得不赞赏韦泽的眼光。王明山与庞聪聪的确是很出色的同志。听了庞聪聪坦然承认自己的努力源自担心被淘汰。王明山也说了自己的努力基础,“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对我来说,参加革命本来就是沈心拉了我一把,这是天意。都督就是大人,就是圣人。所以我就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当年怎么想的,韦昌荣没兴趣知道,也没气力去考证研究。他在意的是王明山引用孔子的话表达出的意思,那是敬畏与服从组织,敬畏与服从韦泽,忠于党的理念。这本身就是优秀的同志才有的态度。
就在韦昌荣心里面想着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听胡志坚说道:“韦书记,我会服从组织决议,听从党委指挥,把党委交给我的工作干好!”
韦昌荣立刻回过神来,他其实真心想听的就是这么一个表态。胡志坚被打压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如果胡志坚当上了省长,组织上对胡志坚的要求仅仅是他把现在的工作完成。如果胡志坚不能完成,或者根本没考虑过现在的工作,他就没资格成为省长。
“很好,胡志坚同志。你方才所说的就是党委对你的希望。近期的工作除了维持广东现有的工业规模与生产能力之外,就是建起更有效的组织体系,让党员与公务员清楚身为党员与公务员的基本要求,让大家明白党员与公务员第一要务就是遵纪守法。我们在建立这个制度与体系的过程中,谁试图抵抗与破坏,我们就要做出处理。你能明白这些么?”韦昌荣问。
“我明白!”胡志坚一脸兴奋地答道。
韦昌荣知道自己没有读心术,所以他不知道怀疑胡志坚这种兴奋到底是因为得到了重用,或者是他自己有机会对打击过他的人进行处置。不过韦昌荣也不想在此时追究了,人总是要成长的,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胡志坚如果做的不好,那就只能让他让位,由那些有可能做好的同志当省长。
决定省长不是韦昌荣现在的职权范围,经过广东省委讨论投票之后,胡志坚与另外一名叫做温长春的同志被包给中央组织部。经中央组织部审核之后,这个名单就会递交给包括国务院总理在内的政治局同志讨论。那时候才能做出最后决定。
也就是在报告提交上去的时候,王明山率先离开广州,北上南京。中央人事安排决定下来后,庞聪聪同样会北上南京。广东省的人事局面就会尘埃落定。
当然,这个尘埃落定只是暂时的,一五计划执行后两年,全国范围内的人事安排会出现大规模的调整。韦泽希望人事大调整在五年计划的第二年结束之后开始,那时候各个省的党政领导是否合格也能看出个端倪。
王明山卸任之后只觉得一身轻松,他全家早就准备好北上,与同志们做了个告别茶话会之后,王明山立刻上了火车北上。在抵达南京之后,他很“幸运”的赶上一场大规模的处决。
满清的重臣们此时已经在南京关押了几个月,法院已经判处他们死刑。妇孺的死刑要顾及点影响,没有公开进行。公开进行的是成年男性贵族的部门。
曾经吊死西班牙人的绞刑架被拉出来安放在大规模吊死被俘的西班牙人员的场地上。因为人数众多,绞刑持续了三天才全部搞完。某某王爷,某某大臣被拖出来的时候,大牌子就会挂起,上面贴了写着这些人名字、爵位、地位,以及他们罪行的纸。
围观的群众们中就会爆发出一阵呼喊,直到亲眼看到这些满清的王爷大臣如同死狗般被拖出来,送上绞架吊死,民众才真正确定了满清王朝的覆灭。
王明山对这种大张旗鼓的政治宣传并没什么兴趣,在光复党的认知中,满清早在1861年就已经“覆灭”了,唯一的不同只是有没有实际发生而已。公开处决仅仅是一场戏码,对政治感受程度越低的人,就对这种戏码越有兴趣。
与颇有观赏刺激性的绞刑相比,处决妇孺的枪毙更血腥,更有效率,看客们偏偏不知道几十里外正在进行着残酷的处决。王明山去看的是枪决,与满清高官们在最后时刻演戏般的摆谱相比,歇斯底里声嘶力竭的哀号声,哭泣声无疑是极端真实,这种真实给他了极大刺激。只看了不到十分钟,王明山就离开了现场。
此时韦泽已经北上去了北京,王明山其实很想知道没有在处决名单上的满清小皇帝、两宫太后,还有满清的大梁恭亲王奕欣是个什么下场。韦泽不在,根据保密制度,王明山也没资格得到这方面的情报。尽管好奇心很盛,王明山也只能忍着等消息了。
对于韦泽来说,这些情报都不是机密。他在4月15日抵达北京入住了圆明园之后,北方军区司令阮希浩就告诉韦泽,黑龙江将军德英此时接到了以满清皇帝、两宫太后、恭亲王奕欣下达的命令,要求德英率军投降。而到现在为止,德英不仅没有任何回应,甚至根本没派人到沈阳看看局面。这种反常的局面让阮希浩有些意外。
“你们有没有探听到德英与俄国人勾结的消息?”韦泽的语气中竟然有些期待。
阮希浩没想到韦泽居然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挠了挠后脑勺,“这还真没有听说过。”
“现在已经开春了,我们就去打听一下吧。”韦泽命道。
第260章 东北望(一)
“都督,我看你对京张铁路很重视啊。”汇报工作要分阶段,讲完了铁路建设之后,阮希浩忍不住问韦泽。
“蒙古是我们的固有领土,这个不能丢。”韦泽答道。现在他不想过度惊吓到阮希浩他们,其实蒙古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修建从东北到新疆的大铁路。这条大铁路不仅可以避开戈壁滩这种现有技术尚且难以克服的自然险境,更是兵出中亚,进军俄国的核心通道。
如果是年产八亿吨钢铁的中国,这种每小时也就能跑四十几公里的铁路建设个几万公里非常轻松。韦泽领导的中国1869年钢产量预计勉强达到100万吨,生铁产量大概在600万吨左右。
琼州、韶关、枣庄、马鞍山这几个铁矿在没有大型的矿山设备,靠爆破与人力采矿,这个产量基本就到了现阶段的生产极限。韦泽甚至动过真正的心思,想根据和英国人签署的探矿采矿协议,不管不顾的到西澳大利亚采矿去。那里的矿都是酥粉,直接挖了之后通过铁路运上船,即便是成本高,却减少了洗矿与粉碎的步骤,一来一回还是挺划算的。只是想到几年后有可能与英国人爆发的战争,韦泽最终忍下了心中的冲动。
明知道这些战略资源,却因为实力不足而无法取得。与那些优质到送进炉子直接就能炼钢的矿产相比,现在中国铁矿开发必须付出更大投入成本,想到这些的时候韦泽心中就有不舒服的感觉。不过韦泽也不是沉溺与过去与未来的人,这种内心的焦灼反倒让他更坚定,更能把注意力放到现在。这种内在的挣扎与磨砺在外表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千锤百炼的坚定。
阮希浩从韦泽话里面感觉到的是对收复蒙古的强烈信心。的确,有了铁路之后收复蒙古就变得更加轻松。修建京张铁路固然会耗费大量时间,需要铺地,架桥,开山,挖洞,可只要想想从物资在天津港卸船之后装上火车,就能一路开到张家口,这其中节省的运输成本只怕几年就能赚回来。
“既然都督这么说,我们会强化这方面的投入。另外,我们在宣化已经发现了铁矿,品位很不错。北京的煤矿很是不错。”阮希浩还兴致勃勃的向韦泽介绍了探矿的进展。河北矿产颇为丰富,特别是北京燕山一带的矿脉很多。仅仅是无烟煤一项,就能供应铁路所到的各个城市的燃料煤。身为军人,身为野战军的指挥官,阮希浩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更加看重。在家的时候偶尔饿一天倒没什么,部队在外行军打仗,饿一天可就要出大事。
“想把这些资源给充分利用起来,没有铁路是决计不行的。河北的铁路修建的确是个重点。”韦泽做了个总结性发言。
韦泽本以为他自己可以在北京待一段,可这种如意算盘在4月21日就破灭了。首先是4月21日英法两国大使给韦泽发了电报,告知韦泽两国要对“虾夷共和国”与日本新政府的战争“保持中立”。
由于中国在日本戊辰战争中插了一杠子,导致这场战争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幕府军的抵抗比原本强势不少,历史上1868年的结束的战争硬是打到了1869年。在本州岛上,会津藩此时的抵抗还没结束。
在海上,幕府海军奉行槺疚溲锞芫怀瞿桓⒍樱彀怂揖⒈鄙舷阂暮荩季菸餮笫轿渥俺潜ぁ拔謇饫薄=幼乓浴暗麓ㄍ逊页纪拧钡拿澹栈嵊⒐胺ü焓拢竦闷涑腥稀跋阂墓埠凸蔽率瞪隙懒⒌墓遥页信怠把鲜刂辛ⅰ薄K婧螅的恢臼坑咳胛謇饫伦榈耐练剿耆苍谄渲校碛胁糠址ḿ俦灿芯尤в嗳恕�1868年12月28日,士官级以上干部投票,选出槺疚阂墓埠凸懿谩�
槺疚溲镉昧烁髦质侄卫唇型饨唬髦握馕袂溲也志呤油ü饨磺溃笈访栏鞴坊亍爸辛⒊腥稀薄2⑶易急附刑址ァSⅰ⒎ā⒚赖扰访拦叶枷M吹较阂墓埠凸窒氯ァ2还且膊环奖闵每蕉耍擞⒎细泄⒊鐾ǜ嬷猓⒐矫婊棺排商厥沟执锉本蛭ぴ蟪率隽擞⒐奶龋八退滥闳ィ澈诠依础薄�
根据列强一致原则,在中国出兵支持虾夷共和国的时候,英国与法国都会明里暗里对日本施压。在军事行动明显有利于虾夷共和国的时候,列强们就会一起施压,要求日本政府承认虾夷共和国的成立。军事上的挫败以及外交上的完全孤立,日本那时候只能乖乖的低头认输。赤膊上阵的是中国,送死的也是中国,当坏人,背后捅刀子的自然就是英国。
韦泽听完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俄国人破坏了尼布楚条约,在我们收复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国领土的战斗中,我们要求英国保持中立!”
听到中俄要开战的消息,英国代表愣了愣。但是韦泽明显能看出英国代表脸上那隐藏不住的笑意。英国自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就希望能够削弱一下俄国人的力量,中俄在远东这鸟不生蛋的地方打仗,无疑是非常符合英国利益的事情。
不过外交代表毕竟是外交代表,即便是心里面乐开了花,他也只能非常含蓄的表示,希望战争不要破坏世界局势。韦泽率直地答道:“尼布楚条约签署了几百年都没有破坏世界局势,我们恢复尼布楚条约怎么可能破坏世界局势,这只能是稳定世界局势的坚强基石!”
与英国人达成了密约之后,4月24日,虾夷共和国的代表乘船抵达天津,当天晚上刚下了火车就到圆明园来拜见韦泽。这种时候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